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六加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4:49:18
第五讲  六加行    今天我们已经得到一种非常难得的暇满人身,也值遇非常难逢的佛陀圆满教法,而且我们未以身口意三门造作五无间等重大恶业,也都具足一种能够分辨善说和恶说的智慧,因此千万不能以今生的衣、食、名声作为生活的主要诉求。如果我们只以今生的义利做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其结果是在我们今生的寿命告一段落后,这些暇满也就消失了。所以我们应该从未来生生世世的义利去着眼,而能够真正利益这长远的道路、成办生生世世义利的,只有诸佛正法。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能够去除今世的痛苦,成办今世的快乐,乃至于去除来世的痛苦,成办来世的快乐的,再没有比正法的力量更超胜的了。
    所以在我们已经得到这个暇满人身的当下,应该把余生用来修学佛法,求取心要,让我们能够做最上乘的事,再不然也要解脱轮回生死。而且我们所修的教法和追求的目标,不应该只是限于下一世可以得到人天的果位,也不应该只是为了独自证得解脱果位。
    我们一直陷在“我爱执”的当中,由于我爱执的障碍,就连十方诸佛菩萨的教化也无法作用。“我爱执”是痛苦的根源,相反的,如果可以好好地修习“爱他执”,不论是今生来世、自己他人、环境生活,各方面都会安乐,所以说,爱他执是赐与我们一切安乐的根本。
    那么爱他执的心应该怎么修学呢? 应该任何时候都不与爱他执分离、都不忘失它,包括听闻佛法的当下,还有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行、住、坐、卧,不管是哪个时刻,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能够像自己的体味一样,永远跟在一起,要这样去修学爱他执。如果依着爱他执的心,则大悲心、大慈心、菩提心等这些功德,就都可以成办。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调整动机,也就是,“为了虚空一切如母有情的义利,我必须成佛”;在不忘失爱他执的修学之上,来听闻这一场法宴。
    所教授的法是菩提道次第,是大乘的法要。因为是大乘法,所以我们应该以“爱他执”作为修学的核心。菩提道次第的教授是完整成佛之道的展示,引导众生从开始第一步到最后成佛,也就是从依师之理到显密(包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双运,成就无学道的双运果位。这个成佛之道道体完整、次第无误、没有偏邪,并且圆满,而且是在一座当中就可以圆满整个成佛之道的修法内涵。
    菩提道次第的研讨以四个门径来说明。第四个门径是“甲四、如何以正确的教授引导学徒的次第”,其中分两点,(23页)“乙一、道之(的)根本(在)亲近(善)知识轨(的道)理”,“乙二、既(已经)亲近已(之后)如何修心(的)次第”。关于亲近善知识轨理分为二项,“丙一、令发定解故稍开宣说”,“丙二、总略宣说修持仪轨”,前面第一项已经讲过。“丙二、总略宣说修持仪轨”中“丁一、正明修法”分二,而“戊一、于正修时应如何”,座上修(正修)的时候又分三项:己一、前行,己二、正行,及己三结行。我们现在讲到前行六法(一净地设像;二庄严供具;三入座皈依;四观想圣像;五积资忏净;六三事求加)的皈依。
    在前行法里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皈依”。皈依的时候,有人是先观想出“皈依境”,然后行持皈依:有人则把皈依念十万遍,作为皈依的法行。不过主要的是应分项来做皈依,不论是广或略的观想,先把皈依境观想出来之后,再做皈依上师的法行。
    一般佛教不是只有三皈依吗? 为什么讲四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呢?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我们真的有福报和善根,可以直接亲承佛的教诲及法乳,那我们皈依佛是对的。事实上,放眼看去,目前能够直接教授我们法要的是上师,能够真正教诲我们的是上师。因此我们把展示教法的师长分成:一、直接教授我们佛法的是上师,所以我们先行皈依上师;二、间接教授我们法要的是佛,因此我们皈依佛。
    皈依上师的时候,所观想的不只是今生,包括生生世世,无始以来,凡是以我自体对上师所作的恶业,在语中对上师所作的毁谤,在意方面让上师不欢喜的任何法行,以及对师长所作的一切恶行,都能够因皈依而得到净除。特别是我们所受过的一切戒,不只是今生,溯自无始以来我们所曾受过的一切戒,包括别解脱戒和菩萨戒,这一切利于我们修学佛法的功德,都来自于上师。所以在忆念上师的功德之上,虔诚的行持皈依。由于皈依,所以从皈依境中,主要是从上师之身,普降五彩甘露,降注于我及所有众生的身心上,把无始以来所积造的罪及障净除,特别是净除了无始以来,以身口意对上师所造作的一切不恭敬的恶业;同时把一切所净除的罪障化成黑糊糊的乌气,全都从毛孔排出去,自体变成澄净光明的本质,福德广增,要这样地观想。
    而皈依的法宝是指皈依资粮田中,以各个本尊所教授的灭谛和道谛功德为本质的法宝(真正的法宝是指行者心相续的灭谛与道谛功德),这是我们的正救怙。以心中的灭谛与道谛功德作为本尊,外相呈现为经函(经书)像,以琉璃光为本体,非常的光明澄净,这样的本体称之为法宝。事实上,我们要能够接受教法,并且修持,然后在心中证得一种灭谛和道谛的功德,这样才能真正救护自己。把经典当作法宝是一种假名安立的,真正的意义是刚刚所讲的──心中的灭谛和道谛功德,才是我们的救怙,然后去向它求皈依。接着,如前所说的一样,观想甘露普降,把无始以来对法宝所造作的一切恶业净除,当然不是只有自己的恶业,包括自他所有众生无始以来对法宝所造作的恶业,特别是谤法罪,都净除了。
    谤法的罪很重,一般讲到谤法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我哪有谤法? 我怎么会谤法呢? 事实上,这不一定的,举例来说,你虽然没有直接毁谤佛的教法,可是依止师长之后,心中或者怀恨,或者因事不和谐,弃舍了师长。从违背誓言弃舍师长的当下,如同弃舍他所说的教法一样,我们已经积造很大的谤法重罪了。因此观想类似这样的一切谤法危险罪行,全部都经由皈依法的甘露普降,当下净除。
    佛教教义里头有很多宗派,然而同是佛教,如果互相的排挤,或是毁谤执持该宗派的师长,那也是谤法。因为在你弃舍或毁谤执持该宗派师长的同时,同时也弃舍或轻蔑了该师长心中的法宝,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调心。听受和修学菩提道次第教授是要让你与众生和谐,让各教派之间和谐,是用来调心的。如果万一不幸地,学了很多菩提道次第教授,然后变成戏论,佛法归佛法,心归心,我们知道水可以灭火,结果可以灭火的水,有问题了,怎么办? 没有可以灭水的了。意思是说,本来法是用来调心的,却变成戏论,那就没有办法可以调伏你了。
    皈依法的时候,我们可以观修前面所说的观修内涵,然后手持念珠说:“皈依法。”
    皈依僧宝的时候应该怎么观想呢? 首先要净化无始以来,我与众生所犯不恭敬僧众以及挑拨离间,破和合僧,让僧团不和谐(如本来和谐的让它不和谐,已经不和谐的让它更不和谐)等的罪过。对各个僧团(四位以上的出家众团体)做这种破和合的事,虽然不是五无间业,却也是一种近五无间业,是很危险的。另外,比如说,受了不清净的供养,信施难消,这也算是依着僧众而造业,凡是无始以来,依着僧众所积造的这一切恶业,都把它净除。观想从皈依僧之上,获得甘露普降,把无始以来所积造的罪障都净除。第二个就是加持,得到僧伽身口意的加持。再来就是观想真的趋入皈依僧宝了。总之,在皈依上师、佛法僧三宝之上,依着资粮田去做一个净罪集资的法行。
    总而言之,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各都应依三个阶段去做。就是当你持完皈依文之后,你要观想从资粮田或三宝皈依境中,普降五彩甘露,降注在自他所有众生的身心当中,把无始以来所积造的罪障净除。以皈依法宝来说,特别是把不如理的皈依法的罪障都净除,这样来观想。也就是说:
    首先,观想罪障净除,净除自他众生的罪障;
    再来,观想得到加持,净罪之后观想已经得到法宝,或是四宝(上师及佛宝、法宝、僧宝)身口意的加持;
    最后,观想已经趋入皈依了。
    所以就是“净除”、“加持”以及“趋入皈依”,每段皈依都这样观想。观想当你净化之后,你的身体变为光明的体性。有人以光明的体性来类比结合法身与报身,即使你不懂这种结合的方法,也没有关系,只要观想自己身体变为光明澄净的体性。
    皈依上师的时候,主要的皈依对象,是指与我们有直接和间接法缘的师长。皈依佛,是指贤劫千佛,还有三十五佛为主的佛宝。皈依法,是以道谛与灭谛为本体的经函作为皈依对象。皈依僧,是指资粮田里头,从菩萨、十六罗汉、声闻缘觉圣者以及空行勇士护法等,这一切都属于僧宝。
    是不是真的受皈依了呢? 这是取决于行者本身有没有具足皈依的因而定。皈依的因是什么呢? 真正地至心畏惧自他所有众生轮回生死;而且相信只有三宝有能力救护我及所有的众生脱离三苦,解脱三界生死轮回。只有这样够不够呢? 这还是不够的。比如外面很热,屋里有冷气,可以救护你。然而要能避免这很热的痛苦,是需要进到屋子里来。虽然你相信屋子里面有冷气可以救你离开热苦,可是你只相信它的能力,却不进来,只相信三宝能救你,并不真正具足皈依之因,应该是百分之百的信赖,不论今生、中阴、来世,不论苦、乐、得、失、好与坏,一切都信赖你,完完全全只有你的那种心,要有这种百分之百的至诚心,才具足皈依的因。
    我们常常念诵皈依、行皈依的法行,在法会里头也常常唱诵皈依的文词,甚至闭关修皈依(就是以皈依四宝作为主修),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具足前面所说的几种最起码的意乐(动机)。我们在此讲说真正修持皈依的内涵,各位也许在这里坐着,却没听进去;虽然耳朵听到了,却没有放在心上;即使放在心上了,又记不住。这样会有一种危险,各位回去之后开始修皈依,耳朵听到、耳朵没听到、听到之后放在心上、即使放在心上也不能忆持,则所行持的皈依,和以前未听闻时是一模一样,没有大的效用。
    《皈依发心偈》教授我们修皈依与发菩提心两个部分。“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那是皈依三宝没有错,由于是大乘的皈依,所以在我没有成佛之前一直祈求皈依;也为了让我们的皈依没有障碍,所以有时候也必须向护法祈求,让我们从现在到成佛之间都没有障碍。“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这是皈依法门。
    “以我所修布施等(六度功德)”句中的“布施等”是很广大的说法,可以说是类比福德资粮及智慧资粮,也可以当作所有六度四摄,一切菩萨万行。总之,凡所积造一切善业,“(回向)为利众生愿成佛”。“为利众生”这四个字意义是更广的,涵盖着:一、短暂的,让所有的众生,能够得到修学佛法人天果位的暇满人身,我要尽无余的去利益他,让他具足可以修法的身体,我要去成办这短暂的义利;二、究竟来说,应该把所有众生安置在成佛果位。因此,我是为了能够成就众生短暂及长远的义利,而愿成佛。“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是菩提心的定义;其中的“愿”字,表示一种祈愿、一种愿望。
    “皈依”与“发菩提心”两个法行非常广大,可以做我们整个修法的内涵。
    一般来讲,皈依分二种:一个是因皈依,一个是果皈依。因皈依就是当下我以三宝的功德作为对象,以求救护的心去受皈依。“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永皈依。”是以果皈依来说的,就是我心中能够真正依着佛的教法,生起灭谛及道谛的法宝功德,所以我变成僧宝;一旦把这样的灭谛及道谛的功德圆满了,就称之为佛宝;因此我是三宝,三宝就是我,这样称之为果皈依。前面所说的皈依发心偈是指果皈依而说的。至于我皈依的对象,他有的功德我也要有,这是行持果皈依。
    因为你如此真诚、无疑地皈依发心──“以我所行布施等,为利众生愿成佛。”愿发得这么宏广的缘故,所以皈依境资粮田的三宝非常的欢喜,把你无始以来所积造的罪及障都净除了,而福德广增无边。最后要观想三宝因此很欢喜,故而放光加持我。因为得到三宝所有的加持,我真的变成了佛,然后去成办六道众生的义利,这种修法是转菩提心果为道用的修法。
    再来修净化六道观,也就是观想你已经成佛了,然后从你心口放光普照十方,遍照在六道众生的身上,由于受到光芒遍照的关系,他们也一一成佛,你很高兴,并随喜自己的功德。这时的观想修,在信解(注一)上,要观想自他所有众生的自利和他利,这二种义利,真的都究竟圆满了,然后等持一下,这样坐着做个定解,把时间加长,这样观修。
    刚才我们观想圆满的成佛,是希望安立众生于成佛果位,这只是一个观想修罢了,事实上,不但众生没有成佛,自己也都没有成佛。没成佛的理由何在呢? 是因为在你心中对于怨敌、亲友、中庸众生有亲疏爱憎的分别,再由贪嗔痴去造作爱憎亲疏,所以就不能成佛。
    那该如何去修舍、修平等住呢? 要观想,多么希望所有众生都能远离亲疏爱憎,安住于平等舍上,但愿所有众生都能做到。这有四个观修步骤:第一,倘若所有众生都能远离亲疏爱憎,该有多么的好啊! 第二,愿所有众生都能远离亲疏爱憎!第三,由我一个人来成办让所有众生远离亲疏爱憎的任务,不假他人。第四,祈求上师佛加持我,让我有能力去成办“令所有众生远离亲疏爱憎”。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各都有这四步骤的修法。慈悲喜舍每一种乘以四,总共有十六种。
    前行六法的第三加行,在安乐座上,应该把心安住在善心上,以特别的喜心,去修“皈依发心”和“四无量心”,令与自己的心相续结合;另外还可以加上特别发心。什么是特别发心? 为能尽快的圆满众生的义利,我一定要快速地成佛;也是为了能迅速地成佛,我要修习菩提道次第的教授,这就是所谓的特别发心。
    皈依境祈求完之后,我们可以观想把皈依境融到自己的眉间,融入到我们的身心中。因为之后要观想显现资粮田,所以先要净地(清净地基或化场地为净土),加持地基,使之如同极乐净土一样的,都没有任何荆棘、不平。同时要把所供养的供品扩大,幻化成无量无边,再幻化出供养天女,然后念供养咒、供养陀罗尼,此既是供养也是加持。
    一般我们在行供养的时候,要先对供品念诵“嗡、阿、吽”三个字,代表佛的身口意功德已经加持趣入供品,接受供养。如果事先没有对供品做“嗡阿吽”三个种子字的念诵,魔怪会趣入供养物,这样我们就不能得到供养所该得到的功德。比如说,供花的时候,会有花鬼、花魔进入花的供品接受供养。如果供水的话,水会有水鬼、水魔,趣入供水当中,安住在里头,那就麻烦了。好比说,你想修法,坐不久就想到外面去,到了外面又想进来,徘徊来去,心中不宁,这就是水鬼作祟吧! 这表示你供养水的时候,没有经过加持咒语的念诵,导致它的作祟,让你变得心神不宁。不只有如此,还有香等等的供品也要加持“嗡阿吽”三个字,否则马上会有其相应的魔进去供品中,接受供养,污染供品。
    “朵马”是藏文的音译,是食子的意思,“朵马”不只限于糌粑做的东西,水果是属于“朵马”。“朵”是去除我执、摧灭我执,“马”是广大供养境。“朵马”供养的对象很广大,比方说十方三世诸佛、本尊等等都包含在内。换句话说,摧灭我执,广兴供养,称之为“朵马”。我们供“朵马”的时候,应该知道这些意义。
    请注意,我讲这些是要用在平常修行上的,应该这样去做,不要觉得它好象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常犯的错误,就是常寄望于好远好远的法行功德及证量的生起。对眼前的增上(往上增长)生起的功德却看不到,这是错误的。
    如前面曾经复习过的,祈请资粮田有广的与略的,你可以随意择一去做观想。至于第五加行──七支供养。第一支就是礼敬支,昨天已经讲过“身”的礼敬,今天接着讲“意”的礼敬。意供养是意礼拜,普贤行愿品中(42页)“于一尘中尘数佛”的偈颂是指意的礼敬。因为十方诸佛在他们成佛之后,法身成就,遍一切处、遍一切地,所有大地微尘中都有佛存在,所以以佛的法身的观点,我们应该以这个身,幻化出无边微尘数身去礼拜佛,这是意的礼拜。
    讲一个口诀,我们可以观想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目前为止,所有曾经投生在六道中的身体,包括今生,不知凡几,数不尽,如果这些身体仍存在,这个世界是容纳不下的。我们观想现世的我和无始以来所有的我,全部一起以人身来礼拜,虽然六道的每一道我们都经历过,但是现人身去礼拜。礼拜的时候,因为我们能礼拜的身无限,再观自己一一身有无量的头,一一头中有无量的舌头,一一舌中出无量妙音赞佛功德,所以会有无边功德。再者礼拜时观想无始以来,我们在每一世所犯的罪障同时净除。像《上师荟供》文讲说:“化现界尘等身诚礼敬”,界尘是无尽的,世界是无边的,以这样的数去作礼拜,有无边的功德。关于礼拜的部分,就这样略说如上。
    修礼敬支,这个法行除了消除身语意罪障,可以对治什么呢? 可以对治烦恼中的我慢。“我慢高山,不装德水。”如果你有我慢的高峻山,功德水进不去,就算学佛法也没有什么利益的。就如同在盆地或是平坦的地方,可以长出很丰美的草,高山除了岩石和雪之外,不长什么草的。这比喻我慢的高山是不长功德的。我慢在所有烦恼中,是最坏的一个烦恼心所。如果有我慢,最好以礼敬作为对治。
    接着是供养支。我们可以作普贤菩萨供养云的观想。怎么观想呢? 你可以观想,在我们的掌中,执持着如意宝,而自己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愿心很大,所行的供养也都是无边的,在《普贤十大愿王》文中,都是这样广行供养。或者你本身放光,普照十方,每个光所照的点,都变成普贤菩萨。一尊尊普贤菩萨,每尊均在做七支,如香花、蔓等等的无边供养,把最美好的都供上去,从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无量无边的幻化,这样去供养是很好的。我们也可以把自身幻化为无边的普贤,这样去做普贤菩萨的供养云海来广大供养,是很好的。另一个方式是观想空性,因为空性表示自性空,因此,没有所谓的实有,也没有真正的不空(既然自性空,没有所谓的不空),所以你什么都有,一直无尽地供养,这样观想。
    供养支分为一般的供养和无上的供养二种。一般供养有:人道和天界所有的花朵;琵琶、鼓、钹、锣等等乐器所弹奏出来的声音;以及供养伞盖、宝幢等;还有明灯(不限于酥油灯、日月光、电灯)等等。还有供养涂香,香的种类很多:擦了很清凉的涂香、薰香可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以及妙香、最好的檀香等等,叫做妙香供养。还有天衣、妙衣。前面所提的供养物,都是世间物品的供养,称为一般供养。至于无上供养,就是前面所提的,好好修菩提心和依教奉行,把所修菩提心和依教奉行的功德拿来供养,是最好的。供养支是属于布施的内涵,可以对治悭贪、悭吝。
    再过来是忏悔支。“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造恶业是以贪、嗔、痴等烦恼作动机的,包括哪些呢? 比如无始以来所造作的五无间业,还有受完戒之后,所做与律仪相违背的恶行。如何忏悔呢? 应该以四力忏悔。开始是修皈依还有发菩提心,这是“依止力”。修皈依还有发菩提心的理由是因为我们造业的对象只有两种:向上是三宝,向下是众生。如果对三宝造恶业,就先修皈依,作净罪集资的法行,向三宝忏悔,就可以净罪。我们修菩提心的时候,可以对我们造恶业的对象(即三宝和众生)致歉,这样罪障的去除就比较容易。并且对无始以来到目前所积造的恶业,或自作或教他作或见作随喜,都要产生由衷的悔意,能对所积造的恶业产生惭愧心、后悔的心以及戒慎的心,然后行忏悔,就称为“破坏力”。再加上“防护力”,就是我已经后悔,以后不再做了,这才能达到忏悔的目的。
    此外,造恶业之后,有四种果报要感报的: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一般加上离系果,共五种,在此讲四种)。很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心中烦恼很炽盛,到目前也都因烦恼炽盛的缘故,一遇到境界,立刻就造恶业。如果没有“我今天不做,或是我这个月不做、一年不做。”的这种防护心,那么不止以前所造的业不会净除,以后也还会一直造业。如果已对三宝承诺:“从今以后我不做恶了。”却又犯了,这是欺骗三宝。瞎眼人是无法骗明眼人的,在三宝(明眼人)之前,已经说过不做,就有了防护,却又做了,是不行的。应该怎么样呢? 你若没有办法一次完全做到,应该渐次地做,把能够做到的那点先讲出来,可能今天之内或是短时间之内不做,我防护着,这样可能比较好一点。
    有一种说法,罪业各个忏。比方说,你受过金刚戒,应该对着坛城并在金刚阿闍黎面前忏悔;如果受菩萨戒,应该对菩萨戒师或阿闍黎忏悔;如果是受别解脱戒,应该对僧众或是阿闍黎忏悔。由各别不同的戒律去做不同的忏悔,所以说是个别忏。宗喀巴大师说,由身口意三门所染到的一切罪过,都要以四力强猛、殷重的持续忏悔。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需要猛利的去做四力忏悔。忏悔不在对治什么,而有净罪功德,至于嗔恚只会破坏善业。
    再过来是随喜支。我们所随喜的对象是凡夫众生、声闻、缘觉、菩萨、佛等五类所造的善业,至心随喜,希望我也可以同他们一样的积造善业,这样的祈愿是很好的。这五类包括佛菩萨所积造的善业功德,虽然自己没能去成办,可是至心随喜的话,我们有很大的利润。大师赞叹说:“不需要很大的劬劳辛苦,而可以积大福报的是随喜。”所以不但可以集资粮,而且可以增长我们的善业,积集而又增广,所以依着五类善,至诚随喜。
    请转法轮支。就像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经由梵天王由天而降以千辐经轮,请佛转法轮般,我们对我们的师长或善知识也应该这样,作请转法轮的法行。一般我们在献曼达的时候,一定要有这种观想,除了所安置的这些曼达、器世间的供养之外,我们应该把法轮同时观想上去,去劝请转法轮。如果好好行持请转法轮的功德,可以对治并去除谤法的重罪。
    再过来是请佛住世支,为令众生获得利益安乐,迅速劝请想要入涅槃的诸佛,长住刹尘劫莫入涅槃,增加转法轮的因缘。佛法是未请不说的,基于诸佛菩萨的愿力,经由众生的祈请,他们会因而住世,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经由这样劝请住世,也可以使你获得长寿。劝请时,可以献石头曼达拉,以五聚(须弥山及四大洲)供养,请佛住世。
    接着回向支,将所积造的任何善业,包括前面所行的六支:礼敬、供养、忏悔、随喜、请佛住世、请转法轮等,作回向,观想自己居首引导,作共同回向。若将善业回向于无上菩提,在没有成就佛果之前,这些善业是不会灭尽、消失的。
    七支供养我们可以这样分类:礼敬支、供养支、请转法轮支、请佛住世支,以及随喜支,是属于积集资粮;忏悔支是净除业障;随喜及回向支是增广善根;回向支是增广。七支涵盖集资、净罪、增广无尽。
    献曼达也是积聚资粮的,同时可以做祈请;献曼达的时候应该观想所献的内涵(附录五)。为此介绍一下世界观,整个宇宙世界观,若照《俱舍论》所讲,是讲不完的,并且很复杂。总之,世界的形成,是先由风轮转动而下雨;因雨倾盆广大的下,就有了水;水慢慢的鼓动,形成了山;山形成之后,就有四大天王所居住的地方,如须弥山之类的,周边由七金山、七香水海、四大洲、八小洲围绕。前面所讲的须弥山、七金山、七香水海等等,这些器世间的形成,都是集聚众生共同的业感报而有的,由于我们是众生之一,所以可以献上供养,这只有好处。
    基本上,所有修道次第的人,都应该要有个曼达盘比较好,而且曼达盘不可以小于自己吃饭的碗。就像我们平常随身携带袋子,修道次第的人应该随身带着曼达盘。曼达盘不一定要很精致或很高贵,木头做的、石头做的都可以。宗大师的曼达盘是石头的,大师闭关苦修,用石头献曼达,整个手肘都磨破了。
    我们要想办法准备一个曼达盘,然后净化曼达盘。献曼达时(附录六),两手皆握宝物(谷物),拿起曼达盘的时候不要放空,马上用我们的手肘在盘上往外绕三圈,观想我及所有众生所积造的身口意三门恶业远离、净除。然后手肘往内绕三次,表示令我得到诸佛菩萨的身口意功德加持。然后念“嗡”,加持金刚地基,开始安立须弥山、四大洲之类的器世间。如果是以供养三宝为意乐,应该把东胜身洲的位置放在对面三宝的正前面;如果是祈请加持的话,东胜身洲放在自己的正前面。山王须弥山,是三十三天神众以及四大天王所居住的地方,放中间。因为献曼达只是一种信解,所以当你献曼达,手握那一把谷物的时候,观想整座须弥山真的都在这里,并且深信就是如此。
    东胜身洲里的众生,身体比我们高大;南赡部洲在藏语是“咱布林”,就是我们居住的世界,也是佛陀示现三十二相成佛的地方;南赡部洲所受用的东西都来自于如意宝树,而如意宝树的树叶掉到海中的声音,叫做“咱布林”。西牛货洲的主要受用物是牛,所以称之为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的藏文是“扎米粘”,是不悦耳的声音、恶声的意思。北俱卢洲的众生寿命是固定的,五百岁快到的时候,天空就会发出声音说:“你该死了!你该死了!”的恶声。
    四大洲各有两小洲在旁,通称为四大洲、八小洲。东胜身洲有很多山是各种珍宝树庄严出来的如意宝山。“珍异宝大山”是指东胜身洲的宝山。“如意胜树”是指南赡部洲的如意胜树。西牛货洲所属的是“满愿牛”,牛奶挤之不尽,并可以让你满愿。“不须耕种庄稼”,是北俱卢洲的特色,他们不需要犁田耕种,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谷物,今天晚上割,明天又自然长起来,不需要耕种。
    东胜身洲的上空是“珍异车轮宝”,那是七宝千辐轮。我们知道转轮圣王有四种──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铜轮圣王和铁轮圣王;最好的是金轮圣王。珍异车轮宝是属于金轮圣王的,所有军队都不能战胜它。南赡部洲的上空是“珍异如意宝”,如意宝是琉璃做的,非常的澄明,它可以满你的愿、令你一切如意,有病时,可以去除一切病;当燥热的时候,可使你清凉;当寒冷的时候可使你温暖;让你心想事成,让所有众生的意愿都可以圆满,等等这些功德。西牛货洲的上空是“珍异王后宝”,王后有很多功德,最主要的功德是她没有嫉妒心。北俱卢洲的上空是“珍异大臣宝”,能如同大臣般的守护国王,行政以及整军作战等各方面也都很善巧。
    东南方,也就是东胜身洲和南赡部洲中间的上空中,有“珍异大象宝”,这大象有三只象牙,具有一千头大象的能力,你看它好象走得很缓慢,其实它的力量很大,具有一天绕世界三圈的行走速度。西南方,就是南赡部洲和西牛货洲中间的虚空中,是“珍异良马宝”。骏马宝有各种装饰品,非常庄严。如果骑乘的话,不会有跳动的感觉,很平顺、平稳的往前行,看起来似乎是很缓慢的,其实是很迅速的,它同样可以绕着世界走。一般来说,当有国家战争动乱的时候,如果献“将军宝”,可以止战。东北方的虚空中是“珍异大藏瓶宝”。
    供曼达最主要的是在观想,只要是如理的观想,就可集很大的福德资粮。供各种宝的时候,要观想各种宝的数量很多,比如说,很多的满愿牛、大象宝、王后宝等等,布满虚空,这样广大的供养。我们常常觉得把东西观得很小有困难,但是让我们观得很多,又发觉面积范围不够,这种过应该远离。
    四方是指东南西北,四维是指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方四维合计是八方;此八方中有八个天,从姿天、花蔓天、歌天、舞天、鲜花天、末香天、灯明天及涂香天,外加太阳和月亮,还有宝伞及十方的宝幢都具足,观想一切人天所珍重、富饶的资财都圆满具足的集聚在其中,清净悦意。好好地观想之后,把外在三千大千世界的百千万亿世界也都融入曼达里。
    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和众生所积造的身躯、受用和善业,作为曼达本质去供养。要怎么将自己的身躯献曼达供养呢? 可以观想自己的皮肤是黄金地基;血是甘露海;四肢、两只手的上臂,还有大腿是四大洲;手肘及手和小腿及脚代表八小洲;头代表须弥山顶的宫殿;脊胸胃等是须弥山;心是如意宝、摩尼宝珠;两个眼睛是太阳、月亮;耳朵是尊胜幢及宝伞盖,如此观想去供养。可以观想自己身体的各部分融入曼达的相关部分,或者以自身当曼达去供养。为什么要这样观想呢? 因为我们都太爱这个身体,所以要把身体作为曼达来供养,这样所积造的福德不小。并将自己所积造的受用、享受以及三世所有福德善根,完全地幻化成七珍宝、八吉祥之类的供品融入到曼达里去,之后再从此曼达放光,化现无数曼达,供养资粮田里的每一位圣众以及十方世界的佛刹土。
    供曼达的时候,曼达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所供养的须弥山、四大洲、八小洲,如其所有的去观想。就好象前面有片玻璃,映现出所有的景象,一切的事物都容纳在里面,虽然玻璃没有变大,但它可以映射出来所有的东西,就象从前密勒日巴尊者,钻进牛角时,牛角没有变大,牛角里的尊者也没有变小。曼达拉的供养就象刚才所讲的,无法形容大小,但所供的东西,在观想的时候,不能小于实际的体积。
    曼达有四种,就是外曼达、内曼达、秘密曼达和真实义(另译真如)曼达。外曼达和内曼达是指刚才那些。秘密的曼达是无上瑜伽部,在此不讲。真实义曼达是观想空性,也就是供曼达者、所供的曼达,以及供养对象的资粮田或十方佛刹土,三者都无自性,只是假名安立,也就是三轮体空。献曼达时就只一个人,可以幻化出无尽的人身一起供,这样就是无限供养。
    曼达献的时候有两种程序:第一刹那我们安置了器世间的山河大地去供养;第二刹那就应该观想,以十方诸佛净土、清净的山河大地去供养。如果没有得到本尊的灌顶,则可以观想自己是梵天王来献曼达,因为三千大千世界的主人就是梵天王,他最有权力,一切事物归属于他。我们若以梵天王去观想他的受用物,曼达的谷物是无量的,如其谷物的数量这么多地去行供养,福报何其大!如果已经自生本尊的话,就没有必要这样观想。
    已经受持无上瑜伽灌顶,修本尊法之后,若你没献曼达,空行母会杀你。至于到底会不会杀,我不知道,但是有这种说法。总之,不献曼达的话,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你要修行的话,每个法行都要好好的献曼达,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有曼达盘,并如所说的安置、如理地去献曼达。只以我们的手印去献曼达,是供养而不是献曼达。
    献曼达的理由,是为了我有三件大事情要求本尊佛的加持(三事求加),希望本尊佛帮忙:第一、让我能够速疾去除、速速消灭,从不敬师长到止观双运道,所有的颠倒心;第二、让我能够离开恶性我执,速速的生起从依师之理到止观双运的正确心;第三、让我内外障缘能够去除。
【解惑篇】
    问:刚才说献曼达有二种,一种是供养,一种是求加持,有何差别? 什么时候该做供养? 什么时候该求加持?
