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习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27:11


单元
知识点
课题
知识点情况
梳理人






1.重点词语积累。
2.文学及文体常识积累。
3.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进而了解战争,认识战争。
4.掌握叙事作品的写作特点,把握记叙的要素。
5.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1.新闻两则
第一课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字词
高屋建瓴 líng   瑰guī宝  荻dí港   溃kuì退  歼jiān灭  锐不可当dāng    要塞sài   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2、新闻的一般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3、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1、2句):概述全篇最重要的、最新的事实。
主体:(3—末句):
第一层: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背景:(8、9句):背景结语暗含在主体中
第二课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1、新闻的结构五部分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1句)概述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2-7句)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加顾过去一年多来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主体:(8-末)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加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2、新闻的六要素:时、地、人、起因、经过、结果
3、本文语言的特点。
(1).真实、准确
如“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2)富有感情色彩
如: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对敌军奚落、嘲讽和对我军神勇的赞扬。
韩梅
2.芦花荡
第一课时:
1.字词: 疟疾   寒噤     黄梢    趴在蹿   仄歪   飒飒    泅着
2.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集子。
3.文章体裁:
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一、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二、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三、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5.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
4.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至“敌人发了愁”,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然后介绍了主人公。
第二部分从“一天夜里”至结尾,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从“一天夜里”至“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这是故事的开端——护送。”
第二层是从“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到“有热闹哩”,这是故事的发展——受伤。
第三层是从“第二天”至文章结尾,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复仇。
第二课时.
1. 老头子的形象:
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过于自信与自尊;智勇双全。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2塑造人物方法:
作者运用非常简练的文笔,通过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逐步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3.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作者在诗情画意的水乡图画的背景上去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叙事和写景水乳交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饱含着丰富的爱国深情。
比如:开头描绘“阴森黑暗的大苇塘”,把我们带进险恶的战争环境;中间交代“每到傍晚”苇塘里飘出歌声和鱼米香味,使我们感受到抗日军民的乐观豪情。
总之,在作者的笔下,环境是美的,人物是美的,严酷的战斗也是美的,字里行境自然地流露出对祖国、对人民的由衷的热爱。这正是作者独特风格之所在。
侯娟
3.蜡烛
一课时:
一、字词
烧灼(zhuó)  桥头堡(bǎo)  地窖(jiào)  匍匐(pú fú)  腋下(yè)
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永垂不朽
二、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
三、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即第7段)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
第二部分(从“方场的一边”,即第8段至“回到地窖里去了”,即第31段)写老妇人埋葬红军战士。
第三部分(从“拂晓前”即第32段至结尾)第二天当红军们准备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时发现了那个坟堆,而且老妇人再次送来蜡烛。
四、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
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而与环境的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
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如: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从文中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对蜡烛的描写
(1)对蜡烛的反复刻画对塑造人物起到衬托作用。
(2)蜡烛的象征意义。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深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五、重点语句分析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韩梅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一课时:
1.字词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  惊骇  晨曦  箱箧  制裁  赃物
2.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
4.文章内容:
雨果在信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4.文章结构: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5.人物形象
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
6.语言特色
反语的运用,充满了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如: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体会其中反讽的语气,不动声色的深沉的愤怒。
侯娟
5.亲爱的爸爸妈妈
第一课时:
1.字词:
给予  晨曦  瞥见  眼花缭乱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2.作者简介:聂华苓,台湾女作家。
3.文章体裁:记叙性散文。
4.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记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参加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悼念活动,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爱好和平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5.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写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
第二部分:记叙朗诵、合唱等活动回顾历史
第三部分:记叙作家的座谈。
6.文章写作方法
叙事、描写和议论相结合。
7.重点语句理解与品析
“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品析: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品析: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品析: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康伟玲
第二单元
王玉琴
1.积累字词及文学常识。
2.感受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爱”,陶冶情操。
3.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描写方法,提高描写能力。
4.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初步感受语言风格。
6.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课时:
1.字词:
骇 掳 悚 煌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烦琐 惧惮
2.作者简介
鲁迅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文章体裁:
叙事性散文
4.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阿长这个普通劳动妇女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5.文章结构:
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长妈妈的职业、身份、长相及称呼的由来。
第二部分3-29,写阿长的几件事及我对她态度的变化。
第三部分30-31,抒写对阿长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
第二课时:
1.文章选材特点
①详略得当。文章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各种规矩;讲长毛的故事,买《山海经》的事等,其中花大笔墨写买《山海经》。
