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试卷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38:18

1 、司马迁《在报认任安书》中论述其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 ___ __ ,成一家之言。” 3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 5 、《史记》所记载的历史,上起 ,下至西汉 时代,长达 年左右。 6 、《史记》共 篇,包括本纪 篇,世家 篇,列传 篇,表 篇、书 篇。 7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它们是“ ”、“ ”和“ ”。 8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史记》是“ , ”。 三、 简答题 1 、试论《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 3 、司马迁有哪些经历与《史记》的写作有关。 3 、简述司马迁《史记》的思想内容。 四、论述题 1、简述《史记》人物传记在剪裁和材料安排方面的主要艺术成就。 讨论题 结合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特点,谈谈你对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理解。 思考题 试论《史记》人物传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 汉代乐府民歌 一、名词解释 1 、乐府 2 、《乐府诗集》 二、填空题 1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 》。后人把它与北朝的《 》及唐代韦庄的《》并称为“ ”。 2 、“乐府”一词,在古代具有多种涵义。最初是指 。汉代人把乐府配乐演唱的诗称为“ ”,这种诗在魏晋以后也称为“乐府”。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 、 的别称。 3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汉乐府歌诗创作精神的特点归纳为:“ , 。” 4 、(宋)郭茂倩《 》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分为 12 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 、 、 、 。 5 、汉乐府诗中最代表性的作品是《 》 与《 》。 三、简答题 1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 、《东门行》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各有哪些特点? 3、简述《陌上桑》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与价值。 4、简述《孔雀东南飞》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与价值。 四、论述题 试比较《诗经》与 “ 汉乐府 ” 诗的异同。 讨论题 汉乐府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2、举例说明汉代乐府诗的艺术特征。 第四章 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诗赋与散文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班马 2 、扬马 3 、京都赋 4 、纪行赋 5 、述志赋 二、填空题 1 、《论衡》作者是 ,共 篇。 2 、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 3 、到了 ,五言诗形式在民间已经普遍流行,与此相应的,在社会上层,也出现了完整的五言诗的写作,成帝宫中嫔妃有一首《 》,此诗是乐府歌辞,属 。可以认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是 的《》,后代很盛行的“ ”的题材,也以此为起点。 4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辞赋家是 。他的代表作是《 》、《 》、《 》和《 》。这四赋都是模拟《》、《 》的。 5 、班固《两都赋》中虚拟的两个人物是“ ”、“ ”。 6 、张衡《二京赋》中虚拟的两个人物是“ ”、“ ”。 7 、现存最早的纪行赋,当数刘歆的《 》;至东汉前期,则出现了纪行赋的名作—— 的《 》。 8 、东汉前期出现了表述人生志向的以抒情为主的赋,如崔篆的《 》、冯衍的《 》、班固的《》等等。 9 、《汉书》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 ”,或又加上《 》《 》,并称“四史”。 三、简答题 1 、简述《论衡》中的文学观念。 2 、分析《汉书苏武传》中塑造苏武形象的艺术手法。 3、简述班固的《两都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四、论述题 扬雄的文学观念及其文学成就。 讨论题 试比较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思考题 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辞赋的新特点。 第五章 东汉中期至后期的诗赋与散文 一、名词解释 1 、古诗十九首 2 、抒情小赋 二、填空题 1 、东汉后期成就最特出的辞赋作家当数 ,他的赋作完整保存至今的有《 》和《》。 2 、东汉后期著名的具有批判倾向的辞赋家是 ,《 》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东汉后期抒情小赋的名篇。 3 、东汉中期著名的传统大赋,有张衡的《 》、马融的《 》、王延寿的《 》等。 4 、“古书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 》一书。 5 、以《 》为代表的“古诗”,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刘勰《文心雕龙》曾说“古诗”是“ ”,钟嵘《诗品》更称其为“ ”。 6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7 、自东汉中期王符写作《 》,到东汉后期,有出现仲长统得《 》,崔寔的《 》、荀悦的《 》等著,形成汉代第三代政论散文。 三、简答题 1 、简述汉赋发展概况。 2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3 、简述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 4 、汉代散文的文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四、论述题 1 、简述东汉张衡的文学成就。 2 、略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讨论题 汉赋的兴起、演变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思考题 怎样理解近人刘师培所说的:“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