    答:为什么要分一个是求加持,一个是求供养,好象是被迫去供养。献曼达有两个意义,因为你修行必须要净罪集资,特别需要很大的资粮,所以你对眼前的皈依境、三宝资粮田先作供养,所以献曼达拉,以供养心去献曼达,就变成供养曼达。供养之后,因为你要得到悉地成就的关系,祈求能够如其所教授的得到证量,所以你献加持曼达做为供养。
    一般而言,安立自己最近的眼前为东方,是有特别的缘起,比如我们接受灌顶的时候,都从东门入坛城的。总之,如果纯粹为了积福报的话,前面那个就是供养曼达。如果你是为了得到悉地成就的话,大部分都是以远方的求供养曼达为主。献曼达时东方安置在什么地方,能知道是很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请大家献曼达。    问:下次是不是讲格西拉教我们如何献曼达?
    答:可以!主要是发张曼达拉供养的说明图(附录七),让大家看清楚。很感谢大家,看起来大家对献曼达很重视,自愿效学献曼达,我们会拷贝说明图,然后示范给大家看。不要把我所献的曼达看成是百千万年一次的盛会,就象吃饭一样,大家每天都要献曼达供养才好。谢谢大家!
【注释】    注一:“信解”之藏文依据《藏汉大辞典》,在名词时意思是:信念、信心、相信。动词时有两种意思:一为起信、发生信念、有信心;另为通达意义、了解意义。 
附录六
献曼达拉嗡  金刚坚地  阿  吽  大威黄色地基
嗡  金刚圆周  阿  吽
四周边际围绕铁围山脉  中山王须弥
东胜身洲  南赡部洲  西牛货洲  北俱卢洲
身胜身洲  猫牛胜猫牛洲
谄洲胜道行洲  恶音洲以及恶音对洲
异宝大山  如意胜树  满愿牛  不需耕种庄稼
珍异车轮宝  珍异如意宝  珍异王后宝  珍异大臣宝
珍异大象宝  珍异良马宝  珍异将军宝  珍异大藏瓶宝
姿天  花蔓天  歌天  舞天  鲜花天  末香天  灯明天  涂香天
太阳  月亮  珍异宝伞  制伏一切十方宝幢
一切天人所珍重富饶资财盛聚在其中
此田清净悦意
我兹恭敬奉上大慈心根本上师并且献予一切真实传承上师
尤其供养予上师罗桑能仁金刚持及其本尊眷属大众
惟愿汝等慈受以利生
惟愿汝等享此供已即以深大慈心不吝加持我
以及一切无边如虚空母有情须弥四洲日月所庄严  妙香遍涂华散之大地
观如佛土我乐敬供养  愿诸有情共享此净土令我生起贪嗔无明境  怨亲中庸色身用具等
我均无吝奉上愿享受  加持我他当下渡三毒伊当  咕噜  啦那  曼达拉甘  尼雅答雅蜜
(本尊、上师,请受用我所供养的清净刹土) 
附录七
曼达平面图
 

附录七

曼达平面图



 
附录八
 
 
第六讲  依师之理    能够顺利圆满成办修学正法的珍贵殊胜暇满人身,今天我们已经得到了,并且能遇到非常圆满的教法,和能够为我们讲说圆满正法的善知识,在所有修学佛法的顺缘具足的当下,应尽可能地去求取、修学佛法的心要。因为死无定期,死的时候,能够真正利益我们的,只有佛法,因此,我们应该在未死之前,尽可能在心中忆念佛法。
    佛法的心要是什么呢? 是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正见”,这是我们必需修学的法要。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必需先修学共下士道次与共中士道次,然后在此基础上去修学大乘的出离心。
    出离心有三种,最殊胜的是大乘的出离心。所谓大乘的出离心是,当我们想到所有众生还在受各种痛苦及痛苦之因的折磨,心中就一点都不能忍受,而生起一种欲求为之拔苦的心情(大悲心),称之为大乘的出离心。然而只有荷担拔除所有众生苦的心,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还没有这种能力,所以我必须先证得佛的果位。你应该这样想:“为了圆满一切无边如母有情的义利,所以我必定要成佛。为了成佛,所以我必须修学菩提道次第。”以这种心情来做为我们听法的动机。
    菩提道次第的教授在此地宏扬流传得很广,很少有人不曾听闻过菩提道次第的教授。但是单单只有听闻,而没有思惟是不好的;而思惟了,却没有修习也不好。道次第应该经由听闻、思惟,进而修习,把闻、思、修三种法行贯串、互不分离的来修学,这样所闻的道理就有价值,也才有意义。
    首先是“闻所成慧”。闻所成慧就是师长所教授的菩提道次第,经由我们不断地听闻抉择这个命题的内涵,再由抉择下来的法义得到闻所成慧的内涵。所抉择的法义(闻所成慧)经由思惟,再做进一步的串习而成就“思所成慧”。如果能够不忘失,由闻所成慧和思所成慧的内涵,再能与你的心行结合在一起的话这样称之为修。
    能够达到这种修的效果,必须具有正知、正念和戒慎(持戒及谨慎)。也就是说,在具有正知、正念以及戒慎之上来修学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教授分四个门径来阐述,其中第四个门径,如何以正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又分两种,就是:(参看《广论》第23页)“乙一、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乙二、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关于乙一、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分两种:“丙一、令发定解故稍开宣说”以及“丙二、总略宣说修持轨理”。丙二、总略宣说修持轨理分前行、正行和结行。前行六法(六加行)我们已经讲完。
    当我们修完前行六法,开始修正行的时候,必须先把前行当中的资粮田予以收摄。收摄法就是将有十一层莲花瓣的资粮田中,底下的十层一一摄入本质为根本上师,外相现释迦牟尼佛的中间那尊。右边(主尊的右手边)广行派的祖师,全都融入弥勒菩萨里;左边深见派的祖师都融入文殊菩萨里;上后方修行加持派的祖师都融入金刚持佛里去;前面的所有法源师长,全部融到根本上师那边去。换句话说,到最后变成五方宝座,成为五方宝座资粮田。
    在这五方宝座资粮田,我们稍为等持一下。之后,再进一步,把右方的弥勒菩萨从佛的右侧融入;左方的文殊菩萨从佛的左侧融入;上后方的金刚持佛从世尊的顶门融入;前面的具恩根本上师融入法是,如果你的具恩根本上师还在世,就要如人融到另一个人一般地融入进去;如果他已不在世,圆寂了的话,就由光芒的毫端,融到世尊的心口。这样融入后,只剩下一尊本质为根本上师,外相现释迦牟尼佛的世尊相,然后你观想他临驾于你的顶门上,方向是与你同向的。
    如果以《安乐道论》来说,应该是与密法结合的(注四),修的时候,应该要向总集所有资粮田的世尊,献上简短七支供养及短曼达,之后,再向他启请,启请文如下:
    “四种佛身自性本尊师,能王金刚持前诚启请;
      离障法身自性本尊师,能王金刚持前诚启请;
      大乐报身自性本尊师,能王金刚持前诚启请;
      种种化身自性本尊师,能王金刚持前诚启请;……”
    继续向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勇父、空行,还有护法礼敬。换句话说,他是总集资粮田的皈依处,需要向他礼赞。因为我们现在不这么修,所以也就不念此礼赞文。但是不管有没有这样的礼赞文,我们刚刚所收摄的那尊世尊,已经含摄了所有三宝的皈依境。如果我们的正行是修依师之理,那么顶门就是总摄一切皈依处的世尊,从他的眉间放光,在他眉间前方虚空中,会幻化出你直接与间接的法源师长,将你直接与间接的所有法源师长,完全地呈现在你眼前,你要好好地祈请,把你所有的师长都牵引出来。以前我的上师赤绛仁波切常说:“我们很坏,自己有多少位的师长总是记得很辛苦,但是自己口袋里有多少钱却很容易就知道。”
    我们要很善巧地去修依师之理,就是从世尊眉间放光,并向你直接和间接的法源师长,做全面的祈请,使他们明现在你眼前的虚空中。无论你有多少位师长,这些上师里头,依师长对你个人恩泽的大小、不同的法缘、信心,对你恩泽最大,最能够启发你信心的,以那位师长为首,以他做为所缘境,好好地向他修依师之理。在你对那位启发你信心最大的师长,修好依师之理后,再进一步地观想,其他的师长原来都是我这位师长的化身,也继续对他们做依师之理的观修。如何修习依师之理我说过了。至于依止的功德有多少? 不依止的过患有多少? 以及依止之后不如理依止的过患有多少? 大家可能都读过,很熟悉,在此我就不讲了。
    依师之理的要诀是根本净信。信有三种,就是:净信、解信与实信。虽然信心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内涵,可是当下我们修根本净信的理由是信上师如佛。假若能生得起观师如佛的具量信心,那么以后证量的生起就不困难了;反之,如果不能确实的生起,观师如佛的具量信心,因为没有根本,那么花及枝干就不会很好。我们也常认为我的师长根本不是佛啊! 然而,依师之理却硬要我修师长是佛。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是错误的。事实上,一切取决于一个“信”字。如果你观上师是法身佛,那就会得到法身佛的加持;如果你观上师是报身佛,那就会得到报身佛的加持;如果你观上师是化身佛,那就会得到化身佛的加持;因此,如果你观他是凡夫,所得到的也只是凡夫的加持。
    阿底峡尊者刚去西藏的时候,有一次正在传法,有位弟子很大声地对他讲:“请教授!”尊者回答说:“我耳根很好。”我们对上师要有敬与信,没有信心是不可能成办的。就有这种公案,“我们西藏人一心投入佛法修学的行者,不知凡几,为什么都没有人生起证量呢? ”尊者回答说:“您们西藏人观上师如凡夫,怎么可能生起证量呢!”
    道次第有两种法行很重要,却是很难生起证量的,其中之一是“观师如佛”,因为道的根本在依师之理,如果行者不能生起视师长为佛的这种证量,那么整个道次第的根本就生不起来。第二是“知母”,观所有众生是你母亲。如果知母的这种证量生不起来,那以下所谓菩提心的果实是生不起来的,整个大乘道也就没有根了。
    所以说,要生起整个道体、道次第的证量,前面观师如佛的证量先要生起,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修清净观,因为心中一直串修清净观的关系,以后有一天你证得大乘上品资粮道的时候,可以得到一种法流三摩地。我们现在看唐卡是唐卡,泥巴佛是泥巴佛,金子佛是金子佛,只是这样看,可是当你得到法流三摩地的时候,那种功德会让你觉得,是真的佛来对你讲法。因为你修清净观的缘故,证得大乘上品资粮道,得到了法流三摩地,你将看到唐卡及佛像都在向你讲法,一直持续修清净观,直至证得大乘见道位时,会看到这些唐卡与佛像都是圆满报身佛。这样持续地修清净观,到最后你会看这些佛像都是真正的法身佛,进一步说,如果我们可以这样修学清净观与密乘,当你已经能够成就粗分及细分的“生起次第”功德的时候,那你看到一切的像都是本尊,一切器世间都是无量尽虚空的坛城。当你完成“圆满次第”功德的时候,那一切所现都是空乐不二智。这样说起来,如果我们能够以清净观来观师如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们总想修大法,希望得到很高的证量,虽然有这种欲求心,但是一开始的观师如佛法行做不到而予以放弃的话,以后的次第根本没办法生起来。事实上,师长是不是佛取决于你,而不在于师长是不是佛;是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对方。如果你生起净信心,即使狗牙也会生出舍利来。有个公案说,西藏有个商人的母亲虔诚信佛,经常对他儿子说:“你到天竺圣地的时候,要设法取到一位圣者阿罗汉的牙齿来让我供养。”这个儿子每一次都忘记了。最后母亲说:“你如果再不拿来,我可能就死了。”但是他还是忘了,在快回到家的时候才突然间想起来,心想糟糕了!于是就把屋旁一只死狗的牙齿拔出来,拿回去给母亲供养,并告诉母亲说:“这就是圣地阿罗汉圣者的牙齿。”母亲信以为真,日夜勤修供养,最后狗牙竟生出舍利。
    宁玛派也这样讲,如果你有净信心,莲花生大士会入你心扉,一直安住在里头;不需要我们另外去为他烹调饮食,招呼他来吃饭,如果我们有净信心,不需要这样子,因为师长和大德随时都在你身边。无著菩萨修弥勒法门十二年,都没能见到弥勒菩萨;其实一开始修的时候,弥勒菩萨就一直在他身边。无著菩萨向弥勒菩萨埋怨说:“您的大悲心太小了,我修了十二年,都不让我见到您。”弥勒菩萨回答他说:“不是这样的,你开始修的当下,我就在你旁边,这是有证据的,记得吗? 你修行的时候,一直把口水吐到我的身体上、衣服上,现在是由于你对那只母狗启发了不共大悲心的缘故,所以罪障净除了,才见到我。”事实上,十方诸佛菩萨期望我们能看到他们的欲求心是很强的,只是由于我们没有信心,所以看不到。
    你想要得到十方诸佛菩萨身、口、意的加持,如果把上师排除了,你所谓十方诸佛菩萨的加持,就无有是处(不可能发生了)。我们可以这样强调,如果把自己的根本上师抽掉,放在一边,然后口念阿弥陀佛名号或持咒,如果你这样做,阿弥陀佛是不会欢喜的,你也见不到阿弥陀佛的,因为阿弥陀佛也是经由依师去成办阿弥陀佛果位的,道的根本是在依师之理。
    因此在依师之理中,修上师如佛的信心是很重要的一点。可是为什么需要观师如佛? 因为你想要得到利益,不想要吃亏,而如果你不能真正的把观师如佛的证量生起来,这之后的道次第功德,全部都没办法生起来的。所以观师如佛之理,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
    再来,虽说必需要观师如佛,可是你真的能够观师如佛吗? 能够的,如果你一直观师长的功德,不刻意去看他的过患,那一定可以做到视师如佛。不要刻意的去找碴,去看他的过失,只要一直看师长的功德,你绝对可以做到观师如佛。平常我们不喜欢一个人,当他是怨敌,那是因为你不喜欢他,所以只看到他的缺失。事实上,他没有那么多缺失,但由于你一直寻伺,找缺失的缘故,就认为他是怨敌,当有一天他对你好,利益你,你因而将他视为亲友,一直看他的功德相,于是又说他对你很好,很感激他。这是世间的常态,有时你觉得某个人是怨敌,但因为他对你好,却又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分离的亲友,这种情形在世间是有的吧! 同样的,若你一直在观上师功德的层面上用功,即使你观上师过失的心很强,也会慢慢隐蔽、遮止;若干时间后,你就能全观功德,视师如佛了。
    更进一步说,我们依教、并从正理(利生角度)去安立这一个问题,有好几点理由可以说明:
    第一、金刚持佛说:“五浊恶世时,我会现凡夫相来度化众生。”这是佛授记的,所以没有疑问。那位最胜化身的释迦牟尼佛降世的时候,我们都没那个福报、因缘见得到他,如果在那个时候真的能够亲承法乳、仰承佛颜,我们又何至于流转到目前呢!由此缘故,佛说:“众生纵然没有福报、因缘可以见到我,但是在五浊恶世,如果该众生适合声闻乘的教法,我会现声闻相度化他;如果他适合缘觉乘的教法,我会示现缘觉乘的师长教化他;如果他投生为禽鸟,我会现禽鸟相度化他。”
    第二、十方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成办众生的义利,我们都是众生,所以佛菩萨会成办大家的义利。既然佛说不知道放弃我们,会成办我们的义利,可是左看右看,只有这些凡夫善知识时时刻刻不间断地在成办我们的义利,对我们讲法,这么说来,他不是佛又是什么呢? 只要我们有信心,他就是佛了!
    第三、上师是成办众生义利者,就是他来担负、实践十方诸佛的利生事业,所以上师的事业等同是十方诸佛的利生事业。
    佛能够利益众生的办法就是说法,透过说法,再由众生去修行,成办那种离苦得乐的方便。所以佛是以说法来度化众生的,而现在能对你说法的,只有这位凡夫相的上师,如果他不是佛,谁是佛呢? 我们没有可能见到佛,也没有福报去亲承佛的教法,所以佛示现成一个凡夫相的善知识来教化我们。
    所有众生心中的善业之所以能生起是来自于佛,是以佛的法身当增上缘(注一),现在能够为我们讲法的师长就具有法身功德,他就是人,以这个做增上缘来为我们讲法,触发我们生起善业,所以上师就是佛。诸佛以法身为增上缘来利益众生,你的稍许善业及善根,其实是上师的恩泽,没有上师当增上缘,怎么传法? 所以他就是佛的法身,他就是佛。你善业的生起,必须透过以佛的法身当增上缘来成办。那么现在是谁在成办你呢? 是上师!所以上师就是佛。
    如果你是这样用正理来安立,他除了是佛以外,没有别的好说了。
    第四、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如果说师长是佛,他有佛的内涵和模样,可是我根本看不出来。”回答是,其实真的佛在你眼前,你也看不到的,因为你自己的觉受、看法不一定正确,你可能看佛不是佛,而且佛也可能示现魔相。也可能基于个人的短暂因缘(业缘)现前的错乱心识,你个人的觉受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说你患了黄胆病,这时会把白色的螺看成是黄色的;或是因为你自己眼睛的问题,总以为眼前有毛发披垂,事实上却没有这回事。短暂的错乱都能导致你产生错乱之识,真正的三毒烦恼,无始以来已经在我们内心深深的积重,受了长久的染着,我们的觉受怎么可能会是清净的呢?
    如果我们能以前面所说的道理去思惟,串习观师如佛,观想、修学一切的诸佛菩萨的体性就是上师,一切的皈依处、皈依境就是上师,一直这样的串习,若干时候,你做到了看到本尊的当下,即想他是你的上师,看到上师就做本尊想,见到本尊就做上师想。以此类推,十方诸佛菩萨之外没有上师,上师之外也没有十方诸佛菩萨,如牛奶入水,混在一起,你依师之理的量就证得起来。如果能够观师如佛,那忆念上师的恩泽就很容易了。你会想说上师真正是佛,我自无始以来遭受很多生死流转之苦,皆因无明的缘故,如果不是他为我讲法,我一定不知道还要流转到什么时候。现在我能够得到来自师长、三宝身、口、意的加持,乃至于我的身躯和一切短暂受用的圆满,如果不是上师的加持,我就什么都没有了,你会念这种恩泽。
    在西藏聂塘有一位名为以喜给谦的遁世苦修者,因为平常一直在苦修的缘故,很多人供养他,所以道粮无缺。他想说,因为很多人知道他正在苦修所以供养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一天,他去另一位苦修大德面前听受依师之理的教法,听到说:“一切受用能圆满无非是上师的恩泽。”整个心好象被打到痛处一样,整个顿时改观,才知道,原来我所有一切的受用,无非是上师的恩泽所获致,有了上师如佛的证量的缘故,因此他也不想其他诸佛了,就只想上师的恩泽,所以证量就一连串的生起。大师所作《菩提道摄颂》中首先讲说:“一切善趣功德的本源,一切善妙福报的因缘,都来自于如实依止师长,因依止师长而有所得,所以即使舍命,也不舍此依师之理。”如果时时去勤修依师之理,会让师长欢喜;要想解脱众生,我必需如实勤修。
    在忆念师长恩泽之上,生起真正的恭敬心,然而在具足恭敬心之上,如何报师长之恩呢?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依教奉行”。很简摄的说法,藏文“    (音嘎)”是“教”的意思,佛的教法,代表佛的身、口、意无二无别。如果我们可以依佛的教诫去做,就可以得到佛身、口、意的加持,令诸佛欢喜。依教奉行是最好的供养,十方诸佛菩萨就算只看到一位众生依教奉行,都会很欢喜的。所以说,我们可以依教奉行的话,固然师长欢喜,十方诸佛菩萨的欢喜更不以言喻,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很大的好处。之前,我曾经讲过一个偈颂:“对师长所教授的,若能够如法如量的去依止奉行,是最好的供养。”
    真正要修依师之理的话,应该怎么修呢? 比如说,依师有八种功德(注二)。第一个是近诸佛位(靠近佛位)。我们应该由很多正理上去安立,确定如果能够依止师长,能够更快成佛,以此寻得定解而去好好修学。并且祈求你眼前的上师佛或资粮田的师长,然后自世尊身上普降五彩甘露,把你的罪障净除,得到上师身、口、意的加持。如果不能这么详细观想的话,可以把依师轨理的五个方法,如依止功德,不依止过患……等等五项(注三),依次做观想。观想时,应该能够把每个定解找出来,在心中产生觉受。有觉受的时候,应稍微等持一下,等持之后再如前地祈求眼前上师、佛或世尊,祈求他普降五彩甘露,把你的一切罪障,特别是把不能如理依止师长的罪障净除,让我能够易于生起如理依止师长的功德,能够得到师长身、口、意的加持。
    如果对于今生今世,眼前的凡夫相善知识,不能真实的观他如佛,而当他是凡夫,那在下一世,以及生生世世,你就再也得不到善知识的摄受。反之,如果现在能够把凡夫相的师长观为是佛,那来世就有因缘、有可能再值遇,并蒙受如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大菩萨的摄受。
    “上师相应法”是很有名而且很重要的,可是什么是上师相应法? 怎么修呢? 我们在修本尊时,观想外相现释迦牟尼佛,其本质是根本上师的世尊,可以得到佛的加持。但如果你观想的外相是上师,那么你可以很快速地得到加持。相反的,不管你修哪位本尊,如果你从来就没有想过他的本质(体性)就是根本上师,那就根本不可能得到佛的加持。这就好比,阳光可以燃物,但要靠镜子──聚光镜,如果没有聚光镜来作用,阳光就没有办法燃烧物体,透过聚光镜收摄阳光,再反射到物体上之后,才可能把那东西燃烧起来。十方诸佛菩萨固然是一心想要利益众生,可是如果没有透过怙主您(上师),根本不可能利益众生的。十方诸佛菩萨身、口、意的加持力,都是透过师长而有的。有个赞语说:“一切殊胜的共与不共悉地(成就),皆来自于具恩上师,一切悉地皆吉祥,一切障碍去除皆吉祥……等等”。
    我们嘴上常念诵供养文(“上师即佛亦即法,上师亦为贤圣僧,上师造作一切善,恭敬供养诸上师。”),念得很快很熟,内涵是说佛、法、僧三宝的总集是上师,然后,我皈依、供养,我们常常这样供养,以三宝为体性的上师。
    就恩泽本身来说,比较十方诸佛的恩泽和释迦牟尼佛的恩泽,释迦牟尼佛的恩泽是更大的,因为虽然有无量无边的佛降世了,可是我们却无法听受他们的教法,然而在释迦牟尼佛的法运里,我们还可以接受佛法。
    但是较之于释迦牟尼佛,自己师长的恩泽就又更大了。自己根本上师的恩泽,不但超过十方无量诸佛,也超过释迦牟尼佛。在“上师荟供”的法会,我们都会念诵:五浊恶世的时候,十方诸佛不能调伏众生,而您降世来调伏我们……等等。“能为无量过去佛未化,粗暴难调浊世之众生,如实开示善逝之贤道”“为无怙主众多之有情,实际行持胜者之所作”(格西拉念很多偈颂,未译出),这些都是忆念上师恩泽而说的。
    能做到观师如佛,是很重要的,当你想要做坏事、想造恶业的时候,你或许会害羞吧! 如果观上师就是佛,而佛可以遍知一切,会看到你,就会知道你在做坏事,所以若有“师长就是佛”的定解,你不会敢做坏事。如果你认为上师不是佛,就算是你做坏事,他也看不到,好象佛的能力有限一样,但并不是这样子。又当你生气的时候,对自己说,难道不害羞吗? 因为上师就是佛,他会看到你生气啊! 怎么可以不修忍辱呢? 由此看来,观师如佛是很重要的关键。如果律仪不好好的守、不能观师如佛,不觉得上师是佛,看不到你在做坏事,所以不怕上师、不怕佛,反倒是怕护法,特别是长得很凶的护法,像天、龙、非人、精灵等,怕他们会伤害你,反而对他们很敬畏。这是颠倒的做法。
    各位对道次第里依师之理的法理,可能整个都很清楚了。因此,我不过是把如何修学、观修的理则,简要地告诉各位罢了!
