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巴顿牛的中国将军钟伟(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48:31

解密《亮剑》原型
比巴顿牛的中国将军钟伟
中华网文史综合

   1975年总参放内部译制片《巴顿将军》,一些老家伙看过后,嘴一撇:有什么稀奇,我们也有。谁?少将钟伟。
  钟伟,湖南平江人,1915年生,14岁入团,15岁参军入党,在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和徐海东的红十五军团先后任连指导员,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说他能与巴顿比高低,因为他能打仗,打胜仗。如你去问钟伟,哪一仗打得最过瘾?那当然是1947年春天,三下江南时,在吉林靠山屯打国民党71军88师。这仗不但打得敌人魂飞胆散,精彩之处还在于自己也打得惊心动魄。
  那时钟伟是东北野战军二纵5师师长,3月8日奉林彪命令率部南渡松花江,准备经靠山屯东进德惠配合东野一、六纵在大房身围歼国民党军新一军一部。部队到了靠山屯发现有大批敌军正在往德惠方向撤退。钟伟一声令下,5师围住了屯子内国军71军88师264团1337官兵。


少将钟伟

  打不打?钟伟和政委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政委认为:东进是全局,上级的命令是铁的纪律,我们不能贪图眼前利益,动摇了总部决心,即使这仗打胜了,我们也是错的。钟伟坚决主张打,他认为:违抗上级命令是不对,但贻误了战机而影响全局就更不对。
  意见相持不下,战机眼看就要错过,钟伟下了决心:“就这么定了,留在这里打,打错了,砍头掉脑袋我担着,打!”
  从3月10日凌晨5点到下午2点,钟伟连着接到了林彪三个即时东进的电报,他不为所动,因为他看见了战局的转变,他围住了88师一个团,而敌87师正在赶过来增援。他一面组织战斗一面向林彪报告情况,电报的主题只有一个:你的命令我暂不能执行,就因为眼前有大仗打。
  一向执着的林彪终于被钟伟的执着所动,他改变了决心。
  最后,5师全歼了88师的一个整团,又反过身来拖住前来增援的87师,林彪再率一、六纵西进一举在郭家屯全歼国军87师,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胜。钟伟违令调动了林彪,但林彪并没有亏待他,在整个四野系统中钟伟是唯一的一个从师长直接提升为纵队司令员(军长)的。
  说钟伟不比巴顿差,因为他和巴顿一样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
  抗战初期他在鄂豫挺进支队当团政委,由于与支队领导脾气不合,一气之下带着老婆、刚出生的孩子和警卫班跑了,他们历尽艰辛,在苏北找到了老部队--新四军三师。黄克诚收留了他,让他当了10旅28团团长。
  钟伟的部队能“抢”,战前战士兜里都是“五师缴获”的条子,一仗打下来全城都贴满了“五师缴获”。有一次条子还贴上了东野总部的两辆过路弹药车,双方争执中,钟伟来帮忙了,“什么你的我的!都是八路,都打国民党”,凭这一句话,五师的人就把车给卸了。
  钟伟本人爱玩,在北满时,一打完仗,钟伟就把部队交给政委和副师长,自己回哈尔滨跳舞去了。等干部战士看到师长回来了,说明就要打仗了。钟伟比巴顿更野,巴顿充其量敢踢被战火吓懵了的战士的屁股,但从来不敢拿枪威逼上级。钟伟敢。49年渡江后,钟伟的49军在湖南中了白崇僖的埋伏,指挥作战的兵团副司令员陈伯钧下令撤,钟伟不同意,坚持顶着等援兵,否则全玩完。陈说他是副司令,他说了算。钟伟拔出手枪顶住陈的脑门吼:再说撤我就毙了你!
  如果拍一部“少将钟伟”的电影,我想它在中国的票房效应不会差于“巴顿将军”。但钟伟没巴顿那样幸运。1959年8月中央军委召开了史无前例的扩大会议,各大军区领导除在家值班者,各军、兵种正副职,各野战军军长政委,各师一名正职干部共1569人出席会议,批判彭德怀。会上总政治部领导放了一颗重磅炸弹,说彭德怀在长征路上欠下了红一军团的血债,是彭亲手下令枪杀了一军团的一个连长。林彪也跟着昧着良心说瞎话,说彭恨不得把一军团的人通通杀尽,因为一军团是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这时钟伟说话了,他是以北京部队参谋长的身份于会的。
  “胡说”,钟伟一声斥喝站了起来,“这完全是无中生有,你当时在场吗?我在场,是我干的!彭总不在场,也不知道有这件事!现在要说清楚,那人是罪有应得,该杀!那是在一、三军团强攻娄山关,敌人反攻,他临阵逃脱,还拉了几个战士反水,被我们后续部队捉住,执行战场纪律,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你不杀他,他会反过手来杀我们,如果是你林总,你也会下令枪毙他。我看是有人别有用心,扯历史旧账,制造事端,挑拨一、三军团的关系,加害于彭总。”说到这里钟伟热血涌了上来,胀红了脸,手指着台上,几乎是在叫喊:“你们不是在逼彭总交代军事俱乐部的成员吗,算我一个吧,也拿我去枪毙吧!”林彪被堵得说不出话来,萧华下令将钟伟铐出会场,送军事法庭。
  人们没有忘记钟伟,过了几年,毛泽东很偶然地问起了钟伟的情况,但这很必然的导致了钟伟案的解决,但他没再能回部队,他下放到安徽当了农业厅的副厅长。
  又过了十几年,彭德怀到了弥留之际,据看管人员记录,在彭最后的喃喃念叨中有钟伟的名字。出处:《古今风云录》

