黑石入华三年中国得与失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11:29
12月23日,私募股权公司黑石所投资的中国动物保健品公司在香港挂牌,黑石持有该公司1.26%股权,加上此前黑石认购的可换股债券,到期行权,黑石的持股将会超过10%,考虑到中国动物保健的高速增长,黑石将从中得到高额收益。3年前,黑石上市并计划进入中国,中投以30亿美元入股黑石,而这笔投资现在亏损已达55%。为何国外资本进入中国能实现高回报,而中国投资却饱受亏损之累?
订阅到












失败的中投 黑石解禁在即中投仍亏55%

2011年5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投资黑石的股票即将解禁,然而目前亏损仍过半,将近15亿美元。2007年5月,中投公司筹备之初便以耗资30亿美元认购了黑石集团1.01亿股,锁定期为4年。

2008年9月,中投在美国斥资54亿美元买入一只货币基金,由于跌破净值而遭遇大规模赎回潮并最终清盘。
 
黑石解禁在即 中投仍亏55%
2011年5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投资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黑石集团(下称“黑石”)的股票即将解禁,而目前亏损仍过半。2007年5月,中投筹备之初便耗资30亿美元认购了黑石1.01亿股,锁定期为4年。由于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这笔投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10年12月16日收盘,黑石的股价仍只有13.41美元/股,每股盈利为-1.50美元,解禁在即,中投浮亏仍高达55%,约16.5亿美元。
2007年9月29日,以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中投成立。中国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15500亿元人民币,购买了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其注册资本金。然而如此高的国家资金支持并未令中投获得好运,首次海外投资便遭遇失败。
中投为何选择黑石?
黑石创建于1985年,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2009年,黑石在世界500强公司中名列第14位。黑石的前身——百仕通集团2007年在股市的高位上市,公司CEO施瓦茨曼把握住最佳时机,令公司得到中投30亿美元的投资,而当时公司的资产确实大幅增长。截至2007年5月1日上市前,黑石管理的资产达884亿美元左右,远高于2001年12月31日的14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1.1%。
中投对黑石投资之初就备受争议,中投则表示更看重通过对其投资,换来的资产管理、投资增值、财务顾问等收入。当时有观点认为,投资黑石表明中国政府转变了投资理念,一改以往只用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国债的“单循环”思路。而考虑到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和美元汇率下跌因素,过去5年的年均实际收益为-1%左右。而黑石以往超过40%的年均收益率,成为当时一个比投资美国国债更好的选择。此外,投资黑石还是为对美投资做准备。投资黑石避免了直接收购企业给美国政府和国会带来的剧烈冲击;又把30亿美元投资到了美国,此举可谓投石问路,而目的也确实达到,美国国内的总体反应良好。
然而,中国为此选择付出了代价,金融危机令这笔投资陷入泥沼,投资收益无法与美国国债相比。
中投海外投资接连失败
中投成立后连续三次海外投资巨额亏损。在2007年中投斥资30亿美元火线入股黑石外,2007年12月,成立仅三个月的中投再斥巨资56亿美元投资摩根士丹利,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后为摊薄成本中投又追加投资12亿美元,如今仍浮亏9.1亿美元(按2010年8月16日大摩股价计算)。
前两次由于金融危机因素投资失败,但第三次则发生在安全性仅次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的货币基金。2008年4月和5月,中投公司出于现金管理需要,共分两次向美国“储备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主基金”投资53亿美元。2008年9月,由于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破产,主基金被迫核销所持有的雷曼兄弟票据和债券而宣布清算。经过7次返还,截至2010年7月,中投已经收回全部投资资金。尽管第三次没有造成直接损失,但其风险不容小觑。
 
