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问题奶粉危机(《财经》 2008-9-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54:00
“三鹿”问题奶粉危机
作者:《财经》记者 任波 实习记者 刘京京 徐凯   [2008-09-15 08:45:45 ]  共有0条点评

一年前曾作为饲料诱发了美国宠物死亡的三聚氰胺,如今摇身一变为婴儿的口粮,毒害了无辜的中国孩童
中国奶业的龙头企业,奶粉销量连续11年排名全国第一的石家庄三鹿集团,因“肾结石婴儿”事件,骤然间陷入风雨飘摇境地。
9月12日清晨,《财经》记者赶到三鹿集团所在地石家庄市新华区。三鹿集团公司的主楼上,竖立着大幅标语,上书“生产名优乳品,奉献社会民众”。然而,铁灰色的大门前,愤怒的人群在陆续聚集。
这些人都是三鹿奶粉的消费者,其中许多是年轻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因为没有足够的母乳,选择了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作为主要食粮,却没料到未曾离开父母怀抱即罹患肾结石。
9月11日晚间,三鹿集团最终证实,这些奶粉均被一种叫做三聚氰胺的物质所“污染”。三鹿集团自陈: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为对消费者负责,决定立即对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700吨奶粉,以每包400克计算,相当于175万包!通过三鹿集团密布全国的销售链条,这些被“污染”的奶粉,销往甘肃、山西、宁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等省(区)。而“污染”的后果,是大量婴儿罹患罕见的肾结石,无法正常排泄。目前已有一例死亡,受害总人数尚无法统计。
迟到的真相
已经很难追溯最早发现的案例。
舆论大规模的关注仅始于9月8日。当媒体曝光甘肃14名婴儿疑似因食用“某品牌奶粉”患肾结石后,人们惊觉,全国各地医院其实早已陆续发现多个相似病例,事态呈扩大趋势。
这些患病婴儿均不满一周岁,大多来自农村地区,都食用奶粉。医学专家介绍,儿科肾结石的发病率非常低,在这么短时间内出现如此集中的病例,非常蹊跷。
据医院检测,这些婴儿的结石属尿酸胺结石,非常罕见,通常因营养不良造成。医生推测,婴儿是由于摄入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比例失调,引起体内嘌呤碱代谢异常,继而产生尿酸和尿酸盐结晶,在上尿路梗阻后形成肾结石,最终导致肾衰竭。
早在6月初,江苏便有媒体报道称,短短两个月间,南京一医院收治上述症状患儿15人之多。7月,在长沙医治的患儿家属、来自株洲的瞿先生向国家质检总局投诉后,获得了三鹿奶粉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竟然均为合格。据《武汉晚报》8月28日消息,由于年内先后收治六例肾结石引起无尿的婴儿,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袁继炎、张文教授通过临床调查,高度怀疑“某品牌奶粉”与此密切相关,却不知这样的事到何处去报告。
所有患儿家长都反映,孩子出生后一直食用三鹿牌奶粉。虽然起初仅仅是怀疑和猜测,但至少目前所有公开资料均显示,有关政府部门完全有机会了解此事,却并没有及时向公众提供应有的信息。
一个例子是,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便已经接获医院报告,称今年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近几个月已达十几例,经了解均食用了“某品牌”配方奶粉。甘肃省卫生厅随即便将此情况向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作了汇报,卫生部也对此作出了安排。
但对于公众而言,直到9月11日晚间,真相才姗姗来迟。
这一天,卫生部公开证实,对于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经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由此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卫生部表示,已组织联合调查组开展该事件的调查处理,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可能由此造成的婴幼儿患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同时紧急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诊疗方案。其他相关部门也已采取相应措施。卫生部提醒公众,立即停止使用该品种奶粉,已食用该奶粉的婴幼儿如出现小便困难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诊。
至此,一直设法撇清自身干系的三鹿集团,终于在同日发出声明,宣布立即对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然而,对于食用三鹿奶粉受害的婴儿及其家长们而言,这一切已经太迟。
祸起三聚氰胺
在卫生部和企业相继发表声明后,三聚氰胺,“肾结石婴儿”所食用奶粉的疑似污染物,终于暴露于公众眼前。
三聚氰胺原本与奶粉毫无关联。它只是一种工业原料,分子式为C3N3(NH2)3,又名氰尿酰胺,俗称蜜胺,是一种有机化工中间体,日常主要用途是与醛缩合,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于涂料、层压板、模塑料、粘合剂、纺织和造纸等。此外还可用于皮革鞣制、阻燃化学品以及脱漆剂等。
