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新时期的必修课:学会直面公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32:33
还公众一个真相有多难?公众永远不会停止质疑,周老虎事件虽尘埃落定,但周正龙是不是替罪羊?相关领导只是“不作为、乱作为”?政府官员非圣贤,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是空喊口号。如果充满热情的民意表达,得到的只是“无言的沉默”和搪塞,不但真相将永为悬念,更加受挫的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损伤的是政府公信力。看来,一些政府官员的老脑筋要改一改了,时代的开明、民众思想的解放教给中国官员一个道理:学会直面公众。
如果没有反思,那么周老虎之类的事件则没有意义。我们的官员不该忘记,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公众若不能从官方渠道得到有益的信息,便会做出自发性的信息选择。政府信息不透明,只能助长流言蜚语,而任何流言最终指向的只能是政府。一些官员还没有完成从“官老爷”到“人民公仆”的角色转换,但公众还是一如既往地扮演着“大胆刁民”的角色。
公民拥有的知情权,对应的应当是相关部门及时披露信息的义务。官员把公众置于跷跷板的另一端,以平等的姿态与其对话,公众对官员的信任才能加强。正如《左传》有云:从善如流,宜哉,想要公众“从善”其实不难,只需官员给出正确、坦诚的意见,善意的规劝。
公众是官员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官员应该习惯直面镜子中的自己,也就是公众眼中的自己。然而这样的意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好在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振臂高呼把一些官员从庙堂唤回市井。形象不能靠作秀来维持,只有积极公开正确的信息,有所为才能获得信任与尊重。
现在的官员不妨回头看看周总理的“大无大有”: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逝不留言,此为惊人之无;大爱、大德、大智、大勇、大才、大貌,此为超人之有。面对私欲得失,官员应该有种“钝感力”,把个人之小利看得淡一点,把公众之大利看得重一点。还是那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保障公民权力是新时期政府义不容辞的担当与责任,这是一种执政的魄力。
官员直面公众是官员形象的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民心向背。有关部门自身放弃话语权的过程,也很可能是自毁形象的过程。官员的当务之急,应是要学会敢于直面公众,说正确的话,说诚恳的话,说平等的话,建立起亲民、真实的话语体系。这样,我们的政府才会拥有更强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