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教授自检蘑菇发现荧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8:23:05

法大教授自检蘑菇发现荧光

 

相关新闻:

小学生调查发现市场上九成鲜蘑菇被增白剂污染

食品办:放心吃蘑菇 合格率为97%

工商回复“鲜蘑漂白”信息公开申请

鲜蘑漂白续:“想引起政府多关注饭桌子菜篮子”

鲜蘑漂白续:北京部分商户暂停售口蘑


蘑菇“漂洗”厂房内,用于“漂洗”蘑菇的池子和工具。(1/1)页


“漂洗”厂房内,用于装蘑菇的筐上残留有许多白色粉末。


“漂洗”蘑菇被箱式货车运往新发地市场。

  ■ “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追踪

  日前,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兵教授发博文称,针对“蘑菇漂白”事件,他组织学生在北京市(含郊区县)采集22组蘑菇样品,通过自购的紫外分析仪检测,发现3组样品存在明显的荧光斑点。何兵表示,准备起诉一家民营检测机构及北京市工商局。

  对此,有学者认为,蘑菇普遍存在一定荧光物质,理论上仅紫外线照射不足以判定是否遭荧光增白剂漂白,但不排除确曾被漂白。也有食用菌学者认为,禁止水洗口蘑进入市场,不失为好办法。

  教授自购仪器测荧光

  据何兵称,他曾将在市场上采集的蘑菇样品送往多个检测机构,但均遭到拒绝或以某种理由推脱。一家检测机构原本已接受其检测样本,但最终告知其,限于某种原因,检测不能进行。

  本月17日,分别从市区及郊区县多个超市采集的22组蘑菇被放置于紫外灯下检测,其中包括口蘑、平菇等7种蘑菇。何兵说,他们从相关部门拿到于2006年农业部颁发的《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标准。“国家不检测,我们自己动手。”

  据一名参与检测的研一学生说,按照上述检测标准的具体步骤,在避光条件下,其中3组蘑菇在紫外灯下显现出蓝紫色光斑。

  “北京市两千多万市民的食品安全,根本没有保障。”何兵在博客中称,作为事件的后续,他已经让学生草拟好诉状,准备状告北京市工商局和一家检测机构。“一个是行政诉讼,一个是民事诉讼。”

  何兵博文中称,北京市场两千万市民的食品安全,不能仅仅靠工商局自己检测。必须设立制度,动员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应当在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设立 检测机构,免费让消费者送检。此外,要鼓励社会资金设立检测机构,用市场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修订规则,加大对不安全食品的赔偿和处罚力度等。

  工商称了解情况后答复

  对于此事,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员表示,他们将在了解详细情况后再作答复。

  ■ 观点

  有荧光难以认定蘑菇被漂白

  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家瘦驼曾发表文章称,蘑菇内部普遍存在的木质素就是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激发下,它会产生蓝绿色荧光。所以从理论上说,仅用紫外线照射蘑菇,还不足以判断蘑菇是否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但蘑菇被进行荧光增白剂处理的可能性,仍旧不能排除。

  在食品工业中,对付蘑菇酶促褐变的常见方法,是用亚硫酸盐或者半胱氨酸溶液浸泡,而这些方法都不能长时间让鲜蘑保持白嫩。用荧光增白剂的确可以让蘑菇保持鲜亮的时间更长。

  学者赞同禁止水洗蘑菇入市

  日前,农科院食用菌研究工作人员黄先生表示,口蘑的采摘和保存要求较高,需要低温保存,如果保存不善,几个小时内就会发生霉变,呈现褐色或者黄褐色。而且口蘑不能清水漂洗或者磕碰,否则也会发生霉变,呈现褐色或者黄褐色。

  如果蘑菇用清水洗而没有使用添加剂的话,不会维持原始的白色,而且会影响口蘑品质。其表示,有些地方直接禁止水洗口蘑进入市场是个不错的控制办法。

  ■ 探访

  有口蘑在销售前被“漂洗”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再次来到新发地中央交易市场销售蘑菇的地方发现,市场工作人员正在对口蘑销售进行检查,一辆销售一半的大车由于不能出示检测报告被检 查人员询问并提取了样本。市场工作人员表示,市场内禁止销售“漂洗”的口蘑,而且销售蘑菇要有检测合格报告,否则会被清理出市场。

  销售

  “洗过的”口蘑市场有售

  12月10日下午1时许,一辆白色箱式货车停靠在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西门一侧的路边,在狭窄的过道一侧放着台秤。几名商贩在进行口蘑交易。一位年轻女子对正在记账的人说:“两筐干的,一筐洗的。”

  当记者佯装买家上前询问价钱时,一名男子说“看你挺眼生的,没见过你啊。”当记者表示自己以前在菌类交易大厅进货时,其才将信将疑地告诉记者价钱,但是对于口蘑是否经过“漂洗”没有回答。