    以上这是座上修(正座修)。那什么是下座修(亦称座间修)呢? 我们刚刚是观修,体性是根本上师,外相现释迦牟尼佛相的世尊,在我们顶门上安坐着。这时我们先持一下释迦牟尼佛心咒。持完以后,再观想顶门上的上师佛融入你身中,你变成佛,接着从你心口放光普照十方,遍照器世间及情世间,所有器世间都清净庄严无碍。观净化六道一切情世间,光芒照到地狱道众生,让他们慢慢经过依师之理,最后成佛;依此类推,地狱、饿鬼、畜生、人道、阿修罗、天道,这样依次地把六道众生都净化,变成佛。最后把所有器世间融到情世间,情世间众生都成佛了。再与众生共同持释迦牟尼佛心咒,然后把情世间的众生融到你身上去。把光收摄回来之后,融到你这尊释迦牟尼佛(世尊相)之上,然后一切化空。在空性之上,把自己幻化成你平常所修的本尊相。
    上师佛在你身上所安住的地方有三个,第一个是在你的眼前;第二个地方是在你的顶轮上;第三个在你心轮(心窝)上。如果我们想要好好的净罪集资,就应该观上师佛在你眼前的虚空中。在修整个菩提道次第时,则应该修上师佛在你顶门上安坐着。当你修完,上师佛则是要从顶轮融入你身,安住于心口。平常要观想上师佛就端坐在你心口,那表示上师佛的心,与你的心无二无别。这样就能够断除你非法的行为,因为上师佛就在你心中,你的心就是上师佛的心。上师佛常端坐在你心中,可以敦促你如理修行。这有很大的意义在里头。当你饮食的时候,就先供养在你心口的上师佛;当有人对你礼拜的时候,你就想他是在礼拜你心口的上师佛;有人向你求加持的时候,你就想,是你心口上的上师佛加持他。“上师相应法”与自己的心,不相分离是很重要的关键。如果你也修本尊,就想本尊、上师还有你的心,三者无二无别,这是上师相应法的修法。一般我们修“宗喀巴大师上师相应法”时,外相是现宗喀巴大师的相,而事实上是总摄一切诸佛、上师的功德。总之,不管你修哪位本尊,如果你不能观那本尊的本质就是自己的上师,那加持是进不来的。因为大家都需要利润,大家都想要法益,不想吃亏,所以我再三殷重的强调。如果能如理依教奉行的话,就刚刚所讲的教授,你会得到很大的法益、利润。如果不能如理依教奉行,就会吃很大的亏。因此我期望大家都能这样去做。
    当你在睡觉的时候要怎么修上师佛呢? 你可以观想上师佛,就在你躺着时头朝向的那一方,以这样忆念而安眠。临睡时,向眼前的上师佛祈请加持,让我能够与法相应,对佛法能贯彻,得到究竟。早上起床,临醒之际,那一念,马上观想,上师佛降临在我的顶门上,然后向他祈请加持,我今天身、口、意的一切行为也都要如法。
    至于上师佛的体相,如果你修观世音菩萨,他的本质就是根本上师或具恩上师,外相现观世音菩萨。如果你所修本尊是度母,那么度母的本质体性,就是我们的具恩上师,而外相现度母像。上师的本质就是本尊的本质,本尊的体性就是上师的体性,也是十方诸佛的体性,如果有超越或是与上师体性相违的,那表示你没有修好上师相应法。当你在念诵:“上师即佛亦即法,上师亦为贤圣僧,上师造作一切善,我趋皈依诸上师。”向他礼敬时,口念这些词句时心中也要忆念(随念作观)才对。
    关于下座修的内涵,我上次已讲过,比如说,饮食瑜伽、睡眠瑜伽,还有净罪集资,具有正知、正念,还有以戒慎的心去过你的生活。你应该在下座的时候,特别去看那些与当下主修法门相关的书藉。在讨论道次第的时候,也应该要问有关道次第的“法行”问题,不要只问文字字义而已。
    《广论》中提到的依止法,有意乐与加行依止。意乐主要分为两项,首先是根本净信,也就是至心地思惟依止功德,并好好逐一地忆念他,然后生起定解,确实相信上师是佛,直至你生起观师如佛之前,要这样不断地去修,这是根本净信。继而观上师恩泽而生起恭敬心,如前所说的一样。在你不能对他生起真正的净信、真正的恭敬心之前,要一直思惟抉择,这是正行修。
    结行是回向,就是以普贤菩萨七支供养愿文,做广大回向。下座修时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还应该要做礼拜、旋绕(经行),还有念诵经文,观阅教典(特别是有关你正座修的内涵,与展示修行道理的法行经论,要好好地观阅)。将护所缘境,把依师之理的所缘境好好地观想,然后缘念。
    总之,依师之理有三个法行,第一个是,好好将护所缘境,好好缘念所缘境。第二个是持戒;第三个是要集聚资粮。以这三个法行去行持,来修学依师之理。
    另外,你要修学易于获得止与观的资粮有四:即密护根门,正知而住,饮食知量,以及勤行睡眠瑜伽。至于睡眠当中怎么做,上次已讲过了。
    有一种邪执说法认为:“修行的时候止修就好,不要观察,不要做观察修,因为如果你数数观察抉择,那是在闻思的阶段,不是修行的过程。”(52页第2段)“第二破除于此修轨邪执分别者,心未趣向圣言及释诸大教典,现教授者,作如是言,正修道时,不应于境数数观察,唯应止修,若以观慧数观择者,是闻思时故。又诸分别,是有相执,……”执着于相,是成佛的障碍,这是邪执。我曾说过:“观察修”与“止住修”两者应先做观察修较为重要,而且更好。若你想要得到定解,应该经由数数的观察抉择是比较好修行的。就好象如果你对那贪境一直观察抉择,一直思惟的话,你的贪心会更大一样。如果你对嗔境一直是觉得被伤害了,一直数数地观察抉择,那嗔心会起得更大。止修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所指的法义明现人心,而且能够究竟,那么经你观察抉择出来的法义定解,就更能够好好地修。也就是说,该止修的止修,该观修的观修,以闻、思、修三慧,依次而成办。
    第四大门径分两项(59页科判),就是:乙一、道的根本在依师之理。乙二、依止完之后,如何修心的次第,又分两项:“丙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以及“丙二、如何摄取心要之(道)理”。要能够以暇满人身去摄取心要的话,你应该要先明白、认识什么是暇满人身,因此于“有暇身劝取心要”分三:丁一、先了解什么是暇满人身;丁二、思其义大;还有 丁三、思惟暇满难得。
    暇满分二项,“戊一、闲暇”与“戊二、圆满”,即八闲暇、十圆满。什么是闲暇? 离开八无暇,称为闲暇。而八无暇就是指三恶道、长寿天、无佛教处、生边地,还有愚痴、邪见等八种。我们目前短暂的得到了人天果位,但是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在三恶道中,只有今生这一世得到人天果位吧! 如果我们投生在地狱,所受的苦,如同烧红的铁或是木头,令我们不能忍受。热地狱之苦,是百千万亿倍数之苦,由于一直受苦的缘故,根本没办法闻到佛法,也就不可能修学佛法,只有受苦。如果是投生在热地狱,不要说修学佛法,连“佛法”这名词也都听不到。所以今天我们没有投生在热地狱是很幸运的,那是因为忆念上师三宝的恩泽而不堕地狱,才能够在这里听闻教法,十分随喜,念师恩泽。就是以这种心情去忆念寒冰地狱,大有情地狱……这样逐一修地狱道之苦。同时,也要修饿鬼道的若以及畜生道的苦。如果让我们有三、四天不吃饭而叫我们学佛,这时我们可能只想到肚子饿的问题,不会想到佛法。在饿鬼道的众生,好几年都得不到食物,那种饥渴很痛苦的。现在我没有落入饿鬼道,又可以得到人身来修法,我真的是好幸运,要如此观想,修随喜。在我投生为人身,可以修法时,我必须修法,必须取心要,不修法不行。我们不必想得太远,就是眼前的一只狗,它从生到死,嘴巴根本念不出一句六字大明咒。这样一想,就知道唯有依着上师三宝的恩泽,我今天才没有堕入畜生道,那种愚痴、冷热、饥渴,还有被杀戮、被压迫,以及互相吞噬之苦。我不但没受到这种种苦,还得到人身,特别是得到一种可以修学佛法的暇满人身,这时若不修学佛法,更待何时?
    如前面所说的,你可以明现眼前的皈依境,或资粮田,最后融入顶门的上师佛,然后边修观想净罪、加持,边修我们刚刚讲的这些法行内涵。为了在正行修持暇满人身时,能够生起证量,我们要将资粮田或上师佛安放在顶门上。修的时候一直观想,他把我们不能够如理证悟暇满人身、暇满义大的障碍去除,让我能够很自然、顺畅的获得生起证悟暇满人身的功德。
    即使得到天众的身,也不能像人身一样,可以修学佛法,他们大部分只是一天到晚迷惑于享乐。舍利弗的弟子投生于天人中,每天骑大白象游乐(天人很享乐),舍利弗想向他讲法,他只用手打个招呼就走了。像这样耽溺于享受,他根本就没有时间、没有意乐要听法,因此舍利弗只好回来了。我们很幸运,得到一种可以生起出离心,以及对佛法有信心的暇满人身,并且在今天得到暇满人身的当下,能够清净圆满地修法。事实上,即使你投生为人,却投生在黑暗劫,没有佛教住世的劫中,乃至于生在边地,没有佛教的地方,也是不能修法的。若投生为野蛮人,没有文明的地方,生在边地,根本没有人会修法。或者你生为听觉障碍或者其他根器不具,不能闻、思、修佛的教法,根本就没有分辨善、恶的机会。至于持邪见者,就更不用说了。我们都没有像那样,能得到暇满人身是很幸运的。什么是暇满呢? 远离八种修法的逆缘,称为闲暇。什么是圆满? 圆满具足十种学法的顺缘,称为圆满。十种圆满分两种:五自圆满和五他圆满,也就是说,从自身来看,以及从他方来看,所必须具足的五种条件。
    五自圆满是说:第一、要生为人。第二、生中土,我们所投生的地方有道次第的教授,所以算是生在中土。也就是说,已生为人,而且生在佛法宏扬昌明的中土。第三是五官具足。第四是业未倒,是指没有犯五无间业;就算你犯了五无间业,你能如理依止师长,修密法的话,还是可以成佛的。第五是信处,具有信处的条件是:你能够深信增上三学、可以深信菩提道次第教授,以及深信三主要道。这五个条件我们都已圆满,叫五自圆满。因为对自己是不会隐蔽的,都可以了解自己有什么,所以应该知道自己有这种条件。
    那外在条件的五他圆满是:第一、佛要降世。第二、是说正法,如果佛降世,可是他尚未说正法我们就死了的话,那也没有用。目前我们不但是值佛降世,而且佛所说的正法至目前也还流传着,所以我们还是有这个因缘。整个佛所说的教授内涵,到目前为止,师长还一直在传承,教授着正法。第三、法住世是说,这世间有没有法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心中有没有法的存在;若你心中还有法味,对法还有希求,法仍安住在你心中,这就是法住世。第四、法住随转,随法行,能够依教奉行,教转随喜。即使你已经具有很多条件:佛法住世、也有人讲授,可是你没有具足修法的顺缘,也是不能够顺利的去学法。
    有的人为了学法,很努力、很辛苦地去成办顺缘。但在成办顺缘的同时却无法学法,所以为了成办顺缘,对修学佛法反而造成很大的障碍。虽然我们必须具足顺缘,然而成办顺缘是为了让你学法,若是把顺缘的成办当成了重点,而把修学佛法忘记了,这是不对的。应该让成办顺缘变成你修法的仆人,如果行者成为成办顺缘的仆人,会造成修法上很大的障碍。能够舍下现世的一切去专修佛法,是不会饿死的。世尊说过,由于我的加持,因为福田力的关系,末代如法修行的众生不会饿倒的。若是不能舍下现世的一切,一直迷惑在顺缘条件的成办上,其成办的结果就是连法也没有了。有句俗语说:“如果你可以把受用资具像尸体一样的弃舍,就会有很多鹫鸟跑来吃死尸。”事实上,受用资具就像大鹏鹫鸟一样,一旦你把顺缘舍掉,不要这些了,一心修法,顺缘反而会像鹫鸟一样,一直靠过来,会有很多人为你成办。有人问宗喀巴大师:“我修财神本尊好吗? ”大师说:“若你要修财神本尊,不如修舍掉现世一切,自然会有财来。”如果好好修法,就会有财来。不想求财,就会有财;想求财,反而不会有财。
    舍掉现世一切,不是叫你当乞丐。什么叫舍掉现世一切? 一位尊者说过,有多少钱财你都不在意,就称为舍掉现世一切,因为不贪着你有多少钱财,你心中已经离贪了,称为舍掉现世一切,倒不是要你去当乞丐。以法律来讲,以前国王订十善业为法律,因为天人有天理,人有人道,我们应该如何合理、知足地去受用物质是很重要的。所谓的舍掉现世一切,不是叫你当乞丐,当你舍掉现世一切,财宝自会来找你。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你去遍寻一下,看哪里有一个如法修行者的尸体。”舍利弗说:“根本找不到。”但是要找商人的尸体,则遍地都是。
    放心!如理修法不会成为乞丐,多闻天王的儿子(财神)会帮你。近代色拉寺的一位堪布(住持),有一次他想请购大藏经(藏文“甘珠尔”),有人问他说:“你没钱,用什么去请? ”他回答说:“只要我好好持戒,好好修法,多闻天王子会帮我忙。”果然不错,之后他得到的大藏经很多,几乎没有人可以背得动。多闻天王子不只是帮助好好修法的人,也会帮助布施者。如果不布施,多闻天王子是不会帮助的,反之,如果能布施的话,他会让你增上受用。若是为了谋取财物、想赚钱而去求灌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样做,多闻天王子根本不会帮忙,就算修财神爷也没有用。佛说过,基于布施可以得到圆满受用,基于持戒可以得到人身。今天讲到此为止。
【解惑篇】    问:献曼达拉须不须要特别的口传?
    答:不需要,如果有普贤七支供养愿文,可以顺便念,如果想要口传,我有念过就是口传。当你得到道次第的口传,就同时得到献曼达的口传了,因为六加行的时候有献曼达,就会同时得到口传。    问:所现的世尊面是和我们相对或是同方向? 上师佛如何互相互摄呢?
    答:五方宝座最后都变成外相现释迦牟尼佛的相,顶门世尊的心口放光,幻化出你直接与间接的法源师长,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因为你要对他修依师之理,要修念恩生敬及根本净信。你的面容是朝你,在眼前的虚空中与你对看,这是为了要生起念恩生敬、根本净信的缘故。
    至于我们本身可以融来融去(互摄)吗? 由顶门的上师佛,也就是世尊的心口放光,照射到眼前的师长,之后师长又融到上师佛的心口,因为幻化放光出来的地方是佛,所以师长也是佛,你观师如佛的缘起就很强,这个缘起就特别的有力量,因为他是佛幻化出来的上师,所以我们眼前的师长就是佛,这样对修观师如佛有特别的效果。我们在礼拜三十五佛与修总忏悔文的时候,三十五佛也是如此地,由世尊的心口放光,幻化出来三十五佛相。当我们礼拜时,一样当他们是真正的佛,这样一路融回来,道理是一样的。
    总之,一切皆由上师佛幻化出来,包括坛城本身以及安坐坛城之十方尊众、所有眷属,都是从上师佛心口放光幻化出来的。为了让你能够真正生起依师之理的缘故,所以你必须这样做。
    比如说,从上师佛心口幻化出来的众多直接与间接的法源师长中,你对其中某几位或一位感到很难生起信心时,应该先从最容易令你生起信心的那一个师长,做为依师之理的主修,当你可以生起证量之后,再观想其他的,特别是那一个最难生起信心的师长,要观想他原来是主要根本上师的幻化身。这表示,主修是佛,其他师长也都是我们主修上师佛的幻化,所以他们也是佛,不过是上师佛的化身罢了!就算很难对他生起信心,但是如此修习的效果会很好。就这样,师长从佛的心口融入、互融。师长证量的高低没有分别,重点在于哪位师长对你恩泽最大,你对他信心最强,以他来做主修。也就是说,师长的证量高低没什么关系,只要是你本身能对他产生最强的信心,最大的感恩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说,阿底峡尊者观金洲大师为佛。为什么呢? 证量上他虽然不如其他师长,但是尊者认为他的恩泽最大,对他的信心最强,所以尊者观他是佛。阿底峡尊者的师长有一百五十多位,可是当他听到金洲大师的名号,马上就流眼泪,然后两手合掌。有人问他说:“难道说你这么多师长里头,金洲大师的证量最高吗? 别的师长证量比较低吗? 为什么你听到金洲大师的名号,马上就掉眼泪,然后合掌呢? ”尊者回答说:“不是这样子的,师长彼此间的证量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金洲大师对我的恩泽最大,我对他的信心最强,因为他启发我产生最强的信心──菩提心,所以当我见到他的时候,会马上掉泪合掌。”总之,为了能够观师如佛,启发净信、恭敬,并能够生起清净观,生起依师之理的证量,所以必须从上师佛的心口,幻化出我们的法源师长。不是像孩子看电视节目一样的心情,去看那些幻影。依师之理不是变戏法,不是游戏,是为了让你能够生起观师如佛的信心。    问:在我们观想整个坛城时,是否也要用此种方式去观想?
    答:没错,特别在修依师之量的时候,要观想您的直接及间接法源师长,由上师佛心口幻化出来。另外观修暇满时,只要观想顶门上师佛安住就好,不用再幻化师长。如果你硬板板的想成有一尊佛,就像泥巴佛像坐在我们顶门上的话,不是这样子,佛会幻化出无量光、光明普照十方,一直在度化众生,在成办众生的利益,要这样想,他是很灵活的,他是非比寻常的利益有情者,不是一尊泥巴像坐在头,如果只是个泥巴佛,那就没什么安住了。不要这样想。    问:我们在观上师佛幻化出师长后,我们眼前的上师佛是否仍在? 或是融入哪里去?
    答:刚刚提到,如果你是为了净除罪障集聚资粮,应该观他在眼前,为了求加持以及修道次第,应观他安住在你的顶门上,平常要观想他融入你的心口,一直安住在那。从前有一位蒙古比丘修习依师之理,修上师在顶门上安坐着。因为他秃顶,顶门的上师一直滑下来,于是他回报上师说,您让我把上师佛安住于顶门上,但是因为我的头顶很滑,他会一直掉下来。他上师回答说,那你就观他被糌粑粘着好了。    问:如果已修本尊法时,格西拉曾提过要把上师观成本尊。请问格西拉,当我把上师观成本尊之后,是否还要再把上师观成释迦牟尼佛?
    答:本尊就是佛,比如说我们修观世音为本尊的话,观世音就是佛啊! 所以本尊就是佛,本质是上师,与上师无二。    问:可是刚才提过要把上师观成释迦牟尼佛的呀!
