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虧法?(接命法)?─?(朱穗生整理,南師核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2:28:50

(這是一個養生、健身的道家功法,並非修行法門。─愚胡)

  有一個方法非常好,是有為法,密宗與道家都有這個修法,而道家此法似乎較密宗及瑜伽術更為完備。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稱接命法。

 

預備與姿勢:

 

  練習本功法時,可採用坐、臥或立姿均可。無論何姿,皆應保持脊椎正直,不可彎腰駝背。呼吸以輕、慢、細、長、自然、舒適為宜。舌尖輕頂上顎,眼神放虛內斂或微閉。如能做到致虛極、守靜篤、天人合一的境地,功效自然倍增。

 

·      坐姿:如坐在椅子上,上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間,宜均保持約九十度直角形,雙手自然放鬆置於大腿上。如能以盤腿打坐的姿勢,當然亦可。

·      臥姿:以仰臥為佳,保持全身平直、放鬆,雙手可交互疊置於丹田之上,或放於胯側,枕頭不宜過高。

·      立姿:背直,肩鬆,垂肘,膝蓋微彎。

 

修習方法:

 

  此法等於密宗的智慧灌頂。觀想頭頂上有太陽光明,或月亮光明,最好有一發光的明點,有一道光,(明點若觀不出來,也可變通地觀想頭頂上有一發光小白球),由頭頂中央的百會穴進入頭內,在腦部中心的位置上大放光明,光明遍照整個頭的內部,大約停留20 -  30秒鐘。

 

  明點再沿著後腦進入脊椎骨,由頭頂一直順沿著脊椎骨部位緩慢下行,所經之處用眼識和意識上接此光,來配合此明點之運行。明點經由脊椎底部而至會陰穴(肛門前二指處)向上到達丹田(臍下三指處),再由丹田分為兩個發光之明點,由髖骨同時進入左右二大腿腿骨,所經之處,骨頭也一節一節地發出白色的亮光,直至雙膝。若膝蓋有病痛的,可以讓明點在膝蓋多待一會兒。

 

  發光之明點再由小腿脛骨,到達腳踝至腳心,所有腳趾骨及腳趾頭均發光發亮。 二明點再由腳心而上,接著倒轉上來,循小腿脛骨,膝蓋,大腿腿骨,經由會陰到丹田匯合成一發光之明點,循任脈(身體前方正中央的一條脈路)而上,經肚臍部位、心窩部位、喉頭、人中,過眉間,再回到頭頂中央百會穴的位置。如是觀想循環九遍或更多。行功最後,白光轉到哪裏均可放空,並不一定須再回到頭頂中央百會穴的位置。

 

  行功之後,精神充沛了,身體自然直起來,再將身體空掉,不理它了,保持一念清淨,清清楚楚。

 

原理與說明:

 

  道家所謂的還精補腦、長生不老,一般都以為生命最重要的精,是在下丹田部份(男性)或子宮部份(女性),其實,最重要處在前、後腦之間,稱之為「間腦」,年老精神衰弱,則間腦萎縮,腦下垂體(註一)分泌不足。此「補虧法」是直接由上面補它,使腦下垂體刺激生命機能,恢復靈力,使萎縮的間腦恢復功能,生命能即可自我充實,且對百病的治療均具功效。故中年人施行此法,六、七天之間陽氣即可充沛,生命力迅速充實。老年人練習此法,時間需要長些,有病的人亦然。

 

注意事項:

 

  道家的毛病,在於走「不空」的路子,太易於著相了。待行功有些基礎後,色身所起的變化或有可能會引出一些心理上的境界,此時,如果心隨境轉,加上自己的胡亂猜測與幻想,自以為是,就容易誤入歧途了。當陽氣發起時,要注意化掉它所附帶引起的慾念。當境界出現時,不論好壞,就應一概不去理會它,把色身在意念上空掉它,把持「魔來魔斬,佛來佛斬」的原則,當不至於會練出差錯了。

 

  如果練法導致任何身體不適,可能練法有誤,則應停止練功,應向善知識請教,不要盲修瞎練。注意練功期間每餐少吃,多次分食較好,能夠素食更佳;飯後須過一小時練功為宜;孕婦、大手術初愈等等特殊病症者,不宜練此功法,待身體恢復較平穩以後,方可鍛煉。


註一腦下垂體(PituitaryGland)位於腦底部的中央位置,在蝶骨(sphenoid bone)中的蝶鞍(sella turcica)內,它的上方有視神經經過,兩側被海綿靜脈竇(cavernous sinus)所包圍,它的底部為蝶竇(sphenoid sinus)及鼻咽(nasopharynx)。整個腦下垂體大小約1.3x0.9x0.6公分,重量約0.6克,可分為腦下垂體前葉、腦下垂體後葉,其中前葉約80%,後葉約20%。

 

  腦下垂腺也是體內的"最主要腺 "這種稱法是很合理的, 因為腦下垂前葉和腦下垂後葉所分泌的荷爾蒙的能源, 是用來影響所有的細胞和生理上的實際效果。

 



  其有如下功能:

  • 作用於動脈管璧,能調節血壓,故也稱血管加壓素。
  • 作用於遠曲小管與集尿管,以增加對水分的再吸收,減少尿液中的水分,分泌不足會造成尿多且稀。
  • 它是內分泌的總司令,包括甲狀腺、腎上腺等許多種,都由 它統領。最奇妙的一點,腦下垂體是我們壽命的鬧鐘,它把我們叫醒,因為它既然掌管免疫系統和內分泌,也就如同一個國家的國防和經濟首長,因此,甲狀腺和腎 上腺的機能,全受它的調度。

 

 

(本文內容是由朱穗生摘錄整理,源自於 南懷瑾老師在《習禪錄影》一書中的開示。並經 南師親核無誤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