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整体上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5:25:05

 

一汽整体上市箭已上弦 首选A+H投行已经入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 05:33  理财周报[ 微博 ]理财周报

  IPO作为直接融资的平台,会更方便一汽集团直接进行大规模的融资

  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曾文璐/文

   一汽集团整体上市进入倒计时。

   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关于这个题材的议论也在三年的时光里时隐时现,时间表和具体方案都是扑朔迷离。而这次,确实箭在弦上。有消息指,投行已经正式介入,材料正在如火如荼的赶制中。

   消息和上市公司动作共同指向了一汽整体上市的方案是,将一汽夏利(8.85,0.07,0.80%)(000927.SZ)、一汽轿车(16.64,0.12,0.73%)(000800.SZ)等资产一并装入新设立的一汽股份。和传言中的五矿集团整体上市一样,将选择以A+H股的形式整体上市。

   毫无疑问,重头戏。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理财周报从多个渠道获悉,投行已经正式介入,经过博弈,最终一汽集团选定的是安信证券。

   一汽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但是在四大汽车集团中的上汽、东风和长安均在A股或H股实现了整体上市之时,一汽独独落在后头。融资渠道上的落后和资本运作的局限已经成为其发展障碍。此伴随的,是一汽集团业务上的滞后。

   现在,一汽集团的重组被各种压力逼上了前台。

   国资委早在2007年就圈定了30家央企名单,计划在2010年左右实现整体上市,一汽集团名列其中。央企整体上市成为今明年国资委关注和鞭策的重点。

   国资委主任王勇在23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他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虽然原定的今年要将央企数量重组为100家的目标还未实现,但中央对央企确定的重组目标不会改变,“我们仍然要努力培育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集团。”

   虽然内部面临各种关系的压力,但是整合已经被推上前台。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一汽集团不得不迈开长腿。

   而且从一汽自身资产厘清来说,集团整体上市也是迫在眉睫。

   一汽集团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只划出优良的经营性资产轻装上市,目前旗下的上市公司只有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一汽富维(32.13,-0.07,-0.22%)和启明信息(22.28,-0.68,-2.96%)四个,母公司则保留了大量的社会职能等非经营性资产和亏损的不良资产,如一汽下属许多幼儿园、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部门。为此,一汽每年要负担4到6个亿。目前,一汽集团是历史包袱最重的国内汽车集团。

   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单一的轿车工厂达到了30万的年产量才能实现经济规模,世界汽车巨头所公认的汽车企业集团的生存线为400万辆的规模。整体上市能大规模地进行融资,对汽车公司发展意义重大。

   整体上市可使企业从中获得业绩增长和估值溢价双方面的好处,并且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和发挥集团的资源、管理优势,完善公司产品结构,提高盈利水平。随着汽车市场的回暖,资本市场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各大汽车集团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最直接途径。

   国内三大汽车企业的上汽和东风目前均实现了整体上市,上市后的汽车销量增速均远远超过一汽。

   2009年的数据统计,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的销量分别为272万辆、194万辆、189万辆、186万辆,同比上一年分别增长57%、27%、44%、64%。一汽集团增速明显低于其他三家公司。

   一汽集团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展缓慢,整体上市已经是箭在弦上。

  组建一汽股份直接IPO

   关于整体上市的方案,坊间一直流传两种说法,一种是成立新的股份公司直接IPO上市,一种是“借壳”一汽轿车整体上市。

   而理财周报从多个渠道获得的消息是,安信证券操刀的方案敲定为第一种。而从上市公司的公告中,亦可捕捉到这一信号。

   今年7月14日一汽夏利和一汽轿车同时发布的一个公告,让方案的猜想几乎可以画上句号。该公告称,根据一汽集团的函件,“一汽集团进行主业重组改制,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一汽集团拟将持有的本公司股权作为其主业资产的一部分出资到拟新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而一汽夏利和一汽轿车正是一汽集团的核心资产。

   两个方案之间,另组股份公司直接IPO的倾向似乎更为明朗。目前,此方案已经得到证实。一汽夏利和一汽轿车会被划转至新设立的股份公司名下,而一汽富维被排除在外。

   此前,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准备工作一直都在低调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010年年初,一汽集团主辅业务的分离工作进展顺利,分离出去的辅业有启明信息,一汽模具和一汽东机,已实现独立经营;2月,一汽集团整合整体上市的工作小组进驻一汽夏利,开始进行各项整合细节工作;2月底,一汽夏利签约卖地,加速处理非主业资产;4月北京车展上,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发布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发展规划,一汽、夏利、大发、商用车各自为战的格局将被统一框定在新的中国一汽集团之下。而七月份的公告主业改制成立新的股份公司,更是为一汽集团整体上市铺路。

   在上市的资本市场选择上,根据国资委的计划,央企整体上市一般将选择A+H股模式。理财周报记者多方周折也得到消息称:“模式确定为A+H。”

  方案背后

   至于为何不选择借壳一汽轿车整体上市的方案,招商证券(20.63,0.14,0.68%)的分析师汪刘胜曾向媒体作出了猜想和分析:

   “如果是借壳上市,很有可能消息一经传出,一汽夏利股价被抬高,从而使得吸收合并一汽夏利要付出更高昂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操作手法将变得更为复杂。”

   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案的选择已无悬念。而且IPO作为直接融资的平台,会更方便一汽集团直接进行大规模的融资。

   这样一块大蛋糕,很多投行都在抢,此前流传的说法有中金、瑞银、中信和安信。

   中金在这个项目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投行间的激烈竞争也使得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时间表耽搁了一个月。目前,理财周报的记者得到的消息是安信投行拿下了这个项目,主承销商中,有可能有其他投行。

   目前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和嘉实300基金已经建仓一汽夏利,分别为649.98万股和302.97万股,各占流通股的0.41%和0.19%。

一汽轿车整体上市加速 高管人事已冻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1日 02:14  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查看最新行情

  刘霞 丁彬

  虽然原计划去年年底股份公司挂牌的愿望未能如期实现,但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步伐并未停滞。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从消息人士处获悉,酝酿半年有余的一汽集团高管职位调动可能全面冻结,并或与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加速有关。

  “按照公司上市步骤,临近上市一年内高管职位不可能有太大变化。”一直关注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事宜的民族证券证券分析师曹鹤也认为,人事冻结可能意味着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将近。

  作为国内四大汽车集团中唯一一家尚未整体上市的企业,一汽集团自去年起就加快了上市进程,但除了去年7月一汽集团旗下两家整车上市公司发布集团拟设立股份公司的公告外,上市一事始终处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如上述消息属实,说明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一事已有了实质性推进。曹鹤甚至预计,一汽集团有望今年内实现整体上市。

  高管人事全面冻结?

  一汽集团高管变动的消息,从去年下半年就已公开化。去年9月,一汽确定了张丕杰、安铁成、王刚三人为集团后备干部,并上报国资委批准。按照一汽集团四年任期规定,三人均处于超期“服役”状态。

  安铁成于2005年12月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截至去年12月已整整5年。王刚于2005年12月任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天津一汽夏利(8.85,0.11,1.26%)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并兼任一汽天津事业部党委书记;张丕杰于2005年2月任一汽轿车(18.21,0.32,1.79%)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随着去年12月28日一汽集团原党委书记赵方宽正式退休,以及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徐建一升任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上述三人遂成为一汽集团总经理的热门人选。但时值2011年初,一汽集团关于上述三人的人事调整仍未见任何动静,一汽集团相关人士近日向记者透露,安铁成与一汽大众又续签了一年工作合同,并没有上调至一汽集团,而去年底赵方宽、徐建一职位变动后,一汽集团层面的高管变动已全面冻结。不过,一汽集团宣传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并不清楚人事冻结一事。

  曹鹤对一汽集团今年上市表示乐观,他认为,股份公司虽然没有挂牌,但事实上一汽集团子公司的股权关系已经整合得差不多,做好了上市准备。

  曹鹤认为,一直以来天津方面被认为是一汽整体上市的最大阻碍,天津市政府和天汽集团希望夏利独立发展,甚至天津方面一度希望回购股份,这显然与传言中用一汽轿车吸收合并一汽夏利的上市方案冲突很大。但天津方面的问题正逐渐得以解决。在去年12月中国一汽自主品牌第100万辆汽车下线仪式上,包括一汽夏利、一汽奔腾等在内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已不再使用原来的标志,均挂上了统一的一汽集团“鹰标”,此举被认为是一汽集团理顺旗下资产的信号。

  业界认为,天津方面可能已意识到,渴望独立发展的天汽集团如果得不到一汽的支持,恐难有足够实力在市场上搏击,不如转而跟一汽合作。

  关于一汽集团整体上市进程,也有业内人士持悲观观点。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张欣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认为,人事冻结不完全是公司即将整体上市的信号,一汽集团旗下资产过于庞杂,处理起来并不容易,“上市方案不好确定,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也难以平衡”。

  纠结的上市方案

  按照此前作为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主承销商的安信证券对外透露的方案,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一种可能是直接对重整后的资产进行IPO,一汽集团成立股份公司后公开募股,把一汽轿车(000800.SZ)和一汽夏利(000927.SZ)的资产吸收进来;另一种可能是借壳一汽轿车,通过定向增发将一汽集团资产注入,并进一步整合一汽夏利,从而实现整体上市。

  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前一种好处是可以从市场上募集巨资,但从政策角度看,将面临三家上市公司同业竞争的窘境,而且审核时间较长。

  第二种简单便捷,但是一旦一汽夏利股价被抬高,吸收合并一汽夏利势必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操作手法将变得更为复杂。

  在张欣看来,正因各有利弊,一汽整体上市方案才一直未获相关部门批准,而这正是一汽整体上市缓慢的最大症结。

  “上述方案具体操作起来都存在一定难度,我们当时给一汽建议过,借壳一汽夏利,增资扩股,吸收一汽轿车,这样操作可以避开很多问题。”张欣认为,一方面可以解决天汽集团的问题,另一方面注册地在天津并不是障碍,税收可以维持现状,生产基地在哪里就在哪里缴税。

  张欣认为,一汽夏利虽然壳比较小,但可以定向增发,壳的容量是有弹性的,跟上汽当年一样,“剩下一汽轿车的壳,可以把商用车业务放进去”。

  但业界普遍较为倾向于借壳一汽轿车的方案,曹鹤认为,借壳一汽轿车的可能性最大,效仿上汽做法,把合资公司中方全部股份装入上市公司。“一汽有望仿照五矿的方式,选择A+H股模式,如果不行,就先在A股上。”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面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但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仍在向前推进。

  距离整体上市还剩下“最后一公里”的一汽集团,已被券商以及投资机构看好。曹鹤坦言,各方对今年汽车行业的预期并不乐观,但以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为代表的汽车行业重组,却可能是今年汽车板块最大亮点。

一汽整体上市方案获批 利好旗下4家A股上市公司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04日 01:45寇建东华夏时报

  自5月19日起连收8根阴线的一汽轿车终于在5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飘红,而6月1日更是大涨5.53%。与此同时,一汽旗下另三家上市公司,一汽夏利和一汽富维、启明信息也几乎走出了相同的走势。

  “我们也注意到了一汽整体上市方案已获国资委批准的消息。作为大型央企,很有可能通过‘特殊通道’获得国务院的批准。”一家长期关注一汽集团上市,并试图成为其承销商的证券公司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旗下四大上市公司同时启动,似乎表明沉寂了近半年的一汽整体上市步伐再次提速。

  方案获批

  “早就该动了。”5月31日,一汽集团内部一位与集团高层保持密切关系的高级经理,似乎并没有把一汽集团整体上市方案获国资委批准的消息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已完成股份公司成立、人事调整、主辅业剥离的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只是“水到渠成”。