猛士钟伟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谓东野五师:“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作战,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头等主力师师长,钟伟将军是也。
  钟伟将军,原名钟步云,取平步青云之意,湖南平江三阳乡人。将军年少好学,喜动,能言善辩。参加红军后,曾任宣传员、宣传队长、俱乐部主任、党总支书记等职。将军指挥作战,狂放精细,勇猛敏捷,人谓:“勇猛似虎,机警似鹿,狡猾得像只老狐狸。”
  钟伟将军身材短小,形体精瘦,大耳朵大嘴,小鼻子小眼,初识者皆小视之。然其一出口,人皆刮目。将军声若黄钟大吕,气冲斗牛霄汉,雄辩滔滔,矢口放言,毫无顾忌。故有人言:“钟伟,成也一个口,败也一个口。”
  钟伟将军善书法。其父钟遂生,精通四书五经,为乡间书法家。盖将军书法兴趣,源于家教。征战沙场,缺笔少墨,常以沙土做纸,树枝做笔,苦练不休。余见将军书法条幅《毛主席诗词*遍地英雄下夕烟》,笔悍而胆怒,墨沉而意傲。此亦将军性情之写照也。
  广州军区原副参谋长刘如言:每遇攻城,胜券在握。钟伟将军兴之所至,临池挥毫,均为“XX部缴获”封条,并命下发至士兵。敌城陷后,凡有枪械、弹药、粮食 、物资之处,皆有“XX部缴获”封条。友邻部队不服,状告东野总部,钟伟将军振振有词:“有封条为证!”刘如言此曰,跟钟伟将军打仗,不会吃亏也。
  红军时期,某次战斗,三军团某营被敌围,彭德怀军团长命一营长急去解围,未果,溃退而下。营长归来,彭总大怒,命钟伟:“把这个营长毙了!”钟伟讷讷应诺。推营长出门外,拔枪朝天放,轻声附营长耳曰:“速走,避几日,千万不要露面!”钟伟遂率部,勇突敌阵解某营围。
  钟伟将军善辨枪声,闻枪响,即知敌之虚实、众寡、进退、攻防。
  1948年1月,林彪以言传钟伟,欲升任其为纵队副司令员。钟伟将军不悦,回林彪话曰:“吾宁当鸡头,不当牛尾。”林彪沉思良久,遂改任钟伟为十二纵队司令员。钟伟为东北野战军中唯一由师长直接提拔为纵队司令的干部。
  东北战场,钟伟率部攻克文家台,俘敌大批。国民党军军官大多化装为士兵,藏匿其中。钟伟命令集合俘虏跑步,掉队的统统抓起来审问。果然灵验,掉队者大多为军官,新五军军长陈林达亦在其中。
  “文革”中,造反派持麻袋,勒令钟伟将军入,扎袋口,以乱棍击之。而后,投入江中。钟伟将军于麻袋中竟挣脱而出,潜水至江对岸,逃之夭夭。
  1980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给北京军区下发为钟伟平反文件:“经中央批准,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钟伟离职休养,按正兵团职待遇定为行政7级(职级待遇从公布之日起执行)。”后又提高为大军区副职待遇。平反后,钟伟将军向军委报告,要求出山。据云黄克诚将军曾劝钟伟:“你就安分守己呆着吧,若再打仗会去找你的。”此后将军一病不起,于1984年4月24日去世,终年73岁。