    答:我是说当你修本尊法的时候,在你受过灌顶之后,要修观世音本尊,就要观上师本质与本尊无二无别,然后外面现本尊相!先前我们提到的是皈依境的总摄,以释迦牟尼佛为总摄。可是本尊本来就是佛啊! 他不是菩萨,本尊不管哪一尊,本质就是释迦牟尼佛,外相是否是释迦牟尼佛,倒是不一定的,一尊佛一定可以成办所有本尊的事业。如果他做不了的话,那表示他的证量不圆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我们这个时期,是释迦牟尼佛降世来度化众生,这一尊就够了,不需要两尊佛。如果,需要两尊佛来降世,那表示释迦牟尼佛的证量是有限的,是佛就有办法去成办利益众生,一尊佛就够了,他的证量是圆满的。
【注释】    注一:依据《藏汉大辞典》,增上缘“四缘之一。对于生果能增加势力,如眼等五根对于生起自果眼等五识能增加效力。名增上缘。”
    注二:依师的八种功德:一、近诸佛位;二、诸佛欢喜;三、终不缺离大善知识;四、不堕恶趣;五、恶业烦恼悉不能胜;六、终不违越菩萨所行;七、于菩萨行具正念故,功德资粮渐渐增长;八、悉能成办现前究竟一切利义。(《广论》37页第9行)
    注三:依师的五项轨则:一、供献财物;二、身语承事;三、如教修行;四、亲近胜利(依止功德,参考注一);五、不依过患。
    注四:事实上,菩提道次第教授,四大教派都有,因为陆续有人做注解,就格鲁派传到我们现在而言,比较有名的,大家共许的有八部典范作品,也就是八大教授:一、《广论》;二、《略论》;三、《极略论》(以上三部由宗喀巴大师所撰);还有第三世嘉瓦仁波切所撰的 四、《道次第熔金》;与第五世嘉瓦仁波切所撰的五、《妙音教授论》(或是叫做《文殊言教》);四世班禅善慧法幢喇嘛的 六、《安乐道论》;及第五世班禅善慧智喇嘛所著的 七、《迅速道论》;再来就是经师昂旺札巴所写的 八、《善说精华》,总共八部。
    我们现在常用的是《广论》与《略论》,全都只讲显经,并没有加入密法,是到了班禅喇嘛才把密法写入。由于《安乐道论》是显密双运,就要配合密续,是以它的目标是金刚持佛(释迦牟尼佛传密续时所现的身相),所以一开始就礼敬金刚持佛。同样是修道次第,要看你修的是哪一部,启请的就不一样。
    《广论》虽然只写到显经的部分,可是宗喀巴大师也提到,最终还是要导入密续(大师另外造有《密宗道次第》)。衮却格西拉主要是讲《广论》,是显经的部分,然而格西拉的开示仍完整地将最终的目标导往密续。 
第七讲  暇满人身    从无始以来轮回至今,我们在六道轮回中,如果说有从来没蒙受过的某些痛苦,和从来没享受到的某种快乐,那是没有的事。尽管说没有一种苦没有受过,没有一种快乐没有享受过,然而今天,在我们确实已经得到一个能修法的暇满人身,也就是说,所有修法的顺缘都具足的时候,尤其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特别是宗喀巴大师显密双运的圆融教法,也让我们遇到了,是以在未死之际,直至临终之前,最起码我们也要能够入道。
    我们必须先修学“念死无常”,在此之上,舍下对今世的贪着;再进一步去思惟轮回的总别二苦,以摧灭对来世的贪着。同时我们应该在修习“爱他胜自”、“自他相换”的发菩提心的方法之上,以“为圆满一切众生的利益,我一定要成佛!”的意乐,来听受这一座法。
    所听受的教法是什么呢? 是十方三世诸佛所趣入的康庄大道──菩提道次第。如果你不想成佛,那就另当别论,如果有心想成佛,除了修习菩提道次第的教授之外无有是处;换句话说,一定是要依着菩提道次第的修习而成佛。可以这么说,我们所遇到的教法没有错误,所得到的教授也没有错误,只是自己不想修学,不去做罢了。
    关于菩提道次第教授,有四个门径。讲到第四个门径:“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这分两点来说,就是:“乙一、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以及“乙二、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依止之后如何修心的次第。道的根本在于亲近善知识的道理,这一点已经做过简要的说明。事实上,这个法行非常之深广,如果我们想要真正了解的话,应该再进一步,广大深入地修学。
    即便是今生,当你想要学习一种从前没学过的事,必定是需要老师的教导。更何况无始以来,因为三毒烦恼的驱使逼迫而轮回生死;想要成佛,这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如果没有一位真正具量(具资格)师长的引导,根本不可能趣入的。否则就像是由盲人引导你往前走,或是盲目的走在佛道上,这是很危险的。
    我们依止的师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是一位能够讲授,从最开始的依师之理到止观双运道,再进一步到密乘的生圆二次第(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整个显密双运的圆融道体的师长,这才是我们要依止的师长。一旦依止这样一位有能力教授我们,整个道体的师长之后,就必须如其所教授的去修学。
    关于 乙二、依止师长之后如何修心的次第,分两项:第一个“丙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依止一位可以展示整个道体,告诉我们道次第的师长,虽然他会教导我们如何来修学这个菩提道次第的教授,但是如果没有修学“暇满人身”的话,我们可能会基于消极、放逸,乃至于懈怠等等的因缘,而不知道去取心要,因此经必须有一个劝请我们以“暇满人身”去取心要的法行。
    修学“暇满人身”这个法行,需要先思惟暇满的义大(意义重大、能力很大);以及思惟暇满的难得。当你能够如量的修学,应该是会日夜无间的想说,我一定要好好地把整个身心,放在道次的修学上,能够产生这样的效果,就是所谓的“劝取心要”的意思。
    我们现在正具有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就是离开八无暇、得到十圆满,这样具足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是非常希罕珍贵的。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刻意的去思惟、修学暇满难得和(意)义(重)大,把它视为无价之宝的想法是生不起来的。譬如说,有一个非常穷困的人,捡到三块金子,以为是石头,不知道是金子,然后就把那三块石头当做砖块,叠起来煮茶而已。当有人对他讲,这不是石头是金子的时候,他就觉得很珍贵了,“原来我太小看它了”。于是他把这三块金子拿来用在生活的受用上,去除他的匮乏。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修学佛法的欲求心,但是我们却很缺乏那种日夜无间地想要求取心要的心情。若是真心的修学暇满难得与义大,你会发现到,这样的暇满人身确实是非常之希罕,是珍贵的无价之宝。既然知道了,还让它空过,还不好好用它修学佛法,一定会遗憾的。
    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修学“丁一、正明暇满”,也就是,先了解暇满人身的意义是什么? 就是要离开八种无暇,得到十种圆满,就只有这种具足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是超过摩尼宝珠的珍贵百千万倍。在这种价值远超过百千万倍摩尼宝珠之上,生起一种让我这个人身不能空过的想法。摩尼宝珠有能力让你今生的一切愿求圆满,可以让你去除匮乏,但却不能让你来世不堕三途;暇满人身却是可以生生世世,成办很重大的义利,得到究竟的安乐。
    得到这样的暇满人身,不但非常之难得,又可以成办很大的义利。天上的龙(龙是畜生道),有很大的福报、受用和力量,可是却不能当生成就这最胜悉地的佛位。相反的,密勒日巴尊者,虽然穷到连糌粑都没得吃,可是由于他好好运用所得到的这个暇满人身来修学,所以即身成就最胜悉地──成佛。有一次,小偷想来偷密勒日巴尊者的糌粑,尊者说:“我哪有糌粑可吃呢? 我吃荨麻好几年了,你要吃的话,有荨麻可吃。”这个小偷就说:“好,你拿荨麻给我,但也给点盐巴配着吃。”“我哪有盐巴呢? 好几年都没有吃盐巴了,只有荨麻,你要吃,就自己拿吧。”密勒日巴尊者因为能够好好的运用,已经得到的这个暇满人身,所以成办很大的义利。
    我们事实上也得到了这个人身,但是因为我们不能好好运用它的缘故,所以一直在浪费。我们虽不能像尊者一样,百分之百的运用这个暇满人身,但总可以做到一部分吧! 我们丢了一两百块美金,可能你就马上放弃修法的因缘,工作去了,这是不懂关要的缘故而有的缺失。
    依着科判的项目来看,关于如何修学暇满人身,就是思惟“暇满义大”和思惟“暇满难得”。就思惟暇满义大这一项,我们可以分为四点来思惟。第一个是现前义大,第二个是究竟义大,第三个是日日义大,第四个是刹那刹那义大(注一)。依这个身我们可以清净持守净戒,行持善法。特别是持守净戒,以后可以获得人天的果报。你想要当人的话,应该持守净戒;你不想要贫穷的话,就应该布施;你要得到很多眷属围绕的话,应该修忍辱。依这个人身,以持戒、以布施等法行作助伴,使你能够行持无垢净愿,这三个法行具足,才可以成办暇满人身。来世如果你想成就转轮圣王位,以及梵天王位的话,还是要以人身来成办;不仅如此,能够成就究竟决定胜也是依这个人身而成办。
    在究竟决定胜里头分两项:一个是解脱果位,一个是成佛果位。依此人身,我们可以以增上三学(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及增上慧学)的功德,来成就解脱之因。成就解脱果位主要是靠增上三学,尤其是以增上戒学为根基。我们所讲的增上戒学是指出离戒,因为我们这个人身有很多痛苦,上半辈子安乐,下半辈子可能就转变了,这种现象会让你产生出离。换句话说,这个戒的持守是基于出离心,这种出离戒除了人之外,龙族和天道众生是无法成办的。也就是说,依着这个暇满人身,你可以好好的持守成就解脱果位的主因──出离戒。
    能值遇宗喀巴大师的教法是非常困难的,曾经有位蒙古法师请教班禅大师:“请问您,以后我会继续得到人天身吗? ”大师回答说:“可以!”又问:“以后我的果报能够继续再碰到佛陀的教法吗? ”大师说:“可以!”再问:“那我以后还可以碰到宗大师的教法吗? ”答说:“不可能!”
    宗喀巴大师的教法,他的见、行、修三项,都是甚深广大的。可以依教奉行这见、行、修三项的话,有可能三年三个月就能成就最胜悉地。即使我们今世努力的修学宗喀巴大师的教法,可是因为习气的关系,或许没有办法得到证量与成就,但是这个种子一旦种下去了,来世你还能够投生到宏扬宗喀巴大师教法的地方,继续修学,或者你可以投生香巴拉国(香巴拉国可以兴盛,就是因为宏扬宗喀巴大师的教法)。
    我们因为有这个人身,才可以成就究竟的决定胜──解脱与成佛,用这人身修学佛法,特别是宗喀巴大师的教法,最快速是三年三个月可以成就,不能的话,是十二年、十三年吧! 乃至于来世,有这样的说法,如果这个弟子具有清净具量的弟子相,上师也具有清净的上师相,师徒之间皆清净,都能够具量(具资格)的话,那么佛陀的果位如掌中物,得之易如反掌。
    大师的传承里头,有一种叫做口耳传承,这个传承的师长,依宗喀巴大师的教法修学当生成佛的很多。“噶当嘎举”,“噶当”指噶当派,“嘎举”指口诀教授传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种传承? 如果不浪费我们这个暇满人身的话,一天六时,二(昼夜)六时中,都可以用来积累无边的成佛资粮及福报。成就佛陀果位的因或是福报,是在刹那刹那转瞬之间,依着人身来成办的。
    当我们已经获得这种我执无明的暇满人身的时候,若能思惟它原来是可以成办这么多的重大义利时,你就会觉得,我真的不应该浪费这个人身。“固然说,这个殊胜妙善的暇满人身,是有能力去成办很重大的义利,可是我今生没有时间、没有空闲,那经由我真诚的祈愿,下次还能继续再得到暇满人身。”你也许有这种想法吧! 如果来世还可以有很多次机会得到暇满人身的话,那就算今生不成办佛法,还是可以等待来世。这就像说,手中有无价的如意宝,把它丢到水里去,丢了之后,又再祈愿希望得到如意宝,这不是很傻吗? 那表示他是空寄望,是愚笨的人。很明显的,我们好几世以前,就做过大的祈愿,才有今天这个人身。今世在手上已经有如意宝珠──暇满人身,就应该好好去运用,不要浪费。
    自己欺骗不了自己的,所以不需要去求人占卜,想知道你下一世会不会再得到这暇满人身,但看自己心里怎么想就知道了。有句话说,前世所做的,但看今生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果就知道了;未来会如何,就看你现在怎样行。从早上一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之前,所想的只有烦恼,所作的只有罪业,却寄望下一世能够让我有佛菩萨围绕,得到佛菩萨的救度,可以成就佛果和解脱,那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暇满人身不但是义大,而且是非常的难得。暇满难得的法行怎么思惟? 由四项来思惟:第一个是从本质难得去思惟,本质是难得的;第二个是从因的难得去思惟;第三个是从譬喻的难得去思惟;还有从数目的难得去思惟。有位蒙古喇嘛讲法的时候说,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要得到是非常的稀有、难得的。有一位来听法的中国人想说:“难怪啊! 这位师长一定是没去过中国,中国的人很多。”这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虽多,但是暇满人身却是稀少难得。如果没有种下得到暇满人身的因或种子,怎么可能得到暇满人身呢? 春天没有播种,秋天不会有收获吧! 就像你没有种下花种,怎么可能开花? 同样的,要看自己有没有暇满的因。
    那我会下三恶道吗?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说到,任何十恶业的法行,都可能导致堕落三途。这是就转念间十恶业的说法(注二),何况无始以来,我们不知道造了多少的恶业。以今世来说,即使得到这个人身,所想的只是烦恼,所作的只有罪业。好比说,我们受了很多律仪、戒和誓言,但却不持守,在这种情况之下,要不堕三恶道,真的是没有把握。我们受显密教法的戒和灌顶,自愿承诺的誓言非常之多,能实践、实修的却非常少,我们应该很小心才是。
    想要得到人身,至少要能够持守净戒,自问一下:“到底有没有真正持守净戒呢? ”即使你布施、供养,修很多这类的福报,但却没有办法持守净戒的话,以后还是不会当人,只会投生为龙。吉祥月称菩萨说,得到人天果位的因,主要是在于持守净戒。能够把戒持好,才能寄望下一世再继续得到人身。要在持戒的基础上,再以修布施等为助伴。不布施的话,就很难有修学佛法的顺缘。要是没有很好的修法顺缘,很幸运的,还能够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努力的修学倒还说得过去,但是真要我们像尊者这样做却很难吧! 放眼天下看去,能够持守净戒,能以布施作助伴的,还能有无垢的净愿,这样的人太少了吧! 所以得到暇满人身根本是很难的事情。
    暇满人身和人身是不一样的,凡夫身太多了,不算是暇满人身。以前密勒日巴尊者对他的弟子说:“暇满人身是很难得的,但是像你这样的人身倒是太多了。”谈到持守净戒,即使畜生道也有会持守五戒的。这有一个典故,以前有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物产丰饶,国王自以为是他治理的结果,因此请问一位上师,上师说不是这样子的,是当下这些人民,和畜生如大象等等,彼此和谐相处,不侵害对方,这是持戒的结果。当今人口越增越多,为什么人口会增加? 我说过了,凡夫的身并不稀奇,一直都很多,暇满人身却是难得的。人口增加并不稀奇,有人的行为比畜生还糟,这种人不少吧! 总之,基于成办暇满人身的因太难了,因此我们能得到这个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果是很难的。
    在暇满人身的条件里头,光是能遇到佛的教法,这个因就很难去成办,很难去得到。佛陀的教法可以分住世、不住世两个来说明,就是分光明劫和黑暗劫。大部分的时期都是黑暗劫,光明劫是很短的,而在光明劫才有佛降世。如果黑暗劫是百千万亿年的话,光明劫不过是刹那罢了。在光明劫里,又分成八十个中劫,成住坏空(成、住、坏、空劫各有二十中劫),只有住劫才有佛教。从人寿八万岁向下算起,到人寿最低是十岁。住劫初,人寿很长的时候,佛不会降世的,只有人寿很短的时候,佛会降世。一尊佛降世,圆寂之后,等到下尊佛再降世,这中间有好几十亿年的间隔。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衰微后,要到弥勒佛龙华三会时,才会再现世间。照这个算法,要经过四十四亿年以后,那时人寿四万岁,一直往下降,在人寿降为十岁的时候,弥勒佛会化现一位,具有圆满种姓的贤妙之身来度众生。人们好奇,想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么妙善的身体? 那时他会说,我是因为修大慈心、大悲心的功德而成就这样的身体。因此人的心中产生好乐,依着因缘,再慢慢从十岁的福报向上移,到人寿四万岁的时候,弥勒佛降世。
    能够直接地亲承佛陀教法,是非常的困难,现今佛法太兴盛了,所以我们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因而不修法。以前的人为了一四句偈的法要,用钉子挖洞千窟、燃灯千盏,以这种渴求佛法的心情去听受教法,虽然佛法非常稀少而珍贵,但那时的人却能如理修学,得到证悟。当今佛法太兴盛所以不觉得珍贵,反而不修行。
    从难得的譬喻来思惟暇满,在佛经里面,佛用盲龟值浮木的故事来譬喻说明,在广无边际的大海中(像轮回大海一样),有一只瞎眼乌龟,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当它浮出海面的时候,有一根浮木漂流,浮木上面有一个孔(比喻佛的教法这么难碰到),浮木随海浪漂流,百年才浮出来的这只盲龟,它的脖子却正好穿过浮木的孔,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我们暇满人身的难得如同这个比喻一般。博多瓦大德就以很多比喻,来说明暇满人身的难得,比如说世界上的草、花、树很多(比喻凡夫众生很多),屋顶上的草却很稀少,长屋顶上的草,与大地上的草在数目上是不能比的。虫礼,地中的小虫突然钻出地面,然后礼拜三宝,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同这些比喻一般,我们所得到的这十八要件暇满人身,难得如是。
    思惟人身难得,很难吧! 若我们可以真心思惟难得,知道以后再也得不到了,你就会很努力用功,《福德本颂》说:“昼夜生起取其精华心(日夜无间取心要)”,祈请加持我能够继续得到暇满人身,还要求加持一下。如同贫困的人突然得到摩尼宝珠那样的高兴,同样地,在我们得到这难得的暇满人身时,应该完全用在佛法的修习上面,不要让这个人身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空过。
    噶当派的大修行者贡巴瓦,在山洞中修行的时候,门口有荆棘,每次出入时会被刺伤,他想要砍除这些荆棘,继而想说,出去之后也许就进不来了,因为体悟暇满人身难得的关系,所以他就尽量把时间放在修法上,没人能保证下一刻这暇满人身仍在,于是放弃去除荆棘的念头。噶当派的大德仅那瓦,是无有匹敌的冈波巴大师的老师。他的下裙不是用布做的,是用皮做的,理由是皮的下裙可以穿好几年,都不用换、不用缝补,如果是布做的,可能要一直换。他一心修法,无暇换布,好几年光穿一件衣服,不像好多人天天换,却无暇修法,浪费时间。
    【有人说:我们这么做,换衣服、洗衣服,是不得已的。】
    至少你要学习他们的做法吧! 如果不讲的话,你就不会这样修行。我不说,你就不知道,也不会随喜,这样不好。基于想要大家这样效学的缘故,所以对大家讲,大家只要想学,是可能做得到的。对于能够做到的人,应当祈愿或随喜。也许有人听了之后起了绝望,心想那这样的话,我干脆不要学佛法算了!希望不要有这种反效果。如果觉得这样做太难了,你仍要寄望祈愿,任何事情都需经过串习才可以生起的,所以一切都是串习的缘故。如果我们可以经由听受,开始慢慢地思惟串习,就有希望。相关的法源根据就是所有的显经密续,还有所有的上师大德,诸佛菩萨们都说,能得到具有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是很稀有、很珍贵的,他们可没有说是很容易的事。
    再从数目上来说,六道中最多的是地狱道的众生,接着是饿鬼道,人道最少。人道里头,能够真心修学宗教的就不多了,其中能够清净修学佛陀教法的更是稀少。这样稀少珍贵的人身得到之后,不论是从经典上看,从思惟上想,你都应该好好修学吧!
    宗喀巴大师说,如果你能够真心思惟暇满义大,生起义大的量,就会断除世间无意义的事,而一心致力于佛法的修学。如果我们可以真心生起难得的证量,你不但不知道消极,反而会很积极,时不我予地一心勤求佛法的修学。如果你可以经由暇满难得与义大的具量思惟,进而督促自己,日夜无间地去取佛法的心要,那表示你修习暇满的法行已经得到真义,合格了!否则仍需努力。
    假设有一座工厂,一天可以造一千驾飞机,放着它不造飞机,却改为生产缝针,这不是很可悲吗? 更可悲的是,我们靠这暇满人身修学佛法,今生一定可以成就解脱与佛果的,我们放着不去成办,反而迷惑于今生的衣食、名声,再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
    如果我们真正明白暇满的意义,认识这暇满难得的内涵,就知道我们必须修学佛法。如果我们了解暇满义大,就会知道,原来这个人身是具有能力修学所有教法的,就不会轻慢自己。思惟难得,你会知道,我只有在今生得到暇满人身,就会即刻修学佛法,不再拖延。修学佛法不应该寄望于未来而拖延,是今天、当下就日夜无间地取心要。“正明暇满”、“思惟义大”、“思惟难得”,需要这样修学的理由何在? 在于让你能够生起日夜无间取心要的心情,弃舍那些无意义的世间事情,而来成办有大义利的佛法修学。
    能从恶趣转生善趣的,如爪上尘,就像指甲上的灰尘那么少;从善趣投生恶趣的,像大地土那么多。大地土与爪上尘的比喻,说明暇满人身的得到是很困难的。佛经以盲龟值浮木孔的比喻来说明暇满难得。具有力量的暇满人身,如我们前面所讲的,需以持守净戒为根基,布施等善业作助伴,还有无垢净愿的祈愿,尤其是临终时的无垢净念,这些因缘都要具足。
    前面所讲的主要是,修法要当下就着手去做。众生不论是谁,都想离苦得乐,没有人希望痛苦,能够真正让你离苦得乐的只有佛法,因此一定要修法。何以说在你得到暇满人身之后,有能力去修学佛法呢? 理由是:“外缘具足善知识,内缘具足暇满人身”,修学佛法,今世、当下就要做。若不这么做的话,那下一世就得不到这种人身来成办佛法。现在不修,死无定期,死了之后又哪里去得到呢?
    如何取心要的道理分二,(66页科判)“丁一、于道总建立发决定解”,这是第一个。首先必须生起对整个道体,建立总体的决定解。在具有整个道体定解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丁二、正于彼道取心要之理”,于各个道取心要。“于道总建立发决定解”分二,“戊一、三士道中总摄一切至言之理”,以及“戊二、显示由三士门如次引导之因相”。依次引导的因相,原因是什么? “戊一、三士道中总摄一切(佛陀)至言之(道)理”的理则怎么说的呢? 佛初开始发菩提心,中间积集福慧二资粮,最后现证无上菩提,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佛转法轮,讲授教法,所说的一切教法,也无非是为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所有众生的义利只有二种,就是现前增上生以及毕竟决定胜。(66页第4行)“其中依于成办现前增上生事,尽其所说,一切皆悉摄入下士,或共下士道次所有法类。”毕竟决定胜,分为二个,就是解脱及成佛。(第7行)“决定胜中,略有二种,谓证解脱仅出生死及一切种智位,其中若依(于)诸声闻乘及独觉乘,尽其所说一切皆悉摄入中士(道),或共中士(道)所有法类。”在修成佛上有二种,我们看最后一行,“谓修种智方便有二(种),谓密咒大乘(金刚密乘)及波罗蜜多大(显)乘。此二(显密乘都)摄入上士法类(道次)。”佛所说的教法,悉皆摄在此三士道中,这是确定的。
    我们看67页科判,“第二(戊二)、显示由三士门如次引导之因相分二”,“己一、显示何为由三士道引导之(意)义”,及“如是次第引导之(原)因相”是什么。“显示何为由三士道引导之义”,如果目的只是为了能够成办三有的快乐,是下士道的法类;去解脱生死,这样的法类称为中士道次的法类。而共下士道以及共中士道,之所以为“共”,是为引导行者入上士道次之共同基础,也就是说,是修学上士道或是大乘道的前行方便。
    “第二、如是次第引导之因相”(68页)分为二种,“庚一、正明因相”与“庚二、所为义”。“转趣大乘能入之门者,谓即发心于胜菩提。”唯有发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要发起菩提心,其根本来自于大悲心和大慈心的修学。要能够生起大悲心,一定要在共下士道次的时候,能够思惟三恶道的痛苦,以及在中士道次的时候,思惟三有轮回六道的苦乐,都像是悬崖般的可怖;先要有这种出离心,才能够生起大悲心。以自己蒙受三恶道以及轮回六道的痛苦这些经验,推广到众生身上去,才能够生起大慈和大悲心。因此,共下士道次和共中士道次的法行能够真实的修学,是生起菩提心最好的方便。这样来说,就应该好好思惟皈依和深信业果的道理,以及净罪集资。“由于至心勇悍增广,及须皈依七支愿行(供养)”,以趣入菩提道,修学菩提心。
    一旦修学菩提心之后,就要修学六度和四摄,特别要修学以三摩地为本质的奢摩他(止)。在具有止的功德之上,为了让自他一切的有情能够断离生死的缘故,一定要修学可以断除轮回根本无明的无我空性慧,和以智慧为本体的胜观。能够把共道基础好好地净罪修行之后,一定要趣入密乘之道,因为趣入密乘道,可以很快速的圆满福慧二资粮。我们知道,一定要以大乘共道作基础,而趣入密乘道。而密乘道的依师之理比前面的依师之理还严格。再过来就是要以根源清净的续部(密续)所出的法源,去接受灌顶,然后成熟身心,如理守护不舍。经过灌顶、持戒之后,就要修密乘道了。密乘道分二种:在下三部(事部、行部、瑜伽部),修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在无上瑜伽部,要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瑜伽相应法。
    “第二所为义者。”(72页第10行)这样安立三士道的理由是:“为(了)摧伏增上我慢,谓尚未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即便自许我是大士。”对于还没有生起共下与共中士夫心的,就说自己是上士夫,这种我慢的人(注三),安立共下与共中士道次之修学;第二是为了广益心量不同的众生,普遍利益上中下三种心量不同的众生。比如说有一个地方,路上有三个人要去,因为个人的脚力、兴趣、想法、体力都不同,有人走没几步就想停歇下来,有人走到比较远的地方才想停下来,有的到了最远的地方才停下来。和这比喻一样,因为众生的根器不同,有的人想说,我学下士道次就好了;有的只想学中士道次;有的人则是想说,前面的下士道次与中士道次是我的共道,为了修学大乘的缘故,我必须经由前面共道基础的修学,进而趣入大乘道的修学,有这三类的众生。当下我们要先能够把显密双运的圆融道体记住,并对总道产生定解。这样的好处是,即使有些众生只有能力去修学下士道次的法,但是先对他讲整个道体之后,他会有一个习气种子种下去,以后就很容易向上走。目标先定下,再依着整个道次的法类,他就不会得少为足,而会以建立显密双运的整个道体作为目标,向前走。
    所谓的菩提道次第教授,是涵盖显密的教法,是一个众生在一座之中,便能够把完整的显经密续的教法精髓(成佛之道),完全展现给你的一种教授。不想成佛便罢,想要成佛一定要依这样的道体向上走。我对大家能重视菩提道次第的教授,感到随喜,但是如果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产生半点法味,只是浏览,看看这里有什么,那里有什么的话,这样就没有什么好处了。“以有暇身劝取心要”就大致讲说至此。
    接下来,(74页科判)“正取心要分三”,即“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三、于上士夫道次修心”。“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分三:“一、正修下士意乐(下士道的内涵是什么? ),二、发此意乐之(的)量(是什么? ),三、除遣此中邪执”。“正修下士意乐”分二:“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以及“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关于生起希求后世利益的心分成两点:“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还有“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善恶)二趣苦乐”的内涵为何。“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分为四项来说明它,就是,“一、未修念死所有过患”,未修念死有哪些过患? “二、修习(有什么)胜利”? 以及“三、当发何等念死之心”,还有“四、修念死理。”
    “未修念死所有过患”,一般来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没有人敢说,我不会死,这种想法是不会有的。可是念死无常的意义不在此。因为人们通常以为:“我今天可能不会死吧! 我明天可能不会死吧! ”有这种拖延的想法,因此不会很积极地去做想要做的事,这是常执所导致。假设现在是白天,今天晚上你会死,你还会想谈明天的计划吗? 还会想明天做什么吗? 当你晚上躺下睡觉,还不知明天黎明的时候,你是会投到中阴身去呢? 还是可以再起床? 这是不一定的。如果不修念死,你会一心迷惑于今世的事,然后拖延,以致于成办解脱及成佛的想法都没有,不会积极的去做。如果不能修念死无常的话,即使能够闻思修佛陀的教法,也只是贪着今生而已。这样修任何善业,力量都很微弱。
    “设能缘虑后世而修,然不能遮后时渐修延缓懈怠,遂以睡眠昏沉杂言(闲聊)饮食等事,散耗时日,故不能发广大精勤,如理修行。”(74页最后1行)  过患是这些。(75页第2行)“如是由(于)希(求)身命久住所欺诳(的缘)故,遂于利养恭敬等上,起猛利贪(着)。于此障碍,或疑作碍,起猛利嗔,于彼过患蒙昧愚疑。由利等故,引起猛利我慢嫉(妒)等诸大烦恼及随烦恼如瀑流转。”如此一来,十恶业、五无间业,还有近五无间业及谤法重业都造了。因为这样堕落恶道,就会蒙受很大的痛苦。
    “第二修习之胜利。”修习粗分的死无常,忆念无常,事实上它的目的,无非是激励你学习佛法。刚刚我们讲到修习思暇满难得义大,也是激励你修习佛法。只是,一个是让你的心立于悲伤之上,激励你去修习;另一个是在让你产生很大的欢喜心之上,来激励你。为什么? 因为讲到死,它是不会暂住的,暂住不了。如果我们到另一个国家去,那你总要先办护照签证,机票也要先准备好,才能启程前往那个地方。同样的,非去不可的下一世的签证是什么呢? 就是佛法的修学,也就是说,应该日夜无间地修学各式各样的清净教法。这也就是由忆念死无常,进而督促你修法的理由。修习无常的胜利,就讲到这里。
【解惑篇】    问:昨天提到,为了成办顺缘,而忘了修学佛法,能不能请再说明一下?
    答:是这样说,我们要修学佛法,首先要有顺缘。如果你的顺缘很快可以得到,当然你要修学佛法就没有什么障碍。问题是,这个顺缘的具足,不是这么快的话,那你大部分时间花在顺缘的成办上,就忘记了要修学佛法。同时在成办修法顺缘的当下,你会对佛法的修学产生一种懈怠与那种常执,觉得是恒常,不是无常,会有那种想法,这样对修学佛法是很大的障碍。所谓修学佛法的顺缘我们都有了,就是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    问:可是没钱怎么办?