  201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宣布了关于一汽主要领导变动的决定:一汽集团公司设立董事会,徐建一任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免去其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赵方宽不再担任一汽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职务,退休。

  由徐建一出任一汽集团董事长,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按照惯例,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一般由改制前的总经理担任上汽和广汽等均如此。在2010年7月4日,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便曾双双发布公告称:一汽集团拟进行主业重组改制,并将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集团股份公司将于12月31日正式成立。”彼时,有消息人士透露。

  时至今日,标志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关键节点的一汽股份公司并未如期挂牌,但在一汽集团内部,其整体上市道路的铺设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年初以来,一汽都在加紧推进主辅业务剥离并试水销售并网。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一汽集团对此前在一汽夏利担任要职的许艳华、王兵都在酝酿职务上的调整,而张丕杰也将在近日赴中央党校学习。

  事实上,自2005年2月便出任一汽轿车总经理的张丕杰正是尚未正式挂牌的一汽股份公司总经理的热门人选。其同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一汽夏利总经理王刚都已被列为一汽集团后备干部,并报国资委批准。

  “股份公司成立的关键节点都没有变。”去年12月22日,张丕杰曾向本报记者表示,而当记者追问其是否将出任股份公司总经理时,张并未正面回答。

  “我们目前没有任何可以透露的信息,也没听说整体上市的事情。”6月1日,一汽集团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否认了一汽整体上市方案获批的消息。

  上市提速

  “上周国资委就通过了一汽集团提交的整体上市方案。”虽然未获一汽方面的官方证实,但前述证券公司负责人明确表示,一汽作为大型央企,其和别的上市项目不一样,会走“特殊通道”,“获得国务院的批准也会比较容易”。

  虽然未透露此次获批的整体上市方案中诸如融资方案设计、承销商名单、方案保荐人及上市融资规模等相关细节,但在这位负责人看来,方案已解决了诸如如何平衡国资的利益、现有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和一汽集团内部的利益等难点问题。

  按照此前作为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主承销商的安信证券对外透露的方案,一汽集团整体上市一种可能是直接对重整后的资产进行IPO,一汽集团成立股份公司后公开募股,并注入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资产;另一种可能是借壳一汽轿车,通过定向增发吸收一汽集团资产,并进一步整合一汽夏利,从而实现整体上市。

  两种方案各有优劣,且即便通过国务院特批后,尚需此后一年的财务数据支持方能进入IPO操作阶段。

  不过,对急欲通过做强做大自主品牌,完成第四次创业的一汽集团来说,时间即意味着资金。

  2011年4月27日,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24亿元投资自主变速器ET3和D003项目。公告显示,ET3项目总投资为15.3亿元,建设周期为1.5年,主要为一汽自主品牌轿车配套;D003项目为一汽旗下首款SUV车型,总投资9.3亿元,建设周期为19个月,年产能4万辆。

  加上此前于2010年12月29日,一汽轿车股东大会通过的《关于投资H平台C131项目的议案》,在近半年时间内,一汽集团用于自主品牌新项目的投入已超过40亿元。

  5月18日,在2011款奔腾B70上市现场,一汽轿车总经理张丕杰透露,在上海车展发布的三款概念车,也将在未来两年内陆续投放市场,2014年,奔腾还将推出一款MPV车型,满足用户亦家亦商的多重需求。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从2011款奔腾B70开始,奔腾将统一悬挂中国一汽鹰字标。

  “作为一汽旗下自主品牌的重要车型,奔腾的换标意味着今后一汽将以更加统一的形象出现。”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也是一汽整体上市战略的一部分。

  “钱不是问题,一汽目前经费充足,现在我们完成任务的最大瓶颈是时间。”此前接受采访的一汽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表示。事实上,钱与时间对一汽同样重要。或许此次整体上市方案传闻又是资本市场的一场噱头,但一汽集团无疑正在和时间赛跑。

一汽股改获国资委批准 优质资产将注入上市公司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14日 09:23梁嘉琳经济参考报 

现价:13.22 涨跌:-0.20 涨幅:-1.49% 总手:106990 金额(万):14083 换手率:0.76%

 

  资产总额千余亿、员工逾十万,却屈居汽车三大央企末尾的一汽集团,终于走出整体上市第一步。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13日向《经济参考报》独家透露,一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方案已获国资委批准,并报国家发改委备案。另据一位国资委人士透露:“即便国资委批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证监会通过前不能排除出现其他变故。”

  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为避免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同业竞争,包括一汽大众、一汽奥迪核心优质资产在内的绝大部分集团资产,都会注入上市公司,而一汽轿车、一汽夏利、启明信息和一汽富维等全部4家已上市子公司将在换股吸收合并后注销。”该人士还提醒,目前一汽集团整体上市的首选方案是回购,一旦上市子公司股价随大市而起,回购成本将剧增,届时集团可能启动其他替代方案,“但这些方案都是企业机密,我们也不清楚”。

  13日晚间,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同时发布董事会公告称,母公司一汽集团正在进行主业重组改制工作,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两公司均称,“一汽集团拟将持有的本公司股权作为其主业资产的一部分,出资到拟新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国务院国资委。两公司还发布澄清公告称,媒体此前报道的“一汽集团已将整体上市时间定在年内”不属实,“没有确定涉及本公司的整体上市的具体方案和具体时间表”。

  国泰君安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欣预测:“即便一切顺利,上市方案获批后成立的股份公司需提供1年的财务报表,方可向证监会申请IPO。也就是说,一汽集团完成整体上市,最快也要到2012年。”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志钢向《经济参考报》表示,一汽此次股改是央企整体上市的一个标本,标志着国有经济股份制改革又迈进一步。王志钢表示,国资委新设立的国新公司将吸纳一汽集团部分存续资产,减轻上市公司负担。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为避免拖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一汽解放等相对弱势的商用车资产,有可能采取此类“体外孵化”的模式。

  一汽集团官网显示,截至2009年底,一汽拥有员工11.8万人,资产总额1314.91亿元,下设全资子公司16个、控股子公司15个,其中上市公司4个。主营业务囊括研发、整车、零部件和衍生经济等几乎整个产业链。

  张欣认为,如果整体上市成本过大,一汽应当考虑放弃形式上的平台大一统,改为将优质资产按产业链上下游,分别注入当前4个上市子公司。这方面,央企并非没尝到“失败的滋味”。张欣表示:“中国石化的上市公司虽然获得核心资产注入,但母公司尚未实现‘空心化’,也无法解决控股仪征化纤、上海石化等问题,集团层面还面临不分红和不透明的指责。”

  但中投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邓学对一汽表示乐观:“虽然不一定会在整体上市的同时增发新股,但毕竟开启了一汽集团的融资渠道。另外,当前中低端车型为主的上市公司一汽轿车、一汽夏利销量低迷,获得中高端车型等资产注入也将迎来利好。”

  

一汽股份改制获得国资委批准 两家公司股权被置入

www.eastmoney.com2011年07月02日 06:10阮晓琴上海证券报 

现价:14.14 涨跌:-0.02 涨幅:-0.14% 总手:69662 金额(万):9801 换手率:0.49%

  一汽集团主业资产完成股份化改制,并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被注入股份公司,控股股东放弃变更为一汽股份,实际控制人未变。

  一汽夏利今天公告,6月30日,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通知:一汽集团主业重组改制,以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及其他资产出资,联合其全资子公司一汽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述发起设立股份公司事宜已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准。

  一汽集团将其持有的一汽夏利全部股份注入一汽股份,从而导致一汽股份直接持有公司7.61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7.73%。就本次收购,一汽股份将依法向中国证监会递交《收购报告书》及豁免要约收购义务的申请。待中国证监会审核无异议后,一汽股份才实施本次收购。本次收购完成后,一汽夏利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一汽股份,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仍为国务院国资委。

  一汽轿车今天也公告了类似内容。一汽轿车资产也被注入一汽股份,改制后,一汽股份直接持有公司8.6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3.03%,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一汽集团产销规模在国内汽车行业中排在东风和上汽之后,一汽集团是国内“三大”当中唯一没有实现整体上市的汽车集团。一汽集团重组上市一直是市场的热议话题。一汽集团股份制改制完成后,市场将静观其整体上市步骤。

  有媒体6月初报道,一汽集团已将整体上市时间定在年内。对此,一汽轿车6月14日曾澄清,整体上市的具体方案和具体时间表未确定,至少三个月内不会发生包括因一汽集团整体上市而导致公司重组在内的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发行股份的行为。

  有媒体曾报道,为了确保上市成功,一汽集团曾委托投行机构一共准备了四套上市方案,分别为公开募股的“IPO模式”、“借壳”一汽轿车模式、“拆分上市”模式以及完整保留一汽夏利上市子公司,仅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和集团其他优质资产全部打包装进一汽轿车的第四种方案。

  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从设立新股份有限公司来看,一汽集团选择IPO上市的可能性较大。IPO的好处在于方便进行大规模融资,而且实现整体上市后再次融资更为宽松。但缺点就是流程太长,耗费的时间太多。

  一汽富维和启明信息也是一汽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前者主营汽车零部件,后者主营汽车电子。

    上汽集团整体上市迈最后一步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12日 07:31郭成林 吴琼上海证券报

                                                                   现价:18.45 涨跌:0.08 涨幅:0.44% 总手:521869 金额(万):96314 换手率:0.61%

  剩余业务或分类注入上汽、华域

  上海汽车华域汽车下周一起双双停牌,标志着上汽集团整体上市或将迈出最后一步,也彰显了上海国资整合在新一年中的力度与速度。

  上海汽车、华域汽车今日公告,2月11日下午接到控股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函,称其正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

  公告并未详述是何重大事项,但记者从接近上汽集团的权威人士处了解到,此次上汽将集团内剩余整车资产、服务贸易资产注入上海汽车;零部件资产注入华域汽车,完成后集团将不再保有经营业务,实现资产整体证券化。

  回溯相关资料,目前上汽集团旗下直接控股上海汽车、华域汽车两家上市公司,前者经营整车、紧密零部件、汽车金融三项业务;后者经营独立供应汽车零部件业务。

  实际上,自2004年始,上汽集团逐步实施了对下属企业改制重组工作。2004年11月,上汽集团将与汽车主业有关的部分未上市资产作为出资设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即“上汽股份”,已于2007年7月27日注销).