 

作者:吴东峰 出处:《解放军报》


“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生活原型

  《亮剑》热播之后,成为近期一个公共话题,在网上的讨论及跟帖无数,有“好事者”探询讨论主人公李云龙的生活原型,而我们随着讨论的收索引擎,看到了一个几十年前的真实的英雄群体,他们的故事和李云龙的故事一样让人神彩飞扬。
  历史真相关于抢占军需品(历史主角:钟伟)在《亮剑》中李云龙劫持军需品的情节在历史上有真实翻版,主角是我军的少将钟伟。  
  抗战初期钟伟在鄂豫挺进支队当团政委,由于与支队领导脾气不合,一气之下带着老婆、刚出生的孩子和警卫班跑了,这一伙人历尽艰辛,在苏北找到了老部队———新四军三师。黄克诚收留了他,让他当了10旅28团团长。如果钟伟被李先念追了回去,没准就会被当逃兵给毙了。钟伟的部队能抢,战前战士兜里都是“五师缴获”的条子,一仗打下来全城都贴满了“五师缴获”。有一次条子还贴上了“东野总部”的两辆过路弹药车,双方争执中,钟伟来帮忙了,“什么你的我的!都是八路,都打国民党”,凭这一句话,五师的人就把弹药车给卸了。



《亮剑》剧照

  敢打无命令仗(历史主角:钟伟)
  1947年春天,钟伟是东北野战军二纵5师师长,3月8日奉林彪命令率部南渡松花江时,钟伟和政委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政委认为:东进是全局,我们不能贪图眼前利益,动摇了总部决心,即使这仗打胜了,我们也是错的。钟伟坚决主张打,他认为:违抗上级命令是不对,但贻误了战机而影响全局就更不对。
  意见相持不下,战机眼看就要错过,钟伟下了决心:“就这么定了,留在这里打他个狗日的,打错了,砍头掉脑袋我担着,打!”之后,钟伟连着接到了林彪三个即时东进的电报,他不为所动,一面组织战斗一面向林彪报告情况,电报的主题只有一个:你的命令我暂不能执行,就因为眼前有大仗打。最后,5师全歼了国军88师的一个整团,又反过身来拖住前来增援的国军87师,林彪再率一、六纵队西进一举在郭家屯全歼国军87师,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胜。

  复杂感情纠葛(历史主角:王近山)

  李云龙医院结识田雨以及电视中田雨好友张白露插足于李田之间的感情纠葛都取材于王近山的事迹。王近山曾受伤入院,当时为386旅772团副团长,同时入院的还有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王近山喜欢医院的院花韩岫岩,在陈锡联的撮合下,两人结为夫妇。在上世纪60年代,王近山喜欢上了韩岫岩的妹妹要与韩岫岩离婚,惊动了中央,毛主席亲自批示刘少奇处理此事。如果王近山非要离婚就开除党籍、军籍,撤销一切职务,转地方安排。王近山不为所动。最后被剥夺一切。令人叹息的是,韩的妹妹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在指示下来之前就和王近山分手了。王近山以后至死也不愿意再看到韩岫岩。
  伏击日军士官团(历史主角:王近山)1943年10月,王近山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时,奉命率队赴延安去保卫陕甘宁边区,途经敌军心脏地区韩略村时,根据情报,一队日军将从此地经过,他见那里的地形险要,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他当即决定队伍停止前进,就地埋伏,准备打个伏击,好狠狠杀一下鬼子的威风和气焰。10月22日晚上,王近山指挥部队进入阵地设下埋伏。王近山和部下,当时谁也没想到,他们即将伏击的竟是由日军中队长以上军官组成的“日军官战地参观团”,八路军总部也没料到,日本人更没有料到。
  10月23日上午8时许,公路远方腾起滚滚烟尘。王近山驾望远镜一望,路上一溜汽车,一查整整13辆,车上站满了日本鬼子。王近山心想,13辆汽车也就二三百人,而他此时有1000多人,吃掉二三百人很有把握。此役,冈村宁次苦心拼凑的所谓“战地参观团”,除3名装死留下性命外,其余包括一个少将旅长,6个大佐联队长,180个中佐和少佐大队长以及中队长全部毙命。这和《亮剑》中李云龙率部全歼“日军士官团”如出一辙。