    答:如果真心修法的话,没钱也没关系,上次不是讲过噶当派的四依止、三金刚还有三事吗? (请参考衮却格西开示录(一)《什么是金刚乘》175页)就是这样的,不要钱也可以修学佛法。不过话说回来,要舍下现世一切是很困难的,顺缘还是要啦!需要工作挣钱、积钱。不过重点在,不论是在工作、或者赚钱的当下,你的心应该是重视来世超过于重视今世;也必须有重视他人胜过重视自己的想法,要这样慢慢地向上积累。想要一下子立刻成办是很难的,但仍要致力于圆满清净教法的修学。虽然我们还做不到这一点,但还是要这样讲。如果我们已经具有这种条件和能力去修学圆满清净的教法,何必多讲多听呢? 马上就可以成办了!事实上都没有办法。
    如果“舍下现世”这个教诫、这个法行很容易做到的话,那只要告诉你,必须舍下现世,很容易就做到,佛法马上到手啦!事实上这一点是最难做到的。我们常常这样,前前的修行功德不好好地勤求,却都是以精要、高深的大法为主要的寻求对象,不提前面的下士道次和中士道次修行内涵,就马上要修学止观了,不能这样,我们寄望的是,不要楼梯就可以上楼顶。如果要上楼顶,总是要从楼梯的第一层阶梯往上爬。在藏语中,没有“电梯”这字,要用英文!我们就像坐电梯上去的那种人,不想爬楼梯!不过如果是有特别教化的众生,具有大善根、大福德与能力,一旦向他展现密乘教法之后,他是可以像坐电梯般,迅速向上;我们凡夫最好是从下下阶梯向上爬吧! 总之,修行是从前前的修行引生后后的。    问:何以有很多人没有广大闻思,也没有从前前引生后后,而立刻可以得到证量?
    答:这是因为他早就学过了!不是每个人都在同一起点。有的人根本没看过道次第的论典,立刻就可以生起证量,这有啊! 但是和我一样的人,还是应该依次第的来学习。密勒日巴尊者早在前世就已经修学了,具有共下士道次与共中士道次的证量。噶当派的一个法王,他上一世对噶当派的共道基础都已经学过了,所以能够马上成就。去成办修学佛法顺缘的同时,要一边学佛法,不要完全放在成办修学佛法的顺缘之上,忘记修学佛法,这样不好。我认识一个新加坡的夫人,她第一个顺位是金钱,第二个顺位是佛法。她说:“如果没有金钱,我不可能去上师那儿,不可能去有佛法的地方,所以我要赚钱。”这乍听之下很有道理,可是佛在世的时候,根本不用金钱,就以托钵乞食维生。照道理来讲,学佛的人都该托钵乞食。    问:所谓的舍下现世一切的意义,是指说你要把已经拥有的东西都要舍掉呢? 还是另有意思? 或者是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
    答:不是这样,是要舍掉你的贪心。已经拥有的东西没有关系,只要舍掉拥有这东西的贪心,没有贪着心的拥有也是舍掉现世的,倒不需要把东西毁掉或丢掉。总之,没有贪着的心就可以。    问:为了修学佛法,要不要注意自己身体的健康,算不算贪着呢?
    答:为了修法而注意健康,这样可以啊! 请你好好注意健康。
    问:请格西拉注意健康。
    答:我已经七十岁了,已经照顾够了。讲起来这里头照顾自己最多的是我,不是别人。您们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好好保重!好好注意饮食。    问:刚刚讲到密勒日巴尊者,格西拉说尊者前世已经修学过了,所以可以当生成就。我们都是凡夫,过去生搞不好是从恶趣来的。现在假设我们犯了菩萨戒的根本堕,我们这一生根本连谈净除罪障都办不到,那在未来世一定是堕入三途。
    答:即使你犯了菩萨戒的根本堕,可以重新受戒。    问:我们前世是从恶道来的,今世所思的是烦恼,所作的是恶行,又没有修行共中下士道的基础,又造了很多恶业,到三恶道是决定的,又要如何有证量呢?
    答:关于你的前世,我不敢讲。也许你前世已修习过共中下士道次了,你是不说而已,装作没学过的样子。    问:会有人学过故意装成没学过的吗?
    答:有啊! 密勒日巴尊者就是这样的,他一直这么说:“我是一个凡夫,罪障很深的恶人,是个下冰雹,罪不可赦的恶人。”这么一个,事实上,已经修学过共下士道次基础的尊者,还说自己是一个大恶人。我们有些人已经学过了,如果我有神通,才会知道,事实上我不知道别人的前生。也许你上一世是没有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基础,可是很难说你前世的前世没有修学过。有一个公案,中国皇帝有一次问西藏人说:“您们西藏人里头最富有的人是谁? 最有力量的人是谁? ”西藏佛教徒说:“我们西藏人最富有的是隆垛喇嘛,因为他具有七圣财。最有力量的人是密勒日巴尊者,因为他以今生恶道的人身而当生成就佛道,所以他力量最大。”另外一件令西藏人没有面子的事情,中国皇帝问他说:“西藏有没有能够好好持守比丘四圣行的人? ”西藏人说:“那只有去回教徒的商店找吧! 我们西藏的商店找不到这种人。”意思是这种人在西藏很少,能够持好戒的人很少,这是丢脸的事。
    今天就到这里,大家远道而来,很辛苦。有人今天晚上回去的地方可能比道次第还远。
【注释】    注一:“第三个是日日义大,第四个是刹那刹那义大”此二义大是帕绷喀仁波切在《掌中解脱》里说的。
    注二:“一念一念间十恶业的说法”《入行论》讲,就每一个念头而言,均由心所带动,而只要是由三毒所引导的,都是十恶业。只要是恶业,就是三恶道因。只要你的念头是以贪嗔痴为主导的话,不管有没有透过身、口,都是恶业。我们的身口意就是以每一个念头为单位、当基础,一天二十四小时,有几个念头? 一生有几个二十四小时? 再往前推,无始以来,这样加起来,我们这种恶念,这种十恶业的念头,不知有多少,我们也不知道造了多少恶业。
    注三:对于还没有生起共下与共中士夫这种心的人,可能因为直接接触到大乘,就会自许说,我是大乘道的。不管是本身邪见所产生或者他们过去没有道次的因缘,不知道要如此循次第修学,都很容易会有我是上士夫的这种我慢。
    注四:“十秘财”为噶当派格西舍弃现世、修清净法的十大秘诀,包括四依止(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三金刚(事前无牵累金刚,事后无悔愧金刚,与智慧金刚同行)、三事(出入人群,入于狗位,得到圣位)。 
第八讲  念死无常    今天我们已经得到意义重大而且难得的暇满人身,也遇到非常难以值遇的诸佛教法,同时又蒙受非常难得的善知识的摄受。现在我们身心安康,没有很多病痛,并且具有分辨诸法善说与恶说的能力,因此,应该好好的来成办,能够成就下一世义利的诸佛正法的修学。虽然妙善的暇满人身,是修学佛法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我们不应该以此为喜足,把妙善的暇满人身,只用在追求下一世的义利,或者,只是为了成办个人的解脱果位。不论在“境”(轮回界),在“道”(修道)或是在“果”(成佛)的三阶位上,都能为无上众生的义利,而成就佛道,要以这样的心来成办这个暇满人身。应该是“为了一切众生义利的圆满,我必须成佛;为了成佛,我必须修学正法。”当今所要讲授的正法,是诸佛菩萨修行的精髓,一切诸佛成就佛果的康庄大道──菩提道次第教授,我们应该发菩提心来听受这一场教法。
    佛陀的教法无非是为了调伏我们内心的烦恼,我们的修行应该是在摧灭内心的烦恼。怎么样才是法已入心? 当你经过佛法的修学,内在的烦恼也减少了,这样的心就是入法了。把法真正听进去的征相(相状)是,你的外在非常祥和寂静,内在烦恼减少。所以不必问人家:“我这样修法正确吗? ”而是问自己:“我这样的闻思修教法,有没有害处? 得到了什么效果? ”检视自己内在的烦恼有没有减少,就可知道,不必问别人,也不必祈请佛陀来看你有什么征相出现。
    现在开始讲道次第,以科判来看,我们现在讲到第四“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分两项:“乙一、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及“乙二、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关于第一项我们已经讲过。依止之后如何修心的次第分两种:“丙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及“丙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丙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之“丁一、正明暇满”、“丁二、思其义大”及“丁三、思惟难得”,已经简略介绍过了。经由好好思惟修学暇满难得,我们可以生起一个决定:“今世我一定要修法。”因为下一世人身不可再得,而这一世也已所剩无多,基于难得的思惟,生起今世必须要修学佛法的决定。即使你生起今世一定要修法的决定仍是不够的,理由是死无定期,所以我们必须更进一步思惟“死无常”。
    “丙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我们看74页科判:“丁二、正取心要分三:戊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戊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戊三、于上士道次修心。”于共下士道次修心,分三:“己一、正修下士意乐,己二、发此意乐之量,己三、除遣此中邪执。”正修下士意乐,分二:“庚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庚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发生希求后世之心,分二:“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辛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 二趣苦乐。”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分四:“壬一、未修念死所有过患,壬二、修习胜利,壬三、当发何等念死之心,壬四、修念死理。”
    首先,行者若能够好好的忆念“死”,是很重大的关要。如果我们不能真心的忆念死无常,而迷惑于今生今世衣食名声的追求;就这一点来讲,和畜生没有什么两样。虽然说,我们的能力及智力胜过畜生,但是如果我们只锁定这个方向,这种作法,最后的结果和畜生没有什么不同。对于修法的行者来说,非真心的念死无常会吃很大的亏。
    另外,思惟“必死”,如果仅只念死,并没有什么作用,大家都知道我们终究必死。但是“明天还不会死”,这是每个人都自然会有的执着,使你想修法时会说,还不急,下个月、今年、明年再做,一直拖延。“明天还不会死”的这个借口,让你产生拖延的想法!仅只念死无常,也不至于让你产生一种修学清净教法的量,还要在心中生起真正清净的念死无常的量。“念死”会让你想修法,但并不能让你持续究竟,即使碰到一位师长为你教授,你也想要修法,可是因为没有“无常”的推动力,所以不会持续。“心”与“法”要能结合是很困难的。这就像驴子背上绑了很多的大石头爬坡,它觉得很辛苦,想休息、不想往上走,但却会往下滑落。我们的心趋入法道,也像驴子拖负很多很重的石头一样,不向上就只有往下去了。一位西藏的大德贡唐仁波切说:“未知未知二十年,欲修欲修二十年,不能不能二十年,一生传记如此而已。”空过了!这就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念死无常所导致的。
    如果真心的念死无常,你就会为下一世做准备,因为你一定会进入下一世。像我们要去别的国家时,我们会先想好办法,然后着手去做,不去的话你就不会想办法。不能真心念死无常,便不会想到来世的事。再者,如果我们只是随便的修念死无常,修法便不能清净圆满,难免会染到世间八风。七世嘉瓦仁波切给桑加措说:“即使我们的身、口去造作善业,却都是染到世间八风。即使听受教法,寻求证量,也都只是在造业。”我们不修法时造恶业,修法时因为没有认真修法,还是不能造纯净的善业。如果不能真心的念死无常,即使你修再大的法,比如持咒修法,以及其他的法要,你的目标只是放在:“让我今世不生病,让我得到很大的安乐、长寿,让我这一世如意吉祥!”这是和世间的目标锁在一起。阿底峡尊者说:“只为今世修佛法,只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果报罢了!如果能够进一步,以下一世的因作为诉求来修法,必然不会堕三途并能有下一世的义利。”可以见得修法与心能否入法,是取决于心是不是安立在来世,而不以今世为目标。
    即使你真的很殷重的修法,可是因为没有真心念死无常的缘故,你不能究竟彻底,最后可能会放弃。当放弃时,又想说是为了要成办修法的顺缘。而为了要得到修法的顺缘,你也许会因无法掌握自己的心而跟人家吵架、打官司,所有的缺失都跑出来。好多人都知道要行持皈依,并奉行业果的道理,虽然不是不修,但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念死无常,一旦死无常真的来到,只有畏惧和后悔。你虽然听很多,可是死主到的时候才警觉,那就一切晚矣!
    应该在一开始时就要畏惧死无常,临终时就不会怕,这样修才对。我们的作法是,开始时丝毫不畏死无常,还手舞足蹈的,到临终时才用手抓胸,很忧悔。以前的善巧者刚好相反,先前非常害怕死无常,一直修法,临终却能安乐的往生。西藏大德隆垛喇嘛,他要往生前预知时至,他说:“我早上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晚上就是天上的天人身了。”一位大德请教他说:“因为你平常害怕死无常,所以殷重的修学,成办证量。这样毕生修行,现在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身体,下一世是不是有机会去香巴拉国? ”“我有希望去香巴拉国,我有这个把握。”我个人常常记得密勒日巴尊者的话,他说:“因为害怕死无常,所以我逃向山上去修行。因为一心的勤修,所以心中生起证量。即使我现在就死,心中没有忧悔,没有害怕。”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应该先殷重、真心地修习念死、念无常,如果不是这么真心的修,你会一年空过一年、一天空过一天、一小时空过一小时,这辈子就会整个都空过了。所以我认为真正最有力量,最能够督促你、激励你修行佛法的,莫过于真心的修念死无常。
    格鲁派三大寺里的法师们认为“死无常”的法门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的“东卡”(藏式僧服上衣),背面有一个象耳,象征着阎罗王就在你的背后,也许明天你就起不来了。以这个象征做标志,督促我们去闻思修教法。我们三大寺里,很多法师的念珠是动物的骨头做的,代表死的形象。持咒念佛时,看到骨头就想到念死无常,因此精勤修法。在《戒经》里面佛陀以白骨观、骷髅相来教化众生,观想这个相,然后念死无常。《入菩萨行论》这样讲:“我们去看某个人的尸体,或是坟墓中的尸骨,我们只会说那是别人的骨头、别人的尸骨,并且会很害怕。其实我们的身体也不过是一堆骨头,只不过是时间的先后罢了。”(“他骨及吾体,悉皆坏灭法。”)我们可以去坟场观修,对死无常的修习会有帮助。如果我们可以真心的念死无常,包括显乘及密乘的修学、成佛果位的成办或任何一种解脱,都会是很大的动力。能够真心的念死无常,我们粗分的现行贪、嗔、痴,就像被铁锤一敲,马上就被压伏下去,让你临终之际欢欢喜喜而死。希望我们可以好好地去思惟念死无常的功德,以及不念死无常的过患。
    我并不是要让大家害怕,而说了这么多念死无常的法门,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真心地去取得佛法的心要,而获得真正的快乐。修念死无常原来是为取心要用的,绝对不是为了让你害怕,或是引发你一种寻思分别的说法。
    密乘念死无常的法门有很多的内涵在里头,密乘寺院里的鼓是用死者的皮做的,这也是为了念死无常而安置的。此外还有天杖、人骨念珠之类,这些皮骨的法器,都是为了激发行者生起念死无常的心。我们的大悲世尊开始讲说教法就是讲无常法,示现涅槃相时也是说无常法而寂灭。念死无常这个法门在初、中、后三际(初期、中期、后期),都非常的重要。如果真的能够以念死无常为前行,修学动机就会非常清净;在修法或听法时,因为念死无常的关系,所以再怎么样也会启发正知正念,让你趋入正行而修学;后行回向时,因为你能念死无常,也就绝不会回向今世没有病痛、能够快乐、长寿,或为他人的吉祥而求,因为死无常的关系,我们要回向给一切众生及更大义利的法行。
    下士道次所说的无常是粗分无常(死无常),中士道次所说的无常是细分无常(刹那生灭,一定要先懂四谛十六行相)。下士道次的念死无常是说,我们由生到死会变化,生死的间距相差很长,所以是粗分的。中士道次所说的无常,是刹那刹那的变灭无常,前面那一刹那“生”的果,就是后一刹那“变灭”的因;一刻也不能停住,这是细分无常。
    说到“常执”,执着恒常是最坏的心,比如说,我们有“明天还不会死”的这种心,令你修法不会清净贯彻,而且会为世间的目的所染,不会为成佛求解脱。若不能够真正的念死无常,善业的成办就不具力量,会很微弱,有杂染、昏沉,净想睡觉,没有兴趣修法,会讲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闲聊),却启发不出来想修行的心。只想说:“我不会那么快就死,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活下去。”这种错误的偏见,会让我们把目标锁在今世的名闻利养。由于没有真正的念死无常,产生以上所说的种种障碍,因此你不会去思惟不念死无常的过患,那就变愚痴了。又因为愚痴而产生很多,像是嫉妒、我慢等的根本烦恼,还有其他的随烦恼,这些都会无间的生起,因而积造了十恶业、五无间业,还有谤法重罪,导引你堕入三恶道的剧苦。
    第二修习死无常的胜利,如果我们对于死无常能够串习而生起决定,就不会贪着于今生的目标,并且会对三有轮回不究竟的快乐产生厌离心。然后会让自己积极的修学正法,觉得今生的名闻利养、一切的荣华富贵,就像稻谷的皮(米糠)一样的没意义。因此真心的想到自己的下一世,而精勤恭敬的皈依三宝,修持皈依学处,并且奉行业果。基于无常的推动,进而认为今世的一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为了对我具有很大恩泽的众生能离苦、为了成办自他众生下一世的义利而努力,认为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真心的念死无常,可以把自己一切的烦恼及恶作(恶行),自自然然的遮止。因此,一切善根之门在于修“念死无常”。
    再来,“当发何等念死之心”,我们不是害怕死,是害怕死无常非常迅速的到来,让我来不及成就下一世现前增上生的因,及究竟决定胜的因,令我害怕的是这一点,害怕不能够成办这两者的因。如果能好好的修持,临终就不会害怕。这个因如果不成办,就不能自轮回解脱,又因为不修法,死后堕入三恶道,会产生很大的忧苦。想到事实如此,不用很久的时间,我这个身与心就要互相分开,真心地修习念死无常,很自然的就会毫不怀疑我的身、心、眷属、财富以及各种受用等等,都会与我分离,因此产生不贪着轮回、贪着三有(三界)的心,而趋入佛法的修学。
    接着是如何修念死,77页的科判说:修三根本、九因相、三决定。三根本中有三点,即:思惟必死、死无定期、死时除了佛法之外,其他都无助益。为什么说我们必死呢? 第一个因,思惟死的时候没有任何因缘可以让死主退却。第二,思惟寿量没有办法添增,有减无增。第三,思惟活着的时候也没有闲暇修行妙法。
    首先,死主决定来的时候,没有任何因缘可以令其却退,不管投生哪一道,都无法遮挡死主。虽然世尊的身体是不死之身,但是由于众生福报业力的关系,所以他示现涅槃相。连世尊都如此,何况其他。世尊圆寂之后,很多大阿罗汉圣者也都同时入灭。印度很多大祖师,如阎浮提六庄严及二圣(注一)也都涅槃。其中龙树菩萨的寿命是六百岁,而现在也只是个名字罢了;莲花生大士的寿命有九百岁,到目前也只剩下个名字而已。不管投生成为什么身,因为死主必来,除非你证得了圆满报身,那就任何因缘都不能摧灭。不过由于各宗派的观点不同,我们要讲一下它们共及不共的观点。以小乘有部的观点来看,佛是有入灭、有涅槃;大乘的观点并非如此,佛不过是为了度化众生而示现涅槃,这点我们必须要分辨出来。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个身体一旦取受之后,必死无疑。
    刚刚说的是身体无法逃避死亡,现在要说的是处所,不论你逃到海上、山里,一样都会遭到死亡的命运,持诵总持咒语也没办法摧灭死亡。与阎罗王打官司,打不过它,一定败诉。因明学者、辩经学家安立很多理由与死主辩论,还是辩不过他。世间被判死刑时,你可以贿赂而不判死刑,而死亡来临的时候,就算你有很多钱,对死主贿赂也没有用,死主不会接受的。修长寿法,受灌顶以及修其他的无上教法,一旦死亡来时,挡也挡不住,没有办法救脱。释迦族和琉璃王作战时,目莲尊者为了救释迦族,曾把部分族人放在钵中,还是不能幸免。“迦摩巴(即大宝法王)云:‘现须畏死,临终则须无所恐惧,我等反此,现在无畏,至临终时,用爪抓胸。’”(78页第7行)
    思惟寿命无可添增,而且有减无增。我们人生,“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亦为昼夜尽销,此等复为上午等时而渐销尽,故其寿命总量短少。”(第10行) 另外,因着每个众生各自的福报及业力的关系,寿命各有期限,况且还有横死的因缘。猪被带去屠场的时刻是越来越近,不是越来越远。七世嘉瓦仁波切说:“我们人生寿期的消尽,像是从高山流下来的瀑布水,一直往下冲,可是我们不知道。”又说:“生命结束的刹那,就算我们想安住下来也不可能,很无奈的,只有分分寸寸的步向阎罗王的口中。”此生存活之际,就像罪人被判刑,要被处死,步步趋近处决的日期。想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就很悲伤,寿命一天一年过去了,却没办法添加。钱没有了,明天还可以去工作赚钱,寿命却没有这回事,只是无间的消逝中,有减无增。
    第三点,思惟生时没有时间修行妙法,就死了。(80页第5行)“谓无义中,先已耗去众多寿量,于所余存(所剩余的寿量),亦由睡眠分半度迁”,就像伽喀瓦大师说的:“如果人生有六十岁的话,扣掉很多睡眠、疾病、谈天及从事其他的世间法的时间,真正能够修法的时间不多。”即使修法,也不能清净的真心修法。
    看第二段:“如是现法一切圆满,于临死时唯成念境,如醒觉后,念一梦中所受安乐。”这是《本生论》的说法。所谓生前的安乐也好,痛苦也好,就像梦中一样,死这个怨敌一定会来,并且无以遮止,问自己:“为什么要爱着现法而受欺诳? ”这样想而生起很大的誓愿,发起决定心,一定要修行正法。由第一个根本“思惟必死”的三个因相,导出一个决定──一定要修学佛法。
    第二根本思惟死无定期,一样有三个因相。虽然决定这一世非修法不可,可是,如果没有再进一步思惟死无定期的话,如何修? 什么时候开始修法? 你不会有决定的。总的思惟上,北俱卢洲的寿期千岁,是固定的,南赡部洲的寿期是不定的。(82页)我们南赡部洲的寿期没有一定,开始时寿期最长,可达八万四千岁,最后是十岁为最低的寿期。如果说死亡有先后次第,比如老人一定先死,年轻人后死,倒也还可以让我们说:年纪大的快死了,赶快去学佛,我们还很年轻,还有时间,不急。但是死亡时间的先后没有次第,老幼无定,包括我以及在座的诸位,一百年后都不见了,死了,这是决定的。但是,一百年之内谁会先死却不一定,这中间谁先死,我们没有权力决定。如果能够真心生起“我今天必死”的心,我们定会执着必死的心去修法;如果执着不死的心,就会把很多的心血放在今生的事情上,而不会去想到世间、出世间或者来世的事情,有时候真的是在临终时才很忧悔。相反的,如果一天之中,我们可以好好地修死无定期,那这一天之内就可以成办很多利益自他众生的事。如果执着说:“我必会死!今天可能会死!”的这种想法,到了晚上你并没死,这没有什么不好,你还是可以继续做很多的工作。若是因为你思惟今天晚上可能会死,而很努力修学佛法,就算是真的死了,也不会后悔。
    死无定期的第二个因是:思惟死缘极多,活缘极少,所以死无定期。死缘真的很多,我们的身体是四大组合的,当四大不能平衡、不调时,随时会生病,随时可以死。外面的障碍有八万种,魔障有三百六十种,内在的病障有四百二十四种,各个都是导致你死的因缘。有三种障碍你可能不相信它,它却会伤害你,一种类似精灵之类的生物,这可以害我们的分为三类,属于阳性的(雄性的)魔障有三百六十种,阴性的有三百六十种,黄门(男女二相)三百六十种,加起来一千零八十种。由于我们内在有粗、中、细三种烦恼的缘故,当我们烦恼生起时,伤害到它,引发它来报复我们,造成障碍。小孩子在八岁以前,特别会受到五十种精灵的伤害。现今中文的《心经》没有这样记载,藏文中有要我们遮止一千零八十种障碍,就是指这个,因此我们供朵马将之驱逐。
    看不到的死缘实在太多了,看得到的如地震、水灾、火灾之类,加上四大不调,以及器世间不和谐所导致的伤害比比皆是。众生死缘已经够多了,仍觉得不够,还制造更多的死缘,刀、剑、武器、水、火,这些都是致死的外缘。死缘致死固然没话说,可是活缘又导致死缘,例如说:为了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盖房子,却被房子压死;为了旅游而开车,却死于车祸;汽车还有机车都是活缘,可是相撞就变成死缘;药物也是存活之因缘,可是也会致死。这种问题很多,所以何时会死? 实在无法预知。(82页最后1行)《大涅槃经》说:“言死想者,谓此命根,恒有众多怨敌围绕(这是外缘),刹那刹那渐令衰退,全无一事能使增长。”是以死缘很多。再看(83页第1段最后3行)“此复由其受用饮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亲友欺侮,是等门中而成死缘。”因此,活缘也可以变成死缘。“故实不见有诸活缘,非死缘者。”
    接着思惟身躯非常微脆,所以死无定期。这是说生机非常微脆,如(83页最后1段)“身如水沫,至极微劣,无须大损,即如名曰芒刺所伤,且能坏命,故由一切死缘违害,是极(容)易(的)事。”【请问:“被荆棘刺到会死吗? ”格西拉答:“会呀!如果你不治疗,长脓就死了。”】
    “如是思后,不见死主何时决定坏其身命,莫谓有暇,应多立誓,决从现在而修正法。”(83页最后1行)基于思惟死无定期的缘故我们要导出一个决定──现在就要修行正法。修念死无常当中,思惟死无定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能够猛利而恒久地去修持。
    再来,(84页第5行)第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一切无益,也有三个因相。临死之际,亲友极大怜爱而相围绕,可是没有一个人可以陪你、随你而去,死的时候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围在你身边安慰你,还是要独自的面对死亡,亲友对你的死亡也帮不上忙。尽其所有悦意宝聚的财物,在死之际没有微尘许可带走。就说我的亲友、我的财聚帮不上一点忙也没关系,服侍了一辈子的这个身体会帮忙,也还可以,但是事实上没有,俱生骨肉还是要弃舍,何况是其他的法。讲到暇满人身的时候,这个身体的功德讲好多,要好好珍惜,一定要善用;讲到无常时,这个好身体就没用了,挂碍却很大,要为它费心血,承办好多事,为它赚钱,喂它、养它、服侍它、让它舒服快乐不造恶业,认为身体是我的。事实上,这哪里是你的身体呢? 只是父精母血的结合罢了。可是你还想说是我的身体,如此慈爱的照顾这个身体,如果死时可以同行还好,结果死的时候也没办法带走,独往他世。现世的一切,包括住处、眷属也都弃舍我,不可能有能力帮我忙。这说不定今天就发生。想让那会伤害我的罪业不要来,却一直来;希望会利益我们的佛法能入我的心,却进不来。事实上,真能利益我们的只有佛法。思惟一下,临终之际,整个人生只有佛法是你唯一的怙主,是你的助伴、是你的救怙、是你究竟的皈依处。
    如是思惟暇满人身义大而且难得,以及虽然难得可是易坏,因此要念死无常。如果不勤修来世的义利以及毕竟安乐,而仅于命存之际除苦引乐的话,畜生道的能力比我们更大。博多瓦大师(噶当派的大德),他在修法的时候供养玉松石,有一颗玉松石很美丽,有一只老鼠看到了,拖不动这颗玉松石,叫来四只老鼠,它把玉松石放在肚子上,让其他四只老鼠各拖着它的一只脚,就把玉松石拖走了。
    说到降服敌人,畜生道比我们更善巧。有一只乌鸦与猫头鹰不和,乌鸦把猫头鹰的孩子丢在岩石上砸死。猫头鹰知道了,趁乌鸦不在时,把它的孩子用嘴咬过来,一样在那块岩石上把小乌鸦砸死。蜜蜂、老鼠、蚂蚁也都可以准备一年份的粮食,离苦得乐的方法,畜生的能力比我们大多了。“故须超胜彼等之行”(84页最后1行) 所以要做比畜生道更高超的法行,如果不这么做,虽然得到善趣之身等同未得。
    虽然死无定期,也知道要修学佛法,但是对法渴求的心很难生起,然而不应该因为很难生起就不修了,还是要励力精勤的去修。能够这样思惟的话,对今生今世的贪求心就会遮灭。在你心中未能生起真正的死无常想法之前,一切法道会被遮止。(85页第4行)“若能兼修积集资粮净治罪障,祈祷本尊及诸尊长,并发刻勤殷重思惟,虽觉百年亦不能生,然诸无常不安住故,略觉艰难即得生起。”
    明天要修火供,现在先讲一下关于火供的事情,关于火供的道理或内涵大家可能都很清楚,见到大家很慎重的来进行这件事情,所以我想讲一下。一般来说,闭关者为了能够净罪集资,并供养所修的本尊,就必须修火供。很多的寺院和修行者依着火供来修法。我们为了利益众生,为了成办自他利益的善业,是需要做能积聚圆满受用的法行。为火供所准备的每一种供品,都有不同的功德:供品里的酥油对于资具的圆满(资用富足)有帮助,供品里的护摩木对心性勇进有帮助,黑芝麻能净除罪障,米能增广我们的福报,谷物(带着稻谷皮的米)能招引财富,已经脱了谷的谷物,能使我们快速成办我们的善业,吉祥草可以去除我们的不净与污秽,白芥子可以去除魔障,豆子可以生起力量,青稞可以去除病障,糌粑可以成办最胜悉地的果位。很多种东西都具有特别的能力,对我们成就最胜悉地有助益。如果地方上不安宁,火供也有收摄调服的功德。虽然说功德有这么多,如果我们只是用世间八风的心情来做也是不好,应该是真心的想要布施供养。不要以悭贪的心或世间八法的心去做。
【解惑篇】    问:想请问关于几种见烦恼的问题。
    答:这个问题,以后讲中士道次的时候再回答好吗? 这是根本烦恼的问题,所以在那个时候回答。这是七种烦恼的对治,在讲到十种见(五钝使、五利使),讲到烦恼根本问题的时候会提到,这些是烦恼的心所。    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就不会死吗?
