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基本概念有什么重要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21:24

阴阳基本概念有什么重要意义?

《内经》对阴阳基本概念的论述,指出世界是物质性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新生和消亡。其变化的根本,就在于事物本身相互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运动的结果。这就反映出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这一观念为《内经》理论体系的正确哲学观的建立,奠基了理论基础。原物还将阴阳的理论与医疗实践结合起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同样是阴阳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从而胡“治病必求于本”的观点,对《内经》诊治原则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阴阳学说是怎样运用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纲领和指导思想,它贯穿于脏象、经络、病因、诊法、治则、药理等各个方面。

(1)用来分析人体的组织结构:在这方面,有时只是根据表面现象按阴阳属性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但有时又能说明某种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例如:

属阳的有:男、上、表、外、背、六腑、心肺、心阳、起、卫、神、津等。

属阴的有:女、下、里、内、腹、五脏、脾肝肾、心阴、血、营、精、液等。

这样分析人体组织结构,虽失之于笼统,但在指导临床医疗上,却可以简化认识,使人容易得到要领,抓住主要矛盾,不致如坠烟海。

(2)用以说明人体生理功能: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一刻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消长转化,表现为结构和技能的矛盾。在形态结构方面,有局部和整体的矛盾,在机能活动方面有兴奋和抑制的矛盾等等。这些,中医学都概括为阴阳的矛盾运动,阴阳双方通过消长转化,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人体的生理状态。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决。”

(3)可以说明人体病理变化:阴阳的动态平衡,由于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出现偏胜偏衰的阴阳失调现象,这就是人体的病理状态。所表象的症状,也都用阴阳盛衰来解释。简单地说,邪气可以分阴阳两类,正气也分为阴精和阳气。一般地说,阳邪能使阳盛而伤阴,多出现热证;阴邪能使阴盛而伤阳,多出现寒证。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例如有的人受寒着凉之后,往往出现腹痛泄泻,这就是阴寒之邪盛,损伤脾胃之阳气。寒凝则气滞,“不同则痛”,脾阳受损运化失职,水湿下注则泻。若中暑之后,则出现烦热、多汗、口渴,这是阳热之邪盛而耗伤阴液,阳邪生则烦热多汗,津液亏则口渴引饮。再如慢性肾炎病人,常表现为虚寒之象。肺结核病人往往有潮热、盗汗、颧红、咽干等表现,这是“阴虚则热”,由于阴精不足,相对阳盛,所以表现为虚热证。此外,由于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还可以出现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4)用于诊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任何复杂的疾病,都可按阴阳的属性先分为两大类,这是认识疾病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是不断地进行一分为二的方法,这样就简化了认识疾病的过程,可以提纲挚领,执简驭繁。例如简单的阴阳分证: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珍

色鲜明

色晦暗

声高气粗

声低气怯

口渴、发热、尿黄、便秘

不可、恶寒、尿清、便溏

浮、数、滑、实

沉、迟、涩、虚

(5)用于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种以调节阴阳平衡为目的的治疗手段,包含有反馈控制的意义,能使人们集中精力去解决主要矛盾,因而也是很科学的治疗方法。

例如:“热者寒之”,即针对“阳盛则热”,以寒来泻热存阴,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可防伤阴。若为“阴虚则热”,是阴不足以制阳,则应“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滋阴潜阳”。“寒者热之”,是针对“阴胜则寒”,应以热来消阴存阳,以防伤阳。若为“阳虚则寒”,是阳不足以制阴,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补阳制阴。

不但用阴阳来确定治疗原则,而且用以对药物治疗作用进行分类,这也是掌握调节手段的一种简便方法。例如药物性味分类如下:

分类

药               物

性     质

辛、甘、淡

酸、苦、咸

温热、燥烈、升浮、发散

寒凉、滋润、沉降、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