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2:52

百家讲坛 

摘要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另有同名杂志.

简介  《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 其演播风格与学术性的理论研究相比较为平易,同时亦追求内容的学理性与权威性,力求雅俗共赏。该栏目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截至2006年10月,已播出1000余期,许多学术界著名人士由幕后推出,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将许多晦涩知识传播于民众之中,个别议题亦受到大众质疑。栏目收视率逐年提高,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一款品牌栏目。

  “百家讲坛”是一个开放的大学。节目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形式

多样,学理性与实用性并存,权威性与前卫性并重,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适合具有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欲的观众。

  栏目制片人:聂丛丛,2001年任《百家讲坛》主编,2001年至2004年任《百家讲坛》制片人,2004年至2009年任《法律讲堂》制片人,2009年后续任《百家讲坛》制片人。前任万卫,汉族,祖籍河北涿州,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8月调入中央电视台,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担任《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

  《百家讲坛》的栏目宗旨——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平和开放的胸襟,通向大众的桥梁

目录

  1. 1播出时间
  2. 2联系方式
  3. 3选题范围
  4. 4音像制品
  5. 5特邀专家
  6. 6著名讲座名录
  7. 7成功因素
  8. 8社会评价
播出时间
  CCTV-10 周一至周日播出 时长43分钟
  中午12:45首播
  晚上22:40 次日早上6:40重播
  CCTV-4 周一至周日播出 时长43分钟
  下午16:15首播
  次日0:15重播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1号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
  邮政编码:100859
  电话:010—63958933
  传真:51916300
  E-mail:bjjt@vip.163.com
选题范围
  1、大学通选课、选修课。
  2、大学名校内有影响的专题讲座、主题演讲。
  3、社会各界学者、名流的演讲。
  4、中学文科类课程及第二课堂、兴趣课堂。
音像制品
  1、不停息的旋律
  2、传承的神韵
  3、当茶遇到咖啡
  4、地球成长史(上)
  5、地球成长史(中)
  6、地球成长史(下)
  7、风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华夏春秋志
  10、建筑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热点
  12、女人说话(上)
  13、女人说话(下)
  14、品读水浒
  15、人的生与活
  16、生命的奥秘
  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18、探寻宇宙
  19、文明的发动机
  20、文学的个性
  21、物理的挑战
  22、相识数学
  23、与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论争象牙塔
  27、缪斯女神
  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30、新解《红楼梦》
  31、语言的方程
  32、身边的礼仪
  33、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34、明亡清兴六十年
  35、易中天品三国
  36、于丹《论语》心得
  37、于丹《庄子》心得
  38、王立群读《史记》
  39、我读经典
  40、玄奘西游记
  41、我心中的陈嘉庚
  42、新解三十六计
  43、武则天
  44、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45、诗歌唐朝
  46、李连英
  47、唐高宗真相
  48、于丹《论语》感悟
  49、李清照
  50、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51、《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
  52、易中天品三国-历史回眸
  5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揭秘林黛玉与薛宝钗
  54、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贾宝玉与史湘云
  55、汉代风云人物
  56、易中天品三国1-魏武挥鞭
  57、易中天品三国2-孙刘联盟
  58、易中天品三国之重归一统
特邀专家
  袁腾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教研员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王晓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
  高日晖:文学博士 大连大学副教授
  胡金兆:中国民主同盟成员 北京市文联退休编审
  喻大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赵晓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树增:国家一级作家 大校军衔
  段怀清:浙江大学副教授
  周汝昌:著名红学家 古典文学研究家
  莫砺锋: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邱紫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康 尔: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顺:郑州大学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乔 良:现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少将,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张望朝: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陈毅明:现任厦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英健:河北遵化市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
  孟宪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国学院副教授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隋丽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立群: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放鸣:现任徐州师范大学美学教授
  梁小民: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孙丹林: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 ,渤海大学特聘教授
  高有鹏: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李昌集: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赵 林: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韩秀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刘扬体: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曾国平:重庆大学贸易及法律学院院长
  叶广芩: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方尔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纪连海:北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
  李敬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教师
  淳 子:上海东方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姚淦铭: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心武:当代作家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    骏:法学博士
  戴锦华:北京大学教授
  张少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思源: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教授
  马瑞芳:山东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马未都: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
  曾仕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王树增:著名军旅作家
        郦    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名讲座名录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六部:实话孔子、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前因后果、继往开来)
  于 丹: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
  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纪连海:《正说和珅》、《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李连英》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金正昆:《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张望朝:《扬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
  蒙 曼:《武则天》 《太平公主》 《长恨歌》(共五部:玄宗出世、开元盛世、盛世危情、物华天宝、长恨悲歌)
  乔 良:《新解三十六计》
  康 震:《诗圣杜甫》《苏轼》《诗仙李白》《李清照》《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
  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
  隋丽娟:《慈禧》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
  马 骏:《二战人物》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鲁迅》
  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
  姚淦铭:《老子》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
  方尔加:《孔子》、《汉代国策风云》
  李 蕾:《红旗渠的故事》
  周思源:《周思源评说红楼梦》、《正品三国人物》
  吴建民:《吴建民论国际风云》、《吴建民看中国外交》、《吴建民盘点2004国际形势》、《吴建民盘点2004中国外交》
  马未都:《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玉器收藏》、《马未都说杂项收藏》
  赵晓岚:《李煜》《金戈铁马辛弃疾》
  喻大华: 《道光与鸦片战争》
  段怀清: 《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梁祝)  (孟姜女哭长城) (天仙配)(白娘子传奇)

