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关于摄影界现状的某些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02:54

李英杰:关于摄影界现状的某些话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9年12月17日17:17   李英杰

  我是搞摄影的,所以今天谈的都是摄影界的一些状况,摄影界有一个说法,叫做“你是运动员就不要当裁判员,你是裁判员最好不要当运动员。”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就是说你自己是艺术家,又是评论家,而且老评论作品,可能会有自私的倾向,今天我的发言也仅仅只是讲一些现象,因为我还是想当一名运动员。

  今天我讲五点:第一,摄影的数字化问题;第二,大众化问题;第三,摄影阶层的权贵化倾向;第四,摄影创作的低俗化风气。第五个,摄影发展中的观念化。

  第一个问题是数字化,我们说现在这几年由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数码摄影飞速发展,这样就给我们摄影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我说革命性的变化可以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当然可能和艺术没有太大的关系,那就是对绿色环保的贡献。过去我们传统的摄影需要冲洗,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这些化学物质很多都是有毒的,所以我们过去的冲洗液都要做最后的处理,不然对环境的污染相当的厉害。数字化技术发展以来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我们的地球又少了一个污染源;另外摄影数字化的结果也使我们节约了大量的白银;还有一个是对森林的保护,我们现在数码化了,很多人拍了照片以后直接存储到硬盘当中去了,不必再使用大量纸张,减少了对木材的消耗。第二,数字相机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接轨,使得我们影像的传播也有了革命化的发展,比如奥运期间,过去我们拍完胶卷以后要赶快送回报社,冲洗、放大、选稿、发稿、扫描,最少要一天多时间,现在你刚拍完以后利用相机的数字传送技术立刻就可以将数据传到报社,经电脑简单处理后不需要再进行各种复杂的工序即可印刷,无损复制也使得我们的影像在传播当中质量不变。第三点,提高了摄影作品的画质,我们现在看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应该客观地承认,无论在清晰度方面,色彩的还原度方面,宽容度方面都比传统的胶片有很大的改善。再加上我们运用电脑技术的调整,应该说现在洗出的作品比传统的照相机照出来的照片在画质上有了飞跃的发展。第四点是数字化使得摄影术在群众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学摄影一定要有较好的经济条件,有相机的家庭很少,另外胶片相机的技术掌握非常的复杂,光圈、快门、调焦,以及用光、构图等等很多技术很难掌握。现在数字相机的发展,制造商越来越使得相机自动化、傻瓜化,在这种情况下,有更多的人就容易去掌握数字相机拍摄技术,过去我们家里能有一部相机那是非常珍贵的,现在我们每个家庭里头可能都不止有一台相机,这是事实。

  第二方面是摄影大众化顷向。由于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我们人人都可以拍照了,所以现在喜欢摄影的人从十几岁的小孩一直到60、70岁的老人之中都有很多的发烧友。有人非常幽默地说,现在报纸上,电视也报导过,说连盲人都可以拍照。也有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现在给狗跨一个相机,它都可以拍照,当然这是一个笑话,说明我们现在由于数字技术发展,热爱摄影的人越来越多,使得摄影成了一种大众化的艺术。但这又带来两个问题,一个说明影像确实深入了我们的时代,它现在和文字越来越有点儿平行发展的趋势,我们甚至可以说,假如宇宙里发现了一个有生命的球体,我们要向他传送一些我们地球的信息,什么信息最好呢?考虑来考虑去,英文、中文都不合适,最合适的还是把我们地球生活的影像传过去,这是没有国界,没有星界的语言。所以现在我们的报纸、书刊、图片用量越来越大,文字越来越少,这可能也符合我们生活快节奏的特点,我是《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级顾问,对出版还有一些了解,影像应该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带来新的问题,就是摄影还是不是艺术?这种大众化是不是要宣告摄影家的灭亡?我自己认为不必为此担忧,就像现在人人都会写字,但是书法家毕竟还是少数的,作家还毕竟是少数。摄影也是,人人都会摄影,不一定每张照片都是艺术品,不一定每一个搞摄影的人都是摄影家,但大众化带来摄影队伍的变化,由少数的摄影精英开始走向大众。