  2006年12月,上海汽车实施重组,通过向上汽股份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整车企业股权和紧密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股权,将上海汽车打造成一家以整车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同时,将部分独立供应零部件业务剥离出上海汽车。

  至2008年,上述独立供应零部件业务通过借壳巴士股份实现上市,并更名“华域汽车”,自此基本完成了上汽集团上市业务布局与核心资产证券化。但记者查阅当时的重组报告书,当时集团确实仍有部分资产未注入上市公司。

  如上汽集团除华域汽车所涉零部件资产外,尚有上海金合利铝轮毂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圣德曼铸造有限公司、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有限公司3家零部件企业,当时由于资产盈利能力不佳,故未纳入重组范围。

  又如上汽集团旗下东华公司下属有独立供应汽车零部件的企业共16家,但由于当时东华公司业务仍在梳理、培育、整合之中,亦未纳入重组范围。但上汽集团同时承诺,将在不超过三年内以并购、重组以及业务调整等方式解决上述潜在同业竞争问题。

  如今,三年期限将至,上汽集团也确实在逐步践行重组承诺。今年2月初。上海联交所发布公告,上汽集团挂牌转让金合利、圣德曼、萨克斯三项零部件企业资产,价格合计为1.89亿元。2010年12月11日,华域汽车已公告有意接盘。

  由此,本次上海汽车、华域汽车的双双停牌,是上汽集团解决同竞问题、实现整体资产证券化的战略延续便极合乎逻辑。其中,或可特别注意的是上汽集团的服务贸易业务,目前属于集团内未上市资产中的核心。据其官方网站记载,上汽服务产业已与11家国际领先服务厂商合资合作,先后组建73家汽车服务企业,覆盖汽车物流、汽车金融、销售服务、物资贸易、资产经营和汽车信息等23个业务门类。

  2010年3月5日,在上汽服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会中,集团相关负责人更透露,2009年通过三大业务板块的重组和四大重点项目的推进,已形成包括汽车物流、国际商贸、零售与服务、金融与地产、信息服务、创意节能6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全年实现262.8亿元的销售规模,比“十一五”期初翻了两番。
     2011年国资委将推动16家央企整体上市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06日 03:12周婷中国证券报  

  权威人士日前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刚成立的国新控股资产管理公司将成为央企整体上市推进器。2011年国资委的目标是推动16家央企整体上市。

  权威人士表示,国新控股管理公司将主要承担两项职能。一是作为央企重组和资产整合平台,按照成熟一家进行一家的思路,吸收排名靠后、资产质量不高的央企;二是作为央企整体上市平台,以货币出资作为发起人之一,推动改制集团整体上市。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主营业务已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要将存续企业消化之后再实现集团层面整体上市。在上市的资本市场选择上,按照国资委的计划,央企整体上市将选择“境外加境内”即A+H模式。

  权威人士还透露,在促进央企重组方面,国家将在军工、煤炭、电网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保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力,其他行业被并入国新控股的概率更大,一些规模较小的科研院所和商贸流通型企业重组可能性更高。重组将不再追求数量,而是注重质量。

  新年伊始,五矿股份、中国通号、中铁物资整体上市推进在即,三家股份制企业的出资人中都悄然出现国新控股的身影。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新成立的这三家公司中,国新控股的持股比例均为2%左右。五矿股份、中国通号等股份公司正在进行剥离不良资产、做强主业、做好上市资产注入等工作。上述人士透露,最终实现整体上市的央企,“很可能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没有集团公司,不背存续企业,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运营”。

国资委否认2011年推动16家央企整体上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7日 15:46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康怡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的国务院国资委计划在年内推动16家央企整体上市的消息,国资委新闻处经核实后,1月7日对这一消息给予了否定。

  不过国资委主任王勇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步伐,提高国有资本的证券化率,在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所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038户。

  王勇表示,2010年各地国有企业通过推动企业整体上市、增资扩股、资产注入等方式,提高了国有资本的证券化率,在股份制改革中取得重要进展。“上海2010有9家企业完成上市重组,资本证券化率从2009年的25.4%上升到30%。安徽省属企业上市公司已达16家,资本证券化率达到40%。天津通过合资合作、相互参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推进公司股份制改革,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4.8%。”王勇说。

  不过王勇也坦言,国有大企业集团层面公司股份制改革相对滞后,一些国有独资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进展缓慢,法人治理还不完善。

  为此,王勇提出,在2011年以及“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通过产权市场和证券市场,探索完善国有产权、股权流转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股权多元化。同时还将大力鼓励民间资本采用市场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继续推动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整体上市或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在此前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也明确表示,2011年,国资委将鼓励央企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主业资产已经整体上市的,通过多种渠道实施集团层面整体上市。

  但是国资委并未给出央企以及地方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实现主营业务上市的进度安排和具体的时间表。

 

   整体上市+兼并整合 24万亿央企资产重组盛宴开席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06日 03:27周婷上海证券报    2010年,A股并购重组指数涨幅达40%,远远超过大盘,有并购重组概念的个股获得了巨大的超额收益。

  2011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将成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淘汰过剩产能的有效手段,并购重组将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主题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在这场资产重组的“财富风暴”中,占据八成市场权重、总量达到23.9万亿元的央企资产将掀起重组狂澜。而两周前刚刚宣布成立的国新控股公司将是国资整合重组舞台的绝对核心,一方面充当央企集团整体上市的推进器,另一方面成为央企间资产重组和整合的平台。

  推进集团层面整体上市

  新年伊始,五矿股份、中国通号、中铁物资整体上市推进在即,在这三家股份制企业的出资人队伍中,都出现了刚成立两周的国新控股的身影。

  2010年12月22日,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是国资委旗下进行企业重组和资产整合的平台。

  “这说明央企整体上市的工作已经由国新控股悄悄地推进了。”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说:“未来国新控股公司必然将在更多央企中出现并持股,通过推动集团层面的股份化改制,最终实现整体上市。”

  王志钢认为,国新控股刚成立就同时出现在三家改制央企的股东名单中绝非偶然。根据目前的规定,国资委无法直接持有央企股份。由国新控股代表国资委作为央企出资人,推动相关集团重组上市,正是对其资产管理平台功能的完善和扩展。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2010年12月23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主业资产已经整体上市的,要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集团层面的整体上市。

  对于不留存续资产整体上市的理解,王志钢认为,就是要借助国新控股的平台,把集团非主营资产进行剥离,并以出资人身份参与完成对集团母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体现出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人对国有资本的收益权。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央企整体上市是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这在国资委改革局的相关文件中被表述为2010年、2011年两年要达到40家中央企业的整体上市,其中已经有24家通过资产注入、增发和IPO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的整体上市,按照改革局的计划,2011年将抓紧推动16家央企的整体上市。

  而在上市的资本市场选择上,按照国资委的计划,央企整体上市将选择“境外加境内”,即A+H模式。

  实际上,国资委早在2005年底就提出“央企整体上市”。2006年12月,国资委颁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2007年,各央企加快了对下属上市子公司资产注入的步伐。

  尽管央企整体上市的步伐一直在加快,但无论是剥离非主营业务,还是整体上市,这一道路并不平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份,有央企背景并有意整体上市的公司达到178家,但真正实施“整体上市”的却只有20多家央企。

  在2011年国资委的重点工作中,推进央企集团整体上市将是重中之重。对此,王勇强调,主业资产已经整体上市的央企,要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集团层面整体上市。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有经济命脉、必须采取国有独资形式的企业,要进行公司制改革。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中央企业,要积极引进各类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

  对于国资委的这一表态,王志钢认为,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要将存续企业消化之后再实现整体上市,即不留存续企业。这就意味着对于已经拥有上市公司资产的部分央企来说,首先要解决原先的“壳问题”。

  正是要解决的壳问题,将引发资本市场上的波澜。上海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央企内部的资产整合,常用的整合模式为:定向增发、资产置换、强强合并、以强并弱和产业链整合,而近三年来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央企重组大多集中在煤炭、电子、军工、医药、机械等行业。其中,军工、电子、医药行业的相关公司表现突出,这三个行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集团资产证券化比例较低,可注入资产较多,且集团有利用资本平台做大做强的意愿。因此,可以预计,2011年在这些行业将集中诞生一批具有资产注入、私有化等强烈预期的“央企重组”概念股。

  集团间重组更重“质”

  如果说国新控股担负的央企整体上市,仅仅是在大集团内部进行资产梳理与整合,那么在央企集团间的重组,则是国新控股更为重要也更加艰巨的任务,即要承担淘汰弱小央企、推进强强联合的重要职能。

  王志钢就国新公司的上述功能解读时指出,国资委计划将国新公司打造成一个综合平台,一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平台,二是国有企业资源优化组合平台,可以帮助一些弱小央企退出,为其提供一个明确的退出路径。

  在出席央企负责人会议间隙,王勇对媒体记者表示,当前央企重组的时间表慢于预期,但重组的方向和目标仍然是不变的。

  未来对重组的央企将更加重视重组的质量和效益。此外,除了央企间的整合外,国资委还特别鼓励央企进行包括外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之间的整合,推进产权结构向股份化、多元化、证券化转变。

  王志钢认为,王勇的这番表态意味着央企重组路径没有变化,只是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根据国资委每年的央企排名,首先是以资产规模为指标,其次是参考净利润等经营指标,排序靠后的央企被划入国新公司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相关行业中,除了在军工、煤炭、电网电力、民航、航运、电信、石油石化等七大战略性行业中要保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力外,其他行业中的开放性领域,如商贸流通企业类等,都有可能成为重组的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重质不重量、成熟一家进行一家的指导思想下,国资委没有对2011年央企整合数量提出量化的目标,但是根据国资委研究中心的表态,到“十二五”末期,将诞生30-50家优质的中央企业集团。分析人士指出,这将成为引领“十二五”期间央企重组整合的总体时间表。

  资产业务整合大戏启幕

  分析人士认为,不论是对央企内部的资产进行梳理实现整体上市,还是对央企间的资产关系进行梳理以实现数量的减少和规模的倍增,央企资产的“排列组合”将成为贯穿2011年的市场投资主题。

  市场人士指出,将重组预期与战略新兴产业进行交叉选择,将筛选出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央企重组概念股。

  上海证券分析师蔡钧毅指出,与前几年“做大做强”的提法相比,“做强做优”的目标凸显国资委对央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视。在重组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国资委将更重视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新兴产业,鼓励央企加大战略新兴产业资源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抢占未来新兴产业的制高点。这意味着,具有央企大股东背景,同时本身又从事战略新兴产业的相关上市公司,如核电、TMT和光伏产业等企业,将成为这一轮投资的热门。

  渤海证券策略分析师方振明则认为,央企并购重组的投资机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央企内部整合中的军工板块,确定性最高,并且后续重组空间很大;央企之间整合中的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集团和酒店等辅业资产的剥离,确定性较高,推进也相对容易。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专家委员、清华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汤欣指出,通过长效机制约束并购重组方兑现承诺,应成为近期政策关注的方向之一。

  他说,对于重大资产重组,监管部门往往要求重组方就未来业绩发展前景作出一定的承诺。但是实际情况是,重组方为了能让重组方案顺利通过,往往做出模糊的、概述性的表述。面对这种泛泛而论的空洞承诺,一旦出现业绩不达标的情况,将无法追究重组大股东的相关责任。

  “应该要求重组方的承诺具有法律条文般的严谨和可操作性,要求大股东把法律义务讲述清楚,一旦不达到要求,能够对其作出相关责任追究;同时,应该要求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督促落实业绩增长情况,一旦不达标,要追究相关机构的‘不作为’责任。”汤欣说。

  此外,汤欣表示,在五部委联手打击内幕交易的重拳出击下,内幕交易的数量将有望在2011年大大减少。他认为,联合打击内幕交易的关键在于防、打结合,既有完善内幕知情人登记制度等预防措施,又有公检法机关介入的严惩措施。

  目前中国证监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市场化的并购重组。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专家委员、平安证券副总经理薛荣年认为,财务顾问可最先市场化,在设计并购重组方案时,财务顾问不能仅仅为客户服务,更要为中小股东服务,为市场服务。

  财务顾问是并购重组中介服务机构中的核心。薛荣年认为,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将从财务顾问开始,并成为2011年监管层面的政策突破口。2010年12月证监会出台的《关于填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专业意见附表〉的规定》,对财务顾问从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相关业务尽职调查工作的关注要点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有利于引导财务顾问勤勉尽责,充分发挥财务顾问在并购重组中的把关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财务顾问的职责设计中,还应该对其该尽职责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即不仅仅要为客户服务,还要为市场服务,为中小股东服务。

