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世清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59:12

浊世清流

2010-11-24 06:06: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发源于安徽黄山的新安江,又称清溪。

清溪自古以水色佳美著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有诗云:“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就这样以它的澄清洁净和秀美风姿定格于人们的脑海。

位于浙江省西部的淳安县,有着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县内山峦连绵、群峰叠起。清溪从西北蜿蜒而下,像一条青色的罗带横贯全境,挽起这里的千峰秀色,万种风情。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五月的淳安县,迎来了一位新县官海瑞。

穿上知县官服的海瑞,站在县衙的大门,望着远处的群山和东去的清溪,想着县内的黎民百姓,一种为民作主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回到衙内,海瑞提笔写下“知县知一县之事,一民不安其生,一事不得其理,皆知县之责”这几行刚劲有力的大字,制匾悬于县衙的最显眼处。

在海瑞看来,人生于天地之间,不能白活。不白活,就是要以圣人为楷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白活,不是要中高科,做大官,而是要干大事。

淳安,地少山多,百姓以茶叶、竹子、林木为生。海瑞所处的那个时代,弊政丛生,百姓疾苦,民不聊生。

海瑞上任伊始,就对淳安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风火火地展开全面调查。他自带干粮,夜宿破庙,渴饮山泉,访贫问苦,足迹踏遍了淳安的山山水水。

海瑞看到的是,淳安贫困如此,而百姓的赋税却丝毫不减。由于开国初期的土地丈量不准,每亩实际面积只有八分,有的甚至只有五分六分,加上官吏豪强串通舞弊,致使“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产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

比田赋更沉重的负担是徭役。地处新安江下游的淳安,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接待应酬多如牛毛。而这些官员及其随从所需食物、马匹等,都要由当地支出。地方官员为讨好过往上级,接待规格越来越高,接待费用越来越多。“小民不胜,憔悴日甚”,百姓不堪其扰。

赋税和役税像两座大山,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他要用手中的权柄砍向这种种的不公,做“在今日不可能也,在今日又不可为”之事,给老百姓一条活路。他重新丈量土地,查实各户田亩,按实有数目分摊税赋;按田地多少、贫富状况确定徭役的多寡;改革驿站制度,严格接待标准,管住吃拿卡要;让富豪吐出侵占的百姓产业,重归于民;百姓可以赎回卖出的子女;赤贫的分给荒田,耕牛、种子亦可借贷,三年后再起征赋税和徭役。种种举措,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外逃的农民回来了,破碎的家庭团圆了,农民的基本口粮不愁了。田间地头,又可听到农民们纯朴的笑声了。

“治国就是治吏。”与此同时,海瑞又向官场的陈规陋习开刀了。第一刀,砍向公费送礼之风。明制,地方官员每三年一次上京朝觐。为了巴结讨好京官,每次都要送上大量的财物。像淳安这样的贫困县,每三年仅此一项就要向百姓摊派240两白银。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海瑞要带头打破这种不合理的陋规。他钱财分毫不送,任内两次上京述职,食宿车马费用只是过去的一个零头。

第二刀,砍向奢华之风。不同公文用不同价格的纸张。尽量少向下发公文,多深入实地调研。办公经费专款专用,办公用具旧了,能整修翻新的就不得更换。对过往客人,决不搞铺张接待。海瑞自己则身体力行,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树勤俭节约新风。

也许是为了考验海瑞革弊布新的决心和勇气,当朝首辅严嵩的亲信鄢懋卿撞上门来了。是时,鄢懋卿以都御史奉命巡查盐政,每到一地,排场之大,铺张之华,令人咋舌。吃的是山珍海味,坐的是八抬大轿,用的是金银餐具,住的是华丽房屋,还要美女侍其左右。对送上的财物,更是来者不拒。鄢所到之处,地方疲于奔命,百姓闻之色变。就是这样一个大贪官,离京前还要装模作样打出牌告:“素性俭朴,不喜逢迎”。可这回,他碰上了自号刚峰的海瑞。对这位谁都让着几分的御史,海瑞偏偏不买账。他亲笔修书,郑重递上禀帖,附上打探得来的鄢一行沿途的所作所为,请示鄢懋卿,究竟是按牌告的要求办,还是照前面的样子做,明告“邑小不足容车马”。鄢懋卿碰到一颗不软不硬的钉子,只好绕道而行。

第三刀,砍向贪污受贿和变相受贿之风。海瑞下决心对县衙的开支和灰色收入进行全面的整治,把所有“不合理的收费”统统砍掉。上至知县,下至衙役的全部额外收入,一律革除。将各级官员的优免标准张榜公布,让老百姓监督。规定“今后凡有送薪送菜入县门者,以财嘱论罪”。革除常例,斩断官吏伸向百姓的黑手,淳安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海瑞在淳安为官4年,政绩卓著,淳安县出现了“百废俱兴”的局面。经济发展,人民安于生产;社会平稳,生活秩序井然;腐败渐息,官员不敢再动辄劳民伤财。然而,在整个官场走向腐败的年代,海瑞的种种努力最终没能改变现状。淳安县这种小范围的短期改变很快终止于海瑞的离去,消逝于整个时代社会风气的没落之中。

 

海瑞离淳之日,百姓纷纷涌上街头,哭泣着与他道别。“侯之政在吾淳者,百代而为范;侯之泽在吾民者,百年而未艾。” 这段《海刚峰先生去思碑记》上刻着的铭文,是当时百姓从心底发出的感激之情。人们自发捐资修建海瑞祠,以感念他的恩德,也为后世的官员树起一位廉洁刻苦的楷模。

如今,400年过去了,随着淳安古城沉入千岛湖底,古老的海瑞祠也沉睡在了深蓝色的湖水中,但是人们没有忘记“海青天”,一座新的海瑞祠又巍然矗立在四水环绕的龙山岛上。海瑞,浊世中的一股清流。尽管他的大胆改革和呐喊,无法从根本上惩治腐败,注定只能做个摆设,但他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以及他那铁骨铮铮向腐败宣战的壮举,体现的是一种崇高,展现的是一种气势,宣扬的是一种力量,昭示的是一种精神,永远值得后世学习和敬仰。

作者:杨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