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义·习俗/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9:07:35
结义  “结义”即旧时人们从义气出发,建立某种比较固定的联盟的形式:如结为异姓兄弟或姊妹,亦称为“金兰之交”、“义结金兰”。结拜兄弟时各序谱系,交换为证,此谓之“金兰谱”或“兰谱”。
  “结义”最早当是由人和人之间的契合的友情或深厚交往发展而来。据《易·系词》“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二人相处,情趣相投,其关系象金子一样坚固,象兰花一样芬芳。《世说新语·贤嫒》:“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是说晋时山涛与嵇康,阮籍只见了一面,相互之间契合得象金兰一样。这种友好的关系发展下去,双方便自然而然会提出在形式上将二者关系固定下来的要求。在人类社会中,最亲近不可破坏的关系便是同胞手足,于是便有结义兄弟、姊妹之说。
  结义有一定的仪式:要换帖、焚香、对天盟誓、拜天祭神、互拜,有的还要以刀歃血、喝血酒。
  换帖是最重要的内容。“帖”是一份书面文契,用红纸折成信封大小数折,封面写“金兰谱”或“兰谱”,内写结拜缘由、结拜人姓名、籍贯,生辰八字及三代父、祖、曾祖姓名、出身、官职等,结拜年、月、日,结拜人指印签名。换帖时要祭祀各人祖先。换帖后则以兄弟、姊妹相称。
  最早的结义,其基础自然是双方情趣、义气、抱负相投合。既倾慕对方之为人,始有附翼之求。如《古今小说》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生死交》写汉时张劭和范式结义:二人一同上京应试,范式患病无人照料,危在旦夕。张劭与范同住一店,闻范呻吟之声,颇动侧隐之心,虽素不相识,却慨然相助:放弃应试机会,为范延医买药、精心照料,终于使范摆脱病厄之灾。范式病愈,除感激张劭外,更倾慕张之为人,与张劭结为兄弟。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中匡超人和马二先生的结义亦属此类。马二先生虽一介寒儒,但惜才、爱才、轻财好义。见匡超人身处逆境仍不坠其志、刻苦努力,慨然于难中救拔匡超人,着实可敬可佩;而匡迥身陷穷厄仍保持昂扬之志,也确实可敬,二人一拍即合。“匡超人接了衣服、银子,两泪交流道:‘蒙先生这般相爱,我匡迥何以为报,意欲拜为盟兄,将来诸事还要照顾,只是大胆,不知长兄可肯容纳?’马二先生大喜,当下受了他两拜,又同时拜了两拜结为兄弟。”
  情趣相投,必有志同道合。志同道合者倘无野心,即拱手而别,来口再会;倘有野心,则成为一种社会力量。如《三国演义》写刘、关、张之结义,即属此类。张角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兵弱将寡,于是张榜招募义兵。刘、关、张三人皆有心应募,且皆一表非俗,于是“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此三人的感情,只是在结义后的共同生活中建立发展,并且体现出来,结义前自然无交往,只是萍水相逢罢了。和这种为了借重对方,加强自身力量,以图大事的结义性质相同的,便是武林、江湖中的结义。江湖结义虽不一定图谋大事,但却是为了借助结义在强大的社会面前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自由。此种结义也以义气为重,重交情、讲义气、守信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七侠五义》中的“五义”、《续小五义》中的“小五义”即是此类,《水浒》中的许多结义亦属此类。到清代这种结义便发展成一种对社会有一定威胁的神秘的黑社会组织,如哥老会、青红帮等等,这时已无多少义气可言,只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关系罢了。
  利用此种形式达到某种目的的结义,则无多少诚意可言,纯粹是利用与被利用,欺骗和被欺骗的关系。如《隋唐演义》第二十一回中尤俊达同程咬金的结义。尤俊达是一富户,为了劫青州上交的三千两皇银,他自己力量不足,打听得程咬金有些力量,有意接近,以利诱惑,才“二人叙了年纪,尤俊达长咬金五岁,就拜为兄,咬金为弟,拈香八拜,誓同生死,患难扶持。”这里的结拜已无“义”可言。
  旧时的结义不仅存在于男性之中,而且也出现在女性中。据《清稗类钞》,广东东部处女,喜欢结拜十姊妹:“聚相得者十人,叙齿,年长者居首,对神宣誓,历久不渝。凡言动必以礼,女红、妆束,均听年长者指挥,无待媬姆之教,自娴闺范。唯出家必让其居先,不敢搀越,或迫于父母之命,幼者先嫁,不与新郎宿。强之,则以死拒,如御强暴,必待长于己者皆已毕嫁,而始成燕好焉。”此风俗在当今之世仍有市场,但却比较隐蔽,类似黑社会组织性质。(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