  薛荣年指出,财务顾问设计的方案要有利于市场、有利于上市公司,有利于中小股东,方案要获得更多的市场参与者的认同。他透露,下一步证监会将要求财务顾问对重组案例加强尽职调查,尤其是要加强对重组后的持续经营能力的监督。如果在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到市场和股民的承受能力,则很有可能方案通不过。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和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的重组方案暂时被搁置,原因是重组涉及的人事安排尚需经中组部的协调同意。

  中国一重和哈电集团重组方案已经酝酿了两年多,“已经拿出了方案,只是因为人事原因被搁置了。”接近两家公司的人士透露,“目前只是暂时搁置了重组方案,并没有听说要终止重组。”此前有消息称,两家公司将在2010年年底宣布重组方案。

  据了解,一重集团和哈电集团的重组方案大致是在两家公司之上设立新的集团公司,并由一重集团现任董事长出任新集团公司的董事长。目前哈电集团董事长和一重集团董事长都直接由中组部委任,重组过程中需要进行人事的调整。

  成立于1951年的哈电集团是国内三大电气设备制造商之一,在水电、煤电和气电设备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市场份额都在30%以上;同时,公司在核电、舰船动力装置、电气驱动装置方面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哈电集团三大动力厂组建的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在H股上市,旗下佳木斯电机厂2010年借壳*ST阿继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东方电气集团在手订单中的核电和风电占比为36%,上海电气集团的核电和风电订单为20%,而哈电集团该比例仅为8%。相比于竞争对手,哈电集团在新能源布局方面显然落后,在市场竞争中也落下风。“哈电目前日子过得不如意,公司有意愿寻求重组。”业内人士如是说。

  而一重集团为国内最大核电锻件及核岛主设备供应商,占据核电产品研制方面国内市场制高点,产品种类覆盖齐全。目前,一重集团占有国内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约80%市场,占有国内核锻件约90%市场,在手核能设备合同量占到国内订货总额的40%。一重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中国一重。

  宏源证券分析师杜朴认为,哈电集团和一重集团之间是纯粹的上下游关系,合并有利于发电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整合,有助于形成国家重要的发电设备研发与制造基地,以及帮助整个产业做大做强。杜朴说:“两家公司不存在业务重合,因此整合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

  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有关专家认为,两家公司如果重组,哈电集团可以借助一重集团在核岛铸锻件设备领域的技术实力,提升其在核岛设备生产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而一重集团将进一步靠近目标客户,双方合力组建新的母公司,可短期内迅速在发电设备领域形成协同效应。“目前电气设备的趋势是,运营商希望设备商能够做设备总包,如果哈电和一重合并,无疑在获取订单上有更大的优势。”

  分析人士认为,在核电设备方面,最后只会整合到2-3家企业做主设备,余下不多的小企业做配套的格局。其中,龙头最可能是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和一重集团,三家可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2007年9月,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决定在发审委中设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从2002年起施行的《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随即废止。

  2008年5月,新版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相比于征求意见稿,《办法》增加了“重大资产重组的信息管理”一章。这标志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迈入了规范与发展并举的新阶段。证监会上市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增加相关规定旨在突出防范和惩治内幕交易的立法目的,完善规制内幕交易的规则体系,切实提高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010年9月6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企业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改革,包括健全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及配套政策,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可转换债等方式为兼并重组融资。鼓励上市公司以股权、现金及其他金融创新方式作为兼并重组的支付手段,拓宽兼并重组融资渠道,提高资本市场兼并重组效率。

  2010年12月18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出席“第九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时表示,要大力推进市场化的并购重组。他指出,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并购的制度安排,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并购重组的审核效率和透明度,改善并购重组综合绩效,积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通过大力推进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强化上市公司治理的市场约束机制,推动行业整合与产业升级。  

六大集团整合兵临城下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5日 00:09王传晓21世纪经济报道    央企整合渐入深水区。

  2010年12月24日,国资委在北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在会上国资委发布了“十二五”期间推进央企改革的核心任务——“继续做强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十一五”期间大刀阔斧的央企整合浪潮之后,从“李荣融时代”驶入“王勇时代”的国资委,在央企整合思路上亦有微调,其使命渐由“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向“提升央企的竞争力”转向。

  这在王勇出任国资委主任后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的表态亦可以窥探,其时他表示“最关注央企的企业竞争力问题”。

  而按照国资委此前的表态,2010年前央企数量将减少到100家。而目前国资委网站上列明的央企名录仍有122家。

  寻找资本市场上央企整合的投资思路也可以就此展开。一方面,剩余22家央企及其后续的整合将给A股带来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沿循“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思路,除了此前广为关注的军工领域外,机械、医药、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的央企内部资源整合将成为央企资本化的重点领域。

  梳理央企版图,医药领域的国药集团与华润集团,机械领域的国机集团,化工领域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有色领域的五矿集团,电子领域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或将成为2011年央企整合的关键之地。

  而上述6大集团所涉超过40家上市公司,央企整合在2011年深水无声,却也波澜壮阔。

  最后的22家被整合者

  将央企的数量整合至100家以内,这是李荣融在2010年7月份的表态,而今看来,这一目标并未实现,而剩余22家央企何去何从,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仅有7家央企被重组或者合并,其中包括中国包装总公司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与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合并重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并入中国医药集团公司,攀钢集团与鞍山钢铁集团联合重组等,但距离减少至100家的目标,仍相去甚远。

  而根据2010年4月份国资委相关人士的表态,国资委计划将把30到50家央企培育成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公司大集团,而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行业将成为国家控股行业。

  与之相配合,则是国新公司横空出世,2010年12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北京召开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新公司”)成立大会,宣布谢企华任国新公司董事长,刘东生任国新公司总经理。公司首期注册资本金45亿元。

  国新公司或将成为部分央企的重整之地。

  而从目前剩余央企来看,排名靠后的央企以及科研院所将成为整合的重点。这一思路在2010年的被整合者名单上也可以体现。

  从2004年至今,已经有16家央企科研院所被其他央企收编,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包括金自天正(600560.SH)、天地科技(600582.SH)、中国海诚(002116.SZ)、金瑞科技(600390.SH)、现代制药(600420SH)五家。

  而从二级市场走势来看,金瑞科技的控股股东长沙矿冶研究院被并入五矿集团后,金瑞科技被定义为五矿集团旗下锰系产业链的资本平台,2010年下半年以来,该股涨幅已近达到111.16%。而现代制药的控股股东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在2010年4月为国药集团收编后,该股迄今也有86.85%的涨幅。

  在剩余122家央企中,科研院所仍有7家之多,其中四家科研院所旗下均有上市公司,包括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旗下的烽火通信(600498.SH)与光迅科技(002281.SZ),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旗下的大唐电信(600198.SH)与高鸿股份(000851.SZ),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旗下的北矿磁材(600980.SH)与当升科技(300073.SZ),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旗下的有研硅股(600206.SH).

  此外,尚有包括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在内的20家央企旗下并无上市公司。

  整体上市来袭

  按照央企整合的丛林法则,部分排名靠后或者没有上市平台的央企,通过整体上市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亦是避免被整合的手段之一

  2010年9月中旬,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下称:通号集团)召开了集团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此次会议正是旨在全面推进集团整体改制工作,此前,包括上海、西安等地通号集团下属的部分分公司改制工作已经于2010年9月前完成。其最终目标是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整体改制并境内外上市的方案为国务院原则同意,中铁物资股份公司也在2010年9月20日得以成立,从而为整体改制上市做好铺垫。

  另一方面,有消息称,中广核集团、中核建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几家核电巨头也在谋划整体上市。而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中核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核电”)的股份制改造也在进行之中,按照此前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李晓明的说法,中核核电计划在2011年年底启动IPO.

  亦有消息称中核集团将整合下属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和中核北方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组建专业化燃料元件公司,并为其下一步上市做准备。

  而另一方面,国新公司的成立,亦被赋予央企整体上市培育平台的历史使命。虽然年内实现16家央企整体上市的传言为国资委否认,但国资委已明确表示,“2011年将继续推动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国企整体上市或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整体上市不但是弱势央企自保的手段,也是强势央企做大做强的谋略。其中尤以中国五矿集团(以下简称“五矿集团”)最为积极。

  根据五矿发展(600058.SH)2010年12月18日发布的控股股东变更公告,五矿集团以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及其他资产出资,联合两家战略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股份”),其中中国五矿集团持有五矿股份96.5%的股份。

  而除了少量非经营资产和不符合纳入条件的资产外,五矿集团旗下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物流、金融、房地产、科技等主营业务相关的资产全部纳入到五矿股份。

  这被外界解读为五矿系整体上市的关键一步。以此计算,五矿股份旗下资产超过1300亿元,囊括了5家A股上市公司五矿发展、金瑞科技、*ST关铝(000831.SZ)、*ST中钨(000657.SZ)、株冶集团(600961.SH),3家H股上市公司五矿资源(1208.HK)、五矿建设(0230.HK)、湖南有色(2626.HK),和1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爱博矿业(AII.AX).

  有传言称,整装待发的五矿股份或以A+H股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而在这一过程中,参照中国铝业回归A估过程中对山东铝业和兰州铝业吸收合并的操作,上述五矿系上市公司或有资产整合的机遇。

  西部的投资机会

  一旦完成收购,西部建设的实际控制人,也由新疆国资委变更为央企中建总公司

  2011年1月6日,西部建设(002302.SZ)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核准豁免中建总公司因国有资产无偿划转而持有西部建设1.07亿股份而应当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并对中建总公司公告新疆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无异议。

  一旦完成收购,西部建设的实际控制人,也由新疆国资委变更为央企中建总公司。

  西部建设进入央企阵营,系通过控股股东新疆建工无偿划转至中建总公司的方式完成。而在中建总公司的规划中,新疆建工也成为其西部战略的重中之重。

  中建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易军此前表示,中建总公司正与新疆建工谋划未来5 年的战略发展规划,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管理再造和拓展境内外市场等方式,将重组后的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打造成集房建、地产、基础设施和海外业务于一体的西部龙头。

  而西部建设作为新疆地区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新疆市场占有率达到30%,在中国建筑总公司旗下,西部建设也将成为除中国建筑(601668.SH)之外的第二家A股资本平台。

  这也开启了西部建设资产注入的想象空间。

  中金公司在其报告中表示,“中国建筑总公司旗下也有大量混凝土业务,并承诺不进入新疆地区。将西部建设作为中国建筑全国混凝土企业并成为一个融资平台是一个可能的方案。”

  同样在西部地区重兵投入的央企还有葛洲坝(600068.SH).

