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下台后的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30:25
郑孝胥下台后的生活

  记者 张贤达

  郑孝胥下台了,学者王庆祥将之称为“掉蛋了”。这一点,从他下台后的生活来看,形容得非常恰当。

  下台就吃笔墨官司

  郑孝胥下台后,以《辞国务院总理得允》为题,写了一首感怀诗。诗作传出后,立即遭到伪满执政府秘书长胡嗣瑷的质问,指责他的“营营鼠窟中,莫复论谁某……今朝得解官,快若碎玉斗”等是何辞?居心何在?原来,郑孝胥与胡嗣瑷二人在伪满成立之初就结下了怨,郑孝胥当上伪总理后并未使溥仪身边的近臣胡嗣瑷进入国务院,这让胡嗣瑷一直记恨在心。此次笔墨风波,最后由郑孝胥请胡嗣瑷吃饭表示“用语不妥”了事。

  生活在日军的监视下

  郑孝胥辞去伪总理后,捐款10万元在长春扩建了王道书院,并把个人住宅捐出来,作为校舍。之后,又在牡丹公园西侧另筑新房,并于1936年12月28日迁入新居。由于附近遍植柳树,他的寓所被称为“柳下居”,门前的马路称“柳条路”。

  搬进新居里生活的郑孝胥过得并不开心,日本宪兵对他的监视非常严密,使他基本上失去了人身自由。郑孝胥非常想迁回北京西直门大街的老宅居住,但是关东军认为那里是“外国”, 不准他迁徙。郑孝胥只好每日在家里写字、作诗,与离别的亲人书札通信,消遣岁月。

  坟墓文革时被毁

  1938年3月28日,郑孝胥因十二指肠宿疾发作病故。在他死之前,溥仪派人前往看望,赐“大勋位兰花大绶章”,并颁发“敕书”。他死后由伪政府为之举行“国葬”。治丧委员会初议葬于长春“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中央,遭到其家人的婉拒。据说郑孝胥的长女郑景反对最为激烈,她认为伪满洲国不会长久,将会招致挖坟的结果。最终,郑孝胥于同年7月3日出殡,葬于沈阳。郑孝胥妻子的尸骨也由上海迁来合葬。墓碑上刻有“大勋位郑公孝胥、诰封一品夫人吴夫人之墓。”

  文革时,郑孝胥的坟墓被毁,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