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农发行商业性贷款风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08:56
返回首页
关于龙源
客服中心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我的阅览室投稿中心荐稿中心热点专题名家名作主编访谈
   期刊主页->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谨防农发行商业性贷款风险
晁志斌
共1页 [1]
字号:【大中小】
通过近两年的改革发展,农发行正在从过去纯粹粮棉油收购贷款经营向多元化、多功能的经营支农贷款过渡,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粮棉油加工企业贷款、 其他粮食企业贷款和粮棉油转贷款等商业性贷款业务在农发行贷款中的比重迅速增加,种子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也陆续开始营运,农发行将在三农领域发挥更大的作 用。同时,随着商业性贷款经营的不断扩大和延伸,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已经被放在农发行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1.市场风险直接影响信贷资产质量。
目前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主要投向粮食购销及转化加工环节,在市场化背景下,项目经营效益往往受市场供求变化以及受这种关系支配的市场价格变化的 影响,市场价格上扬时,项目经营效益同步看好,反之亦然。这种针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和项目发放商业性贷款,其风险的产生,直接受市场价格走向支配。
2.信贷管理存在风险隐患。
在贷款发放环节,商业性贷款大都采取抵押、质押等形式。一旦企业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贷款行在行使抵押权时,就会出现其抵押物变现率低、难度 大、成本高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银行债权。在贷前调查环节,部分基层行仍然存在贷前调查不深入、不细致,未能完全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或项目的风险和收益, 直接影响后期贷款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上述现象存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拓展业务心切,急于扩大信贷规模,忽视了申报项目的质量和贷款风险的防范。
二是贷前调查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奉行“拿来主义”,简单照搬企业报表的有关数据。
三是在商业性贷款管理中依靠传统经验办事,对企业的经营信息掌握不全面,分析不透彻,导致贷前调查质量不高。
3.服务体系尚有较大缺陷。
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性贷款,对企业和银行内部管理有较高的要求,实现银企双赢,就必须提供一套完备的金融服务手段。
一要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系统,二要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金融产品及手段,三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然而,目前的现实与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
4.风险管理的手段尚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缺乏良好的风险监控体系,对企业风险状况反应慢,加大了风险的突发性和严重性,对开展风险防范形成不利影响。
二是对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贷款的实际运行看,基层行对企业风险的把握主要依靠自身经验的判断,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
三是经营风险的补偿措施尚未完善。对企业出现的经营风险,基层行缺少可靠稳定的贷款损失补偿来源,风险损失难以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
5.初次交易风险形势严峻。
农发行开办商业性贷款后,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均具备了向农发行申请贷款的资格。由于这些企业大多是第一次与 农发行发生业务联系,基层行对企业诚信状况难以把握,道德风险的防范形势比较严峻。特别在当前涉农资金紧缺和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的形势下,更不能忽视个别企 业存在恶意贷款的倾向。
防范商业性贷款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发展的基本趋势,笔者认为,防范风险,必须切实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商业性贷款管理机制。
要按照市场规则并考虑农发行的政策限定,在贷款调查、审批、发放和管理等环节上,形成一整套既符合市场运作规律,又不违背政策性要求的信贷管理机制和操作规程。
2.进一步完善风险考评体系。
在五级分类的前提下,根据农发行业务特点,确立贷款风险的定性定量评级模型和贷款风险的预警度,建立和实施以企业实际承受能力为核心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
3.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债权保全工作。
由于农发行商业性贷款呈现上述风险特点,而且这些风险又受多种因素影响,这客观上要求对农发行商业性贷款的债权尝试多种方式并予以保全,现在可操作的方式是,除了用企业的有效资产作抵押外,同时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有可能的话,可购买保险,用保险的方式分散贷款风险。
4.创新风险激励机制。
必须尽快建立健全考核和激励机制,核心的内容是把工资、费用等与商业性贷款业务的有效发展直接挂钩,让它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多盈利多得,以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及防范风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
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和推广应用,使得金融工具、手段乃至经营理念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要求从业者不断吸收新观念、新知识。开办商业性贷款业 务,对于农发行员工而言,需要学习、熟悉、掌握的东西很多。当前,比较紧迫的任务是,熟练地掌握有关农发行业务的市场运作和要求,学习掌握现代银行管理规 则、操作流程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责任编辑:贾伟)
存入“我的阅览室”
龙源期刊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