  葛洲坝的几项主营业务水电、风电、煤电、疆煤东运以及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等都在新疆开展布局。

  其煤炭战略更是重中之重。2010年6月,葛洲坝旗下子公司葛洲坝新疆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已取得哈密市沙尔湖煤矿区东部二勘查区煤矿探矿权证。沙尔湖资源储量82亿吨,可开采量60亿吨,露天和井工煤矿各30亿吨,是最具西煤东运资格的煤炭资源。

  根据产能规划,该煤矿一期为2000 万吨/年,2013年投产;二期为3000万吨/年,2015年投产,即2015年总产能达到5000万吨/年。

  国信证券在其报告中表示,葛洲坝沙尔湖一期2000万吨/年露天煤矿已作为预备项目进入政府规划。“由于新疆未来定位就是能源大省,随着兰新铁跌的通车,疆煤外运运输瓶颈的解决有望为资源企业打开利润之门。”

  葛洲坝在水电、民爆、资源等领域的攻城掠地,也吸引了市场资金的关注。

  2010年至今,该股涨幅已经达到107.03%,而目前13元左右的股价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已达到33倍左右,远高于中国建筑12倍左右的动态市盈率。

  华夏系基金更是葛洲坝的力挺者。葛洲坝2010年3季报显示,包括华夏大盘精选、华夏优势增长和华夏红利在内的三只华夏系基金出现在其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上,累积近1亿股,持仓市值超过13亿元。

  2010年4季度至今,葛洲坝的涨幅已经达到42.87%,华夏系的此番投入获利颇丰。          六大集团整装待发

  央企整合的主攻方向也在开始发生转变

  根据2006年底发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国资委要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

  其中,《意见》明确定义了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涉及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矿产资源,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而此前央企重组的重点是前两项,包括电力、民航、电信以及军工领域,而“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则动作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在“十二五规划”以及七大新兴产业规划中,上述文件所称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正是规划的重点,而部分央企集团内部的梳理仍将继续。

  就此,包括医药领域的国药集团与华润集团,机械领域的国机集团,化工领域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有色领域的五矿集团,电子领域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或将取代此前央企整合的重点电力、电信、军工等领域,成为央企整合进一步深耕的行业。

  其中国药集团旗下包括国药控股(1099.HK)一家H股上市公司,以及国药股份(600511.SH)、天坛生物(600161.SH)、现代制药(600420.SH)、一致药业(000028.SZ)四家A股上市公司。

  按照国药集团的规划,其发展目标是2012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十二五期间”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成为行业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而从2004年至今,已经有包括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生集团”)在内的6家央企以并入或者重组的方式与国药集团合并。

  此前市场对天坛生物的资产整合多有期待,原因在于国药集团重组中生集团后,中生集团被注销,而天坛生物改名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市场普遍预期中生集团将以天坛生物为平台实现整体上市。

  但亦有消息称之前被撤销法人资格的中生集团将重新注册法人资格,以国药集团二级子公司面目出现,未来中生集团将以旗下6大所(成都、北京、上海、武汉、长春、兰生)的优秀资产在香港实现整体上市。

  而另一个医药央企巨头则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其旗下的医药上市公司包括万东医疗(600055.SH)、双鹤药业(600062.SH)、华润三九(000999.SZ)、东阿阿胶(000423.SZ)四家A股上市公司。

  按照华润的规划,为了提高各业务的运转效率,其旗下的医药资产将按照中药、西药和医疗器械三个方面重新整合,而目前中药业务的主体部分是华润三九,西药资产将注入双鹤药业,医疗器械的主体为万东医疗。

  其中尤以万东医疗和双鹤药业资产注入的概率最大。

  申银万国在其报告中表示,医疗器械是华润医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旗下的上海医疗器械集团业务包括手术器械以及部分医用机器和仪表,2008年净利润6300万元,其在医疗机器领域,特别是X光机领域是万东的竞争对手,相互竞争也降低了整体的盈利水平,因此上海医疗器械公司下的X光机业务资产很可能被注入万东医疗。

  而对于双鹤药业而言,其有可能收获同为北药集团旗下的另一块资产紫竹药业。紫竹药业的主营业务为计划生育用药、生殖健康用药、眼科用药、高科技普药以及保健品、生物制品等,其总资产为6.75 亿元人民币。

  申银万国表示,作为集团西药业务的整合平台,双鹤药业极有可能获得紫竹药业的部分或者全部资产。

  而上述两只个股早已经成为机构资金重兵之地。万东医疗2010年3季报显示,嘉实和华夏两家基金各有两只产品出现在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之上。其中嘉实基金通过嘉实服务增值行业和嘉实回报两个产品,持有该股809万股,而华夏基金通过华夏红利和华夏收入,亦持有超过450万股。

  国机集团的新征程

  作为中国机械工业覆盖面最广、业务链最完善、研发能力最强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国机集团承担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国雄心,而其较低的上市资产占比,亦为其资本运作留下空间。

  方正证券的数据显示,在8家机械装备央企中,除了没有上市资产的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国机集团的上市资产占比最低,为19.76%,而基本实现整体上市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和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其上市资产占比已经分别达到95.45%和80.15%。

  而除了一汽集团26.80%的上市资产占比外,其余5家这一比例均超过了50%。

  对于旗下拥有5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1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国机集团而言,资产整合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国机集团旗下的A股公司包括中工国际(002051.SZ)、常林股份(600710.SH)、林海股份(600099.SH)、鼎盛天工(600335.SH)、轴研科技(002046.SZ),H股公司为第一拖拉机(00038.HK).

  目前鼎盛天工的重组方案已经为股东大会通过,该公司将与其控股股东国机集团进行资产置换,作价3.64亿元将现有全部资产和负债置出,作价25.88亿元置入中进汽贸100%股权,同时向中进汽贸原股东国机集团和天津渤海发行约2.84亿股。

  一旦完成重组,鼎盛天工将成为A股第一家以汽车贸易为主营的上市公司。

  在这一预期之下,虽然鼎盛天工2010年年报预亏,但自从2010年7月22日复牌之后,该股一度涨幅达到167%,股价也从停牌前的8.18元涨至11月份的最高22.88元。

  与之类似,国机集团对中工国际的资产注入已经完成,中农机注入中工国际使得上市公司实力大增,也使得此前潜伏该股的机构资金获利颇丰。

  对于尚未有资本运作举动的轴研科技和常林股份,市场充满期待。

  一方面,轴研科技拟向国机集团定向增发1059万股购买其持有的洛阳轴承研究所100%股权,目前仍在进行。另一方面,国际集团下面拥有21家科研院所,上述科研院所中的优质资产或有后续资产注入的机会。

  而常林股份则被定义为国机集团旗下工程机械类资产上市平台。国机集团控股二级公司中国工程机械总公司从事包括装载机、筑路机械等业务,与常林股份业务之间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常林股份也在2010年年末启动了定向增发,拟募集资金不超过5亿元,投入“9系列高性能装载机及高档传动件产业化项目、市政专用车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和海外营销平台建设项目”三个项目,但资产注入仍然悬而未决。

  大集团内部整合

  另外两家央企则汇聚了超过10家的上市平台,内部整合更是纷繁复杂。

  其中中国化工集团系由蓝星集团与昊华化工集团两家大型央企合并而来,旗下A上市公司更是高达10家,包括沈阳化工(000698.SZ)、天科股份(600378.SH)、风神股份(600469.SH)等。

  2010年9月,风神股份发布公告称,昊华化工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亿股无偿划转至中国化工橡胶总公司(以下简称“橡胶公司”)旗下。

  橡胶公司与昊华化工同为中国化工集团旗下一级子公司,而此次股权划转,或将开启其资产整合之路。

  橡胶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轮胎和橡胶输送带制造企业,而风神股份为其唯一资本平台。而橡胶公司旗下还包括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等众多与风神股份存在同业竞争的公司。

  风神股份三季报显示,摩根士丹利华鑫与华宝兴业,分别有两只产品进入该股前十大流通股名单,前者累计持股高达1243万股,后者总计亦有638.77万股。

  除了中国化工集团,另外一个上市资源更为庞大的央企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达到12家之多,包括长城信息(000748.SZ)、长城开发(000021.SZ)、长城电脑(000066.SZ)、中国软件(600536.SH)、中电广通(600764.SH)、深桑达(000032.SZ)、华东科技(000727.SZ)、、上海贝岭(600171.SH)8家A股公司以及长城科技(00074.HK)、中电控股(00085.HK)、中软国际(08216.HK)3家香港上市公司。而熊猫股份(600775.SH、00553.HK)则是两地上市。  

中投二号新动作持股拟上市央企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5日 00:43陈岩鹏华夏时报  

  “中投是个财务投资者,中投二号则不同,它更像个战略投资者。”1月11日,接近国资委的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有消息称,有“中投二号”之称的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在五矿股份、中国通号、中铁物资现身,接下来还将持股中国铝业。而据本报记者了解,作为五矿股份的发起人之一,国新公司持股2.5%。 

  “你可别因为持股少就小看国新公司,它和大股东中国五矿,还有同为发起人的中国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都具有表决权。”上述人士称。

  据他说,国新公司可以对持股央企的资产重组和主辅业分离进行表决,本质上就是在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体现国资委的意志,而以往的通过行政的方式,则会引起社会非议,国资委不免给人以“老板+婆婆”的印象。

  这也是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经将其形容的“国资委的一个可以信赖与依靠的推手”,是进行国有资本调整的重要平台。

  不过,一位国资系统的专家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表决权有夸大国新公司作用的嫌疑,“谈不上会起太大作用,按制度办事罢了。”

  巧合的是,国新公司持股的均是打算整体上市的央企。这位专家称,央企整体上市和进行股份制改造,不能只是一家做,而是要找多家公司进行持股,现在有了国新公司就不用找别的企业了,“都是自己人,简单,好说话。”

  但前述消息人士和国资专家都认可了国新公司将在存续资产接收上承担相应的角色。这也不意外,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国新公司挂牌那天就定下了这项任务,即配合中央企业整合存续企业资产和非主业资产。

  邵宁去年年底也曾表示,下一步改革重点是鼓励国企整体上市,最终把大型国企打造成单一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营。前述消息人士称,这也是国新公司成立之后的工作重心。

  而就目前来看,重组“一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央企,和“一些规模较小、因承担公益性等特殊职能不宜进入其他企业”的央企,这部分职能国新公司还没体现出来。

  “这部分职能将更多地由国资委旗下的另外两家资产管理平台承担。”上述消息人士称。

  据本报记者了解,这两家公司分别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国诚通控股公司”,他们承担了一部分不良资产托管的职能,国开投主要做基础领域的投资,诚通主要从事现代物流、综合贸易。

  根据王勇表述,国新公司还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其他产业进行辅助性投资,支撑相关产业前期发展等方面的经营活动。日前也有消息称,国新公司拟对中国铝业与五矿集团旗下稀土业务进行整合。

  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表示“目前国资委没有这方面的打算”,但他同时也指出,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对稀土产业进行整合的态度非常明确。但上述国资专家却认为,整合特殊企业和特殊行业,国新公司是个非常好的平台。

  这位专家表示,国新公司给我们的想象空间还是非常大的,但就目前而言,最先做的还是前面的两项职能,一个是帮助央企整体上市,接管存续资产,另一个是整合和重组央企。  

“中投二号”接受新使命 国企资产重组盛宴开席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16日 15:29人民网    2010年,A股并购重组指数涨幅达40%,远远超过大盘,有并购重组概念的个股获得了巨大的超额收益。

  2011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重组将成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淘汰过剩产能的有效手段,并购重组将成为资本市场最大的投资主题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在这场资产重组的“财富风暴”中,占据八成市场权重、总量达到23.9万亿元的央企资产将掀起重组狂澜。而两周前刚刚宣布成立的国新控股公司将是国资整合重组舞台的绝对核心,一方面充当央企集团整体上市的推进器,另一方面成为央企间资产重组和整合的平台。

  国新公司的责和权

  2010年12月22日正式成立之后,在国务院国资委体系中,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新公司”)的角色,正在日益清晰。

  事实上,整个2010年,被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公司的成立,一直是最为外界期待的国资改革新举措。不过,国新公司当时的主要职能还被视为是,加快央企整合和调整国资产业布局,收纳一些“规模较小、微利、效益差、应退出市场的央企”。

  不过,考虑到国务院国资委旗下此前已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中国诚通控股公司”两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国新的角色,显然不仅仅是另外一个整合弱势央企的平台。

  近日,一位央企负责人表示,国新公司由中组部直接任命正职领导,无论在级别还是在功能上,都高于一般资产管理公司。在其看来,国新将被赋予更大的权力。

  据其透露,国新公司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接收央企剥离出的非主业资产或拟整体上市企业的非上市部分资产”,推动央企整体上市。这也与此前外界的预期一致。

