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观星之和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43:42

金台观星之和谷

(2010-12-24 16:31:28) 标签:

和谷风景

分类: 流光碎影

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马平川

    在中国当代散文的苍山林莽、重峦叠嶂中,和谷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景点。树木葳蕤,曲涧幽深。山花烂漫,景色奇秀。散文山河中的和谷风景曾经使我们几个乡村文学少年大开眼界。当年我在常丰乡读初中时,从来没有读过课本以外的文学书。后来我在麟游县城上高中,接触有生以来的第一本文学书便是和谷的散文集《原野集》。

    文友宗军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翻的皱巴巴的《原野集》,我一看,是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和谷散文集。宗军兴奋不已的对我和世辉说,和谷的散文写绝了。他高一声,低一声在宿舍里朗诵:“赶场人,是踩着金风走的。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地域,由东而西,自阳而阴,始终赶得开镰的日子。在渭河平野里,他们的身后是刚刚割过的麦茬地,或是已经连夜翻过的泥土。脚下,则是割倒的金浪,一捆捆一堆堆的麦秸,组成新的迭浪的形状。抬眼望去,愈远愈呈现绿的颜色,镰刃下,却永远是成熟了的金黄。”世辉一拍大腿,脱口而出:“和谷怎么知道俺们村子收麦赶场的事。”

    一本《原野集》,你翻翻,我翻翻,《故乡柿子》、《乡笛》、《乡草》、《清明》、《村槐》、《荆的记忆》、《早春》、《石磨忆》、《打囤》、《赶场》,我们边看边说。当时感觉和谷就是写俺们村的事情。“吃了么?”,“吃了。”“打囤呢?”,“打囤哩。”“囤打好了?”“打好了。”平时俺们村里家家户户用囤圈粮食,打囤时爷爷大伯就是这么说的。我们惊奇的发现,散文原来可以这么写。

    “打囤呢?”,“打囤哩。”“囤打好了?”“打好了。”成了我们三个人的口头禅,晚自习下了,在拥挤的楼道里,远远看到宗军,我一句“囤打好了?”宗军高声应着“打好了。”楼道里一片哄笑声。我们后来干脆把做作业叫“打囤” 。“囤打好了?”“没打好哩。”我们又笑成一团。

    那个时候,和谷的《原野集》成了我写作的范本,我模仿着《原野集》的笔法写作文,写嫁给北疙瘩的我苦命的三姨,写我们几个伙伴晚上翻沟十几里看电视剧《霍元甲》,在回来的路上偷西瓜的事,写门前的大槐树,写家乡的小河。

    教语文的刘老师将两个床板拼在一起,将学生中写的好的作文贴在上面,名曰:优秀作文园地。每篇作文都有老师的朱红评语。看到自己的作文经常贴在上面,我的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后来我不满足作文能上作文园地,我渴望发表,想让名字变成铅字。我依照和谷《乡笛》的写法,写了篇《深山的泉》,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得了十五元稿费。

    在学生灶上,吃不到臊子面,根本闻不到肉香。当时的臊子面一角五分钱一碗,额滴神,十五元能吃一百碗臊子面。我一想起碗里那几个肉疙瘩嚼在口里的感觉,拉着宗军、世辉直奔桥头的臊子面馆。从此,我的笔头抡欢实了,文章像花儿一样到处开放。

    二十一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我们三个文友各奔东西,在人生的沧桑、艰难中,为一碗饭疲于奔命。宗军、世辉离开学校后,基本上告别了文学。只有我还在舞文弄墨,但愧无所成。宗军在城关供销社上班,下岗后,在九成宫市场旁开了个网吧。世辉也不知道倒腾什么买卖,一副发了点财的小老板模样。我大学毕业后,教书混饭吃。放假我回到县城,与宗军、世辉又厮混在一起,喝茶、吃羊肉泡、胡谝。 “打囤呢?”,“打囤哩。”“囤打好了?”“打好了。”我们互相谝着、笑着,仿佛又回到中学时代。一提起和谷,说起《原野集》,宗军的脸上一扫疲惫和落寞,眼睛明亮了许多。我说我在西安见过和谷,还与和谷一起吃过饭。世辉瞪大眼睛,说,真的?他俩迫不及待的问我:和谷长什么样?和谷还写了什么东西?和谷现在干什么?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那个贫瘠荒凉的小县城,和谷贯穿于散文中的朴实、温暖、良知,给我们三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村少年以心灵的爱抚和慰藉。点燃了我们文学的梦想,那种感觉和记忆在我们的心灵上留下的烙印太深了,一辈子都挥之不去。

    我在四川大学读中文系时,我的老师、散文研究专家曾绍义教授给我们上写作课,讲到“散文”这一节时,声情并茂的讲到和谷的散文。后来曾老师主编《中国散文百家谭》,我帮忙看稿,在“和谷”这一辑里,我一睹和谷的成绩与风采,我才知道,和谷是新时期以来很有成就的散文家,写了好多散文,得了很多奖。

    淡绿色的封面上,一老农跟在一头毛驴后面,毛笔题写的“原野集” 三个字遒劲有力,这一切深深印在我的脑际。20多年后,当我打开《和谷文集》,看到熟悉的《原野集》书影时,我一下子跌进了当年的回忆中。

   在城里的书房里,面对一面墙的书,我想起纪伯伦曾经的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当我在写作这条路上蹒跚学步的时候,是《原野集》牵着我的手,让我学会了独立行走,是《原野集》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记忆中我第一次看到《原野集》的感觉,就像一个没有恋爱史的少女,第一次面对猝不及防的爱的降临,惊慌失措中只听到心在咚咚地跳。

    在散文的一册山河中,游和谷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相关链接】

 

    和谷,陕西铜川人。1952年生,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作家。历任《陕西青年》记者,《长安》主编,《特区法制》总编辑,陕西省文联副秘书长,副厅级巡视员,西安市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青工委副主任,海南省作协创委会主任,海南省、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和谷著有散文集《无忧树》、《远行人独语》、《巴黎望乡》、《还乡札记》,报告文学集《古都纪事》,另有《和谷诗选》、《和谷文集》(6卷)等20余部。舞剧《白鹿原》《长恨歌》编剧。《无忧树》获1976—1988年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市长张铁民》获1985—1986年全国第四届优秀报告文学奖,《铁市长》(编剧)获1992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中央电视台优秀剧目奖。报告文学《中国百年油矿》获第三届中华铁人文学奖荣誉奖。《还乡札记》获第二届柳青文学奖·优秀散文奖。作品曾翻译为英文、法文。散文曾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试卷。写作之余,兼事书法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