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3)-Kuhl的研究告诉我们什么?韦钰的个人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5:35:34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3)-Kuhl的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昨晚看到某个电视频道的节目,有感而无法不发,所以想把Kuhl的研究介绍一下.
人类能使用语言来进行通讯,这是在所有的动物中独一无二的。这也是自然进化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的第一个语言基因FOXP2出现在约20万年以前,和解剖学上现代人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1,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教授Noam Chomsky认为。语言具有共同性,如共同的结构单元:主语、动词、宾语等。所以,脑在出生时已经天生具有可以学习语言的神经回路(innate neural circuitry)。
Patricia K. Kuhl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科学家,她和她的研究组研究了早期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以后,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文章和著作《3》。他们发现儿童出生后,具有分辨不同语音音素(sound or phonemes)的能力,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的音素,和教养者是否能说外语无关。例如日本的婴儿可以分辨字母L和R之间的发音区别,而日本的成年人。对这两个字母发音的鉴别能力是很差的。
婴儿这种对不同发音的鉴别能力在出生后第一年的下半年。大约在6-12月之间开始迅速减弱,而变为对环境中存在的母语的专注。这种辨别外语音素能力的下降是和“不使用”有关的,也许和这阶段发生在脑中的细胞凋亡以及轴突剪除有关。Kuhl及类似的研究结果发表以后,一些家长急于要自己的孩子及早掌握外语,买了一些外语的磁带和录像让婴儿听,结果证明效果并不大。
Kuhl教授进而研究了其中的原因,发现婴儿学习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互动关系很大《4》。她和她的同事们做了两个试验。第一个试验里,让一组9个月的美国婴儿4周里上12次中文课,每次25分钟。所以选择9个月的婴儿,是因为这时期的婴儿正处于失去对非母语音素敏感的过程中。由四位教师轮流给这些婴儿上课。教师都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人。每位教师用十分钟,以适合婴儿的语调,读一段文字。在以后的十五分钟时间里,用不同的玩具和婴儿游玩。另一对照组的美国婴儿,也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方法,上同样内容的课,但是上的语言是英文。四周以后,发现上中文课的婴儿对中文音素的辨别能力能够恢复,甚至达到在中文为母语家庭中成长婴儿的水平;而另一对照组的婴儿,辨别中文音素的能力则没有得到改善。
她们又做了第二个试验,找了新的两组美国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听这些教师教课的录音,或者看同样的教课的录像(有声音也有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组婴儿对中文音素的辨别能力和听英文课的婴儿一样,没有能够恢复。连Kuhl自己对这个结果都感到很惊讶,对这种现象的机理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看到,对婴儿学习来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互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Kuhl的实验还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学习第二语言,希望达到母语水平,是经验期待性学习(Experience-expectant Learning)。实现这种学习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神经系统的发育为这种学习提供了可能实现的机会;另一方面,能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环境刺激,包括社会情绪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刺激在合适的时机里出现,才会实现这种学习过程,达到预想的目的。这实际上就包含了关键期的思想。
Kuhl的实验也说明语言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有关语言学习的神经回路不是一个孤立的回路,而是涉及感知、认知、情感、动作等广泛的神经回路。
在这篇文章中,Kuhl还引证了文献《5》中的研究结果,她指出,即使对年龄较大的学龄前的儿童, 运用电视节目学习母语和外语的效果也是很有限的。他们可以学到一些词汇,但是对音素的感知和文法掌握效果不大。
我们现在知道:语言能力包括语音分辨、发音、文法、单词记忆、读、写等等。这些能力在儿童发育的不同阶段出现,有的具有比较明显的敏感期(或称之为关键期),对语音音素的分辨在6个月左右下降,文法的内隐记忆在7岁后下降。但是对单词的记忆,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一生都可以进行。希望第二外语达到完全母语的水平看来不容易,需要至少有一个能进行内隐学习的环境,最好是家庭中或学校里有双语的条件,否则,靠现在有的学校一周几节课,效果如何,真是值得研究和总结。特别在农村,三年级开始开英文课,师资困难很大。对于小学年龄的儿童用TV教学的效果如何,我还没有查到资料,至少需要研究。一些媒体报道中认为,远程教育给学校发了光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大大提高了,没有经过科学研究就下结论,总是根据不足吧。看来,教师和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育质量必要的,也是首要的任务。
我写这段的目的是想以此为例,说明研究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科学家也在不断地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地修正已有的结论或猜测,以求获得进一步接近客观真理的认识。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力求不要凭借一些个案的直觉,对公众进行引导,甚至制定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1,          Michael Balter, First Gene Linked to Speech Identified, Volume 294 Number 5540, Issue of 5, OCT. 2001, p1105
2,          Michael Balter, “Speech Gene” tied to Modern Humans, Volume 397, Number 5574, Issue of 16, Aug. 2002, p1105
3,          A.Gopnik, A.N. Meltzoff, Patricia K. Kuhl, 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 1999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Inc.
4,          Patricia K. Kuhl *, Feng-Ming Tsao, and Huei-Mei Liu,Foreign-language experience in infancy: Effects of short-term expos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phonetic learning PNAS | July 22, 2003 | vol. 100 | no. 15 |
5,          I. R. Naigles and I. Mayeux,  in Handbook of Children and the Media,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