    答:你还没有去啊! 如果去的话,就不会死,没有错啊! 但是还没去之前,要念死无常。    问:阎罗王是哪一道? 是人道、天道,还是畜生道?
    答:阎罗王有两种,世间及出世间。世间阎罗王的存在是基于众生的共业,感召一个判众生刑的补特伽罗,是依于鬼道或是依于地狱道的身体,但不能说阎罗王是鬼道或是地狱道。就像菩萨可以化现成人,但菩萨却不能说是人道。出世间阎罗王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现。    问:那他会不会有寿量? 会不会死?
    答:还是会有寿期。阎罗王是审判你烦恼及业的补特伽罗,当众生都成佛了,就不需要阎罗王。都成佛了,还需要有审判众生的补特伽罗吗?     问:在顺境时该如何修持?
    答:你所讲的顺缘是指修学佛法碰到的? 或是一般生活的顺境? 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你是要问修学佛法的顺缘具足的时候,如何修无常? 还是一般生活很顺的时候,如何修无常?     问:是指修学佛法的顺缘具足时。
    答:这时候,你修无常最好。比如说,得到檀越或者施主的供养,这些东西本来都是为了修法用的,如果你真心的念死无常来布施或者受用,会更完美、更如法。    问:那么要如何修呢?
    答:我没办法告诉你一个修的形相,顺缘生起的时候该怎么修无常? 就修吧!     问:积聚很多顺缘时,我慢和悭贪会很容易地产生,该如何修无常?
    答:会的,当你积聚很多顺缘时是会产生我慢及悭贪的,那时候就需要修无常。我讲法之前也要先观无常,想说上座之后可能就下不来了。就这样修吧! 无常在什么地方很不容易生起? 在你很骄慢的时候,你可能就忘记了,所以更要修无常。不修无常的话,这么美好的花供在那边,我会产生我慢的。    问:修上师相应法时,在我们的众多上师中,应以哪一位上师为安住头顶的师长?
    答:只有一个头,你安哪个上师? 如果信心坚定,放一百个也可以。有此疑问是不懂修法的缘故。我说过资粮田总集上师佛,皈依境总集上师佛,现世尊相为你的根本上师,我说过,这个讲法不一定要视为上师,是说,只要是你能够信赖,而且能够启发你最大净信心的,就是你的根本上师,外相是世尊相,本质是上师,不论你有几位上师,世尊即含盖了你所有的上师。不过如果你已经受了灌顶,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师,那是另当别论。    格西拉问:是不是没有灌过顶?
    学员答:有灌过。
    格西拉问:在几位上师面前灌过顶了?
    学员答:好几位。
    格西拉答:他们都是你的根本上师。    问:根本上师是否只是一位而已?
    答: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师与根本上师不一样,显乘的安立法与密乘的安立法又不一样。你安立一位,而我是安立了好多位。    问:这么说来,可以不止一位了?
    答:如果你只有一位根本上师,你就依止他,以他为主。你的根本上师之所以有很多,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因为你灌过很多顶嘛!    问:只能灌一次顶吗?
    答:可以灌很多次,灌过顶的就是你的根本上师。    问:如果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灌顶,那上师是什么样的内涵我也不知道,别人告诉我说灌顶很重要,而且传授灌顶的上师很有名气,我就跟着受灌顶,算不算上师? 要依止他吗?
    答:如果在灌顶的当下,你没有生起得到灌顶的想法的话,那根本是看戏,不算。你是想去看看上师长什么模样? 想知道灌顶是怎么一回事? 用看戏的心情去看宝瓶是怎么放的,朵马(食子)是怎么供的。这种灌顶不算。    问:去受皈依仪轨以及受戒的阿闍黎算不算根本上师?答:是啊!
    问:为什么是?
    答:为什么不是? 趋入佛教之门的皈依法行都已经做了。
    问: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皈依,这样去皈依就变成根本上师了吗?
    答:如果没有得到皈依戒的话,那当然不算,只有当你心中生起“我得到真实皈依了!”那时候他就成为根本上师。    问:显教的皈依与密乘的皈依师长有什么不同?
    答:显教传授皈依的师长与密乘传授皈依的师长,因为进行的皈依法门是一样的,所以是一样的。师长是没有差别的。    问:那么所皈依的显教师长算不算是根本上师?
    答:西藏是安立为根本上师,你们怎样安立的我不知道。不过安立点是:你有没有得到皈依戒? 我们西藏以三个来分判,间接传承上师、根本上师及具足三恩根本上师有所不同。具足三恩是指有三种恩泽:根本上师是给你传戒,给你皈依,给你直接的教化;间接传承师长,是从佛传承到目前的师长。传皈依的师长是根本上师,直接与间接法缘师长里,哪一位对你的恩泽最大,能启发你最强的信心,就是你主要的根本上师。其他的师长就证量来说,没有差别,但是信心的启发是不一样的,所以其他的上师是这位上师的化身,这样去修。
    在三大寺有这种说法:对于在很高的法座上,很有名气的仁波切,可能都不会失去信心;反而对与我平起平坐,生活在一起的师长,因为看他的过失,所以永远生不起证量。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很大的错误是什么? 我们具恩的师长非常的谦卑,其貌不扬,而且一副卑劣相,虽然平常就是他给我们教化、口诀、教授经典、为我们传灌顶乃至于传戒给我们。我们却不认为他很重要,因为他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就认为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倒是那种平常不见面,名气很大的仁波切,或是法座坐得很高,很受拥护的仁波切,向他们求灌顶,这是很大的错误。所以说,不应该像狗碰到肉包子一样,冲过去,不要这样依止师长。受完戒,也灌过顶了,还在问是不是你的上师,太晚了吧! 很多外国人也这样子,已经受了戒,灌过顶了,还问说,去哪里找根本上师。
    只有听闻教法,并不一定要安立他为你的根本上师。先好好的观察。听完要马上依止,《广论》没这么讲,是要经过两三年的观察期。不观察就依止,出了问题,也是你自己找的。《广论》讲的很清楚,要先观察,观察完,依止之后,即使他是一只狗,也要把它顶在头上。
    问:这样弟子会有很大的缺失!
    答:有怎样的缺失?
    问:如果已经依止完之后,观师如佛,且把师长所作的一切都观为十全十美,缺失可大了?
    答:有什么缺失?
    问:一旦把他所作的都看为十全十美,那上师就可为所欲为。让上师有借口放纵,为所欲为。既然弟子把我所作的看为十全十美,那么我就什么都可以做了。如果变成这种情况,对吗?
    答:不是说过要观察吗? 一旦依止了就没得说了。你觉得他做错了,那是你的的觉受变了,是你自己的业的问题,不是上师的问题。
    问:上师可不可能拿它当借口?
    其他法师答:具相上师不可能这样做。
    问:如果不是具相上师该要如何呢?
    答:经过观察一定是具相的,这问题我不能回答,你去请问具德的仁波切好了。    问:来灌顶根本不知道灌顶的意义,而且上师传完灌顶不久就回去了,上师什么模样也不知道,这样灌完顶后就成为我们的上师,这样很容易看到上师的缺失,那该怎么办?
    答:这是你的缺失,不是上师的缺失。我叫你观察,为什么不观察? 为什么马上去灌顶? 这是你的问题,不是师长的问题。灌顶之后就是要好好依止。不过,有时候有人邀你一起去求上师灌顶,根本没有机会让你先观察那位上师的行谊。而且那位师长一传完灌顶,就回去很远的地方,反而不会让你产生邪信,万一不幸地,师长长住下来,倒使你产生邪信。
    我讲这么多,就是让你开始的时候不要像只狗,看到肉包子,就冲过去吃了。不要这样子,这是自己的问题。狗不会看包子里面包什么,我们是人,不是狗!    问:听说灌顶分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做结缘式的灌顶,刚才格西拉所讲的是否也包括这种?
    答:种习气及种种子的结缘灌顶,你所得到的种子是腐烂的吗? 你想要腐烂的种子吗? 既然已经种下了种子,结缘灌顶当然也算灌顶。总之他已经为你安立了种子,他就是你的师长,除非你得到的是腐烂或烧焦的,不会生长的种子,没什么所谓的结缘灌顶,灌顶就是灌顶。    问:中心没有一位长住的师长,我们很难有机会去长期亲近观察,怎么办呢?
    答:这样也很好嘛!像我灌完顶不久就走了,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问题。如果一直住在一起,难免会让你们看到很多缺点吧!     问:今生能依止哪一位师长修学,是否与我们自己的业力有关?
    答:是业力的牵引没错。这个问题请你自己去问传你灌顶皈依的上师,不要问我。你们未来的道路及命运,可不要全部放在我身上。从前有位大德,他依止很多位师长修道次第,但修了很久之后仍没有一点证量生起。后来有人告诉他说,你在观想资粮田的时候,应该要从教你藏文字母的师长算起,一起观入才对。那位大德才恍然了解,原来他一直没有把教他字母的尼师当成师长,纳入资粮田中。我看你们也是师长太多的缘故吧! 也许你们从我这里听到的和你们的了解,不太一样吧! 所以好好地去别的师长处请益一下。
【专有词汇】    注一:古印度称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法称,此六位佛学家为世界六庄严。古印度严持戒律的大师:功德光和释迦光,被誉为赡洲二胜。
    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开山祖师,著《中观理聚六论》及《本续集论》等阐明如来教义之书甚多。
    圣天菩萨为龙树菩萨的弟子,著有《中观四百论》等书,阐扬龙树意旨。
    无著菩萨是佛教广行派开宗大师,著有注释《慈氏五论》密意之《瑜伽师地论》、《阿毗达磨集论》和《摄大乘论》等论著甚多。
    世亲是无著菩萨的弟弟,著有《俱舍论本注》和《八品论》等,著述颇多。
    陈那是世亲菩萨的弟子,也是新因明的开派祖师,著有《集量论及注释》、《观所缘缘论释》、《观三时》等众多因明学著作。
    法称是陈那的弟子,著有解释量学本旨之《释量论》等七论。
    释迦光是古印度释律大师,著有《沙弥迦日迦三百颂》等论著;功德光是古印度一戒律论师,拜世亲菩萨为师,精通三藏经典。 
第九讲  三途苦    我们已经具足修学佛法的顺缘──得到一个暇满人身,所以应该好好地以这个人身来求取佛法的心要。而且不应该只是寄望现前增上生果位的取得,只追求自己个人的解脱,应该要以“为了一切众生的义利,我一定要成佛。”的这种菩提心为动机,来听受这一场教法。事实上,由于我们现在能力不足,别说是成办所有众生的义利,就是一个众生的义利也成办不了;实在是为了要成办所有众生的义利,所以我们必须来修学菩提道次第教授。唯有从开始的依师之理到止观双运道全部圆满,最后成就佛道,我们才能够圆满地成就一切众生的义利。
    菩提道次第教授的修学,首先,必须经由听闻而得到闻所成慧;进而思惟所听闻的内涵,得到思所成慧;再进一步,由思慧产生修所成慧。还要把修所得到的道次第内涵,一再的串习,使之与内心相结合。由于菩提道次第已经把修学的次第,完整而没有错误地排好了,我们只要依着这个次第往上修学,就会对整个道体的轮廓,有一个了知,这是个很重要的修学关要。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予以补充。
    修学道次第采用广或略,这是个人的自由。例如《福德本颂》,虽然是短的偈颂,但却是把整个道体完全展现出来,如果我们每天能够以《福德本颂》的内涵来做观修,就能让我们的人生不会空过,进而直取心要。
    在我们调整前行动机的时候,能够具足三士道次第的内涵;正行的时候,也是以三士道次第的内涵来作忆念修或略修;在后行回向的时候,也同样以三士道次第的内涵来作回向。如果能这样做的话,就能让自己的人生,每一天都具有意义。我不是说过吗,世尊所讲的一切教法,没有不涵摄在三士道次第里头的。
    依据道次第的教授,它以四个门径为引导,第四个门径是“甲四、如何以正教授引导学徒次第”,此中分两种,就是:“乙一、道的根本在亲近善知识的道理”以及“乙二、已经依师之后,如何修心的次第”。有关“乙一、道的根本在依师之理”主要分两方面说明,就是:丙一、总示意乐,以及 丙二、略示。略示里头又包括 己一、前行、己二、正行,及 己三、结行,这种修行内涵次第,在以下的暇满等等法行中,也是一样做的。
    于“暇满劝取心要”的道理,就是要认识暇满的内涵:正明暇满、暇满义大及暇满难得。然后,基于思惟暇满的法行之上,每天能够把没有意义的事情放掉,一心投入佛法的修学。劝取以暇满之身取心要,这个所取的心要是指“修学三士道次第教授”。为什么这样讲? 如果行者不能生起下士道次修心内涵的话,则不可能生起一种欲求后世义利的心;如果我们不能生起希求后世义利的心,那整个道次第是没有办法建立起来的。
    关于下士道次的修心,欲求后世义利之心能够生起,主要是修“念死无常”,特别是指“死无定期”的法。如果你可以好好修学“死无定期”,你自然就会重视未来生生世世的义利。修念死无常并不是要让你害怕死,而是要你思惟:自己没有因缘去修学以成办“现前增上生”和“究竟决定胜”的因,同时由于我们积造了很多的恶业,会因此恶业因缘而堕落三途,而觉得害怕。如果你能够修学成就现前增上生和究竟决定胜的法,那临死之际就不需要畏惧。那你真正该畏惧的内涵(核心)是什么呢? 是畏惧在你还没有能够成办现前增上生和究竟决定胜的内涵之前就死了,这才是念死无常的重要内涵。
    如果人死如灯灭一样,那倒是好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死了之后还要投生,而且是基于所积造善恶业的因,而感招乐果(善趣)和苦果(恶趣)。每个人也许都会想:“我死了之后,可能不会堕入三恶道吧! ”但是基于“我可能不会堕入三恶道”的这种想法,并不会让你就不堕入三恶道,因为我们为业所牵引,没有这种自由。如果能自主的话,每个人都不会想堕三恶道的,三恶道也就不会有了!然而在我们的心相续里,确有所谓的善业和恶业。
    《俱舍论》说:“投生于善趣恶趣,取决于业。”这是由于重业、串习业和近业,导致投生善趣和恶趣。一般而言,以你先前串习最多、最重、或最近的业,而感招到善趣或恶趣。虽然如此,如果你生前都在造善业,临终却有一个很强烈的恶业念头,这还是会导致你感招恶趣。同样的,如果生前都造恶业,临终的时候却能产生一个具力(很有力量)的善心,那还是会感招善趣。所以重、近、串习的说法是很重要的。
    “于共下士道次修心次第分三”(74页科判),即“正修下士意乐”、“发此意乐之量”、“除遣此中邪执”。第一类分两点,“发生希求后世之心”及“依止后世安乐方便”。希求后世意乐的心又分两种,“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以及“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
    “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这一点已经讲过了,现在讲85页最后一段“第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者。如是决定速死没故,于现法中无暇久居,然死而后亦非断无,仍须受生,此复唯除二趣之外无余生处(无第三趣),谓生善趣或是恶趣。于彼中生,非自自在,以是诸业他自在故(为业所自在)。如黑白业牵引而生。如是我若生恶趣者,当为何等,故应思惟诸恶趣苦。”(86页第4行)“谓若自思堕苦海理,意生厌离,能息傲慢。由见苦是不善果故,于诸恶罪极生羞耻,不乐众苦故。”因为痛苦是你连在梦中也不想要的,所以“不乐众苦故而乐安乐,由见安乐是善果故,于修善法深生欢喜”,由比度推量自心而悲愍他人,生起悲心;由于厌恼生死轮回,希求解脱的心也会生出来。“由畏众苦,发起猛利真归依等”,因此这种苦的思惟,是能摄集众多修要的大温陀南(修行的重要关键)。《入行论》说:“复次苦功德,厌离除骄傲,悲愍生死者,羞恶乐善行。”也是同样的解释。一般来说,无苦就无法生出离心是一定的。如果有痛苦的折磨,你就会生起出离心。相反的,如果你只有快乐的话,骄慢之心就会生起来。
    由于思惟“后世当生何趣? ”我们要来思惟一下恶趣之苦。从罪的本质,依其重、稍轻、最轻等,依次会投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如果说“我根本没有积造地狱道的恶业”,这是不应理的。为什么呢? 今世从出生到目前为止,仔细想一想,我们所造的业里头,已经积造不少地狱的因了;即使没有这种恶业,自无始以来,我们所投生过的各式各样众生,包括鲸鱼之类的,积造过以小鱼众生当食物,杀害众生等恶业,所造过的十恶业以及五无间业不少,这些都是地狱道的业因。另外,我们又求受了很多律仪、很多戒,如果轻忽的话,也会慢慢地导致地狱道的业。
    关于三恶道的苦分三:(86页科判)“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二、旁生所有众苦,三、饿鬼所有众苦”。“思惟地狱道所有众苦”分四:“一、热地狱,二、近边地狱,三、寒冰地狱,四、独一地狱。”
    大有情地狱,“谓从此过三万二千由旬”,从此的“此”是指菩提迦耶的金刚座而说的,此基座下面有等活地狱。以你两臂张开为一肘,五百个两臂张开称为一个俱卢舍,五百个俱卢舍称为一由旬(逾缮那)。一般来说,修本尊法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修地狱本尊。你应该想,我亲身为地狱众生,本尊就是地狱的众生,就是我,正在蒙受这么多痛苦,因为对痛苦的折磨产生畏惧心,而真实皈依三宝。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虽修到无上瑜伽部的密集金刚,而未生起死无常观,倒不如修皈依还来得深。”这不是说无上瑜伽部的密集金刚的修法证量不够深,本来它就是很深奥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如果我们好好行持皈依,皈依却是更深的。
    地狱的结构是,在菩提迦耶的金刚座下面有等活地狱,从等活地狱开始算,每间隔四千四千由旬往下,还有另外的七个有情地狱。(86页最后1行)“初等活者,谓彼有情,多共聚集,业增上故,种种苦具次第而起,互相残害,闷绝[辟/足]地。”等活地狱的众生,所受的种种痛苦,有以热火炽身;世界上最热的火,与之相较,只不过百千万亿分之一的热度而已。又将身体支分变成一块一块,昏绝在地,死了之后,空中又发声说:“你应该再复活起来。”复活起来又互相拿剑砍杀,如此直至业尽为止,一直受这种反复的痛苦。地狱的寿量之长,讲起来我们可能不会相信。地狱众生的身体很高大,肌肤像婴儿一样的柔软,在等活地狱中互相残杀,残杀的时候不是没有感觉,而是有锥心的痛苦,要这样去观想。
    等活地狱之下是黑绳地狱,(87页第2行)“其中所生诸有情类,谓多当受如是众苦,诸守狱卒,以黑绳拼,或为四方,或为八方,或为种种非一纹画。”地狱的狱卒在诸有情的身上,以墨斗弹绳的方式画图画,再依所画的线用刀子去剁去割解,这是在黑绳地狱要蒙受的痛苦。狱卒非常有力量,而且是一看就会昏倒的可怕,他一直环绕在你的四周,并且用各种刑具处罚你。因为是热地狱的关系,所以越往下越热,较之于等活地狱,黑绳地狱的热度就更大更强。你应该好好地了解、好好修,就如同我在等活地狱中,受苦的情况如经中所说的一样,这样地思惟等活地狱的痛苦。受这样的苦令我很畏惧,所以真实的要皈依三宝。接着往下修黑绳地狱,就像我在蒙受黑绳地狱的苦一样的去思惟,生起真正畏惧的心,然后深信三宝能救我,而真实的皈依三宝。如此依次地修各层地狱之苦。
    “三众合者,谓彼有情,或时展转而共集会,尔时狱卒驱逐令入,如二糯头铁山之间。”投生于众合地狱者是杀鱼、杀猪、杀羊这一类有情,在众合地狱中,山形变成像这些被我们所杀的畜生的头,这些众生的山头,压逼过来,把我们地狱众生的身体压得血流成河,受这种的痛苦。(87页第4行)“从此无间两山合迫,尔时从其一切门中,血流涌注,如是如诸羊马象狮及如虎头,合迫亦尔。”
    号叫地狱,“谓彼有情,寻求宅舍。”号叫地狱的众生为了逃离之前所述地狱之恐怖,而会避入一座大铁屋中,才一入内,火已经炽烈地燃烧起来,他们受到炽火烧身而痛苦的号叫,因此称为“号叫地狱”。卖酒、沽酒以及依酒而造罪的众生,会投生到号叫地狱受苦。接着是大号叫地狱,受苦的情况和号叫地狱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的铁屋有两层,虽然逃过一层,另一层还是没有办法逃过,这种无边的痛苦,如前所说的一样。
    再来是烧热地狱,整个地狱的地基都是烧炙的铁,整个人被掷在铁板上,像煎鱼一样地被煎着,承受很多痛苦。第七个是极热地狱,(87页第11行)“谓以三尖大热铁弗,从下贯入左右二锋,彻左右膊,中从顶出,由是因缘从口等门,猛焰炽生。”这种痛苦的情况,较前面更为痛苦。
    无间地狱者,(88页第1行)“谓从东方多百非一由旬,猛火炽然,即从其中腾焰而来,由此渐坏,彼诸有情,皮肉筋骨,直彻其髓,遍身一切猛焰炽然,烧如脂烛,所余三方,悉皆如是。”其他西南北方,也是如此。“四方火来,于彼合杂,所受苦痛,无有间隙。”由于听到有号叫、哭的声音,才知道里面有众生存在着。这样的众生,受痛苦的时间,可能要一劫以上。在成住坏空的空劫之后,这个世界所属的地狱道众生,他们的业报还是不会完尽,还要移到别的地狱去受苦。
    之前所讲的是大有情地狱,现在来谈近边地狱。(89页第4行)“近边者,谓彼八种大那落迦。”这是指刚刚所讲的八种热地狱,每一种都各有四堵墙、四个门。“其外皆有铁城围绕,其城亦复各有四门,一一门外,有余四四,有情地狱。”有些受地狱业报的众生,投生的时候,一开始先堕到大有情地狱,受完报之后,又逃到这个近边地狱;也有的是直接就堕到近边地狱的,各种情况不一。热地狱的众生由于受不了热地狱的痛苦,逃出来之后,以为是解脱了,结果直入近边地狱的煨燎地狱。该地狱以灰烬盖着,内里都是火热的煨坑,众生只要掉到里面去,整个皮、肉、骨全被烧灸。此地狱的寿期,若以人岁计算,可能有十万岁以上。即使你能自煨坑地狱逃脱,也立刻会掉到粪尸泥地狱。掉下去之后,身体并没有全部沉进去,可能还有部分浮在上面,因此奋力想逃脱,但挣扎之后又掉下去,就这样一直浮浮沉沉着;而且粪尸泥坑里头,还有会咬人的众生。近边地狱的众生就一直在受这样的痛苦。
    从粪尸泥坑逃出来之后,会到利刀道,这是一条有很多很尖锐的刀铺成的道路。逃到那里的时候,如89页第10行之描述,“下足之时,皮肉筋血,悉皆刺截,举足之时,复生如故。”接着到了剑叶林中,当你为了乘凉坐在树下休息时,这些看起来像树木一样的大树,叶子纷纷变成刀剑掉落下来,截断我们身体。再来是铁设拉末梨林,树上有你认识的人会在那里不断地呼唤你:“上来吧! ”就在你往上去时,树干上有锐利的刀向下刺,想下来时,刀锋又向上。锐利的刀剑上上下下的刺向众生,贯刺一切支节。即使你逃脱了利刀道,还有无极大河。如90页第2行所述:“有广大河,名曰无极,沸热灰水,弥满其中。彼诸有情,为求舍宅,堕中煎煮,上下漂没,如以豆等置大镬中,以水弥满猛火煎煮。”还有狱卒在旁边守着,让你不能出脱。
    投生地狱道的因,是你造作了所有的十恶业,而且还毁谤菩萨,以及未能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识。有这样的说法,认为在地狱道受苦的众生,时间已经很长了,但即使你把好几劫的地狱道罪业受完,上来之后,仍然还要再受很多苦。很少有人能知道谁是菩萨的化身,所以很容易就会造作毁谤菩萨的罪,而这种罪是很重的。菩萨的外在不会有什么特征,众生中我们不知道谁是菩萨。如果我们总是观每个众生的过失,指责他的缺失,万一你所指责的众生正好是一位菩萨,那你就造作了地狱道的业。
    我们应该如理地思惟大有情地狱以及近边地狱的苦,一一思惟,如同自己身受一样,然后产生畏惧心而真实皈依三宝。如果你是真正至心皈依三宝,临终之后不会堕入三恶道,也不会堕入地狱道,这是可以保证的。虽然皈依的法类接下来才讲说,不过,我们之所以要先修思惟三恶道苦的理由,就是为了希望众生能基于畏惧三恶道苦,生起真实皈依三宝的心。假设今天晚上你就死了,临终的时候,你能思惟三恶道,特别是地狱道的苦,而心生畏惧,生出至诚皈依三宝的心,这样往生的话,即使你的周遭有百千万个阎罗王围绕着要带你走,也带不走你的。
    接着继续思惟寒冰地狱的痛苦。(90页第2段)“八寒地狱者(就是八种寒冰地狱)。谓从八大有情地狱,横去(指北方)一万由旬外,是有彼处。即从此下三万二千由旬处,有寒[皮包]狱。”寒[皮包]狱之下还另有七个寒冰地狱。“次下各隔二千二千由旬”,八热地狱是互隔四千四千由旬,因为寒冰地狱的雪山各高二千由旬。因此不同于热地狱,在八寒地狱中是黑暗的,没有日月光,而且冰寒,所以每个众生都是缩瑟成一团的状态。因为遭很大的寒风吹袭,身体的肢分都是蜷缩着犹如疮胞。“[皮包]之中,所有差别,谓疮卷皱,如泡溃烂。”因为身受酷寒逼迫,口中发出[口歇]哳[讠占]牙齿颤抖的声音。郝郝凡乃是太冷根本叫不出来,所发出的声音。虎虎凡也是另一种苦叫的声音。身体如青莲、红莲、大红莲状,这些都是众生遭寒冻后,身体几乎与冰块合一,如结冰状,所以按照他所受冻以及青瘀裂痕的情况不同,为之安立了不同的名字。90页第11行形容:“裂如青莲者,谓遭广大寒触所触,其色青瘀裂五或六。”红莲者也是一样,皮肤由青瘀变成红色的,此红赤的皮肤分裂成十或者更多,如果青莲者分裂的情况是五或六,如红莲者则是分裂更多。大红莲寒冰地狱的众生,皮肤变为非常的红赤,分裂的数目近百或者更多。这是八种寒冰地狱众生的痛苦情形。投生寒冰地狱的因,我们也积了不少,比如说不恭敬经书、随便乱丢乱掷经书;让众生受冻受寒等,一般来说,也是造了十恶业。
    独一地狱(孤独地狱),(91页最后1段)“独一地狱者。谓于寒热地狱近边。本地分说人间亦有。”这种地狱的情况在人间,如在旷野中、海岸、深山、河边、很荒僻的地方,也是有的。例如众生白天聚在一起欢乐,晚上互相砍杀而蒙受地狱般的痛苦,就是这种情形。曾经有一个以打猎为生的猎人,有人劝他说:“你不要打猎了!放弃这个工作吧! ”他回答:“不行啊!我要养家活口,必须打猎为生。”再劝他说:“如果你非做这个不可,这样好了,你晚上不要猎杀动物,只在白天做就好了。”猎人承诺说:“好,晚上不杀,只在白天打猎。”依这因缘,尔后,他晚上感招了像人天般的安乐果报,但是白天就蒙受着独一地狱的痛苦,如同以前被他所猎杀的动物一般,遭受刀砍折杀的痛苦。之所以日夜有不同的根据,是基于他以前造作的业不同。
    “我不再造恶业了!”你应该要承诺不再造恶,比如说,我不要杀父亲、我不要杀母亲、我不要杀阿罗汉、不要出佛身血,这些都是我们不要造作的恶业。能如此做一个承诺的誓言是很好的,因为你只是不造恶业的话,是不会有功德的,但是你承诺不造恶业的话,就会得到功德。比如白天无法不杀生的话,你承诺说:“我晚上不杀生!”就因为你承诺不作,这个业就有功德。
    提到业,其实地狱不远,不过在呼吸(出入息)之间罢了。例如你已经造作了大有情地狱的业,临终的时候你会想要到很热的地方去,从死有到中有的中阴很快地过去,然后一下子直落热地狱,就这样投生了。如果我们已造作寒冰地狱的业,临终的时候就会想说:“我需要到一个很凉的地方去。”由于这个念头的关系,断气的当下,不过转瞬之间中阴身像做梦一样过去了,马上就堕到寒冰地狱。
    以上四种地狱的痛苦所要蒙受的寿量是无边的,也就是痛苦的时间无尽,这一切的转换不过是自己断气前后的瞬间分隔罢了。(92页第9行)“能感如是众苦之因,唯是自内三门恶行。”换句话说,没有人逼你受这种痛苦,不过是自己三门所造的恶业,感招来的。“如是知已”,应尽自己的力量策励,“轻微恶行,莫令染着。”
    接着思惟畜生道苦,(92页第12行)“谓旁生(畜生道)中诸羸劣者(就是力量微小的),为诸强力之所杀害(弱肉强食)。又为人天资生之具,自无自在,为他驱驰,遭其伤杀挞打损恼。”在动物中也是时时互相残杀,互相吞噬,非常之愚痴,又要受冷热饥渴之苦。(93页第7行)“又受饥渴,寒暑逼恼。又由猎士,多方恼害,应于此等,常悬畏惧,思惟众多苦恼道理,厌患出离。”有些动物的耳朵张得很大,这不是庄严的表征,它是害怕受其他众生侵害。如果它不用害怕其他众生的侵害,大可以把耳朵盖下来。畜生道有两类,大多数畜生道的众生是在大海中,其他是人天杂居的。他们的食物就是大的吃小的,小的又吃更小的。如鲸鱼吃大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又吃更小的生物,就这样彼此互相吞噬。有些畜生道众生的寿量能达一劫。
    【问: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一劫的寿命? 是不是龙?
