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奥运让世界再认识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29:08
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奥运让世界再识中国
http://www.usqiaobao.com  2008-09-18 21:59:25   作者:  来源: 侨报
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陈健(左)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陈健与本报记者合影
本报记者 张扬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美参加联大会议前夕,本报记者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奥运会成功举办对中国发展的意义、中美关系等问题,专访了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陈健教授,以飨读者。
美国《侨报》:我们是否可以理解奥运会是一个契机,中国将进一步提升自己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陈健: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各国人民及媒体的普遍关注。我记得法国一家媒体认为,2008年8月8日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日子。这一天,中国举办了奥运会的开幕式,而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发生严重冲突。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则显示出俄罗斯崛起之后的硬实力,中国则向世界展现出自己的软实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奥运会举办的成功,主要展现了中国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展现了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实力,这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的;二是体现了中国政府统筹、组织和领导、筹划的能力;三是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社会号召动员能力和社会民众广泛的热情和参与能力。
这三种能力的结合,使北京奥运会空前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使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举办一届像北京这样成功的奥运会。因为这三种能力的结合是中国特有的,体现了中国特色。也正是因为这样,奥运会的成功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美国《侨报》: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会有哪些作用?
陈健:从各个角度说,这是中国拥抱世界和世界欢迎中国的一次大的尝试。从拥抱世界来看,体现了中国的开放、透明和包容。这次奥运会,从
场馆的建设、到开幕式的组织、到媒体的开放,都体现了中国拥抱世界的心态。比如在场馆建设上,既包含了中国元素,又吸取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和超现代的建筑理念。在开幕式上,主题歌的演唱由中国艺术家和英国艺术家共同演绎,体现了国际化的氛围。对媒体完全透明的开放姿态,也会在奥运会后一直延续下去。
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国有约1.6万多名运动员和官员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亲眼看到中国的变化和发展。奥运会和残奥会加在一起有100多位外国的国家元首及领导人来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并与中国领导人进行面对面接触。通过新闻媒体,把奥运的实况和中国的实况向全球观众进行披露和介绍,这也是世界了解中国、拥抱中国的一个过程。
这次奥运会成功的举办,使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我记得,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曾说,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使中国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面阐释了总书记的这句话。
美国《侨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现在有着全球责任,在奥运会之后,中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来推进中国对外的国际战略?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该如何面对一些外界的猜疑?
陈健:通过举办这么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发展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使中国对国际性事务的参与程度和广度更加提高了。相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举办的奥运会,我们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条件,应该说,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举办奥运会更加具备了这种能力。
这次奥运会,世界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有了对中国更高的期待。不同的国家对中国的期待也会上升一个台阶。广大发展中国家会期待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特别在包括技术援助、经济援助、以及发展模式方面的引导,都对中国有一个更高的期望。而发达国家期待中国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体现一种合作的姿态。
在西方世界的眼中,中国无论在人口、国土面积、还是经济总量上,都是一个庞然大物。这样一个大国的迅速崛起,从人们的自然反应来说,必然有一种猜疑和不放心。当然在西方人也分布着不同的观点:大部分西方人民之前对中国并不是很了解,他们认为西方那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为什么不在中国得到同样贯彻,很可能中国崛起之后要走他们的路。但他们在看过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之后,他们感受到中国展现出的能力,证明了中国现在的体制是建立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基础之上,而且是可行的,并且得到人民的拥护。这使这部分西方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从西方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可以看出,奥运会和残奥会后,他们会重新认识和了解中国,认为中国必然会走自己的道路,并且会取得成功。
另一部分西方人对于他们的文明、政治体系和价值观念有一种盲目过分的自信。他们认为,世界各国必须要走他们的道路,就像当初十字军东征一样将这种模式推广出去。第三种西方人并不是真正关心政治制度、人权等,他们是要按照地缘政治来改变世界,用民族价值观来改造世界。
对这后两部分人来说,我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会对他们的影响还是有限的。所以,这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改善和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舆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但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在结构方面还是和西方有所不同,比如文化的差异、价值观的不同,这些并不能通过一次奥运会而解决。
西方主流社会要更好地了解中国,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处于一个有利地位。相信他们和西方主流社会的接触之后,能够介绍中国、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介绍中国的观念和理念,能够逐步改善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美国《侨报》:中国在参与国际事务中,如何应对复杂的国际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如俄格之间的冲突、朝鲜六方会谈、达尔富尔问题等,中国如何能在联合国框架内更好发挥作用?
