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不较劲的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34:55

第5节:活出不较劲的自己(1)



  二、活出不较劲的自己

  于丹最新感悟:

  人对物质有时候呈现出两种极端而偏狭的态度:一种是沉溺在物质中而迷失自我,一种是仇恨与鄙视,其实我觉得这两种都不大正确。我所理解的人的生活状态,应该是在强大的精神力量下去享受物质。

  谁也别和自己较劲

  我觉得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东西过于较劲,但是较劲之后,就会适得其反。有个词叫"局限",什么叫局限,有局才有限。

  有一次,青蛙遇到蜈蚣,青蛙问蜈蚣,你是百足之虫,你一般走路先迈哪条腿啊?蜈蚣一听,"咔嚓"一声就卡在那儿,怎么也动不了了。因为每次蜈蚣走路都是按自己的本能迈步,让它刻意分出先后,它反而不知所措了。于丹说,这种状态很像我们的生活!

  从工作、交友、父母、孩子,一切生活都是难解的课题。就像作家刘震云在小说《一地鸡毛》中描写的那样:不易察觉的琐碎摆满了我们的生活,假如想整理出个头绪,常常越理越糟,千头万绪。是的,在迎接生活的时候也要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与考验。"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刻意要去探究出生活的究竟,其实并没有顺其自然地生活来得舒服、自由、随心所欲。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就是"顺溜",顺乎自然,随心随性,不较劲、不纠结、不别扭。

  佛教里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小和尚说:"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啊!"师父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子,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种子边撒边飘,小和尚喊:"不好了!好多种子被吹跑了。"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撒完种子后,飞来几只小鸟啄食。小和尚急得跳脚:"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父说:"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随遇!"

 

第6节:活出不较劲的自己(2)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子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上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头说:"随喜!"

  在这个故事里,小和尚因为外界的影响患得患失,不是怕种子不落地,就是怕种子不发芽,老师父却淡泊、宁静,用几个"随"字轻轻化解了徒弟的计较之心。这个"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是把握机缘,却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这是世间天天上演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们想到了一个字--我。

  想到了"我",便有了执著、分别、计较,就会像小和尚一样,一阵风、一只鸟都会震动自己敏感的神经,或者像那只被青蛙问倒而卡住的蜈蚣,本来很正常的事情,却在他人的追问下,不知所措了。所以,人生一世,最好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能够享受所有的春天,人的一生中注定要经历坎坷,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受挫折与失意。自然界的风雨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吗?当然不是。怎么办呢?风一来我们就紧张,雨一来我们就悲戚吗?当然不能这样。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人生也有人生的道理。不必为人生途中的磕磕绊绊耿耿于怀,放下过重的包袱,本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想法去从容应对,顺其自然地享受征途中的一切,也便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平实实地处世了。

  很多人都知道不应该和自然较劲,但很少有人了解"不和自己较劲"。比如,朋友家或邻居家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了,回家后,有人就埋怨孩子,说你不用功读书,看某某家孩子多厉害。孩子听了不高兴,你还没人家家长厉害呢,你看哪个孩子好找哪个孩子去。结果,好端端地一顿晚饭,闹得不欢而散。

  仔细想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和风采,没必要一定超过谁。能够每一天都有自己的感悟与收获,超过昨天的自己,这就是最好的了。所以,每天都应提醒自己一下:别跟世界较劲,更别跟自己较劲。放平心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在每个位置上都可以轻松迈步。能够荡开生命的秋千,愉快洒脱地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第7节:活出不较劲的自己(3)



  这种洒脱,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而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的人不会终日郁郁寡欢,也就不会活得太累。懂得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

  所以,于丹说:"什么叫局限,有局才有限。"人生就是要不断突破自己为自己设下的障碍,思想上的、行动上的,才能打破藩篱,一步步走向心灵的真正解放,在不较劲的状态中,延展生活的快乐。

  什么样的心态最自然

  人生一大乐事就是,任情挥洒,无往不至。

  从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大学教授,忽然变成举国瞩目的心灵励志大师,这种转变,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无法想象的。盛名之下,有很多生活的细节、隐私,包括学术的硬伤,都赤裸裸地暴露在天下人的眼中,若是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可能会因承受不了热烈的关注,而迷失自己。但对于率性而为、心境明澈的人来说,这些外在的名利都构不成对心灵的羁绊,尤其是像于丹这样豪爽的女人,更是练就了"金刚不坏"的本领。

  于丹曾经谈起自己如何看待"于丹热",她的解释很简单:"讲《论语》本来就是我率性为之的东西,就是本着我的快乐和真诚做的事情,它在客观上可能造成了另外一种效果,但是没有必要说一开始非要刻意怎么样。"这就是于丹非同寻常的地方,她不会被某一个特定的角色所规范,她可以穿越名誉的束缚,追求到一种自我心灵的真正解放。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不同的位置,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生活,每种生活都有不同的快乐。就像龙王和青蛙的寓言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满足与快乐,假如可以不计得失地生活,就不会被角色所制约。

  有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打过招呼后,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珍珠砌筑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有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龙王反问了一句:"你呢?你的住处如何?"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娇草如茵,清泉潺潺。"

  接着,青蛙又向龙王提了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露,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叫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青蛙!"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第8节:活出不较劲的自己(4)



  我们活在世上,总有一天也要进入社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者是"龙王",或者是"青蛙"。龙王有龙王的活法,青蛙有青蛙的活法,不必一味地羡慕别人。青蛙们和龙王们都各有各的快乐,也各有各的痛楚,只要生活得简单,有乐趣,觉得满足,就是美好的生活了。

  进入社会后,我们被很多名誉、利益和角色束缚,原本以为可以做龙王的只能做青蛙,看上去只能做青蛙的偏偏成了龙王。但是这一切,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除了我们自己解救自己。当我们释放了自己的愤懑、不满,放下计较、得失与纠缠,就会发现做龙王和做青蛙其实没什么区别,只要能够一切顺其自然,安心做好自己,那么芸芸众生也就各复其本了。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看世界的眼光不再挑剔,我们面对世界的态度不再矫情,生命就随着自自然然的状态开放、凋谢,然后等待下一个春天。

  人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开始无忧无虑,因为需求的东西少,负担少,所以得到的快乐也就多。随着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断地增加,要求不断地提高,各种各样的负担和烦恼也由此而生。除了苦苦追寻要得到的一切之外,我们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是不是过得快乐。到了最后,终于明白了这个问题,生命却已临近终点。

  唐代诗人王维在《辛夷坞》中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那山中的芙蓉花并不因生在深山而黯然失色,春来秋去,它依然绽放自己生命的美丽,灿烂地活在世上,体验生命的大快乐。所以,于丹说,人生一大乐事就是,任情挥洒,无往不至。

  庄子在《内篇·逍遥游》中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意思是说:树根上的小蘑菇寿命不到一个月,因此它不理解一个月的时间是多长;蝉的寿命很短,生于夏天,死于秋末,它们不知道一年当中有春天和秋天。它们的生命都是短暂的,一般人觉得它们可怜。然而,这只是人类眼中的人世,如果天地间有一个巨人,它拥有五百岁的寿命,那么它看人就如人看蝉一样,觉得可悲可怜。所以,生命的长短总是有界限的,唯一没有界限的便是在这短暂的人生里,我们可以融进无穷的快乐。

  世间人,有一种情怀是不问结果的,这也是对生命自信的一种挥洒。人在社会中需要经受各种的考验和煎熬,心慢慢变冷,可假如经历过尘世风雨的洗礼,依然能够用阳光一样的微笑来面对世界,这样的心态才是最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