  主创佐证

  还原个人何如还原历史


  李云龙、楚云飞、赵刚……这些《亮剑》中亮出气概的硬汉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原型,观众和读者说了都不算,恐怕只有原著作者都梁最有发言权。但行事低调的都梁拒绝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这个让全国“亮剑”迷关切的问题一度搁浅。不过,从该剧主创人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以及该剧军事顾问那里,记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通过他们的理解和佐证,这个长期众说纷纭的话题似乎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主演童蕾:李云龙是英雄集合

  对于剧中人物,尤其是“老夫”李云龙是否在历史上有人物原型的问题,扮演李云龙“少妻”田雨的青年演员童蕾在拍戏的短暂间隙,长话短说,“其实这就是个现实与艺术创作的巧妙结合,在这之前,我也有相同的疑问,所以一次遇到作者都梁,曾经问过这个问题。他很明确地给我解释,《亮剑》中的人物是嫁接的,拼凑的,并不是说历史上某个人就是剧中人的原型,而应该这样说,这个人是历史上很多人的集合体,对李云龙来说,他就是很多很多英雄军人的组合。”对于都梁这样的创作手法,童蕾非常认同,“都梁本身是部队军人出身,他当过特种兵,有军队生活的经验,而且他平时很喜欢研究军事、历史,他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是有积累的。这里面有他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也有些是他的想像。但只有深刻了解这段历史才可能写得这样好。”

  主演张光北:楚云飞是真实缩影

  在剧中饰演与李云龙亦敌亦友的楚云飞的演员张光北对自己的角色评价相当高,“他是个学者式的军人”。这个学者式的军人是否又是某位国民党军官的缩影呢?“我相信历史上绝对有这样的国民党军官存在。可以这样说,《亮剑》这部剧对国民党军人做到了公正和真实的反映。之前,不少影视作品里的国民党军人形象都被不同程度地歪曲了。我是军人出身,平时也喜欢看军事方面、历史方面的书籍,在中国的战争史上,国民党与共产党携手共战是事实,像楚云飞这样的国民党军官也存在。据我了解,当时黄埔军校就真的有这样的人,而且很多事都曾经发生过。”
  那是否楚云飞这个人是某位历史个体人物呢?对此,张光北认为:“毕竟不是为某人写传记,所以不可能一一对应,楚云飞可能是两个人的缩影,也有可能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身上的精神绝对是真实的,所以才有那么多老军人打电话给我,感动得落泪。”

  导演张前:这里有历史的影子

  “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没有原型。”导演张前是记者采访中第一个坚决否认“李云龙”、“楚云飞”等有原型的人。“李幼斌把李云龙演得很真实,那是因为他身上的味道像李云龙,但是,根本就没有李云龙这个人。”虽然否决了历史上存在李云龙的原型,但张前一再强调,李云龙这个人物是绝对真实的,是观众能摸得到的英雄。当记者质疑“既然没有原型,如何真实”,张前反问:“什么叫真实?这是一部戏,不是纪录片,真实只是给人一种心里感受,真实的质感造成真实的感受。如果一定要与现实扯上关系,我只能说,这里面有历史的影子,作者还原的未必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大环境。”

  责编董保存:谁像谁反倒是骗人

  “这个是谁,那个是谁,这种处理在收视率上是起作用的。”小说《亮剑》的责任编辑董保存的话有点一针见血。他坦言:“《亮剑》的特点就是虚实结合,不管小说还是电视剧,让人看起来总能找到历史的影子。这是它的魅力之一,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有很多人尤其是当年打过仗的那些人的部下、子女和喜欢军事的观众都会猜测,谁是谁,这个对收视率很起作用。但谁又会是谁呢?如果都把他们弄成一个模子,像谁像谁,那反倒是骗人了。”

  军事顾问方凯声:战场情况是真实的

  该剧军事顾问方凯声大校则透露:“前几天,有几个老上将的孩子和两个中将的孩子和都梁聚在一起谈了《亮剑》,都感觉很亲切,说看到了父辈的影子。还有很多老将军给我打电话,他们都在议论这部电视剧,都认为很贴谱。这说明什么呢?《亮剑》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反映的人物、事件和矛盾冲突都力求贴近当时的历史真实。”那究竟剧中的人物是不是有原型呢?“《亮剑》的每一段都综合了很多人物和事件,并没有特指哪一个,都梁只不过是把时空做了移位,但是战场的情况都是真实的。”当问及李云龙身上可能有谁的影子时,方大校笑道:“这可多了!当年郑维山就喝酒骂人,敢临阵抗命。打北平的时候,毛泽东在西柏坡部署了,郑维山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擅改战术。结果呢?郑维山是正确的。”

天府早报记者肖姗姗

回《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