  不过,在配合央企整体上市的过程中,国新还将通过“货币出资”的方式,成为持有上市央企少量股权的股东。这就意味着,通过国新公司,国务院国资委将完成“持股央企上市公司”的突破。而此前,国务院国资委仅能“通过央企集团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这位央企负责人还透露,国务院国资委还将探索,由国新公司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其他产业进行辅助性投资,支撑相关产业的前期发展。

  央企纷纷出动

  日前有消息称,中国铁物拟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以A+H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此外中国通号、五矿股份等整体上市也正稳步推进。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否认了今年将推动16家央企整体上市的传闻,但随着国新公司的成立以及资产整合的加速,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央企整体上市必将迎来新气象。

  业内人士认为,央企整体上市之所以进展缓慢,一方面,资本市场低迷与否会影响到推进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央企整体上市后,国务院国资委能不能持股,以及持股带来的相应法律地位、以及各方权益的平衡是重要因素。而去年年底以来,从国务院国资委的表态以及实际行动来看,推动央企整体上市已成为了下一步央企改革的重点。

  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玉芳日前表示,希望公司能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实现A+H股的整体上市计划。

  此外,2010年12月30日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于北京召开,集团公司将超过98%的资产注入其中。通号股份成立,无疑意味着中国通号整体上市将提速。

  有业内人士透露,作为中储股份的大股东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整体上市的步伐也在加快,据了解,目前中储总公司尚有约1/4的物流资产、2/3的土地资产尚未进入中储股份,而未来置入的方向不会改变。这将进一步巩固中储股份作为A股仓储物流板块最大公司和全国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商的地位。开滦集团煤矿整体上市,随着顺利解决土地及产权难题后,进度将有所加快,明年下半年整体上市的概率比较大。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2011年将继续推动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国企整体上市或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的行业整体上市形式的并购重组机会较多。

  地方国企不甘人后

  新一轮的上海国资国企重组大幕再次开启,速度丝毫不亚于前几年。进入2011年不到两周,上海国资系统就有两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重组进展公告。1月11日,广电信息公告,东方传媒集团将成为其新的控股股东,并将旗下百视通等新媒体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就在同一天,上海家化也公告了其控股股东上海家化集团的改制方案已报上级有关部门审定。

  在1月12日召开的2011年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传出消息,在2010年已实现30.5%证券化率的基础上,2011年上海将进一步按照“市场化、证券化、透明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企业集团实现整体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将经营性国资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35%左右,推动3家企业集团整体上市。

  此外,云南省力推省内大型国企整体上市。云天化集团2008年曾公布整体上市预案,注入以磷矿、磷肥为主的资产。如果审批顺利,云天化集团的整体上市最快有望在一季度启动。此外,一汽整体上市箭已上弦。

  而近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在未来一段时间,安徽省将有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瞄准上市目标。   深入推进央企布局结构调整 推进联合重组        www.eastmoney.com2011年01月25日 16:53国资委网站       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做强做优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经验,分析形势,研究提出“十二五”总体思路,部署2011年工作。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张德江副总理百忙中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肩负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讲三个问题。

  一、2010年工作进展和“十一五”总结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完成“十一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抓住宏观经济回升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开拓市场,调整结构,强化管理,改革创新,生产经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一些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

  2010年1-11月,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实现净利润8022.6亿元(其中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20.7亿元),同比增长50.1%;上交税金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2%;成本费用利润率7.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截至11月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净资产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

  一年来,中央企业着力“做强主业增实力,科学发展上台阶”,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开拓市场和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央企业认真研究市场结构和消费需求变化,转变经营策略,创新商业模式,加强协同合作,发挥技术、品牌、网络等优势,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汽集团、东风公司、兵器装备集团长安公司等企业抓住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机遇,优化产品结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中粮集团全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华润集团积极开发内需市场,完善区域布局和业态布局。神华集团完善销售网络,把煤炭产运销产业链延伸到终端用户。中国电科推进军用技术民用化,承建国内最大的重庆视频管理系统和物联网工程。南航集团细分市场,率先推出高端经济舱,实现差异化服务。东航集团在与上航重组基础上,着力调整机队结构和航线结构,提高了运行效率。中央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国际化经营取得初步成效。中国三峡集团与中国水电集团、南方电网组成中方联营体,合作开发境外大型水电项目。中央航运企业与“走出去”中央企业联动发展,提供海外工程物资供应和物流服务。中国建筑中国中铁新签合同额超过100亿美元。中船集团抓住国际船舶市场局部回暖时机,积极抢订单,国际市场份额逆势提升。中航集团积极发挥航线枢纽网络优势,国际业务量大幅增长。部分中央企业积极实施海外并购,延伸产业链条,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得到提升。中远集团以获得35年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全面接管希腊PCT码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化集团、宝钢、武钢等企业积极开发海外资源,增强了资源保障能力。

  (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中央企业积极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推进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鞍钢和攀钢、东航集团和上航联合重组,上海医工院、中出服公司并入国药集团,新时代集团分拆并入中国节能和保利集团,上海船研所并入中国海运,企业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些中央企业下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国国电、中国大唐、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东方电气集团、中船重工等企业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中核集团、国家核电、中电投集团、中广核集团、中核建设集团等企业大力发展核电产业。中国建材积极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共同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一批中央企业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企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国家电网大力实施电网建设、运行等核心业务专业化和人财物等核心资源集约化管理,主营业务管理层级进一步压缩。中国电子通过减层级、缩链条,企业户数缩减了40%。航天科工清理整合子企业,实现6家二级单位房地产业务的全部退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为中央企业改革重组搭建新的平台。

  (三)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11家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国一重、西电集团等一批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中国五矿、中核建设集团等一批企业完成整体改制工作。建设规范董事会企业扩大到30家,董事会规范运作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外部董事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董事会在科学决策、风险防范和加强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宝钢、神华集团等企业积极探索解决整体上市后母子公司管理构架重叠、职能交叉问题。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钢研、有研总院等一批企业借助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特殊政策,探索岗位分红权激励机制。中央企业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内部改革取得新进展,普遍推行公开竞聘、末位淘汰和新的用工制度,积极营造重能力、重业绩、重创新的氛围。新兴铸管集团总部机关和所属企业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总部招聘的60多人中,80%以上来自集团外部。中铝公司严格实行月考核月兑现,收入分配向关键技术岗位和一线操作员工倾斜。

  (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中央企业普遍加大研发投入,抓住行业关键技术,加大研发攻关力度,在一些重大项目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大庆油田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列车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在世界电网科技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电信科研院主导提出的TD-LTE-A成功纳入4G国际标准。上海贝尔新一代宽带无线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一批中央企业加强合作,推进集成创新,取得积极成效。中广核集团与中国一重、中国二重、东方电气集团、哈电集团等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我国二代改进技术机型CPR1000.16家中央企业组成电动车产业联盟,积极发展电动车产业。武汉邮科院推进产学研结合,发起组建中国光谷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国电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形成2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中央企业加强国家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设立海外研发基地,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兵器装备集团长安公司在国内外建立汽车研发机构,形成“五国十地、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格局。中国商飞加快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三大中心建设,大飞机项目研制取得积极进展。

  (五)集团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许多中央企业进一步明确集团总部职能定位,调整组织架构,增强总部的战略规划和管控能力。中航工业进一步理顺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下放相关管理权限,增强总部战略投资和集中管控能力。兵器工业集团启动340项流程建设,逐步建立总部企业化服务型、成员单位市场化开放型的集团化管理机制。许多中央企业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集中管控,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财务费用。中国石油开展大司库系统建设,推进全球资金集中管理。中国联通推行资源使用效率评价对标体系,有效盘活了各类资产。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资本成本管控和价值创造意识显著提高。中国海油、葛洲坝集团等一批企业在子企业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增强主营业务持续盈利能力。许多中央企业完善全成本控制体系,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成本。华侨城集团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灵活安排销售进度,提升了资源变现能力和资产周转速度。中国有色集团全面开展管理缺陷诊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础管理水平。一批中央企业注重对新并购企业的业务整合、管理整合和文化融合,集团凝聚力和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投加快划转企业的业务结构调整,促进业务协同,增强综合竞争优势。中央企业建立健全总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招商局集团全面梳理风险控制制度、职责分布、流程与工具,建立健全全面风险控制体系。中材集团以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为重点,组织集团总部及所有三级企业开展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央企业积极实施信息化登高计划,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港中旅集团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强化信息化手段,推进集团集约化和协同发展。

  (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增强。

  中央企业自觉把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融入发展战略,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发挥了表率作用。煤电油运和商贸、储备等行业的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电力、电信和涉农企业加强“三农”服务,为农业稳定高产作出积极贡献。中央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将部分国有股转由社保基金持有,为充实社保基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企业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发挥了示范作用。南方电网深入开展节能发电调度工作,推动了发电企业的节能减排。中国节能投资建设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通用技术集团成功承办绿博会,发起设立国内首支环境产业基金。初步测算,“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可比价)综合能耗下降超过20%;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8%左右,化学需氧量减少33%左右,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央企业在保障国家重大活动、抗击严重自然灾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2家中央企业承建的上海世博会6个企业馆以安全有序的运营、细致周到的服务和极具特色的展项,赢得了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水电集团等企业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在青海玉树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援疆援藏、扶贫和西部大开发,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黄金在建设西藏甲玛项目中,投入大量资金修路、引水、助学、帮扶困难群众,维护了民族团结。许多中央企业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工作体系和制度建设,国家电网积极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中远集团、中国移动探索建立社会责任指标体系,47家企业编制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石油、中钢集团发布了国别报告。中国五矿作为中国企业代表,出席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领导人峰会,展示了中央企业良好国际形象。

  (七)企业党的建设在改进中进一步加强。

  中央企业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继续和延伸,紧密结合实际,突出企业特色,围绕企业科学发展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呈现出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上水平、职工提素质的良好局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持续推动“四好”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形成团结和谐、共创佳绩的良好风气。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91人列入国家“千人计划”。高度重视班组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和技能大赛,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不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制度,企业凝聚力和职工积极性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惩防体系框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意识进一步增强。

  2010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时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重要的五年,也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这五年,中央企业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实力大幅提升,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实现了五年翻一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10家增加到30家。这五年,中央企业布局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党的建设明显加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改革发展迈出新的步伐,展现了新时代国有企业的风采。在这五年中,中央企业积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在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在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中,在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旱涝灾害等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回顾“十一五”取得的显著成就,追溯国资委成立七年多来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给我们增添了力量。七年来,在李荣融同志的带领下,在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下,我们在积极探索中前进,在迎接挑战中成长,开创了国资监管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实现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向为国资监管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向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增强了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信心,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续坚持。

