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瓷器精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18:32
 
 清三代瓷器精品    

                  清康熙 黑地绿彩山水纹瓣口冼

        康熙时期的冼,形制较多,有青花、三彩、红釉、天蓝釉、冬青釉等品种。器口内敛,与足径相似,腹扁圆,底内凹平坦,滚圆窄圈足。器型灵秀典雅,制作规整,胎釉坚细。

       这件 黑地绿彩山水纹瓣口洗,上有六字楷书款,宽14cm。

       佳士得1995年秋季香港工艺、古玩拍卖会上推出了这件展品,开价为400,000至450,000元港币。最终以570,000元港币成交。

                   

                        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豇豆红,是一种似豇豆颜色的红釉品种,又有美人醉(霁)、桃花片、娃娃脸等名称,出现于清康熙晚期,后亦为康熙红釉中最名贵的品种,而且这一品种通常仅限于太白尊、菊瓣瓶、柳叶瓶、莱菔尊、凸蟠螭瓶、印泥盒、镗锣洗、苹果尊等八种造型。在民国出版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所列出的三种“为世所宝”的康熙单彩釉作品中,就有所谓的“美人霁”,当时对它的评论标准是:“美人霁佳处在于淡红中显鲜红色与茶褐色之点背光则显绿色。”《饮流斋说瓷》中亦将其“可贵”之处定义为:“莹润无比居若鲜右暗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实际上美人霁(或称豇豆红)与其他霁红作品一样也是以含铜釉料作呈色剂,它的那些“可贵”的效果来源于烧造时对氧气的控制不力,正如开片瓷器来源于烧造过程的缺陷,由于氧气的过量造成的绿斑反而成为一种偶然的美丽釉色。

      豇豆红一般施于小型器物之上,以文房用具为主,少有中型盘和碗杯,绝无大件器。由于豇豆戏釉器烧制难度大,又专限于供宫迁御用,所以流传下来的极为稀少而珍贵,且其中大部分早年已流散到国外,收藏在各国著名的博物馆中。日常所见到的,多数为清末光绪及民国时的仿品。

      康熙豇豆红作品因其独特的地位,在古玩市场上历来价格不菲。1996年香港CHRISTIE秋拍静观堂藏品中有一套有损有修的豇豆红文房用品共八件,估价为450-550万港币,最后以717万港币成交。2001年CHRISTIE纽约春拍,有一件豇豆红苹果尊的估价高达40万美金。

      2001年6月上海敬华拍卖有限公司在春季拍卖会上也推出:

      清康熙豇豆红暗花团螭太白尊

      小口,略侈,短颈溜肩,半圆形腹,浅圈足,腹部暗刻三团螭龙暗纹,器内、器底施白釉,外部器身则于娇艳的红色中隐现点点悦目的绿斑。估价在15万至20万元人民币,以28.6万元人民币成交。

              

                清雍正 白地釉里红三果纹碗一对

       釉里红,雍正时期又叫“宝烧红”。制作比康熙时期更为精细,色调也不象康熙时期那幺浓艳,采用的是轻描淡写的手法。而另一种以釉里红填绘三鱼、五蝠的,红色却很鲜亮。常见品种还有冬青釉地釉里红团龙、团凤盘、碗及天蓝釉地釉里红葡萄十方碗等。

      这一对白地釉里红三果纹碗是雍正时期的作品。圈足圆腹,口微侈。碗体为青白色,釉里红呈三果纹,发色纯正,稚拙古朴。为雍正官窑典型器物。上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高12。2厘米。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于1995年拍卖会上推出了这件作品,估价为30,000至40,000元人民币。

                        

                     清雍正 炉钧釉直颈瓶

        炉钧釉,为雍正时始烧的新品种之一,系两次入窑烧制的低温釉,具有仿钧窑的釉色。釉中掺有粉剂,因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开细小片纹,其结晶体呈深浅不一的红、蓝、紫、绿、月白等色,并熔融与一体,组成各种不同的垂流条纹,有的垂直,有的弯曲,还有的似山峦云气,与斑点交织在一起,布满器身。釉中的红色并不鲜艳,红中泛紫,常称之为“高粱红”.炉钧釉器底、口里的釉面,都于其外壁釉面相一致。底足涂釉或不施釉;涂釉的圈足内底面阴刻四字篆书款识,并有釉汁垂流。胎体较轻薄,胎际覆黑色,足脊尖窄而整齐,亦为其时代特征。

        这件炉钧釉直颈瓶,上有六字篆书刻款,高17.8cm.

        佳士得1995年秋季香港工艺、古玩拍卖会上推出了这件展品,开价为300,000至400,000元港币。最终以345,0000元港币成交。

                               

                      清乾隆 仿哥釉八封方瓶

        民窑哥釉器造型浑厚圆润,釉质肥厚,釉面呈粉青、米黄或灰白色,多为干隆时期所制,但一些口部涂有白釉,或器身有铁锈花装饰的器物,其制作年代有的应早于干隆时期。干隆时的哥釉器,有牲耳瓶、冼口瓶、荷叶冼、砚、盘、碗和小文玩等。

        这件仿八哥釉八封方瓶是清干隆时期的作品。圈足四方瓶,敛口,器形规整。四面凸起八卦纹,制作工整。上有“大清干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中国嘉德拍卖会与1995年拍卖会上推出了这件作品,估价为30,000-450,000元人民币。

                   

                      清乾隆 青花礬红彩龙纹盘

       乾隆青花的蓝色基调,呈色稳定、浑厚、沉着。但在半个多世纪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至晚期的色调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变化。早期青花,仍保留着雍正时期呈色不稳而晕散出廓的特征,它是前后两朝接替过渡中的必然现象。此后逐渐形成正蓝明快的色调,呈色稳定,纹饰清晰。

       这件青花礬红彩龙纹盘,直径:47.6㎝ 高:7.5㎝.
       这件展品也是件名品,首次在1984年11月20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当时估8-10万港元,结果以20.9万港元成交;之后,1990年5月15日再次出现于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估280-350万港元,最后以308万港元成交。中国大陆渖阳故宫、Idemitsu美术馆都有类似的收藏。

                        

                       清乾隆 宜兴炉钧釉茶壶

       炉钧釉,为雍正时始烧的新品种之一,于乾隆时技术达到顶峰。系两次入窑烧制的低温釉,具有仿钧窑的釉色。釉中掺有粉剂,因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开细小片纹,其结晶体呈深浅不一的红、蓝、紫、绿、月白等色,并熔融与一体,组成各种不同的垂流条纹,有的垂直,有的弯曲,还有的似山峦云气,与斑点交织在一起,布满器身。釉中的红色并不鲜艳,红中泛紫,常称之为“高粱红”.炉钧釉器底、口里的釉面,都于其外壁釉面相一致。底足涂釉或不施釉;涂釉的圈足内底面阴刻四字篆书款识,并有釉汁垂流。胎体较轻薄,胎际覆黑色,足脊尖窄而整齐,亦为其时代特征。
      这件宜兴炉钧釉茶壶,宽18.5cm.
      佳士得1995年秋季香港工艺、古玩拍卖会上推出了这件展品,开价为500,000至70,000元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