海外资本掘金中国 黑石在华三年投资收益达100%

过去3年半,中投没从投资黑石有所收获,黑石却借助中投的光环在中国大举扩张,投资收益超过10亿美元,收益率达100%。

 
黑石进入中国3年 投资百亿稳赚不赔
过去的3年多,中投并没有从投资黑石上获益,黑石却借助中投的光环在中国大举扩张,已经披露的投资报告显示,黑石在中国花费了近百亿人民币,投资项目的平均收益接近100%,堪称投资零失误。
从2007年黑石进入中国大陆,已渗透地产、上市公司股权、农产品、化工等众多领域。2010年9月,黑石向香港大型地产商提供资金合作开发大连商业地块。此前,黑石在上海11亿美元投资一商业项目。2010年4月,黑石在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营商寿光物流园赴港上市前,投资约6亿美元,占30%的股权。股票市场上也有几千万用于购买中国淀粉的股份。2007年9月,黑石出资6亿美元购入蓝星20%的股权。
此外,2009年黑石还在上海成立了集团第一家人民币的私募股权基金。黑石在华投资收益率出奇的稳健。黑石在今年第三季的纯利为3.39亿美元,同比上升23%,主要由私募基金业务带动。
海外资本在华攻城略地 太保解禁凯雷获益7倍
中国市场的高成长、高收益率的特点早已成为海外资本的重要“淘金地”。黑石进入中国前,包括凯雷、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海外资本大鳄早已在中国厮杀多年。
12月23日,凯雷集团所持的中国太保H股解禁,5年超过44亿美元的账面巨额投资回报,令凯雷赚得盆满钵满。截至9月30日,凯雷旗下持有中国太保13.233亿股H股。按12月21日收盘价测算,凯雷目前持有的太保股权总市值达51.6亿美元,相比于约最初56.5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约7.3亿美元)的账面投资成本,不计每年分红,凯雷的账面投资回报高达7倍。
这只是海外资本逐鹿中国市场的冰山一角。高盛1994年进入中国内地,建立了强大的国际投行业务分支机构,而在高盛过往的投资,3500万美元入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6.8%股份,6000万美元收购中国网通2.4%的股份,以及5000万美元收购中芯国际4.0%的股份,投资热点均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
摩根士丹利则在1993年在中国开展直投业务,从2003年至2007年,仅投资房地产项目就至少有十个;2009年,摩根士丹利在国内获得信托和基金牌照,并开设了北京分行;2010年,又新增了中国总部,落户上海浦东。
 
海外投资终须摆脱国内“买单”局面

12月23日,中国动物保健品在香港挂牌,黑石持有1.26%股权,此前黑石认购了4000万美元的可换股债券及700万新加坡元的配售股份,若到期行权,黑石持股将会超过10%。

叶檀认为,现在中投要做的是从架构与人员上减少行政机构的影子,减少对行政后盾的依赖,成为真正的市场化的国际投资者。
 
中国民众无缘分享海外分红
在海外资本从中国企业获益的同时,中国民众却无缘分享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收益。优质资产海外上市,企业分红最终都流入国外股东的腰包,而为其创造价值的普通中国民众却无缘投资股票。尽管现在都在回归A股,但由于不同地区上市的股票价格不同,仍然导致国内民众无法从中获益。在以前的建行、中行的发行时美国得到都是最低价,香港则是二级价,回到国内则是最高发行价。
12月23日,黑石所投资的中国动物保健品公司在香港挂牌,黑石持有该公司1.26%股权,此前黑石认购了4000万美元的可换股债券及700万新加坡元的配售股份,这意味着若到期行权,黑石的持股将会超过10%。但中国动物保健品是新加坡上市公司,其连年盈利的投资回报把中国股东挡在门外。资料显示,中国动物保健品在今年上半年的纯利为7480万元,同比上升28.47%,收入为2.54亿元,同比上升44.3%。
汇金为中投平摊海外投资缺口
海外亏损并没有影响中投的业绩,2008年,中投大部分的利润来自国内回报,海外的投资至今仍在浮亏。在2008年中投的收益中,高达100亿美元的利润,除了国债、银行票据以及存款等贡献的接近30亿美元外,剩余70亿美元的收益则主要来自子公司中央汇金投资公司从控股银行和证券公司获得的分红。
据统计,汇金公司在2008年上半年便从其持有的建行、工行、中行分别获得了超过400亿元、270亿元以及250亿元分红,算上中行2008年中期分红,那么总计收益超过千亿,这尚未包括二级市场获得的收益。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曾指出,“如果还是将国内的银行利润和这些巨亏的海外投资一并计算,那么这样的收益和成绩根本无法看出中投投资带来的贡献。”
在遭遇一系列海外投资亏损后,2008年中投更为谨慎,直到2009年5月才开始大举加快投资步伐。整个2009年,中投新增全球投资总额达580亿美元,其主要投资方向为全球公开市场股票和债券。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中投取得了11.7%的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总资本回报率达12.9%。而2008年首份年报这组数据则为:-2.1%与6.8%。
叶檀对此称好,但她在文章中也指出,现在中投要做的是从架构与人员上减少行政机构的影子,减少对行政后盾的依赖,成为真正的市场化的国际投资者。从这个角度说,剥离汇金,让汇金与中投各自独立,是件好事。
 
中投显然没有在投资黑石上获益,但黑石却借助中投的光环在中国大举扩张,短短三年已渗透地产、上市公司股权、农产品等众多领域,获益也颇丰。对中投而言,投资黑石更具价值的是,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的“单循环”思路获得突破。但道阻且长,中投唯有下苦功学习国外资本的优点,才能真正胜任国家委以的重托,中国的海外投资才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