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生存》对我国当代学生评价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0:36:27
《学会生存》对我国当代学生评价的影响

张炜亮

 

[摘要] 本文在阅读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名著《学会生存》一书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当代的教育现状,探讨了中国传统学生评价的不足,以及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的改革发展趋势。

[关键词] 《学会生存》 学生评价 传统 新课程

 

 一、 关于《学会生存》 19725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一份名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以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会员国在制订教育策略时参考。这是一份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报告。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历时一年,对23个国家进行实地考察,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5年的思考与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并研究了70多篇有关世界教育的形势和改革的论文才最终成文。 《学生生存》这份报告内容丰富,涉猎广泛,触及了教育制度的一份重大问题。它回顾了教育发展的历史,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倾向,指出了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报告对教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旨在说明: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应把社会的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 这份报告的面世,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均以这份报告为基准来反思本国的教育体系,对本国的教育发展、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会生存》自出版至今已有30多年,但其展示出的高度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历时愈久,愈显非凡魅力。其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已经和正在对全世界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是西文国家,我们国家亦不例外。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学会生存》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卓富成效的改革。然而,从现实中我们看到,中国的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并未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一些教育行为并不符合教育的根本目的;一些教育措施并未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会生存的作用。

 二、 对中国传统学生评价的反思 虽然,中国教育界重视了《学会生存》的作用和影响,但却未能将它融入到中国的教育中去,引导中国教育与时代、与世界接轨。而今,在新世纪的发展浪潮中,中国的教育已表现了许多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在中国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具有明显的表现。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的传统学生评价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高考制度等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评价的效用,成了束缚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枷锁。

第一、过分强调选拔功能,忽视激励发展的功能。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可传统学生评价大多是为了升学选拔、推优选拔而评价。似乎评价就是为了“筛选”学生,将学生划分等级,按正态分布理论从群体中挑选出精英分子。

第二、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考察。传统学生评价往往只是在学期末才对学生进行一个总体评价,往往得从学习结果来给学生下一个结论,而对于学生装在追求结果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的选择、运用则视若无睹,忽略于评价范围之外。

 第三、评价的内容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在传统学生评价中,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经过死记硬背过的固定式知识掌握的多少和考试分数的多少,而忽视了知识潜在的精神、价值和学生心理、情感、态度、个性发展的评价。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下,学生追求的似乎就是一个分数,因为分数往往决定着升学、评优、奖学金,甚至是尊严和威望。 第四、评价的方法单一,过分重视量化和纸笔测试,忽视了其它考察方法。传统学生评价采用的是量化评价,采用的是闭卷笔试形式,这种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和表面化,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客观性的承诺,而且往往失去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如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最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第五、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被评价者的主体作用。传统学生评价的评价主体是比较单一的,一般是教师评价学生,教师是评价的主宰者、权力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义务者。评价往往缺乏民主参与、缺乏多边互动、缺乏学校内部和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 第六、评价指标单一,忽视多元化。传统学生评价对学生做了统一标准,要求学生按同一个方向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大量的不科学要求,妨碍了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 传统学生评价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在评价方向上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它关注的是学生的现实表现,而并非未来发展;它重视的是学生的外显行为,而并非内在本质。

 三、《学会生存》与我国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从学生评价体系中,我们不仅总结出中国教育面临的困境。为了摆脱困境,中国将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并全面铺开新课程改革。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应忽视了《学会生存》的重要性,这份报告包含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就学生评价体系而言,《学会生存》对我国的学生评价又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教育应走上民主之路,摒弃所谓的“杰出人才论”,摒弃“分级划分”,“死板的等级会使学生感觉不到自己应有的责任,并使他不能作出他可能作出的积极而自由反应。”传统学生评价强调选拔,将学生分级划等,忽视了评价对全体学生激励作用,忽视了全体学生要求发展的权利。而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步提高

第二、“教育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传统学生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结果,而忽视评价过程。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则应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掌握学生的全部发展信息,及时作出每一时、每一段的评价,在无数个评价结果的积累基础上,以发展视角对学生作出全程的全面的评价。

第三、“教育尽管是传授基本知识,但是它还要人们学习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 “学校的任务不仅是发展人的才能,训练它们和推重它们,学校的任务尤其是培养性格和态度。”传统教育观的狭隘性、片面性导致了学生评价的狭隘性和单一性,即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第四、“考试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起点的标志,它帮助每一个人评估他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效率。” “对学生的评定,不应以简单的、速决的考试为基础,而应以全面观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工作为基础。”传统学生评价所崇尚的是量化的评价、纸笔评价,而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应注重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的运用,在方法上做到多样、灵活、全面、有效。

 第五、“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他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与受训。”传统学生评价认为只有学校教育才有评价权力,理所当然的教师是学生评价的主宰者。然而,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民主参与、多边互动、内外结合。此外,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社会的责任,学生评价不应只是学校教育单方面的评价,而是学校、家庭、社会评价的有机结合。

第六、“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传统学生评价对学生做了统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既要注意对学和的统一要求,也要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这间。 新形式下的学生评价是面向未来的,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是个性化、民主化、自由化的;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是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这简简单单的评价中,升华了教育的境界,超越了传统的观念,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意义。    

四、 总结 《学会生存》在谈到“亚洲的传统”时指出“中国的教育体系开始时比任何其他地方的教育都较为开放和自由,——可是后来由于过分强调形式主义和严格的考试评分制度,而使这种教育变得死板和僵化了。”的确,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信息化时代日益突显,它已无法体现教育的意义,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既然意识到了问题,改革自是刻不容缓。在对中国的教育危机、教育走向进行了深刻研究后,我国的学生装评价正在走出传统,跨入一个新的领域,教育体系的其它方面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而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学会生存》这一部影响当代世界教育进程的重要文献将会一如继往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