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地沟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0:25:44

餐桌上的地沟油

  并非故意要倒胃口,但是亲爱的朋友,当你揣着几根油条,坐上清晨的公交、地铁上班的时候;当你站在街头大嚼羊肉串的时候;当你给孩子点上一盆香喷喷的水煮鱼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危险之中呢?

  危险来自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餐馆废弃的泔水、餐厨垃圾和城市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他们每天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一番过滤、加热、沉淀、分离之后,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低价流入市场,有的甚至重返人们的餐桌。

  10%的机会碰上地沟油

  据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暴利产业”空间。据了解,从餐饮业的餐厨垃圾中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300元左右。掏地沟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其实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挣七八十元,每天按四桶算,月收入上万,媲美高级白领。

  在日本,普通家庭用过的食用油须分类保存,并送到超市、消防站等废油回收点;而大型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以及学校食堂等地的废弃油,则由专业公司加以回收,政府高价收购,以避免流入市场。加工提炼后,地沟油变废为宝,制作成肥皂、饲料、涂料、生物燃料等。于是乎,如果你在路上塞车了,恰好烧的是生物柴油,就会嗅到一股股诱人的烤肉味。

  地沟油究竟有多毒?

  地沟油的最大危害并非来自于“地沟”二字,而是来自“多次加热”和“氧化”这两个词汇。

  餐馆里被扔掉的油,都经过了多次加热。因为很多食材都需要过油,谁也不会在做一个油炸菜之后就把一锅油扔掉。液体的植物油并不耐热,炒菜、油炸的温度高达160℃~300,油脂会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聚合等多种反应,产生有害物质。

  这种加热几十次甚至更多次的油,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去看看家里的抽油烟机,它的油盒里面接到的废油,是什么状态呢?黏稠不堪,甚至变成胶质状态、树脂状态。再看看餐馆的炒菜,拿回家里之后,油就凝结起来,再次加热后,口感油腻。要刷洗这种油脂,非常困难。只要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肠道当中充斥着这种黏糊糊的油脂,如果它们进入血液,组合在脂蛋白当中,在你的血管当中游走,并进入你的肝脏和心脏……你能忍受得了这样的想象吗?

  医学研究的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地沟油受污染产生的黄曲霉毒性不仅易使人患上肝癌,也可以导致其他部位的肿瘤。

  用低碳生活对抗地沟油

  在一个注重食品安全的时代,理想的状态是,你下馆子,随手掏出一张试纸浸到菜里,过一会儿拿出来跟谱表比比,然后大叫:“掌柜的,换油!”但现实是,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检测和鉴别地沟油的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呢?总的来说,少吃油腻食物,过低碳环保生活。在家做饭,炒过菜的油锅最好洗一洗再用。买食用油时,一看透明度,二闻是否有异味,三尝是否带酸味或焦苦味,四听燃烧时是否发出声响,五问是否有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检测报告。

  在外用餐,路边的小吃店、麻辣烫、早点摊请绕行,尽量选择正规经营的饭店。点菜尽量清淡,吃油多辛辣的水煮鱼,不如吃清蒸鱼;吃炸鸡翅、煎排骨,不如喝炖的排骨汤、鸡汤;吃红汤火锅,不如吃清汤火锅。菜不点多,够吃就行,剩下的油烹煎炸食物,尽量不要打包回家加热再吃。

  吃油少,吃到劣油的机会当然就少了,不仅有利健康,而且还有利于减少地沟油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