      答:是啊! 就是龙,撑起整个世界的龙。日和月的众生有一劫寿期。
      问:日月怎么会是畜生?
      答:我们认为是畜生,我们都曾投生到日和月,成为月亮的众生及太阳的众生。月亮外面的岩石只是个城市!一般在月亮的城市里头,有很多天子、天女。《俱舍论》也有太阳之子死了,月亮之子死了的说法。
      问:这是不了义的说法吧?
      答:这是真的。
      问:当今火箭都上过月亮了,太空人也没有看到一个众生。
      答:他们眼中的月亮是城市,只看到月亮的岩石,不能因为看没看见,就说月亮没有众生。不要说那么远,我们周遭就有很多的众生是无色的,我们看不到。但是你不能因为看不到,就说没有。不含遍(不周遍)。】
    在印度外道的祭祀里,也说太阳月亮里有众生。当今印度外道有把太阳月亮吃在口中的这种说法。有一个宗教故事说,在劫初的时候甘露遍满,因此黑方神及白方神都去夺取,最后黑方神夺得多了一点。外道中有一位天主叫遍入天的,就唆使太阳的众生和月亮的众生去把黑方神的脖子割下来。可是当黑方神的头被割掉后,太阳和月亮就跑出来。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国也有风俗说,当孩子哭的时候,月亮会怎样怎样的传说;又如狗吠即有月蚀要出现。当日蚀月蚀的时候,表示黑方神和白方(善的)护法神在打仗。佛说在日蚀月蚀的时候,能去造善业,有几十万倍的加倍功德。还有《月童子所问经》、《日童子所问经》,就是太阳月亮的众生向佛请问的经。月亮之子、太阳之子这个名言,在《俱舍论》中有记载。他们是属于天道,不是畜生道。
    “思惟饿鬼苦者。谓诸习近上品悭者(串习很强烈的悭贪者),生饿鬼中”(94页)。即使你在人道当中,如果很悭贪的话,死后会投生饿鬼道。“彼复常与饿渴相应,皮及血肉悉皆枯槁,犹如火炭,散发覆面,口极干焦,舌常舐略。”饿鬼道的痛苦,主要是饥渴之苦;除此之外,饿鬼道的众生身体大如山,四肢却非常之纤细、枯槁,所以撑不起身体来,不能站立很痛苦。其实,当我们年老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情况。我们是年纪大了受这种痛苦,但是他们是长时的承受饥渴,和不能支撑自己身躯之苦。
    饿鬼道受三种障碍苦,就是面对饮食有外障、内障以及自障。(94页第2行)“此中有三,于诸饮食有外障者,谓彼若趣泉海池沼,即于其处,为余有情持剑枪矛,遮其泉等不令趣近。”或者是看到水了,好不容易到了水边,水却变成脓及血,看了也不想饮用。
    由于业的关系,饿鬼道看到水为脓血,我们人看到水为水,而天道看到水是甘露。以这一点类比来说明依师之理(注一),当我们看到师长或是别人的缺失时,也许不是他的缺失。饿鬼道众生因为过去业不清净的关系,所以看到水为脓血;和这一样,就像我们对自己的上师,如果看他是人已经很不错了,可能看他连一只狗(注二)都不如,这会有很大的危险性,更何况上师是佛。
    “于诸饮食有内障者,谓有其口细如针孔,口或如炬(像火炬),或有颈瘿,或腹广大。”饿鬼道的众生肚子广大如山,咽喉像针孔一样小,即使他的饮食没有外来障碍,也会因为这种缘故而不能饮用。而且饿鬼的骨关节,走起路来会有声音,并且好象着火一样的痛苦。第三种,(94页第5行)“于诸饮食自有障者,谓有饿鬼名猛焰蔓,所有一切若饮若食,悉皆然烧;有名食秽,食粪饮溺,及有唯能饮食不净,生熟臭秽,有损可厌;或有唯能割食自肉,不能受用净妙饮食。”
    饿鬼道的地方,如《俱舍论》说:(94页第2段)“诸饿鬼王名为琰魔,诸鬼本处琰魔王国。”琰魔王国在什么地方? 在印度。“于此赡部洲下过五百由旬而有,从此展转散居余处。”寿命有五千年或一万年都不会死的,可参看95页最后1行。
    因此内坞嗉巴亦云:(97页第7行)“应观能生彼中之因,先作未作,现作未作,为念不念,当来应作;若先已作,或现正作,或念后时,而当作者,则当生彼。若生彼中,尔时我当何所作耶,我能忍乎? 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须令其脑浆炎热,起坐悻慌(思惟三恶道苦,直至很害怕,起慌张),无宁方便,随力令发畏怖之心。”
    一位名为桑皆耶喜的大德,修行很好,有一次他到饿鬼道去。遇到一个鬼母,她生了五百个鬼子(男女饿鬼道有结婚的,也生孩子),她请托大德说:“我的五百个孩子都很饥渴,得不到饮食非常痛苦。我的丈夫去人间乞食已经几年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回来。你回人间的时候,请转告他赶快带食物回来,喂养这些孩子,我很痛苦。”大德问她:“我怎么认得你的丈夫呢?”鬼母回答说:“他的脚是跛的。”又将丈夫的长相加以描述。大德回到人间之后,碰到了那个饿鬼丈夫,告诉他说:“我到饿鬼道时,遇到你的妻子、孩子,他们很饥渴,你赶快带食物回去给他们吃吧! ”饿鬼丈夫说:“我到人间十八年了,找不到食物,只有一次,有一位比丘回向的时候吐了一口痰,只有这个东西。我受了很多的痛苦,也很想回去,但却得不到食物。”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造作饿鬼道的业呢? 例如,在冬天缺水的时候,有人很饥渴向你乞水喝,你却生起悭吝心,而心想不需要给太多水。这种业造成你投生饿鬼道后,就一直蒙受“让他渴,不需要给那么多水”的果报。有种说法,就是供朵马的时候,如果透过加持,在朵马上弹三次水,能令饿鬼道的众生受用。对饿鬼道众生来说,这就可以解他们的饥渴,超过其他一切的供养。人间也有饿鬼道的,那又是什么样的呢? 那是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都有,有些人死后会变成僵尸之类,充斥于人间来加害人,这种说法有真有假。不过也有人死后投生饿鬼道而来加害人的事情,它们的存在你是看不到的。另外,有些众生投生为饿鬼,外表看起来像精灵或魔怪。总之,饿鬼道众生有各种样子。投生饿鬼道的因就是悭贪,以及当别人供养布施时,你起了嫉妒心,或者当别人不供养布施时你却很欢喜,这都是投生饿鬼道的因。
    一般来说,龙族是畜生道,他们的福报很大,力量也很大,他不属于饿鬼。【问:中国人把龙当成天。】龙是天吗? 是不是每条龙都是天众? 龙的种类很多,龙会在森林里,在树木中、在岩石上、在房子里。有人得了水泡、水肿之类的病,可能都是受龙的伤害。龙对人的伤害和一般的伤害不一样,他会等在那里来害你。龙充满在一切的地方,各处都有,海中也有,尤其当我们砍树或是敲碎石头时,可能都是在伤害龙喔!青蛙和蛇是属于龙一类,杀青蛙和蛇,就是伤害龙,因此他也会反过来伤害你。
【解惑篇】    问:按照中国人的说法,龙是在天空中的。
    答:有啊! 龙有九个头,下雨的时候,龙从云层、从海中造雨,管下雨的是龙。
    问:下雨是因为龙的关系? 这与科学家的说法不一样。
    答:科学家只讲科技,只讲物质,不讲心的。黑云和白云相结合在一起,然后有黑风和白风,这两种风聚在一起就下雨。我们供养龙以祈求下雨。云的名字也叫做吸水,因此它会下雨。科学家的说法有些相似,有些是不同的。
    问:那该听谁的呢?
    答:如果观待于外事测量,当然科学家有点道理,可以听信科学家的。如果是观待内在的心识,那就不能听科学家的话。科学家可以见到外在粗细分,属于色的理则。但内在心识上粗细分的道理,他们很难触碰到。世间的山河大地、一切器世间的形成,包括雨,都是基于受用者(众生)业的感招。多少业、多少福报,降多少雨,是基于众生的业。一般我们说,森林多一点就会多下雨,因为里面住很多的龙,龙多了就会下雨。砍了森林,龙没地方住,就不会下雨了。
    问:乍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答:是这样没错。森林是公共财产,你把众生共用的福报砍掉的话,众生的福业慢慢减少,就不下雨了。造林会利益很多众生,譬如说,住在根部的、茎干的,还有叶上的众生很多,你砍了森林,整个福报就没有了,而他们的受用以及下雨的因也就没有了。
    问:森林太多,下太多雨,不就淹水了吗?
    答:不会。多种树,雨会降得很适中、很稳定。如果砍了森林,雨或者会下得激烈而导致淹水,或者根本不下。要环保,就得好好的造林,雨量才会适中。你有听说过,造了林却导致洪水泛滥的事? 有这样的吗? 相反的,造林会使整个环境都很平和,佛经上说,龙有遮止下雨和降雨的两种。在讲到菩萨功德和内涵时曾经说到,如果不好好照顾大海中的龙,整个世界就不下雨而干涸了。这是佛经上有的,要相信啊!
    问:我们这个空间里面充满很多的龙,要如何避免伤害到龙?
    答:当我们要盖房子、砍伐森林的时候,应该先迁移龙,把他请走。另外,通常人生病的时候是因为龙也生病了。这时我们要做一个医治龙病的药,就是修一个仪轨赐与他。服了这个药,龙病痊愈了,就不会再伤害我们。这种方法在佛经里有很多,如《调伏海龙王经》。另外,持《雪狮观音咒》也可以把地龙请出去,以避免伤害。我们说三世间:地上世间、地表世间、地下世间;地上是天世间,地表是人世间,地下是龙的世间。龙树菩萨请《大般若经》,不是在天上请的,而是在龙宫请的;可能是在尼泊尔那个地方往下到龙世间去请。    问:关于依师之理,依止完一定要看师长是佛,要听他的,而且不要看师长的过失,要看功德。假使依止上师之后,他的教诫与佛法不相应,却要我们那样做,该怎么办?
    答:当依止完师长之后,他对你讲的法、教你的事,如果是与业果、与法不相应的时候,你应该要向师长抱歉,说明由于什么理由而不能遵从。真正的上师应该会想办法,不让弟子堕地狱。如果让弟子做会堕地狱的事,就不是真正的上师。师长的教诫与法不相应,有时候是我们的觉受不净,所能看到的也就不清净。如果真的是他所作不清净,与法不相应,我们不要毁谤,要如法地向师长报告,因为有与佛经不合的理由,所以不能做到。这样说了之后,如果师长能向你解说他的内涵及了义,以及为什么需要你这样做,而所解释的理由若是与法相应,那你还是要照着师长的话去做。这是可以讲的,不是不能讲的。    问:刚才格西拉讲在我们周围都是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众生,平常用餐时做供养,供养上师佛法僧后,我可以再供养这些众生吗?他们感觉得到吗?
    答:可以供养,即使他们没有得到利益,你会得到供养利益。就比如说:“愿众生今日都成佛。”做这样祈愿的时候,你会马上得到利益,众生倒不会得到利益。就像这个比喻,你可以这样供养众生,对方有没有接受到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会立刻得到利益,他们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你依他发这个心,当你成佛的时候,因为也有他的一份资粮功德,你会去度他。因此一个人、两个人,慢慢增加成佛的人数,对众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没直接的利益,也会有间接的利益。    问:念经、做功课的时候,心里想周遭众生一起听,他们能够听到吗?
    答:你自己会得到好处。
    问:他们没有好处吗?
    答:你早一天成佛,他们就会早一天得到利益。    问:刚刚讲到有无边的地狱、饿鬼、畜生道的痛苦,蒙受这么多痛苦而且这么久的时间,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了,不觉得痛苦?
    答:不会习惯的。如果他们习惯了,没有感受的话,他们就可以学佛法了。如果他们习惯的话,他们比我们早学佛法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由于他们的身心承受了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没有办法修学佛法。我们是基于尚能忍受痛苦,所以还可以学佛法。当痛苦得不能忍受的时候,你怎么学佛法?
【注释】    注一:这里是要强调的是,基于饿鬼的劣根性,喜欢挖人疮疤,看人家出丑,所以才会感报连水都看成脓血,好的东西也看成是不好的,永远看不到好的一面。那天人呢,他们看一切都是好的,他们会替人设想,所以生天,享受到的也都是好的。因此,尤其是对上师,我们要养成一种清净的心,否则就像饿鬼一样,再怎么好的上师,在你看来也没有一丁点的好。在现在的五浊恶世,由于我们的业不清净,所以那种很干净没缺点的上师,我们是看不到的。
    注二:为什么格西常会以狗为例,说把上师看成一只狗,此乃源于无著菩萨修弥勒法门,十二年内由于业还不是很清净,所以只看到狗。但是因为菩提心强烈的发起,和强烈悲心的驱使,令他舔掉狗身上的蛆,才让他的业清净,因而看到狗蜕变为上师──弥勒菩萨。 
第十讲  皈依三宝    今天我们已经得到非常难得,具足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同时碰到非常难以值遇的师长,并且蒙其摄受;所以当下应该断除那些没意义而散乱的世间事,一心求取心要。因为死无定期,而且死的时候除了佛法之外,其它一切都没助益,因此我们应该以这个身体、以当下这个因缘,来成办究竟的根本安乐。
    能够成办究竟根本安乐的,唯有修行正法。修法时不应把目标锁定在下一世得到人天增上生(人天果报),或只为自己成办解脱果位而已,应该以菩提心的意乐(意乐、动机、等起,三者同义)来听受。为了轮回中如虚空般有情的义利、为了让一切有情能圆满佛道,我一定要成佛,为了这缘故来修法。为了要修法,我必须了知;为了要了知,我来听受,以这种意乐作为听受的前行。
    我们想要把众生引领到究竟彻底的圆满果位,自己的心相续一定要能够断恶及证德圆满,之后才能圆满的成办自他二利。为了要成就断恶、证德,并且究竟彻底的成就二利,只有修学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是显密圆融的道体,能使众生在一座之中,从开始的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完全依着无误的次第而趋向修学的成办。只要我们肯修,绝对是有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好好的趋入修学道次第的闻思。
    我们现在的作法是根本就不害怕堕到三恶道,不害怕轮回生死;相反地,却对修学正法非常的退却、没有心力。这样的做法是颠倒的,应该倒过来。如果你存有“那些无上的功德我无法成办”的退却心理,那是成就无上功德的大障碍,是要不得的。相反地,你应该说:“这些无上的功德我一定可以成办,我发愿绝对要做到。”你之所以有能力去成办无上的功德,是因为你已经得到修学佛法最好的顺缘──具有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同时你也值遇到这完全无误而且圆满的道次教授,只是自己不做罢了,否则绝对有办法成办。修行不得力、不能增上的理由有两点:第一点是太过于重视没有意义的世间事,放太多心力在世间的事情上了。第二点是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去成办修学佛法的众多功德,产生卑下慢而退怯。这两点是修法上很大的障碍。
    今天所听受的教法是菩提道次第。菩提道次第的引导有四个门径:“甲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甲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甲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第四个门径“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分两点:“乙一、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乙二、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道次第的开头在于依师之理,佛法的开头在于皈依,实践奉行的开头在于奉行业果的道理。我们看《广论》59页科判:“第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74页科判)“正取心要分三: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三、于上士夫道次修心。” 于共下士道次修心又分三:“一、正修下士意乐;二、修此意乐之量;三、除遣此中邪执。” 正修下士意乐分二:“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我们现在是讲到正修下士意乐的第二点。
    我们的传承告诉我们说:“在教授之前必须把科判的要点依次讲说,其理由在让各位把以前所听受过的法做一个忆念修。”师长讲的时候,你可以把以前所学过的部分同时随着科判的讲说做观,串习思惟,让法意在心中显现起来,所以一定要先讲科判。如果没有这种意义的话,我们只是浪费时间,我可以直接讲正行的!
    思惟三恶道的痛苦,是为了让你能够生起希求后世义利的心,如果根本就不畏惧三恶道的痛苦,那所谓的皈依是不可能真切的。比如说,有一个人犯了很大的过失,由于怕被判刑关入监狱,就会及早准备去寻求救怙。就像这样的比喻,一个人能思惟三恶道的痛苦,产生畏惧的心,就会产生寻求归投依靠救怙的心情,这就是皈依主要的原因。(98页科判)“第二习近后世安乐方便分二: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归依;二、一切善乐所有根本发深忍信。”第一点是说,基于畏惧三恶道的痛苦而寻求皈依、趋入皈依。内道与外道的分野在于有没有皈依;是否趣入大乘道是在于有没有发菩提心;而是否趣入密乘道,则在于有没有灌顶。
    有人认为皈依是前面的法行,是一个很小的法,所以不是很重要,这是错误的。皈依是一个很大的法门,如果广说,显教和密教所有的法在皈依里头都涵摄了。皈依分两种:“因”皈依和“果”皈依,这里面涵盖了所有的佛法。
    和我一样的众生,不畏惧三恶道的痛苦是不行的,因为下一世要投生到哪一道去?我们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只有在得到大乘加行道的忍位时,才有相对的灭谛功德,才有把握不堕三恶道。此外,即使你发了菩提心,还是有可能堕到三恶道。我们所造的各种恶业,都可能让我们多次的投生到三恶道去,而以我们这个身体是不可能忍受三恶道的种种痛苦的。既然不能忍受三恶道的痛苦,又没有把握死了之后不堕三恶道,所以一定要以至诚的心来归投依靠三宝。皈依的理由在此,再没有比皈依更殊胜的了。
    皈依的法门以四项来说明:一皈依之因:“由依何事为皈依因”;二、什么是皈依之境?“由依彼故所归之境”;三、如何皈依之法“由何道理而正皈依”;以及四、皈依之后如何次第修学“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皈依的因有很多种,基于不同的法类而安立不同的因。目前我们所讲的是下士道次的皈依,所以它的因是:“畏惧三恶道的痛苦”以及“信三宝能救护”,重点在于“畏”与“信”。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真实的畏惧三恶道的痛苦,根本就不会去寻求归投依靠三宝,或者即使寻求了也不会相信。如果你没有以真诚的心来净信三宝,皈依的心力就不完全,那皈依的功德也就达不到。所谓皈依是指你“真的畏惧三恶道的痛苦,然后一心寻求救怙,而且完全净信三宝能救你。”这种心行称之为皈依。
    只用嘴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不是皈依,那是皈依的语词。皈依取决于净信心,三宝有大乘的铁钩,我们必须具有净信心的铁环,铁钩才钩得住铁环。所以如果我们本身没有具足净信心的铁环,即使念了百千万遍的皈依词句,还谈不上皈依,因为皈依是建立在净信心,这个心所法的心法之上。《广论》有讲到(100页第4行)“一切外支力,尊已正成办(外支三宝已具),由内力(自己信心不够)未全”如果不具备内支因(信心),而三宝却可以救护你的话,那我们现在应该都不在这里,地狱也没了,众生都被救走了。这足以证明得到皈依的根本理由,在我们本身必需具足皈依的因。文字念诵不是皈依,真实皈依的安立在于你有没有具备这样的心行,以及你本身有没有同时具备这两种(内、外二支)皈依之因而定。
    中士道次的皈依在于“畏惧三途苦”以及“畏惧生死苦”,基于这两种畏惧,相信三宝能救,这样称之为中士道次的皈依。上士道次的皈依是指,行者在“畏惧三途苦以及生死苦”之外,还必需“具足大悲心的意乐”。我们要生起大悲心是很困难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很容易对我相信的、我喜欢的生起悲心,事实上那只是贪心。如果你不能够对怨敌产生具相的悲心,这样的悲心不够圆满。如果你可以对怨敌产生具相的悲心,那么对于贪着的这一方生起悲心就很容易。
    总之,下士道次的皈依有两个因──“畏惧三途苦”及“信三宝能救”。中士道次的皈依有三个因──“畏惧三途苦”及“畏惧生死苦”之上“相信三宝能救”。上士道的皈依有四种:就是同时畏惧三途苦、生死苦及具有大悲心之上,信三宝能救,而行皈依之门。
    “第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99页第1行)皈依境是指哪些?分两点来说明:一、正明其境(三宝皈依境),以及二、应该皈依的理由何在?
