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习俗/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7:24:43
文身  文身是许多民族在早期发展阶段存在的一种风习。是一种标志。其法是:用针在人体全身或局部刺出自然物或见何图形,刺后有染色和不染色之分,此俗在周代已有。据《事物纪原》:“今世俗皆文身,作鱼龙飞仙鬼神等象,或为花卉文字。旧云起于周太王之子吴太伯,避王季厉而之勾吴,断发文身,以象龙子避蛟龙之患。而《史记·越世家》言:夏后帝少帝之庶子,封于会稽,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证此,则是兹事为始于帝少康之子,因知文身断发之为吴越俗也旧矣。”
  文身最早是一种图腾标志和成年礼结合进行,一经文身便获得成年人权利,可以择偶结婚,参与氏族重大事务。此俗今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亦然存在,《台湾府志》:“番民断发文身,不知年岁,以稻熟为一岁,以月圆为一月。”台湾高山族青年有文身的习惯,姑娘在出嫁的前一两天,必须进行文身,涂面,请人用针在自己身上和脸上刺出花纹,然后涂上颜色,这成为姑娘作新娘的标志,也成为妇女是否已婚的标志。在这里文身则已成为成人的象征了。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有些民族则将此作为表示等级身份和秘密会社成员的标志。随着社会发展,文身本身积淀的巫术图腾内容,已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种风习则以形式美被继承了下来。据《马克·波罗游记》:在云南卡丹和永昌市……男人有文身习俗,即在臂上、腿上刺有黑色斑状条纹,刺法为五根针并拢,刺入皮肉,以见血为至,然后用黑色涂剂擦拭针孔,留下不灭的痕迹,这被看作一种装饰和有体面的标志。其实这种文身不光在边远少数民族,在古代汉族中也有,这主要出现在喜欢舞枪弄棒的武士身上。《水浒》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写史太公向王进介绍儿子史进:“老汉的儿子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母亲说他不得,怄气死了。老汉只得随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钱财,投师父教他。又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身花绣,肩臂胸膛总有九条龙,满县人口顺,都叫他九纹龙史进。”不唯史进,燕青也是文身,第六十一回:“这人是北京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养的他大。为见他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卢俊义叫一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一身遍体花绣,却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若赛锦体,由你是谁都输与他。”由此可见,宋明时期文身比较盛行。正因为习武者一般文身,因此这文身往往于对方有某种威慑力量。《水浒》第七十四回,写燕青闻听得泰安州庙会上有山西太原人任原,摆下相扑擂台,要赢天下好汉,一时兴起,辞了宋江,下山来找任原。届时,燕青脱了布衫,露出一身花绣,“则见庙里的看官如搅海翻江相似,迭头价喝采,众人都看呆了。任原看了这身花纹,急健身材,心里倒有五分怯他。” 就是太守“见了他这身花绣,一似玉亭柱上铺着软翠,心中大喜。”怕他身材瘦小,不是任原对手,坏了性命,做主要他和任原平分利物,抬举他在身边效劳。燕青不听,管自和任原相持,不几个回合,用智将任原颠下台去,摔个半死。
  文身风习现虽不如旧时风行,但仍在小范围中存在,多在秘密黑社会组织成员中。
  文身风习不唯我国有,世界上其它国家亦有。日本北海道和千岛,有一个两万人口的少数民族——伊阿努人,此民族女人有文面习俗。主要在嘴唇和面部,在嘴唇上文出胡子的式样。(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