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赏“曼陀罗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28:21
近赏“曼陀罗花”
张慧中
《 人民日报 》( 2010年12月23日   23 版)
到印尼常驻前,友人就告诉我,这个美丽的千岛之国最值得一看的,一是巴厘岛,二就是日惹的婆罗浮屠。半年后,我终于有机会踏上日惹的土地,得以近距离观赏印尼最负盛名的历史遗迹。
婆罗浮屠佛塔共有10层。最底下一层的塔基代表欲界,第二至六层的塔身代表色界,而最后四层代表无色界,当地人简称为“炼狱—人间—天堂”。从上方看,整座佛塔就像一朵绽放的曼陀罗花,代表佛教的大千世界和人的内心深处。婆罗浮屠有约2670块浮雕,覆盖了建筑的立面和回廊。此外,婆罗浮屠还有共计504尊佛像,分布于色界和无色界上,手势的细微差别分别代表着“护佑”、“见证”、“冥想”、“无忧”、“教诲”等含义。
然而,佛塔群究竟由谁而建,为何而建,仍无人知晓,这为婆罗浮屠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幔纱。
相传,婆罗浮屠大约于公元842年由中爪哇夏连特拉王国建造。佛塔的名字据称来自梵语,意为“山顶的佛塔”。1006年,距婆罗浮屠30公里的默拉皮火山爆发,导致整个佛塔群下沉,淹没于茂密的热带丛林近千年。这座象征夏连特拉王国繁盛和荣誉的壮丽佛塔群,在18世纪的当地民间传说中,甚至被赋予了不祥的含义。据传说,一位日惹苏丹国王子无视禁忌,带走了婆罗浮屠一个舍利塔中的雕像,结果回到王宫即暴病身亡。
1811年,英国的斯坦福·莱佛士爵士被任命为爪哇副总督。在听说日惹附近丛林深处沉睡着一座巨大佛塔后,这位对爪哇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爵士便派出一支工程队前往勘察。工程队花了两个月时间,伐木掘地,在丛林中开辟出一条通往婆罗浮屠的路。然而由于惧怕佛塔坍塌,工程队并没有将婆罗浮屠全部发掘。1815年莱佛士在自己的书中记载了这次发现。他将这座佛塔命名为“婆罗浮屠”,引起了世界对该座佛塔的关注。
1907年至1911年,荷兰殖民者遵照“原物归位”的原则逐步修复了婆罗浮屠。他们挖掘佛塔周围的地面,寻找丢失的佛像头颅和石板。随后分解并重建了塔顶的三层圆台及舍利塔,使佛塔初步恢复了昔日的容貌。然而,由于经费不足,重要的排水问题没有解决,婆罗浮屠佛塔仍然面临着被水侵蚀裂缝的危险。
上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助下,婆罗浮屠进行了一次彻底修复。加固了地基,清理了1460片石板,分解并重新组装了塔身的5层方台,加设了防渗透层和过滤层,还通过埋设管道改进了排水系统。竣工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1年将婆罗浮屠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悉,由于修缮得当,在2006年的地震和火山喷发中,这座古塔毫发未损。美丽的婆罗浮屠终于涅槃重生。
婆罗浮屠历经数次修整,几经浮沉,如同其名字的含义一样,从地下炼狱,到地上人间,直至今日作为超脱的标志巍然屹立。同行的向导说,婆罗浮屠本身就是一部大乘佛教的圣书,建造它的目的是让人们在参观中得到净化。尽管今年默拉皮火山再度大规模喷发,让婆罗浮屠蒙上了一层浮尘,不得不再次封闭整修,但远远望去,它的美好和沉静一如往昔。作为某种精神力量的象征,千百年来,这座东方的金字塔静静地俯视着来自各地的芸芸众生,无声地向远来的游客诉说着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