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学校网站 服务师生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16:40

 

海盐县武原中学    钟战华

    校园信息网络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标志之一,建设校园网已成为面向21世纪教育工作新的重要内容。我校是浙江省城镇示范初中、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从2001年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校园网,并且以校园网为依托,建好网站,服务师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2年嘉兴市教育网站评比中,我校的网站荣获了初中组第一名。

  一、明确目标,搞好模块设计。

  在本校网站建设之初,我们参考了国内一些中小学校的网站建设现状后,认识到要构建一个成功的网站,其统一性、完整性、扩展性、及时性非常重要。所以在网站建设初期必须作好规划。学校网站与门户网站的目标人群不一样,学校建网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让教师用,让家长(包括相当部分的社会人群)看。在模块设置方面,我们参考了许多学校网站,但在具体内容设置时,从符合本校特点、为师生应用服务出发。我校网站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1.信息发布模块。包含9个部分50余个小模块,主要用于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分类发布。2.辅助教学与管理模块。如网络办公、邮件中心、资源中心(含校下载中心、论文中心、图片中心)、视听中心、成绩管理系统、学科教研组主页等,主要服务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师的教学。3.辅助学生学习模块。如武中校内网络课堂、武中网络考场等,主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4.对外交流模块。如武中论坛、留言板、自助友情链接等,这些模块的建立使我们能更好地和外界进行交流。5.专题栏目。如十六大主题教育、走进新课程、名师风采、桃李芬芳等,其中走进新课程栏目是为了整合网络资源,为教师更好地认识新课程服务。我们在进行功能模块的开发时,为便于维护和管理,用微软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与Access结合来编写程序,Access本身集成在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中,使用方便,而且可以方便地升级为Microsoft SQL Server。各信息发布模块的管理,分别落实给不同的部门。根据不同的要求,对学校领导、各科室、教师、员工赋予不同的权限,保证了办公的信息流畅和安全。如学校新闻等模块由校办人员进行管理,武中科研模块由校教科室进行动态管理,德育天地由校政教处进行管理。通过学校网络办公系统,校领导和各科室部门通过网络发布的通知和公告,教职工都能即时接收,保证了政令畅通,提高了工作效率;校内文件、工作计划、行事历等均可公开查询,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二、全员参与,加强资源建设。

  网站仅仅是信息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比校园网站本身的建设更重要也更困难。建设好教育教学资源库是一项覆盖面广、内容多、时间长而又很复杂的工作。因此,我们认为,网络资源的建设必须打破只依靠少数技术骨干以及孤立、封闭发展的状态,学校各部门、教师全员参与,同时,依托教育城域网,与各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我校在积极利用县城域网资源库的同时,发动全体教师为校园网站和县教育网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学法指导等,并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选择适合本校师生的资源进行下载和重新组织,再上传,为全校提供更多的、有效的资源。如今,教师们已经能熟练地通过校网下载中心、论文中心以及县教育城域网的交流中心及课改中心上传各类教学资源。一年来,累计上传各类教学资源500余件。现在,每位老师都能积极提供自己掌握的教学资源,并且都认为同行们乐意使用自己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对自己工作及教学能力的一种认可。

  在学校网站建设过程中,各教研组也分别建设了学科性辅助教学网站。现在我校已有20余个学科性辅助教学网站。在建设中,我们注意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关系,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突出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语文学科的“世界名著阅读”的链接、社会学科与社会考察活动相关的知识、自然学科的实验过程模拟等,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帮助很大,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把它们搞好。

  三、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作用。

  (1)开展互动式学习。我校网站在课改中心中专门开设了走进新课程栏目,教师可随时下载、上传相关学习资料,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深化了认识。如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就开展了“认识新课程”的网上征文活动,现今,已有许多老师撰写了对新课程很有见地的文章,部分已上传至县课改中心,部分在我校网站展出或在教研组内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教师们打开了思路,提升了理念。

  (2)利用网站资源,开设新课程教学的研究课。在学校教研组评价细则中,我们明确提出了开设新课程教学研究课的要求,并规定每组每学期不少于五节,要求以新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审视教学。新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育部2001年7月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信息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网站的功能也日益突出。本学期,我校社会组吴国金老师率先尝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互动,开展发现式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依法纳税》一课在社会学科优质课课堂教学评比中相继获得嘉兴市第一名、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3)利用网站,实施送教下乡计划。我校作为县内师资实力最强的初中学校,每年都要和农村中学结对子,派教师送教下乡。但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大面积地送教下乡。如今我们可以把名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通过我校网站和县教育城域网进行传播,从而达到了更快及更广的宣传效果。这得到许多兄弟学校和老师的欢迎。

  (4)积极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网络对他们更是充满了诱惑。消除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引导他们健康地上网,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掌握使用网络的技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校通过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午对学生开放网络教室以及网络夏令营、网页制作兴趣小组、网页制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使用网络的技能,创设了学校自己的网络主流文化。通过班级主页的创建和学生个人主页的制作活动,还增强了同学们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校园网还给了同学们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任何一个学生都可通过校园网打开相应的学科教学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并可将问题通过留言板、电子邮件、论坛等形式反馈给教师。同学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并积极参与学校网站的建设,真正构建了一个真、善、美的校园网络环境。

  由于我校网站在建设之初就以服务师生应用为宗旨,所以很快就赢得了广大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欢迎,并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新版网站建立半年来,访问量已达28000余人次,并且不时有兄弟学校前来交流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经验。同时,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和学的研究也在我校顺利展开。校园网资源环境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适宜于自觉、自主学习的环境,而且为学生创造了全面发展、个性化学习的最佳条件。

  在新形势下,我们还有许多问题要面对,比如:如何整合网络资源,加强学科课程的教与学;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德育工作如何与网络结合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探索。


(本文刊登在2003年浙江《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