    对于皈依境有必要认别一下。世间的神祗,如大自在天王、遍入天,以及其他外道的神祗,因为他们本身仍堕在生死轮回的痛苦中,如果你向他们求救,他们不可能让你得到救怙,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所以不堪为皈依境。
    真正的皈依境是任何时候都不欺骗你的。无欺诳的皈依境中,佛宝是指皈依的示教大师(展示教法的大师);法宝是指僧宝及佛宝心中所具有的功德,就是修学佛道的道谛,及依着道谛断除了所断品──灭谛,所得到的功德;这道谛与灭谛二者称之为法宝,也称为胜义的法宝。即使尚未得到灭谛(断除所断品)功德,但已能生起对治过染的道谛功德,这样的众生称之为僧宝。《皈依七十颂》讲说:“佛法及僧伽是求解脱者的依靠。”佛宝是示教大师;法宝是指心相续中的灭谛及道谛功德;僧宝是具有灭、道二谛功德的人。
    何以说三宝是无欺诳的皈依处?理由有两点:第一点是,如果我们能够依着佛陀的教诫去修行,当心中成就了道谛及灭谛的功德,就具有了法宝,而具有法宝的人就是僧宝;僧宝继续将法宝修学圆满,最后僧宝的本质会转变为佛宝的本质而究竟圆满,所以三宝皈依境能让你修成三宝本身。第二点就是,三宝的皈依是在于境、道、果上,也就是在轮回的时候、修道的时候,以及成佛的时候都不欺诳你,所以堪称为无欺诳的皈依处。
    我们皈依佛的理由有四点:第一、自离怖畏;第二、有度化众生离怖畏的善巧方便;第三、具有大悲心,所以能平等饶益众生;第四、不管众生对他有利益(行供养等)或没利益,都能平等对待。
    佛陀已经自离怖畏,如果自己都不能离开一切畏惧,如何能引导别人离开怖畏?不可能的。因为佛陀已经离开一切伤害及怖畏,所以提婆达多就不能伤害到他。提婆达多曾经想要用大象来伤害佛陀,但是大象来到佛陀跟前,不但不能危害佛陀,反而为佛陀所调伏。另外还有一个公案,有一个印度人将佛陀当成凡夫,想害佛陀。于是请佛陀到家中用餐,却暗中在门槛底下安置了火坑,上面并用东西掩盖着,另外还在饭菜里下了毒,结果佛陀跨过门槛时,火坑变为清凉的莲池。这位居士看到后很讶异,以为佛陀有神通,因此就对佛陀坦白:“不要吃那饭菜,里面有毒。”佛陀说:“没有关系,我吃了不会有事。”佛陀还是用了饭菜,因为佛陀已经离开了水、火、毒、刀器、兵剑等等的一切怖畏。只要证得大乘初地菩萨的功德,就离开这五种怖畏了,何况是佛陀。
    只是自己能离开怖畏,但对救护其他的众生离开怖畏没有善巧方便的话,仍然没有用的。例如孩子掉在水里头,母亲虽然不怕水、会游泳,可是她没有手,仍然救不了她的孩子。佛陀不是这样,他不但自离怖畏,并且有非常多的善巧方便救护他方众生离怖畏。
    还有一个典故,指蔓尊者曾经是一位嗔恚心很重、非常残暴的人,不论任何人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害怕,佛陀却善巧地调伏了他。如何调伏的呢?当指蔓听到一个外道传法,说是要杀1000个人才能够成就,信以为真,就连着杀了999人,并且把这些人的指头串在脖子上。为了凑足一千人,指蔓想要杀了妈妈来凑数。他母亲正因为疼孩子,担心他会饥饿,送饭给他吃。佛陀知道这事之后,化现为一个比丘,对她说:“你不要去,他会杀了你。”他母亲说:“没有关系。”还是去了。结果疯狂的指蔓要杀母亲凑足一千人。佛陀化现的比丘对他说:“你不要杀你的母亲,我来代替好了。”指蔓说:“好啊! 反正只要凑足一千人就可以。”因此指蔓就追着要杀比丘,可是怎么追都追不到。指蔓说:“你等一等,让我杀吧! ”比丘回答道:“我早就在等你了,我等你的四向四果,等了好久。可是你却被无明、贪、嗔、痴所转,在贪嗔痴的邪道中轮回生死,我一直在等你。”指蔓尊者就这样开悟,依止佛陀修道。这典故告诉我们,嗔如指蔓,佛陀能以凡夫的比丘相去度化他,可谓具足善巧方便。
    有位国王很骄慢,在佛快涅槃之前,也因听受佛的教法而皈依佛陀。最愚痴的众生莫过于周利槃陀伽,这个人愚笨到极点,没有人要收他做弟子,认为他这么笨如何能入佛门。但是佛陀慈悲收容他,并教他扫地的方法,结果周利槃陀伽就以此扫地的方法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另外还有一位老居士,因为受尽了俗家的痛苦,去佛处求出家,僧团中具有神通的尊者看他八万劫以来都没有出家的善根,而不愿收容他,但佛陀说:“八万劫之前的善根你们没能看到,八万劫前他曾投生为虫,有一次他停在被水流冲走的牛粪上,正巧绕塔三匝,依此善根他可以出家。”这位老居士就以此出家修道而成就。
    论贪欲,莫过于阿难陀尊者,因贪于家室而躲着佛、不愿意听佛说法,后来佛陀以种种方便教化他,使他趋入道心而成就。故事是这样的,阿难陀因为贪着家室不想出家,佛陀想办法让他入道,最后幻化出地狱的景象,带阿难陀去看。在地狱中,阿难陀看到有一锅油正烧着,于是问狱卒道:“这油锅为什么是空的?”狱卒回答说:“因为阿难陀贪着家室,以后会到这里来受煎炸,现在正为他预备着。”阿难陀因此心生害怕,只要一想到这空着的油锅就吃不下饭,就算吃了也会吐出来,他怕得要命。佛陀看了之后,这样也不好,又化现天界的景象让阿难陀看,天界中有天女,但是这些天女并没有服侍任何人,于是阿难陀问天女说:“你们等着服侍谁呢?”天女回答:“是阿难陀,他出家后会到这里来。”佛陀以不同的方便善巧,来引导阿难陀出家,之后阿难陀也因精进修行而得道。
    除了释迦牟尼佛有这种自离怖畏而且离他怖畏的善巧,十方诸佛也都有这种功德。但是,如果没有大悲心为依据,即使你具有离他怖畏的善巧,还是不够的。从我们不净的觉受来看,才有所谓的清净的、不清净的,和所谓的亲疏爱憎;在佛清净的觉受看来,一切都是清净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刚刚提到那位想加害佛陀的提婆达多,有一次为了想学佛陀的神通,吃了一种毒物──毒鸠,很痛苦,于是向佛陀求救。佛陀说:“如果我心中对你与对我很好的人,有亲疏爱憎的分别心,那么你的病就不会好。反之,如果我没有所谓亲疏爱憎之分别心,你的病会马上好。”果然,提婆达多立刻就好了。如果我们不具大悲心的话,就会有亲疏爱憎的分别心,而去分别是否要利益这个人。佛陀因为具有平等的大悲心,所以平等地饶益众生。佛陀对身心很痛苦的众生和病人,还有贫乏的众生特别予以救护。
    佛陀自离怖畏、离他众生怖畏有善巧方便、具足大悲心,以及不论众生是否利益他,佛陀都平等的饶益,由于具有这四种功德,我们说佛陀是不欺诳的皈依处。同时,佛陀所展示的法宝以及修学法宝的僧众──僧宝,此二者也是堪能皈依处。
    “专心依仰,必无不救(专心依止仰投三宝的话没有不救怙的),故应至心发起定解。由能救自二种因中,外支或因,无所缺少,大师已成,然是内支,未能实心持为皈依,而苦恼故。”(99页倒数第3行) 救护的两种因当中,佛陀处支已具,只是内支的我们自己,没有具足皈依的因,所以会因未能实心依止皈依而苦恼。“是故应知,虽未请求,由大悲引,而作助伴,复无懈怠,无比胜妙真皈依处,现前安住为自作怙,故应归此。”
    由何道理皈依三宝?分四项:(100页科判)“知(三宝)功德、知差别、自誓受、不言有余而正归依。”首先要先了知三宝的功德──了知佛宝功德、法宝功德及僧宝功德。佛陀的功德由身、口、意与事业等四方面说明。
    佛陀的身功德有哪些?我们应该好好地来想佛陀所具有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姑且不提佛陀三十二相的功德,就说八十随行好(虽然它是支分,主要是三十二相)其中的每个功德,把十方一切菩萨、声闻及缘觉所有的功德积累起来,都不及佛陀随行好的功德。如果可以亲见佛陀的金颜,我们心中的烦恼可以马上去除(也许当你遇见的时候会去除烦恼,不见的时候又还是烦恼吧! )可惜我们不能遇见佛陀。瞻仰佛颜不会生起烦恼,佛陀有令人观不厌足,目不暂舍的功德。但是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两人不能看到佛陀的功德,只看到佛陀的缺点(在了义不知道,不了义是这样显示),为什么?他们根本看不到佛陀的功德,把佛陀认为是敌人,所以提婆达多对佛陀说:“我只看到你的圆光与我不同而已,其他都和我一样。”他对佛陀有颠倒见。佛陀走路的时候,脚不触地,被他足轮所涵盖的众生会蒙受七天快乐的觉受。佛陀相好庄严的功德百千万种,我一时也想不完、说不尽。一般讲,佛陀顶髻的功德是很大的,以前我曾对一些人讲法时,讲说顶髻有如此这般多的功德,他们问我:“为什么需要顶髻?”这是没有意义的问题。总之,佛陀的身功德说不尽。
    关于语功德,一般讲佛具足六十种妙音,佛的语功德是无法测量的。目犍连尊者曾经测试过,结果发现超过无数恒河沙刹土,仍可听到佛在宣说妙法。宝藏佛曾说,目犍连尊者为了测试佛的法音传到多远,变化神通,越过了恒河沙刹土到了宝藏佛的刹土。因为那里的比丘身体很高大,所以目犍连尊者看起来像只小虫。有一位比丘就问说:“怎么有位小虫(尺寸)比丘在这里?”宝藏佛回答说:“你不要轻视他,这是来自娑婆世界的一位比丘,释迦牟尼佛座下的大德。”目犍连尊者为扫除被轻视,于是又把自己的身体变得和宝藏佛刹土的众生一样的大。
    佛的语功德中,主要的是指佛在说法的时候,佛以一音演说佛法,众生随类各得其解。如果众生同时各提百千万种的问题,佛以一个声音,可以同时解答所有众生的问题。以我们而言,总是问一个答一个,不能同时回答。但是佛就能同时回答不同的问题,而每个人又都能得到不同的理解。(101页第1行)“《谛者品》云:‘若诸有情于一时,发多定语而请问,一刹那心遍证知,由一音酬各各问。由是应知胜导师,宣说梵音于世间,此能善转正法轮……’”虽然佛陀是以印度语回答,可是众生可以随自己的语言得到理解。佛经讲到天龙八部的听受是这么说的,佛陀以梵文说法,天龙八部各以其语言听受。对于我们来说,不要说使用天龙八部的语言,以人间的语言来讲经都很困难。
    不过,佛法布施就与讲佛法不一样,如果在你修行的地方念诵经文,或者持咒语等种种的法行时,观想该地方充满天龙的众生听你诵经持咒,虽然念的是中文,但是你心中认定,他们可以各以天龙语言音声听到而得到佛法的理解,这也是法施。所以佛法的布施不一定是在法座上讲,如果我们在课诵《阿弥陀经》及持弥陀圣号时,观想大殿里充满着天龙等的众生来听受并得到不同的了解,这样认为他们得到法时,就是佛法的布施。
    第三意功德。意功德分二:大智及大悲。(101页第2段)“智功德者,谓于如所有性(根本智),尽所有性(后得智),一切所知,如观掌中庵摩洛迦,智无碍转,能仁智遍一切所知。”佛陀的智功德含遍一切、通达一切,除了法本身不存在所以看不到之外,佛陀能洞悉一般人看不到的一切事物,遍知真俗二谛,没有所谓的障碍,如观手中的庵摩洛果(注一)那样的明晰,包括轮回三毒的情况也都能了了遍知。“除佛余者,所知宽广,智量狭小,悉不能遍。”此是说明佛的大智功德周遍一切,无有限量。
    第二是指佛的大悲功德。一般而言,我们是为烦恼所系缚,而佛陀是受大悲心所指挥、为大悲心所系缚。佛陀对众生的悲心较之于我们对自己的爱心,不知道高出多少倍。我们的悲心称不上悲心,有时是基于骄慢,有时是基于嗔恚,基于自己之上而有的,这叫做什么悲心!(102页第3行)“若见(众生)欲蔽意,大爱常耽境,堕爱贪大海,胜者(指佛陀)发大悲。见烦惑众生,多病忧逼恼,为除众苦故,十力生大悲(悲心无限)。”
    业功德者,佛陀的身、口、意三业以任运自然以及无间(没有间断)这两个原因,而能真正饶益一切有情。一切众生心中的善业功德都是来自于佛陀事业。由于所度化众生的差别,凡是堪能化导具因缘的众生,佛陀无不令其远离衰损,令其功德圆满,如此作一切能利益众生的事。所以我们应该由种种(身、语、意、业等功德)门径去忆念,使能数数思惟(不断忆念),而生起皈依佛宝的功德。所以应该恒常猛利地修学佛宝的功德,对法宝及僧宝亦应如是修学,以启发对三宝的净信心。
    “故于初时修心稍难,后时于彼能任运转。又若能念,愿我当得,如所随念,如是佛者,是发菩提心,一切昼夜恒得见佛,于临终时任生何苦,然随念佛终不退失。”(103页第2行)这样去忆念三宝功德。(104页第1行)“故当数数思佛功德,励力引发至心定解。此若生者(皈依佛宝的信心功德生起来),则于佛所从生之法及修法众(指法宝及僧宝),亦能发起如是定解”,这是皈依的扼要。
    接着讲法宝的功德。(104页第4行)“谓由敬佛而为因缘,应作是念,佛具无边功德者,是由证修灭道二谛,除过引德,以为自性,教证二法,而得生起。”在此解释一下灭谛及道谛,所谓的道谛是指证得空性的智慧,开始时是对空性的道理听闻、了知,然后串习、修证,这时候所证的不过是空性的义共相(空性的影像)罢了,不是亲证。再继续持续、猛利的修学,若干时候你可以亲证空性,就称之为道谛。
    有时候你会想,“我”是怎么来的?是这样的,你去看万法,从来不会觉得它不过是假名安立而有,而会觉得法是有的、是实有的,因为境上“显现”实有,就进而“执”为实有,所以产生烦恼、贪、嗔、痴,造业受苦,轮回生死。如果你能知道“我(补特伽罗)”或是“法”,这两者是自性空的,本是无自性(无谛实成立),不过是名言假立罢了,依这样去了知自性是空的,你就能知道“无我”,从来境上根本没有实有,这种无我的智慧称为解脱之道。
    如果,你把境上所“显现”的存在方式,当成是境本身“实有”的存在,而不是名言假立,这样已经把解脱道关上,开了轮回道。反之,如果你能够知道,显相与实相(需现证)是不相符(不相随顺)的,当轮回界中一切法显现的时候,你知道这是骗你的、是虚假的,根本没有自性实有,这时,虽然并没有亲证空性,只是证得空性的义共相(空性的影像)罢了,但是依这样修行,慢慢地就可以导致空性的亲自证悟。如此经过若干时日的不断串习,显现实有的那一方就完全没有了,所谓的二现(能、所二现)隐没,本质空性,看到空性而没有看到其他,亲证空性就出来了。以亲证空性的心为基础,一直不断的串习并等持之,虽然刚开始没办法马上断除烦恼障,但若不断反复串习、等持,一段时日后就能断除所断品(烦恼障)了。因为把痛苦的因断了,所以苦不会再来。断除痛苦所缘的那一部分称为灭谛,所以它是最好的法宝,真正的法宝是指这个,可以救护我们的也是这个。
    【问:“这只是见道位而已,怎么说是解脱呢?】
    见道位当然是清净智慧,但是他还没办法解脱,虽已具有灭谛功德,可是它是有限的。经由所见到的法的内涵,持续串习修行,就是修道。假以时日,就变成无学道,罗汉果位就称为解脱,是这样来的。
    现在我们必须依靠外在的佛宝及僧宝来教化我们,根据所接受的教法去修学,经过若干时候,当心中成就灭谛及道谛的功德之后,就具有法宝。具有法宝功德的人就称为僧宝。换句话说,开始时依靠着外在的佛宝及法宝的教诲,去修学;当我们内在得到法宝的功德,我们就成为僧宝,僧宝的当下还不圆满,一直要等到法宝修学圆满,我们本身就成为佛宝。
    事实上,真正究竟的皈依法应该怎么修呢?首先依着皈依的外在因──三宝,然后证得自己的果皈依。法宝的功德是很广大的,包括十五道(声闻五道、缘觉五道、大乘五道)以及十地功德,这都是法宝,这样的理则与内涵要了知可不容易。从初地到十地,各地的功德为何?以十地来说,可以养成百尊佛,可以到百种世间听受教法等等,从初地一直往上增的求学次第,都可能牵扯到法宝的问题,这可能不容易了解。
    僧宝功德,主要是指圣僧而说,(104页第7行)“正谓诸圣补特伽罗,此亦由念正法功德,由其如理修行门中,而为忆念。”佛宝是皈依的示道大师,法宝是正皈依处,现在我们修的只是随顺的法宝,并没有修胜义的法宝。下士道所指的法宝是指相似的法宝,不是胜义的法宝,是基于佛陀展示断十恶,让我们能够依教奉行,去修学断恶修善,让我们能有不堕三恶道的异熟、等流,还有增上果等果报,可以把我们从痛苦中救离出来,它之所以称为正皈依是这个原因。佛陀是示道大师,法宝是正皈依处,僧宝是皈依的助伴。比如说,我们要渡过一个大海(指轮回大海),船就是法宝,船主是佛宝,船主底下有很多助手是僧宝。由佛宝带领告诉我们怎么走,以僧宝作为助伴,而实修是指经由这艘船来渡过生死轮回的大海,以此来比喻三宝的不同。
    说完皈依之后要讲业果的修行,因为奉行业果的道理是正修法宝,如果我们下一世要得到人天果位及往生净土的话,不一定要皈依三宝,皈依一宝就够了。念阿弥陀佛、念佛宝就有办法往生净土,等到你往生净土后,想要能够完全离开轮回大苦海的痛苦,就必须依止阿弥陀佛的教法去修行,最后还是少不了三宝的依止。比如患了很重的病,要好起来必须靠三个角色,就是所谓护士、药,还有善巧的医生。《入行论》中说,我们的病是最坏的病。在前面提到弟子相时说过,听法必须具有病想,可能你会想说:“我明明没有生病,为什么要说生病?”是这样的,我们确实是在大病当中,要做病想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现在罹患了三毒的病,而且病得很重,所以才会在轮回及三途中受恒常、猛利、无边的痛苦。一般世间上的病治不好,大不了死了,病也就没了。一般的病要治好不需要那么大的工程,可是无始以来这种贪、嗔、痴的大病,使我们轮回生死、受无边的苦报,要解决这些痛苦及苦因,不靠善巧的医生及好的护士,还有服下最好的药,怎么可能成办呢!
    如果有人说:“因为我死了之后没有把握不堕三恶道,所以一定要皈依三宝。”能说这句话,深信三宝可以救护我,非常之好!但从奉行业果的道理上来看,这句话并不太好!因为我们把皈依三宝看得太容易了,所以只是等着三宝来救我,却不奉行业果的道理。事实上,如果能基于业果道理之上去深信业果当奉行这世间的清净正见,就不会堕三恶道。在我们的心相续里有所谓的增上三学,但是这增上三学并不是真正的增上三学,而是相随顺的(先做准备)。要具有真正胜义的增上三学必须证空性,我们现在还没证得,只有随顺的增上三学功德。
    依知差别(依着知道差别)而皈依有六项,第一是相差别,(104页最后1段)“现正等菩提是佛宝相,即彼证果,是法宝相,由他教授,而正修行是僧宝相。”第二是事业差别,“业差别者,如其次第(指佛法僧三宝),善转教业(教授教法是佛宝的业),断烦恼苦所缘为业(法宝的业),勇猛增长业(僧宝的业)。”欲求胜义善业、欲求解脱称为僧宝,所以是勇猛增长善业。第三是信解差别“信解差别者,如其次第,应树亲近承事信解(对佛要这样做),应树希求证得信解(对法宝应树立起希求证得信解),(对僧宝)应树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第四是修行差别,“如其次第,(对佛宝)应修供养承事正行,(对法宝)应修瑜伽方便正行,(对僧宝)应修共受财法正行”。第五随念功德,随念差别应该观阅《随念三宝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有关《随念三宝经》在《广论》(105页第5行)只提到“谓世尊等。”一句,以下就没有了。不过,刚刚讲很多关于佛、法、僧的功德,都出自《随念三宝经》。第六生起福报的差别,“谓依补特伽罗及法增上,生最胜福”。一般来讲,圣僧不一定是指比丘、比丘尼,不一定是出家众,当众生心中证得无我智慧,具有道谛与灭谛功德,不论是居士、男女,或是小虫,他就是僧宝。如果是凡夫僧,要四个人以上才称为僧宝。供养四位凡夫僧等于供养僧宝,对四位凡夫僧承事等于承事供养文殊菩萨。三宝里最大的福报是供养僧宝,因为现在佛没有亲自住世,佛在世当然要亲自供养,佛不在世就观想供养。现前真实供养的对象是僧宝,比如说,你供佛一朵花,只有供佛的功德,没有被接受的功德,因为你不知道他有没有接受,但是供僧宝一杯茶,他立刻就喝到了。这是由知三宝的差别而皈依。
    第三自誓受而皈依佛为示道大师,依涅槃为修法之正皈依,皈依僧伽为修行的助伴。
    第四不说有余皈依处,(105页第7行)“由不言余而归依者。谓由了知内外大师及其教法,诸学法者,所有胜劣,唯于三宝执为归处,不执与此相违师等。”换句话说,皈依的行者必须了知内外道的大师、教主的功德差别才行,对矛盾或相违的外道大师就不应该皈依,如果皈依外道就变成舍弃皈依三宝了。
【解惑篇】    问:请问清净正见与菩提心的差别?
    答:菩提心如果衰微,会堕三途,不衰微的话就不会。即使你积造了很大的恶业,可是你有菩提心,堕入三恶道也是如同拍球般,一拍就跳上来。如果得到菩提心,只要不衰微,那是恒常的。至于世间清净正见的获得也许只有今天这一次罢了,不是一直能得到的,它只是当下可以救护你不堕三途,以后如果没再生起,还是会堕三恶道。如果你随时都想修行世间的清净正见还好,可是你就不会在任何时候都想得到世间的清净正见,这就是问题所在。    问:我们一般都是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不知道在密乘死后是求往生何方?
    答:依个人的修行而不同,不一定是净土。如果是菩萨,会投生到众生最苦的地方去,众生界不空就一直在那边,而不会往生净土。    问:想要当生成佛,但确实很难做到,无法今生成佛,该如何修行?
    答:目标还是要锁定在成佛。假设是修密法,也已经灌好顶,就依你学过的法去修。修密法很容易下地狱,也很容易成佛,一旦你证得佛位,其他佛位的功德也会得到。    问:从现在到成佛之前这漫长的时间,要往哪里去?
    答:你可以修皈依,只要好好修皈依就不会堕三恶道,还有奉行业果道理,或者修出离心,常常对生死苦厌离。而往生净土的想法不能存有自利心,应该是以利他的心来往生净土。心里要想,往生净土之后,虽然是承佛教诲修学佛法,但是我还是要以应化身来度化众生,有这种愿行才对。因为如果你是想我一个人要离苦得乐、我怕苦,所以往生净土,那是标准的修行我爱执和我执,以我爱执和我执当你的朋友去修往生净土法,这是不对的,应该祈愿为利他而往生净土。其他,依各人的心量,还可以修出离心或菩提心等各种法,并且要依个人当下的根器而修不同法。往生西方净土是希望能够以莲花化身,以莲花为父母,莲花开了之后,听受教法;不是希望能够待在净土享受,应该是以应化身去度化众生。现在没有办法证空性,没有办法修具相的菩提心,可是你已经听闻过了,所以当你一心想往生净土时,就要想说我是为了众生的义利要成佛,因此要往生净土。到净土之后,我要听受阿弥陀佛的教诫来修法成佛,成佛之后要满我的愿去度化众生,以这样的心去念佛。不管众生死活,只顾自己往生,以这种念头想要往生净土,太难了吧!     问:清净正见的等流为什么隔世就没了?
    答:你不可能随时都具有“世间”的清净正见,它会衰退,这是无奈的。修学佛法的目的在于“出世间”的清净正见,就是空性慧。不是只想得到世间的清净正见,那只是救脱你不堕三恶道的方法。学佛是要畏惧生死苦,要想办法得到出世间的清净正见,这是我们的目标。只得到世间的清净正见,根本就还没入佛道,还在道外呢!
    问:为什么世间清净正见之获得,是只有现在的一次或今生的一世?
    答:当你基于黑白业果的道理,对业果产生净信、断恶修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定解很强时,称之为得到世间清净正见。但这只是当下而已,有可能会忘记或衰微,不能长持就丧失了。不过努力向上走的话,不但能断烦恼,同时可以断除烦恼所导出的十恶业;因为断烦恼,得到出世间的清净正见,可以把造作十恶业的根本断除,所以称为出世间的清净正见。一般来说,我们要好好去希求出世间的清净正见(空性慧)。因为我们目前根本没有真实皈依,而且没有得到真正的出世间的清净正见,只是先告诉我们一个比较容易的方式──世间清净正见,并不是一个究竟目标。
【专有词汇】    注一:新鲜庵摩洛迦果,果如橄榄,表里莹洁,清澈透明。观所知界,如观掌中庵摩洛迦,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