陈健:进入新世纪之后,这实际上是国际各种力
量消长所积累的一种反应。上世纪末,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国际社会中有一种看法,就是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联合国也有一种说法,是进入了一朝独强的世界。但这对美国来说是好景不长,它的“手”伸得太长了,耗尽了其资源和国际上对其的信赖。现在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上,它都陷入了一种困境。
同时,“金砖四国”的力量在上升,就改变了这样一种格局。当然,世界上也有不同看法。俄罗斯是一种很乐观、进取心很强的心态,认为是进入了多极时代。而中国的看法则是加快了多极化进程,某些方面呈现出初步轮廓,但还不能说是已进入了多极的时代。国际上这种力量的消长,并不表示美国的绝对实力在下降。美国从经济、军事方面,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最强大的国家。
所以在这样一种新的国际形势下,需要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发挥作用,既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多元民主化方向的发展,使国际秩序有利于世界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参与的基础上,来谋求和平和发展,同时也要保证国际秩序的稳定性,不要有大的起伏。中国总的姿态就是要融入国际社会,在这当中争取把蛋糕做大,使国际关系更广泛、更包容、更民主,而不是要打破这种秩序,这样的做法使中国在今后道路中可以发挥更好的建设性作用。
美国《侨报》:在美国总统布什即将离任之际,中美之间能否持续布什在任期间较为稳定的局面,中美关系将如何走向?在美国新的总统上任后,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会有哪些进一步的沟通?
陈健:中美关系在布什总统在任的八
年期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是中美关系历史上最稳定的一段时间。两国之间广泛、多层面的战略对话,为中美关系各方面发展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这样的发展是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在未来,美国两党新的领导人不管是谁出任新总统,也会继续贯彻这样一个政策。从历史上看,每次美国总统选举时,都会拿中美关系说事,会有一些迎合沙文主义、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论调出现。这次选举虽然也不例外,但和历届相比,这种调子并不是很凸显和强烈。可以预期,下一届美国政府能比较顺利地继承行之有效多年的对华合作政策。
在台湾问题上,当前中美在互相照顾对方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默契。中美双方都知道,两国关系要平稳发展,必须要倾听对方的声音,重视对方主要的关切点。对于中国方面,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最为关切的问题,在布什总统任内,在对待陈水扁的“台独”倾向也是有一定的合作。从这方面来说,已经为中美之间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从海峡两岸关系来看,台湾新的领导人上来之后,海峡两岸新的对话走向了一个比较良性的轨道,使得原来对抗的气氛大大降温。这种新的氛围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可以预期,在将来中美之间,台湾问题不会成为两国之间的摩擦和爆发点。
从长远的目标来说,不管是大陆同胞、台湾同胞、还是海外华人华侨,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领土的完整,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这对中华民族的振兴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从当前来看,最主要的还是维护台海地区局势的稳定,遏制台独势力地发展。这样才能为将来海峡两岸相互的认知、认同,为统一创造出良好条件。所以,现在海峡两岸之间关系的走向还是朝好的方向的发展。
美国《侨报》:当民生问题困扰非洲,八国集团兑现对非援助承诺不力的情况下,中国对非洲的支持给西方树立了榜样,发达国家看到中国与非洲的“亲密”后,纷纷提议要加强同非洲的关系。您如何看待这其中的内涵?
陈健:中
国在非洲的举措是建立在多年来的友好关系基础之上,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改革开放有很大的层面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向第三世界开放、向非洲开放。发展更紧密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同时也是符合非洲发展的需要。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中国和非洲新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且受到非洲的广泛欢迎。但这就引起西方国家的警惕和妒忌,因为传统上,非洲是其势力范围。它们也会认识到,中国并不会在世界任何地方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不是排他性的。中国在自己发展和非洲经济贸易的同时,也欢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同非洲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在非洲,既可以互相竞争,也可以互相合作,使非洲得到更好发展,非洲社会更加稳定,经济更加繁荣,西方国家和中国也都能得到实际利益。
国际社会在保护人权领域的观念更新是一种进步,但在执行中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国际社会有一个统一一致的认识。很重要的问题是稳定、发展和人权的关系。中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从对非洲社会和第三世界的了解出发,充分体会到保护人权是必要的,但这要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为基础。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发展道路可为非洲的发展指明方向。如果只是从抽象的人权概念、或者从民主自觉高于一切的角度出发,容易激化一个脆弱国家、脆弱社会结构本来就存在的种族矛盾、部落矛盾,这种情况下,不仅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权反而会造成大规模破坏。只有缓和冲突各方矛盾,寻求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才能最大程度保护当地百姓的人权。
(编辑:杨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