  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

       郦波:《大明名臣张居正》

       翁思再:《伶界大王谭鑫培》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林冲》《新说水浒之武松》《新说水浒之李逵》《新说水浒之鲁智深》《新说水浒之宋江》《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成功因素

《百家讲坛》为什么这样“火”

2001年7月诞生,栏目一度收视率低,可以说历经坎坷。甚至在2003年,其收视率一度濒临被淘汰的边缘。在生存的重压下,编导们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涉及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变革。

  1.故事化讲述。《百家讲坛》最为纯熟的叙事技巧就是对悬念的营造和使用。节目制片人万卫坦言.“这个讲座就是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做的。悬念性、单线条、戏剧性是其特征。根据需要,《百家讲坛》往往在一讲时间内设置一个总悬念和若干个分悬念。总悬念一般在节目开始时出现,并蕴涵在片名之中,统领着一讲的主要内容和走向。而分悬念大体依附于总悬念,他们不断地出现,加强、丰富总悬念。

  2.影像化呈现。图片、字幕、影像资料形象直观。《百家讲坛》时刻牢记自己的媒介特性,在每一期节目中,往往插入人物肖像、相关背景或是影视剧的片段并配以恰当的音乐,总结、概括或图示主讲人的观点。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说“汉代风云人物”,讲到古代的脱靴之礼时,在讲台上亲自示范;于丹在讲《论语》心得时涉及古人的“坐”,用两只手的动作比划进行了形象的解释。

  3.明星化讲述。有了可讲的内容,还要求有一个好的表达者。《百家讲坛》的编导万卫提出对主讲者遴选的三个标准:学术水平、表述能力和人格魅力。在这一标准下,对主讲者的遴选可谓“百里挑一”。随后,《百家讲坛》按照明星机制对主讲者进行包装和推介,最终将主讲者推上明星的圣坛,从而以其明星效应与大众建立起稳定的心理和节目收视认知。

  在成功的改革之后,《百家讲坛》成为2006年度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排名第二。近日,在一家权威机构推出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中,《百家讲坛》被评为年度电视节目和最佳人文科教节目。

  连刘德华也说,他看《百家讲坛》看得入迷,曾经连续看40小时不睡觉!

  4.有教无类。即无差别的讲课方式,使任何学历的人都能听的懂,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5. 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主讲,有深刻的文学内涵。

社会评价

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有好几个,难以一概而论。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它无疑是做得最好的节目之一。百家讲坛就像一扇小门,推开门往前走便是深幽的学术殿堂。这几年来,千千万万的观众从中了解历史、汲取知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如果再加上节目衍生品(图书、音像制品等)所发挥的巨大影响,更是没有任何同类节目能够望其项背。这是任何批评意见不容抹杀的认识前提。如此来看百家讲坛,也才不会有失偏颇。

  也许有人又会说,以央视拥有的垄断性话语平台,换作谁上讲坛都能走红。事实并非如此。百家讲坛以前请过一些名家,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收视率下降,也反证了这点。至于指责节目走庸俗学术路线的人,不仅有伪精英化之嫌,还可能藐视了大量忠实观众和读者的切身感受。像这一类节目,其实不是为高级知识分子准备的午餐,普通老百姓从中有所收获才是成功的风向标。从这档节目走出来的受欢迎的主讲人,难道个个完全靠炒作、凭运气?

  当然,百家讲坛的局限性也很明显。无论是否陷入困局,节目向来就套着双重死结:一是不开放的选人机制导致人才后继乏力;二来,话题选择、讲座内容又太单一,自然路越走越窄——这已让“百家讲坛”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家历史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