  一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历史使命,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二是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实践证明,党的十六大作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大决策和确立的重大原则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始终坚持。我们既要依法履行好出资人职责,强化监管,维护好所有者权益;又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维护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三是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使企业机制与职工观念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四是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必须按照市场化原则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层层落实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主业发展方向,提高集团管控能力,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五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优势。要深入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努力把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增强领导干部能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国资监管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十二五”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精心谋划“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扎实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关于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深刻分析。总体上看,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复杂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各种有利条件依然存在,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央企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困难。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布局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劳动力素质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更加牢固;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发展,为我国企业在一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努力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面临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挑战和问题。从国际经济运行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全球治理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资本加速流动,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较大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增大。从国内经济发展环境看,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资源和能源约束进一步加强,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十分艰巨。从产业发展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世界范围产业新发展,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并进行后危机时代的战略部署,抢占科技制高点。我国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主要分布在国际产业链中低端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市场配套体系不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从市场竞争格局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和组织架构调整,反应速度更加敏捷,而我国国有企业调整速度相对较慢。随着社会整体收入的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总体来看,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外部形势日益复杂,难度和压力不断加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提前做好应对更大挑战和困难的准备。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经济运行中的困难还很多,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整体上看,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强,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化人才严重不足,组织框架和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在国际标准和竞争规则的制定中,影响力还比较小。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恶性竞争十分严重。二是布局结构调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国有资本分布面仍然过宽、过散,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行业还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一些企业仍然延续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中央企业普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研发能力和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有很大差距的问题。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度比较高,不少核心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科技创新尚未成为中央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四是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一些企业管理链条过长,集团管控能力弱,缺乏对重要子企业和境外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重大资产损失时有发生。一些企业盲目铺摊子,主业不够突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或盈利基础不牢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大。五是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母公司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相对滞后,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适合国情的治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六是企业历史包袱仍很沉重。中央企业办社会等各种负担仍然比较重,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进展缓慢,一些企业主业优质资产上市后存续企业十分困难,一些历史遗留债务、人员安置等问题尚未完全化解。

  总之,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准确判断形势,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影响,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推动中央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监管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战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全面提升中央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增强活力,壮大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是:围绕“一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大保障”。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央企业的地位作用,立足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所提出来的。中央企业大多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成功抓住了重要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必须有一批与之相匹配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央企业大多是行业排头兵,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许多企业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条件。我们一方面要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更好地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中坚作用;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能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大企业大集团。

  做强做优是对每一个中央企业提出的要求,具体来说要做到“四强四优”。“四强”就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风险管控能力强、人才队伍强;“四优”就是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在做强做优的基础上,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些企业应该具备以下主要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于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要通过“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加快培育一批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

  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目标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着力点始终放在做强做优、提升综合素质和主业核心竞争力上,切不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根据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国有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关键所在。要推进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产业布局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产权结构向股份化、多元化、证券化转变。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转化、应用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形成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应用研究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有重大技术突破,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端品牌。

  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培养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开放视野,立足全球配置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各类资源,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文化全球化。深化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掌握国际竞争规则,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人才是中央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基础。要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大力推进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大幅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统筹推进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党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协调发展,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明显提升。

  大力实施和谐发展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客观需要。要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治理、融合、绩效、沟通机制,推进中央企业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

  “十二五”时期,我们在大力实施好“五大战略”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提供持续的动力、体制和组织“三大保障”。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活力的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增强监管有效性。坚持把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体制保障,建立健全国资监管快速反应、协同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组织体系、法规体系和责任体系。整合监管资源,加强监管协同,增强监管的前瞻性、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持力度,探索完善分类监管和分类考核。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把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独特优势作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组织保障,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创先争优、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战斗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有效途径。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推进以惩防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会共青团等群团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

  三、2011年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当前要抓紧做好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并与各专项规划以及地方规划衔接,按照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抓紧制订、修订和完善本企业“十二五”规划,分解落实各项工作目标。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行业、本企业实际,进一步研究工作思路,完善措施,狠抓落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为全面实施“十二五”各项任务开好局、起好步。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巩固和扩大生产经营平稳向好态势。

  一是深入研判形势。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和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警,切实组织好生产经营,及时防范风险,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利用中央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动态,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营销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三是提升“走出去”水平。稳定海外市场,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加强对境外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加强“走出去”的协同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二)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

  一是推进联合重组。按照战略协同、资源配置有效的原则,规范推进与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并购重组。围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促进中央企业的资源向重要行业的优势企业集中。二是强化资源整合。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业务结构和组织结构。采用多种方式剥离重组非主业资产。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产融结合。三是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集中力量重点支持有较好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继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

  一是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鼓励中央企业进行不留存续资产的整体上市,主业资产已经整体上市的,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集团层面整体上市;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必须采取国有独资形式的企业,要进行公司制改革;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中央企业,要积极引进各类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二是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规范董事会。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建设规范的董事会。进一步健全规范董事会运作的制度体系,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和职工董事制度,加强董事队伍建设,优化董事结构,提高董事会运作水平。理顺国资委和董事会之间的运作关系,健全董事、董事会与国资委沟通和交流机制,完善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工作关系。三是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厂办大集体改革,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收尾和债转股后续工作。抓紧清理解决一批历史欠账,加快处理低效无效资产和微利亏损企业。

  (四)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科技资源整合。积极推进科研院所与大企业集团有效结合,抓紧建设一批具有超前性的重大技术研发平台。继续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和产学研结合,推进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完善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增强科技服务功能。二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机制,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以未来科技城为重点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探索设立人才基金和科技奖励基金。三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一批居于领先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五)强化企业管理。

  一是进一步提高集团控制力。加强总部建设和内部管理体制调整,压缩管理层级,建立健全集团化运作体系。加强战略和规划管理,强化投资决策管理,统一配置集团资源,提升集团化运作水平。二是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全员、全成本管理体系,提升控制成本的能力。加大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力度,严控对外担保,严控借贷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强化总会计师职责落实。三是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强化内部审计,推动内审工作向管理审计、风险审计转型。四是加强风险管控。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重大风险管控、效能监察和过程监督,完善风险监测识别与防范体系。切实加强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业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五是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总结推广企业管理典型经验,强化管理创新。

  (六)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

  一是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制度。加快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等重点立法。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强化全员业绩考核,调整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分类指标,增强考核的针对性、有效性。合理调控中央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水平,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和福利保障制度,规范职务消费,严肃分配纪律,增强执行收入分配政策的自觉性和严肃性。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重组、科技创新等的引导作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和产权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预决算、绩效评价、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成果运用等工作,健全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增强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继续完善产权管理制度,强化国有产权交易监管,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三是整合监管资源,切实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协同性,形成监管信息互通、检查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重要子企业、境外企业重大事项的监管。进一步加强监事会当期监督,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信息和国有资产的经营情况,稳步推进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公开。

  (七)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一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履行责任。带头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职工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改善困难职工生活条件。支持“三农”建设,做好援疆援藏和扶贫工作,做好青海玉树灾后重建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规范对外捐赠。二是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节能减排组织、监测、考核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与分析。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三是建立完善社会责任工作体系。研究制订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引,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推广宣传优秀社会责任实践,积极开展利益相关方沟通。

  (八)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

  一是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推动党建工作。紧扣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深化中央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继续加强中央企业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整体功能。全面开展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强化综合考评结果运用。加大竞争性选拔高层经营管理者工作力度。三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好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战略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宣传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郭明义等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继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四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推进惩防体系融入经营管理工作,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廉洁从业规定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切实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坚决查办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健全巡视机构,完善巡视制度,提高巡视成效。五是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指导推进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切实推进班组建设,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赛、国际化职业资格认证等活动。

  这里,我还要对企业领导班子提几点工作上的要求。

  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研究。企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关键要看领导班子的能力和水平。领导班子要带头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与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规章和制度,增强工作的政策性和合规性。要注重学习跨国经营的理论和知识,着力培养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经营能力。要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绕不开躲不过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进一步抓好转变作风。要切实增强对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度和决策的执行力,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既要有思路、有部署,又要抓实施、抓落实,确保取得成效。要扑下身子抓工作,深入基层搞调研,广泛了解实际情况,集思广益,谋划发展。要深入一线体察职工冷暖,了解职工诉求,千方百计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关心和帮助低收入和下岗职工等生活困难群体,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

  三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积极宣传企业改革发展中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基层企业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进事迹。积极开展正面引导,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宣传转变,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走进中央企业,向他们介绍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情况。要切实转变观念,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勇于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要建立健全宣传工作体系,牢固树立中央企业“一盘棋”思想,整合宣传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加强舆论引导特别是网络舆论引导,提高应对媒体突发事件和公关危机的能力,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真实信息,掌握主动权,避免恶意炒作。

  四是进一步关注安全和稳定工作。安全和稳定是一把手的责任,也是硬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突出作业现场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安全风险防范能力,遏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要从源头上预防不稳定事件发生,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对企业重大改革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明确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及时解决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要进一步加强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做好不稳定信息预警,抓早、抓小、抓苗头,力争将隐患消除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好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同志们,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对我们中央企业寄以厚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为“十二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神华迈出第一步 央企拉开整体上市序幕

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11日 13:26能源

                                                                      现价:23.93 涨跌:0.08 涨幅:0.34% 总手:150992 金额(万):36153 换手率:0.09%

 

  收购母公司十个项目的资产,神华整体上市迈出了第一步,也将掀起央企整体上市的浪潮。

  “收购母公司的十个项目应该定义为神华整体上市迈出的第一步。”东方证券煤炭分析师吴杰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2007年10月,中国神华回归A股。当时承诺其优质煤炭资产将在未来3年注入上市公司,不与中国神华在国内外任何区域内的主营业务发生竞争,并授予上市公司向神华集团收购潜在竞争业务的选择权和优先收购权。当时,中国神华募集资金达到660亿元,承诺其中333亿元用于战略性资产收购。

  三年期限已到,一直没有任何收购消息的中国神华招徕了市场众多质疑声。

  2010年的最后几天,中国神华发布公告称,以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募集资金,收购控股股东神华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持有的10家从事煤炭、电力及相关业务公司的股权或资产,总计约87亿元人民币。至此,时隔三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收购。

  “这仅仅是第一步,后续的并购会越来越多,尤其是2011年会更集中,但何时能完成整体上市还没有定论。”东兴证券煤炭分析师孙继青对《能源》杂志记者表示有点担忧,“募集来的资金三年未动,就要质疑上市动机,按照常规,如果没有项目却来上市募集资金,是不合理的,那解释只能是为了上市而上市。希望中国神华后面的步伐能走得快些,以消除大家的顾虑。”

  而神华突然加速整体上市的步伐也并非偶然。2011年伊始,国务院国资委就提出要加速推进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进程,并专门成立了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央企整体上市埋单。思路已经越来越明朗,这股央企整体上市潮已经拉开了序幕。

  神华的第一步

  中国神华的这次收购,赶上了三年期限的一个尾巴。

  于是分析师们开始盯住了这些资产的优良状况。

  本次收购对象包括3家煤矿公司、1家发电公司、1家洁净煤公司及5家相关业务公司。“收购的这几家,盈利能力不是太好,”吴杰坦言。并购后,虽然储量增加了20%,但利润率仅占2009年净利润的2.5%。“中国神华主观上还是很愿意收购的,但是这些项目客观上不一定具备被收购的条件,所以尽管资产质量一般,还是做了这个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承诺拖得太久了,虽然这些被收购的公司没有上市公司原本那么赚钱,也得去做。”

  孙继青却认为业内的评价应该看得更长远一些,“这些项目也没完全达产,好多项目正在投产和建设过程中,2011年和2012年才投产,所以短期内对利润的增幅不会太大,但资源量增加的不少,长期看,在未来几年会体现出贡献。”

  的确,数据表明,此次收购的煤矿资产可以使中国神华资源量和可采储量分别增加20.98%和23.72%,为未来煤炭业务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东莞证券研究所煤炭分析师李隆海也认为,2011年是中国神华注入资产煤矿产能的释放期,随着李家豪煤矿600万吨/年和露天煤矿接续区1000万吨/年煤炭产能达产投产后,预计注入资产2011年可贡献利润11.2亿元。神宝集团下属的第三煤矿接续区由于尚未取得采矿权证,因此不具备生产条件。预计未来达产产能在1000万吨/年以上,成为中国神华2011年以后的产量增长点。

