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公信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4:25:13
2010-12-26 13:25:00 来源:法制晚报(北京)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
23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河北昌黎多家企业生产假葡萄酒进京销售事件后,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立即派出督查组赶赴河北,要严惩造假企业。
然而,就在上个月的1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0年第3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总局2010年第120号公告),其中对葡萄酒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结果却显示,产地为河北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全部合格。
一边是造假企业连葡萄原汁都不使用的造假,一边抽查却“全部合格”,这种略显讽刺的对比,难免让人怀疑此前抽查的科学、公正、客观和必要性。即使在事后“高度重视”、亡羊补牢,公信力的流失却已成定局。
报道称,有的生产假酒的工厂同时注册多条生产线,检查组检查时使用真酒的生产线,平时则大肆生产假酒。躲避检查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但是,躲避检查手段的高明并不能成为检查不出问题的借口。工商部门是怎么通过多条生产线的注册审批的?质检部门在检查时为何不将每条生产线都抽查一遍?工厂内监督生产的摄像头为何形同虚设?
所谓公信力,指的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正是由于公信力的存在,才使得职能部门对社会的管理最大程度的有效化,使得政府的指令和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
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在食品安全领域尤其重要,流失的公信力令人痛惜。要挽回这些公信力,其当务之急,就是请有关部门回应人们的质疑:一个月前的质量抽查没有查出问题葡萄酒,为什么?
临安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 )
',1)">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闪电邮转发
关于公信力国家质检总局葡萄酒 的
意大利女市长来琼推销葡萄酒 201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