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六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2:26:51
作者:北勒马e  来源:北勒马e

      1986年我第一次到杭州,六和塔是其中的记忆之一。只记得那是暑假的一个上午,我跟着当地的表弟表妹们,坐着公交车抵达,一气登上塔顶,看着钱塘桥上奔跑的火车,兴奋地指手划脚。在那个年代,能跑火车的桥才真正算得上“大桥”,最出名的便是南京长江大桥。

      一晃20多年过去了,今早陈石头把去哪儿的决策权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六和塔。关于六和塔的恐惧感已经困扰我许多年了,尤其是这几年,每每想到这座塔,我总是绞尽脑汁地想,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我当时是怎么登上去的,怎么一点记忆都搜索不到?这种删除式、不留任何印记的空白,完全不同于人渐渐淡忘、日渐模糊的记忆衰退轨迹,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看到这幅尊荣的时候,放心了,就是它,20多年前也是这样的。我喜欢六和塔的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有经典评价杭州的三座名塔的话:六和塔如将军,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

乾隆御题“六和塔”。

  乾隆与六和塔颇有渊源。先说第一个渊源,话说当年乾隆游六和塔,兴致大发,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扶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现在这7块匾都不是乾隆的真迹了,都是后来的书法名家的墨宝。这7块匾分别挂在7层楼上,并且在二楼有个统一的展示。 

  五楼的“五云扶盖”。第二个渊源,乾隆被另一个浙江人“编排”,被困于六和塔中。这个人就是金庸,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被记录在《书剑恩仇录》里。话说乾隆被一名为“玉如意”的女子所迷,出力花国夺魁,夜一起寐。谁知玉如意乃红花会的人,当夜红花会掘地道至花榻下,掳乾隆至六和塔囚禁,直至陈家洛出现,告知乾隆乃汉人之后,兄弟俩尽释前嫌。太佩服金庸的想象力了。昨晚,老丁知道我们要去六和塔,还取笑说,你们一定要守护好要道,别让朝廷鹰爪得逞哟。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70年)起筑。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是“钱王”钱镠的儿子钱泓俶。为了镇住钱塘江潮水,钱泓俶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 

  六和塔是著名的砖石结构的塔建筑,塔内部砖石结构分七层,外部是木结构为8面13层。

透过六和塔的开窗,眺望钱塘一桥。

火车隆隆驶过,把我的记忆一下子拉回20多年前,一群少年在塔上雀跃的景象。 

  六和塔有1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时多次重修,但也有一直延绵下来的古迹。雕梁画栋不在此列,鲜艳的色彩可以推断是近期的杰作,而须弥座上的砖雕,却是千年传承下来的。砖雕的题材丰富,造型生动,有斗奇争妍的石榴、荷花、宝相,展翅飞翔的凤凰、孔雀、鹦鹉,奔腾跳跃的狮子、麒麟,还有昂首起舞的飞仙等等。这些砖雕,与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所载十分吻合,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塔内保存众多的文物古迹,较著名的有南宋堂尚书的省碟碑,就放在一层的入口处,而另外一著名的物什——四十二家书写的四十二章经残石,我却没有找到。金庸迷都知道《四十二章经》是贯穿《鹿鼎记》的线索,莫非金庸他老人家的灵感,也来自于此?

色彩过于鲜艳的雕梁画栋 

天外飞仙——每组共有4个,除了这个吹箫的,还有吹笛、弹琴和演奏打板的。

灵兽和异草也是砖雕取材之源。

  有塔必有寺,因为塔被定义为中国佛教的典型建筑。有很多的塔尚存,寺庙却是永远地消失了,六和塔也是这样的情况,原先与之一体的开化寺,现在也只剩下片砖只瓦,恢复的意义也不大了。

  这个厅堂便是六和塔博物馆,这里介绍着六和塔自诞生以来经历的风风雨雨,而这里便是古开化寺的原址。 

  六和塔经历过数次大规模的重建。北宋建塔之后,没过多久便毁于战火了,南宋绍兴年间,几乎由零开始重新建了一次。清朝光绪年间修了塔的外部木结构,也就是说,这次修建前,六和塔是砖结构的,现在的内砖外木的形式是200年前才被确定的。六和塔最近一次大修是1996年。

有影像设备以来,六和塔留下的英姿。

  六和塔毕竟是佛教器物,所以塔内供奉佛像是历代以来所秉承的,这一习惯在乾隆时期被定型:一层供地藏菩萨,二层供东海龙王,三层供弥勒,四层供鲁智深,五层供观世音。可惜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的供奉了,只能在博物馆里感受一下。最有意思的是四楼供奉的鲁智深,这花和尚与六和塔有什么样的渊源呢?后来,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只是传说。北宋方腊在江浙起事,宋江受招安后便南征方腊,兵马驻扎在六和塔外的寺庙内,鲁智深与武松忽听得钱塘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北方人,从没听说过钱江潮,以为是战鼓声,便起身准备迎战。后来僧人跟他解释,方知这是潮信。于是他想起以前出家时师父说过“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觉得这是宿命,便在六和塔边圆寂坐化了。据说,鲁智深和武松都曾在古开化寺住持过。

开化寺遗址上再眺望一眼六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