  中金公司的报告也认为,中国神华此次收购的煤炭资产具有较好的成长性,不仅扩大了公司煤炭资源储量及规模,而且电力资产的注入将大幅增加收入和利润,使公司煤电一体化优势将得到巩固和深化,预计将为中国神华2011年及以后业绩作出较大贡献,使公司整体上市计划更进一步。

  中国神华也表示,收购的意义在于可以进一步扩大煤炭资源储量,做大做强煤炭行业,充分发挥煤炭、电力一体化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与大股东的同业竞争。

  2011是关键年

  采访中,很多专家一致认为,2011年是神华集团资产注入的关键年份。三年前,中国神华提出了“成熟一家、注入一家”的收购原则,如此看来今年一定会加快资产注入程序。

  李隆海就认为,中国神华上市时承诺三年之内把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不过由于注入的资产涉及多个法人主体,审核等程序持续时间较长,集团资产注入时间推迟。截至2009年,神华集团共有58个煤矿,除上市公司外,神华煤炭产量主要来自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2009年,神华集团实现煤炭产量3.28亿吨,销量3.57亿吨,其中上市公司产销量分别为2.1亿吨和2.54亿吨,其他企业为1.18亿吨和1.03亿吨。集团产销量分别是上市公司的1.6倍和1.4倍。

  此次资产注入后,神华集团还有1亿吨的产能,如炼焦煤(如蒙西煤化、乌海煤焦化等)、西三局的乌达矿业、海勃湾矿业(动力煤为主)以及神新公司、神宁公司(优质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等资产,所以这些资产都将是中国神华下一步收购的重点。

  早在2008年,中国神华资本运营部总经理黄冰就曾公开表示,神华集团整体上市大体分三步:中国神华先收购集团煤矿资产,逐步完成对西五公司、神宝公司、神宁公司、神新公司等公司的收购;然后,收购集团的电力资产,逐步完成对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收购;最后,以优先收购权收购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及煤化工项目。

  但从此次收购的情况来看,不仅有煤矿资产,电力资产也包含在其中。中国神华方面称,本次注入资产向中国神华股东提供了较高的资产质量保证。并且,通过收购的资产可以看出,中国神华逐渐向煤炭、电力一体化方向发展,增加了其在能源行业当中的协同效应,而这种协同效应的发挥,恰恰是能源上市公司的一个关键点。

  “虽然很多人质疑中国神华整体上市比预想的要慢,但是,毕竟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在如今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能够有今天的表现已经实属难得了。”吴杰说,“神华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具有煤—路—港—电一体化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以及抗风险能力,此次资产注入拉开了集团资产注入的第一步,后续进程速度将加快。”

  央企整体上市潮来临

  神华不仅仅是个案,像神华一样正在运作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其实不在少数。有消息称,目前正在排队的央企就有6家。

  比如,中核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孙又奇、中核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祖斌纷纷对媒体表示,中核工业集团和中核建设集团都将加快上市融资步伐,预计最早于2011年上半年发行。

  并有媒体透露,祖斌近期称中核建设集团不仅完成了股份公司改造,而且改制方案已通过了6个国家相关部委会签并上报国务院。但是并没有透露是否采取“A+H”股的方式。

  再比如,五矿股份挂牌成立也是一再表明五矿集团整体上市的意图。并且,五矿股份发布的消息称,该公司整体上市后的总股本为246亿股。如此大的融资量还是值得市场期待的。

  除了央企的频繁动作,其主管部门国务院国资委也在力推央企整体上市的消息被辟谣后,再次重提支持央企整体上市。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2011年1月16日在光华新年表示,“推进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是下一阶段国企改革的主攻方向。”

  如此多的央企宣布加快整体上市的步伐,不得不提到一家新成立的央企——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曾经,业内对成立这家企业的猜测不绝于耳,更多的说法是“中投二号”。其实则不然。

  2010年12月,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根据《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除了持有进入国新公司的央企国有产权并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及配合央企整合存续企业资产和非主业资产这两大主要任务之外,国资委还将委托国新公司参与央企股份制改革,以货币出资作为拟上市公司的发起人之一,持有少量股份,配合央企重组上市。

  由此可见,国新公司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接收央企剥离出的非主业资产或拟整体上市企业的非上市部分资产,推动央企整体上市。的确,国新公司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先后以股东的身份悄然出现在两家央企整体上市的平台中。2010年12月16日,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挂牌成立,国新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持股2.5%。十几天后,也是就是同年的12月29日,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国新公司再次亮相共同发起人行列。

  如此多的动作表明,更多的央企蠢蠢欲动,谋划整体上市。

  但是,不得不提出一个质疑:不缺钱的央企们整体上市为哪般?

  “企业都是资金不够,为了扩大产能等才来上市募集资金,国资委那么多企业,非要一个个都来整体上市,仅仅是为了完成证券化率,有点让人无法理解。千万不要为了上市而上市,会陷入一个怪圈。”孙继青表示担忧,并且,央企的整体上市也并非是全流通上市,在全流通没解决之前,央企整体上市肯定会给日后的全流通改革带来更多麻烦。

   

国资委:未来央企都将成为上市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3日 01:2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张牡霞

  未来上市的央企至少做到主营业务上市,已经分拆上市的央企要慢慢对旗下上市公司整合

  国务院国资委已经明确了下一步央企改革思路,即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公众公司改革,把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大型企业改造成为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

  22日,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和“十二五”总体思路新闻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要上市的央企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上市,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分拆上市,只拿部分优质资产来融资。

  至于央企主营业务上市后存在的非主营业务,国资委提出三种处理方式。据邵宁介绍,第一种方式,是逐渐改造这部分非主营业务,使之能够进入上市公司,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主辅分离的政策使之分离,第三种方式是资产经营公司接管。

  对于已经分拆上市的央企,邵宁表示,这些央企要根据具体情况,慢慢对旗下上市公司进行整合,“希望未来的十年十五年,中国的国企都变成上市公司,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所谓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邵宁的定义是,上市央企上面不带母公司,不带存续企业,彻底市场化。

  数据显示,到2010年年底,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有43家,央企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36家。

  实际上,正是因为国资委近年来不断加大整体上市的推动力度,资本市场上关于整体上市的概念炒作也几乎没有停止过。2010年,“资产重组看央企,央企重组看军工”的说法引来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军工央企旗下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也多次暴涨。

  在2010年央企整合到80-100户的目标落空后,国资委是否会设定新的重组目标也十分引人关注。对此,邵宁表示,没有新的时间表。实际上,去年年底邵宁也曾公开表示过,央企重组首先要保证重组的质量和效果,而不是为了减少户数硬推重组。 

52个课题调研 国资委力推央企母公司改制

www.eastmoney.com2011年06月04日 01:00陈岩鹏华夏时报 

  “委里已经派出了8个调研组赴央企调研,涉及到央企改革重组52个课题。”6月1日,一位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此次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的研究。

  众所周知,“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尤其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而目前,央企母公司本身推进公司制改革进程迟缓,改制的也多采取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整体转制和整体上市的还是少数。为此,国资委官员也曾表达过“卸包袱”的观点。 

  上述消息人士称,调研课题进一步提出了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的重点和目标模式等问题和解决路径。

  52个课题

  上述人士向本报透露,上面提到的52个课题大部分都是由国资委内部的各个司局报上来的,主要是为《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的调研。

  “这些课题包括如何培育大公司、大集团,推进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还有国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很多方面,涉及到未来五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该人士称。

  一位参与调研的人士说,这是国资委主任王勇上任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调研。调研将持续半年以上的时间,涉及目前的120家央企,而国资委的目的则是想通过这次调研来进一步摸清央企资产和管理情况,为下一步改革重组打好基础。

  据该人士介绍,参与央企调研的人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不仅有国资委的官员,还包括国资委研究中心的专家,另外还有埃森哲咨询公司和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员,以及律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士。

  国资委此次调研工作将分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初步访谈,从今年年初到3月,调研的形式以召开研讨会为主,听取国资委领导、央企代表的意见;第二阶段是深入调研,从3月到6月,以座谈、研讨方式与研究机构、企业沟通信息,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走访,对部分央企国际竞争水平进行调研;第三阶段是验证修订,从6月到8月,对初步方案进行调整,撰写报告;第四阶段是结题并提交报告,初步定在了9、10月份。

  本报记者获悉,日前国资委派出了8个调研组赴央企实地调研,已经去过的有宝钢集团、中国南车、中国建材集团等大型央企。据上述人士称,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向调研组重点介绍了央企市营、联合重组、董事会治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国资委领导就开始了调研工作。据了解,去年12月1日至7日,王勇分别在航天科工、中国国电、中铝公司、中国电信和中国中铁主持召开部分在京中央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了25家央企的汇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国资委三位副主任黄淑和、黄丹华和金阳也分别在武汉、上海和大连主持召开了类似的会议。

  “前后两次调研,都涉及到央企下一步如何改革、国资监管体制如何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不同的是,这次调研更全面、更系统,着眼未来5年。”上述人士说。

  “四个集中”

  此次调研涉及的52个课题都是围绕着做强做优央企展开的。

  显然,“十一五”以减少户数、收缩战线为主要目标的央企重组已经成为了过去。上述参与调研的人士说,“过去重数量,现在更重质量了,央企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做大做强“,而是”做强做优“了。”

  国资委近期下发的《中央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也提出,要坚持从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等方面出发,推进央企调整重组。

  在过去十年中,央企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程度显著提高。2003年以来,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从6家增加到30家,排名次序也有所提前。“然而,对比全球的优秀企业,无论在经济价值绩效表现上,还是在品牌、创新等软实力以及可持续性的社会价值贡献上,央企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上述人士称。

  国资委在调研中发现,国有资本分布面仍然过宽、过散,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在组织结构上,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王勇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亦曾说过:央企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强,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化人才严重不足,组织框架和经营模式不能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在国际标准和竞争规则的制定中,影响力还比较小……我国还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

  所以,国资委的目标就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据知情人士介绍,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国资委在布置“十二五”央企发展主要任务时,也明确提出要在一些行业率先取得突破。

  “具体来说就是,在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煤炭、电力、电信、冶金、航空、海运、建筑、商贸物流等行业和领域,要率先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企业要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坚实基础。”该人士称。

  一位国资专家认为,国有资本应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把投资重点放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国民经济的95个大类行业中中央三级以上企业涉足86个,行业分布面达到90%,国有资本集中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对此,国资委重申了“四个集中”,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

  而在今年4月,国务院也将“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列为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之一。

  去集团化?

  此次调研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的研究。

  上述参与调研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下属的子公司、孙公司绝大多数已实现了公司制改革和产权多元化,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公司已经实现在境内外上市,但企业母公司本身推进公司制改革进程迟缓,改制的也多采取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整体转制和整体上市的还是少数。

  而“十二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造,推进公众公司改革,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和股权多元化,则是下一阶段改革的主攻方向。

  王勇表示,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必须采取国有独资形式的企业,国资委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革,而对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央企,要积极引进各类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

  “但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管理链条过长,层级太多,集团管控能力弱,缺乏对重要子企业和境外资产的有效监控和管理,重大资产损失时有发生。”上述人士对本报表示,“还有一些企业盲目铺摊子,主业不够突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或盈利基础不牢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大。”

  一位国资专家也认为,目前大型国有企业多元化投资过度,管理的级次非常多,子公司、孙公司、孙孙公司……这些子孙企业功能重复,其相互竞争、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十分严重,客观上增加了经营风险。

  “调研课题提出了央企母公司改制和股权多元化的重点和目标模式。”上述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称。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表达了“去集团化”的想法:“要逐步把包袱消化掉,之后再把集团公司去掉,只保留中间做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