这样一个化工产品,为何会进入牛奶之中?一位对食品、动物饲料添加剂较有研究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原因其实一点就透。
目前,在现实中,蛋白质含量高低是判断奶制品营养性最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检测蛋白质含量通行的方法是测量氮含量,再乘以一定系数得出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含氮量通常不到30%。但三聚氰胺的分子式显示其含氮量高达66%。因此,在食品中添加这种化学物质,其含氮量会立即大幅上升,从而蛋白质含量“虚高”。
三聚氰胺价格不高,由于其在化工、装饰市场广为使用,也不难获得。使用此法成本低,但可造成产品营养价值高假象。
事实上,三聚氰胺毫无营养价值。不仅如此,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对三聚氰胺有如下描述:“长期或反复接触作用:该物质可能对肾发生作用。”显然,此描述也被此次中国众多患儿罹患肾结石病所证实。
早于2007年3月以来,中国江苏和山东两企业输往美国的宠物食品诱发大量猫狗死亡。之后调查显示,这两个企业部分出口的小麦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违规添加了三聚氰胺。事发后,中国相关产品短期内的出口在多个国家遭禁,“中国制造”受到质疑。
为此,农业部专门发文,将三聚氰胺、羟甲基羧基氮等非蛋白氮添加剂定性为非法添加剂,“禁止在任何饲料生产中使用”。由此,在饲料中使用三聚氰胺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属于农业部严厉查处的对象。
与此同时,农业部颁布了对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标准,这意味着饲料一旦被检测出超标准三聚氰胺,即为不合格。
人们没有想到:一年前曾作为饲料诱发美国宠物死亡的三聚氰胺,如今摇身一变为婴儿的口粮,毒害了无辜的中国孩童。
“污染”何来
9月12日上午,三鹿集团品牌管理部部长苏长生对《财经》记者说,三鹿奶粉中之所以存在三聚氰胺,是由于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了三聚氰胺。集团断然否认添加三聚氰胺是在生产环节发生。
然而,化学专家和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此说法存在较多疑点。
业内人士认为,从常理判断,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无非存在三种可能性:一是奶牛吃了含三聚氰胺的饲料,传导至所产的鲜牛奶中;二是由原料中加入,即三聚氰胺掺入鲜牛奶或奶粉的其他辅料中;三是在生产环节中加入。
第一种可能性被受访各方认为基本不存在。曾在2007年“宠物毒粮”事件中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教授谌东中认为,奶牛吃了此类饲料,要么不消化而在体内累积,进而伤害其自身;要么消化后排泄,不可能以原封不动的化学形式进入鲜牛奶。
事实上,“宠物毒粮”事件发生后不久的2007年5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与美国农业部(USDA)联合发表新闻称,经过美联邦FDA、USDA、美疾病预防中心(CDC)、美国土安全部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和美环保署(EPA)五机构联合评估分析,喂食了含三聚氰胺宠物食品残食的生猪与鸡,屠宰后食用对人体健康风险极低。
其次,包括三鹿集团厂方说法的第二可能性也存在不少疑点。
疑点一: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单斜晶体”,“无味”,但谌东中查证却发现,三聚氰胺一个物理性能为“微溶于水”,即鲜牛奶能溶解的三聚氰胺十分有限,它何以能溶入鲜奶中?
疑点之二:假使该物质确实有办法掺入鲜牛奶,但其营养比显然会发生较大变化,三鹿集团如何就未发现?
业内人士认为,不同于固态饲料(可以有不同营养配比),鲜牛奶是奶牛乳汁,其中蛋白质、水、脂肪的比例应当是一定的,一般只会因气候、饲料的变化发生季节性波动。前述原理显示,一旦加入三聚氰胺其蛋白质含量就会大增,进而与水、脂肪的比例就会异常,这很容易发现。
目前在中国,即使生产饲料,正规厂家一般都会对每批原料进行蛋白质含量、水含量和灰份(烧干后测试残留物)检测,必要时加脂肪检测。一旦发现比例不正常,就需追加检测。以目前技术手段,假如加入三聚氰胺引起鲜奶营养比不正常,并不难检测出来。
据分析,要想让加入三聚氰胺后的鲜牛奶营养比协调,一般还需再向鲜奶中加水和脂肪。但一般的脂肪产品很难加入,必须加专业匀质脂肪。此类手法非一般奶农所能掌握。
不过,对于在生产环节加入三聚氰胺的可能性,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尚不掌握充分证据。
9月12日,石家庄市政府调查组初步认定,三鹿集团所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在原奶收购过程中被不法分子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至于三鹿集团是否在生产环节也添加了三聚氰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目前由卫生部牵头的联合调查组仍在调查之中。
为何堵不胜堵
回溯去年宠物毒粮事件之后,农业部随即制定三聚氰胺的饲料标准,并将其列入出口法检范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姿态。
然而,也有识者指出,这种亡羊补牢式的监管模式,仍无法真正填补食品添加物制度漏洞,“下一个三聚氰胺总会出现”。
只是没有人想到,这“下一个”来得如此之快,并且受害者不再是动物,而是刚出生的婴儿。