  在新发地中央批发市场销售蘑菇的某商铺前,一辆红头白箱的大车每天下午1时左右来此销售口蘑。该经营者称其口蘑都是“洗过的,但没有萤光粉,只用清水洗,很多商户都在这里进货。”

  运输

  运蘑菇车车身水流不断

  12月10日晚7时许,记者跟随其中一辆外地牌照的货车,一路来到大兴区观音寺附近的一片厂房区。货车随后驶入一家门前没有任何标志的厂房大院。据附近的居民称,该大院是出租房,这个院子已经租出去两年左右了,“是干蘑菇的”。

  11日上午,一辆车身写有“出售蘑菇”字样的面包车,在该厂房区出出进进。进门时,车上要有人先下车进去通报后,方可进入。上午10点,一辆箱式货车驶入 该厂房内。随后,大门紧闭。约两小时后,10日晚的箱货驶出厂房。车身随着颠簸摇晃,不断有水从车厢内淌出。水流沿着车轮不断外流,清晰的车轮水印连绵数 公里。

  加工

  浑水池里有蘑菇残渣

  该厂院共有前后两排房子,临街一排为低矮的平方,门窗较新。坐北朝南的一 排大型厂房被两个金属推拉门遮挡得严严实实,厂房内部则全部贯通。厂房内的墙皮星星点点地脱落,上面泛着霉斑。数百平的房内堆放着少量杂物,一堆用来盛放 蘑菇的塑料筐整齐地码放在墙下,筐上残留有许多明显的白色粉末痕迹。

  地面上大部分被四个浅水池覆盖。中间两个水池距地面20余厘米,只剩少量水渍。靠近东门的两个水池内装满略带暗红色的浑水。其中一个水池内漂浮着星星点点的蘑菇残渣。水池边有电泵和水管。

  检测

  奶白色黏稠液体无处鉴定

  一个白色带把手的塑料壶摆放在水池边,泛白的标签已经磨损得看不出任何字样。塑料壶内盛着10余厘米深的奶白色黏稠液体。

  记者将一滴这种液体放入一杯清水中时,液体迅速溶解,整杯水出现牛奶般的色泽。截至目前,多家检测机构及院校均表示,无法对此物质进行鉴定。

  ■ 讲述

  新型添加剂“漂洗”口蘑

  业内人士称,新添加剂属勾兑物,不易被检测、不会有残留

  据一位口蘑种植户称,政府相关部门对种植口蘑的基地检测相对严格,会不定期进行抽检,只有检测合格才能够进行销售。检测范围较广,包括增白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都有检测,所以,“漂洗”不会在种植环节出现。

  另一位从事口蘑销售的行业内人士表示,北京市场的口蘑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居多,当地对蘑菇的管理和检测相当严格。有些地方在种植基地附近,都会有标语提醒不得违法使用添加剂。

  该人士介绍,荧光增白剂一般会出现在蘑菇的流通环节。口蘑在从种植园采摘之后,会用盐水处理一次,目的是保持水分和定型,而且能够加重分量。有些还会用冰盖,在低温下保鲜。然后会由货车运送到某地进行“漂洗”。

  该人士表示,以前有人用荧光粉等物质,但是目前又有一种新的化学添加剂代替了荧光粉。据称,此种添加剂为合成物质,具体成分不详,具有强效增白效果,而且 不像荧光粉在“漂洗”后会在表层遗留颗粒状物质,更不容易被检测,属于勾兑物,呈乳白色膏状液体,1.5升-2升左右可以勾兑10吨-15吨清水,“漂 洗”数千斤口蘑。

  据介绍,口蘑的漂洗基本都在距离市场比较近的地方,在处理后能够很快运到市场出售。他说,“漂洗”口蘑一方面是增加分 量,100斤口蘑经“漂洗”后分量能够增加到130斤-150斤;另一方面能够让口蘑看起来更“美观”,而且具有增加保质期的功能,可以延长保质期一倍左 右。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巴士广 孟祥超 杜丁

  【专家观点】

  “工商消极回避有损政府形象”

  对于北京市 工商局对法大教授何兵提出的几个质疑采取回避态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何兵一直为“蘑菇事件”跟政府部门“较 真”,作为政府部门的北京市工商局不该消极对待、视而不见,而是应该积极面对解决问题,“一味消极回避,只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有损政府形象。”

  汪玉凯认为,何兵三次请求检测却遭拒绝,反映了中立机构并不真正中立。他说,中立机构的职责应该是以事实为准绳,但很多中立机构隶属于政府部门,他们首先不会找上级部门的问题;其次也害怕引火上身,而采取回避态度。

  “反映出中国第三方市场,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汪玉凯说,从市场经济发展讲,社会中介体系只有成为一个独立体系,不受各方影响、不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部门、不屈服某种压力和权力,才能公正地靠其技术、手段为市民公正、公平地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