  第三点可能和第二点有人认为有一点矛盾,你既然说是摄影大众化了,为什么又提出有权贵化顷向?我是说目前在我们摄影组织阶层中开始有向权贵化发展的趋势。我举个例子:是一些摄影家协会换届,名单公布以后,我一个都不认识,我就给一个老摄影家打电话,问这几个人是不是涌现出来的新秀,他说这些主席、副主席都是我们地区政界或公司上层领导,你肯定都不认识,我无话可说。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应该肯定领导喜欢摄影是好事,他可以使我们摄影受到重视,提高企业文化形象,很多领导学习摄影也确实对他的本职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如北京有些领导通过考察用自己拍摄的图片说明本单位很多问题,我觉得这都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处理得不好,也会使我们有关组织失去与艺术家建立联系的纽带作用,疏远了艺术家。

  第四个是摄影创作有向低俗化发展的趋向,这个问题和电影不一样,张艺谋过去拍《红高粱》《黄土地》的时候大家大家认为不错,到拍武打片的时候就认为票房价值确实高了,到了现在《三枪》票房价值还要更上一个台阶,所以确实一步一个台阶向上走,但是对艺术水平和内涵来说是向上还是往下争议却很大。回到摄影创作来说,我刚刚收到一个大型网站给我传来很多片子,让我评选优秀片,我看了以后,觉得前面几张还不错,但后来越看越失望,为什么呢?题目很好,《美好生活》、《幸福家园》、《改革巨变》,应该很现实的,但这些作品80%的内容是什么呢?都是“小桥湖面撒网,云里雾里白房、,草原梯田雪山,美女和尚牛羊。”看到最后就很乏味,离我们生活很遥远,每张画面都很美,但缺少真情和灵魂。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有关的评论家,有关的组织应该加以引导。唯美的东西应该有,但不能认为它就是创作的唯一主流,因为纪实性是摄影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应该以反映现实为己任,这也是它的长处。如果丢掉了现实,远离真实生活,一味追求唯美的情趣,我觉得会把摄影真正的特征断送。

  第五我想说说现在的观念摄影,因为现在年轻人我觉得和老年人确实有一定的思维差距,但是我也想尽量地赶上年轻人的步伐,因为我认为年轻人有的时候他们的思想不保守,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们要把艺术推向更高的阶段,比如现代艺术观念摄影,我认为还是有它的存在道理的,在这种数字时代对摄影技术越来越淡化,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情况下,拍什么就很关键了,这就要重在表现作者的思想和大脑中的独特观念。所以观念摄影的出现也是由于摄影技术过于完善走投无路的一种表现,它要求重的是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本身的构思,本身对主题的把握。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它是有积极作用的。当然,我也认为,在现代艺术里头也有一些作品是自恋性的产物,还有一些是皇帝的新衣,这些都不可否认。但是我觉得这毕竟是一种新鲜事物,我们的理论家不应该把它束之高阁,或者是妄加评论,我有的时候也想尽量跟在年轻人的后面跑,也许我们40年来的拍摄经验对年轻人来说,多少对他们还有一些帮助,比如我也走过很多的弯路,在我20、30岁的时候,那时候我一个尼康单反相机装的是进口反转片,用来创作,照山水花朵,另一个傻瓜相机装的是处理黑白片,随便照一点身边事物,现在岁数大了,整理起70、80年代的作品时候,忽然发现我用那尼康相机所谓创作的反转片,很多现在只能视为垃圾,而我那个小相机里面用黑白卷照的很多不经意的东西,却发现许多影像现在看来非常的珍贵,因为它如实地记录了中国30年改革发展的变化,非常自然,非常真实,没有任何刻意的形式。我想把这个经验教训告诉大家,无非是想说明在摄影创作中,表现现实永远是创作的第一主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