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乖僻将会不受到欢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32:03

4、乖僻将会不受到欢迎

【原文】奚谓行僻?昔者楚灵王1为申2之会,宋太子3后至,执而囚之;狎45;拘齐庆封6。中射士7谏曰:“合诸侯,不可无礼8,此存亡之机也。昔者桀9为有戎10之会而有缗11叛之,纣12为黎丘13之蒐14而戎、狄15叛之,由无礼也。君其图之。”君不听,遂行其意。居未期年,灵王南游,群臣从而劫之。灵王饿而死乾溪16之上。故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

【译文】什么叫行为乖僻?从前楚灵王在申地举行诸侯集会,宋国太子来晚了,便将他捆绑囚禁起来;还戏弄徐国君主;又拘禁齐国大夫庆封。楚国中射士劝谏说:“会合诸侯,不可以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这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关键。从前夏桀王在有戎举行诸侯集会而有缗背叛了,商纣王在黎丘举行诸侯集会打猎阅兵而戎族、狄族背叛了,都是由于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缘故。大王还是考虑一下吧。”楚灵王不听,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过不了一年,楚灵王到南方游览视察,群臣跟随着而劫持了他。后来楚灵王便饿死在乾谿边上。所以说,行为乖僻刚愎自用,对诸侯不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那是造成使自己身亡的原因呀。

【说明】本节是对第三种过错的举例说明,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任何一个人,也都必须遵守所在社会的社会行为规范。自汉朝以后,由于“文化断层”的原因,“礼”逐渐被单纯地认为是礼仪、礼貌、礼节等用辞,尤其是专指各种祭祀、婚配、丧葬仪式之礼节仪式。其实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礼”字是指广义的社会行为规范之意,只要看《周礼》一书就可以明白,然而在战国末期,逐渐出现了《礼记》、《仪礼》之类的书籍,分门别类地将各种仪式严加规定,于是乎“礼”便成了仪式、礼节的代名词,这当然是歪曲了“礼”的本意。自人类逐渐形成社会以后,人与人之间就有了比较明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其实,不仅是人类,我们现在看动物社会,都有各自的行为规范。那么,遂可以想见,人类初期,同样在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比如用火、比如狩猎、比如吃食,这些行为规范促使人们的行为趋向一致。人们由此而走向统一,走向团结,以至最后形成有共同行为规范的民族。由于交通、信息交流诸原因,至今人们还保持着各自民族的行为规范----即风俗习惯。所以,一个人要是不想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被称为乖僻,那么他就将会不受到欢迎,大部分人不欢迎他,那么人们就会把他推翻、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这就是不守礼的后果。如果我们懂得这些道理,那么我们就会运用智慧,在不违反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前提下,选择到最佳的行为方式,与更多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

【注释】1.楚灵王:又称楚荆王,春秋时期楚君主。《韩非子·二柄》:“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

2.申:西周时期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

3.宋太子: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平公的儿子。

4.狎:《书·旅獒》:“德盛不狎侮。”《书·秦誓》:“今商王受狎五常,荒怠无敬。”《左传·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韩非子·八经》:“僇辱之人近习曰狎贼,其患发忿疑辱之心生。”《广雅·释诂三》:“狎,轻也。”这里用为轻慢、戏弄之意。

5.徐君:春秋时期徐国君主。徐国,位于今安徽省泗县,占有今江苏洪泽湖、淮河中下游及安徽省东北部地区。

6.庆封:人名。齐国大夫。

7.中射士:春秋时期诸侯国官员名称。

8.礼:《书·皋陶谟》:“天秩有礼。”《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诗·鄘风·相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诗·小雅·十月之交》:“曰予不戕,礼则然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易·大壮·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管子·五辅》:“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韩非子·解老》:“礼者,所以情貌也。”这里专指为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之意。

9.桀: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暴君。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局面,到十四王孔甲时,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史记·夏本纪》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 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国语·周语》也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所以从孔甲经皋与发,直到履癸(即夏桀)内乱不止。夏桀是一个暴君。不用贤良,不忧恤于民,“百姓弗堪”。后商汤在伐桀誓词中,提到当时人民咒骂夏桀的话为“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表明人民对夏桀之痛恨。故汤起兵伐桀时,桀众叛亲离,身死而国亡。

10.戎:(rong荣)《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诗·大雅·烝民》:“缵戎祖考,王躬是保。”《诗·大雅·韩奕》:“王亲命之,缵戎祖考。”《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韩非子·五蠹》:“行仁义而怀西戎。”这里实指为西北的戎族。

11.缗:古国名。夏时之缗国,春秋时属宋,汉置东湣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

12.纣:殷商王朝的最后一个国君,名帝辛。《书•微子》:“我祖底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罪辜,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之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传说其荒淫无度,酒池肉林,使得很多中下层官僚仿而效之,自己的财产不够,于是便向人民横征暴敛,拼命收刮,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于公元前1044年被周武王推翻。《孟子·梁惠王下》:“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13.黎丘: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虞城县北。

14.蒐:(sōu收)《周礼·大司马》:“遂以蒐田。”《管子·小匡》:“春以田,曰蒐,振旅。”《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补卒,秣马利兵。”《谷梁传·昭公八年》:“秋,蒐于红。”这里用为春天打猎阅兵、带有检阅之意。

15.狄:《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国语·晋语》:“戎狄怀之。”《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史记·货殖列传》:“夷狄益甚。”本义是指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通称为北狄。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

16.乾溪:地名。即乾谿,地属楚国。位于今安徽毫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