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事实上,无论在目前饲料或是食物的检测,内容均十分有限。例如,在饲料当中,除了对瘦肉精、苏丹红等少数违禁添加剂会进行检测,像三聚氰胺等绝大部分化工原料,过去都未被列入检测范围。其原因是化工原料种类太多,不可能都列入检测名录。况且,瘦肉精、苏丹红等之所以要被检测,也是发现相当部分养殖户违规使用后才列入的。
实际上,企业从利益角度出发,任意添加各种添加物的行为十分普遍,添加物的选择也五花八门,门类繁多,时时更新换代。相比之下,目前无论是在标准制定和产品检测监管上,无论事后如何弥补,都必然漏洞重重。
根据国家现有标准,奶制品的检验十分严格。婴幼儿配方奶粉有严格的国家标准,检测项目有50多个,是食品行业中检测内容最多的食品之一。众多标准当中,并不包含三聚氰胺。
中央电视台2007年9月2日《每周质量报告》曾播出特别节目,对三鹿集团的婴幼儿奶粉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全方位报道,称赞三鹿集团的婴幼儿奶粉生产有“1100道检测关”。但是,这么多的关口,也没有能够挡住三聚氰胺的侵入。
农业部畜产品质检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要检测出三聚氰胺,技术上并没有困难,只设置需要专门性的检验手段。由于这并未列入奶制品标准,并且目前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以企业自检为主,因此某种意义上,企业并没有责任对此进行检验。
即便常规检测项目,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保证执行。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指出,在企业自行进行的奶源检测当中,一些项目如细菌总数检测只有少数大企业才会进行。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食品安全的管理职能散布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若干个部委。但齐抓共管之下,监管力量其实格外分散。例如,卫生部门制定卫生标准,质检部门负责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所有标准的审批,各行业主管部门也有权制定本行业的标准。故此,根据农业部颁布标准,动物饲料添加三聚氰胺为非法,但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却无可奈何。
即使农业部出台了三聚氰胺检测标准,但因饲料生产企业数量多,分布不均,农业检测部门力量有限,鞭长莫及,加之检测也并不具备强制性,实际上,国内动物饲料当中添加三聚氰胺仍十分普遍。
各地“肾结石婴儿”病例曝光后,矛头很快指向问题奶粉。事实上,调查肾结石婴儿与奶粉之间关联在技术上并无难度,部分地方和中央卫生部门接获病例报告后,虽然对流行病学调查做出安排,但其调查结果却未及时向其他部门反馈。
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反应迟缓,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财经》记者致电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监督管理处获悉,国家质监局仅在9月9日媒体曝光之后,才意识到此事,并介入调查。该处工作人员表示,包括河北省质监局,没有任何地方质监局向国家质检总局上报此事。
从6月首现公开病例,到9月事态不断发展,漫长的三个月时间,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近乎失灵,三鹿问题奶粉继续热销,无辜的婴儿继续受到残害,这是何等残酷的人间悲剧!■
本刊记者宫靖、王姗姗、陈茜,本刊实习记者李鹏、张艳玲对此文亦有贡献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ontent.jsp?infoid=77599&type=0&ptime=20080914
“三鹿”问题奶粉危机(《财经》 2008-9-15) “三鹿”问题奶粉危机(《财经》 2008-9-15)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问责升级(《财经网》 2008-9-17) 叶逗逗:三鹿集团因“问题奶粉”被诉(《财经网》 2008-9-25) “毒奶粉”危机海外蔓延(《财经》 2008-9-29) 河北公安称问题奶粉非产销环节掺假(《财经网》 2008-9-15) 王欢:三鹿奶粉事件震动外界(《财经网》 2008-9-12) 河北承认三鹿奶粉事件存在瞒报现象(《财经网》 2008-9-17) 国务院调查组认定三鹿奶粉事件迟报责任(《财经网》 2008-9-22) “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数字问题 陈中小路:全国首例三鹿奶粉致死婴儿家属索赔百万(财经网 2008-10-15) 销售代表称三鹿6月已知奶粉有问题(《财经网》 2008-9-12) “问题奶粉”扩大 甘肃面临更大考验(《财经网》 2008-9-17) 民法学界高度关注问题奶粉赔偿(《财经网》 2008-9-22) 宫靖:三鹿集团面临破产危机(《财经网》 2008-9-24) “毒奶粉”冲击波(《财经》 2008-9-29) 三鹿奶粉事件涉及的法律责任问题分析 三鹿问题奶粉不可多议,百度还有屏蔽? 哈尔滨首次集中环保销毁三鹿“问题奶粉” 三鹿问题奶粉案一审宣判(组图) 小儿子碰上三鹿奶粉,大儿子碰上问题疫苗 三鹿奶粉事件涉及的法律责任问题分析 三鹿奶粉事件涉及的法律责任问题分析 一在华日童食用“问题奶粉”患结石(《财经网》 200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