②欲扬先抑。
③铺垫手法:作者并没有写阿长怎样买书,只是一句话,一个场面,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在前面的铺叙中蓄势。
2.人物形象:
①人物性格特征: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②塑造人物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作者选择提炼最能表现人物的外貌、动作和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来描写。如鲁迅描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是静态描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字,好就好在这个“大”字的比喻,单说“伸开两脚两手”,还不清楚,打个比方,怎么个伸法就一清二楚。可见描写一种状态,有时打个比方,就很传神。
3.语言特点
朴实,生动,形象。像前半部分在充满贬义的文字背后,包含的是同情与怀念,后部分则在平实的叙述中蕴涵丰富的感情。
如: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4.写作手法
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叙述是交代事件,描写使故事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抒情则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王玉琴
7.背影
第一课时:
1.字词:
交卸xiè 奔丧sāng 橘子jú 晶莹yīng 迂腐yú 琐屑suǒxiè栅栏zhà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2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背影》《春》《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秦淮河》。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3.文章体裁:纪实散文。
4.写作背景:
5.文章思路: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安排行文思路。
一(1)开篇设疑——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二(2-6)回忆往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三(7)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6.中心;课文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主要是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疼爱儿子,儿子百般怜爱怀念父亲,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1.       文章写作特点:
①视角独特。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②刻画人物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这篇作品特别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动作刻画,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文章剪裁详略得当。围绕主题重点写买橘子的过程,其他与主题关系不大则一笔带过,突出文章重点。
2.       语言特点:
朴实。《背影》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 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任喜兰
1
8.台阶
第一课时:
1.字词:
涎水 揩 尴尬 凹凼  镶嵌 蹿  硌
2.文章体裁:
小说
3.小说的故事内容: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4.文章线索:
台阶
5.小说结构:
第一部分1-8, 开端 写父亲感到家里台阶低。
第二部分9-15  发展 写造高台阶新屋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16-24,高潮 写造成了九级台阶的新屋。
第四部分17-31 结局 为造新屋父亲付出了代价。
6.人物形象:
①人物形象特征: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②塑造人物方法
直接描写: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
间接描写:景物衬托。
7.小说主题:
父亲创业之艰难,根源在于农村经济的极端落后。小说回应着时代的呼喊: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8.文章写作手法
1.第一人称。
2.详略得当。
王玉琴
9.老王
第一课时:
1.字词: 伛 攥 惶恐 滞笨 塌败 荒僻 骷 髅  滞笨 愧怍
2.作者简介
杨绛,本名杨季康,女作家,翻译家,江苏无锡人。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译作《堂  .吉可德》。
3.文章体裁:写人记事散文。
3.文章思想内容:文章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但又心地善良的老王形象,表达了我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含蓄的提出了要用人道主义精神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4.文章线索:
“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5.散文素材组织:
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
6.文章结构:
全文22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交代老王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5-7,交代老王的工作与为人。
第三部分8-22,老王去世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
第二课时.
1.主题思想:
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爱心体察爱心
2.人物塑造
①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
②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展示人物。
3.语言特色
语言沉着、朴实、简练,平淡之中蕴含巨大的表现力。
4.重点语句品味:
那时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的人和不幸的人,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命运,对他们帮助,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的关怀很不够,所以愧怍。有开始的同情到最后的愧怍,也是作者自我解剖、自我反思的崇高的人文情怀。
张明丽
10信客
1.生字:
唏嘘 xīxū嫉妒 jí晦气 huì噩耗 è猝然 cù诺诺 nuò 呵斥 hē诘问 jié文绉绉   焦灼 zhuó伎俩 jì吊唁 yàn 跋涉 bá shè颠沛   pèi
2.简介作者:
余秋雨: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散文集《山居笔记》《文化苦旅》
3.文章脉络。①年轻信客做信客的缘由。②年轻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③年轻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④年轻信客做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4.人物形象:
①人物形象特点: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宽厚善良。
②人物刻画方法:
选择具体事例表现人物;
以老信客衬托信客形象;
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
③刻画信客形象的意图:作者弘扬信客诚信无私、待人宽容、任劳任怨,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
5.语言风格
①“质朴而典雅”:人物语言,典雅词句;②“警辟而畅达”比喻句与排比成分句子。
任喜兰
1
第三单元
1.积累字词及文学常识。
2.感受作品中各种各样的“爱”,陶冶情操。
3.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描写方法,提高描写能力。
4.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初步感受语言风格。
11.中国石拱桥
第一课时:
1.字词:
xiáo淆河  匀称chèn   惟妙惟肖xiào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风格。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术等)灵巧高明,独一无二。
2.作者简介
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3.文章体裁: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解说某个说明对象,使人们认识、了解它的一种文章。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文章的解说性,
具体来说就是要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和恰当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顺序抓住说清事物或事理。
4.文章内容:
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了,说明我过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不朽价值,赞扬了中国人们的伟大智慧。
4.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历史悠久
(2)结构坚固
(3)形式优美
第二课时.
1.文章的说明线索:
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
举例子:举出赵州桥、卢沟桥等例子。
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摹状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引用——“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
3语言特点
①准确周密,讲究分寸
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是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
②简朴:体现在洗练、明快上。朴实无华,晓畅明白,无费言。
③文笔简朴不失优雅。如信手拈来的古语,引发人的想象;对小狮子的描写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横跨”“巧妙绝伦”等用词准确、生动。
谢小青
12.桥之美
一课时:
1、重点字词
(1)注音。颐yí和园   浮萍pín
(2).解释词语。
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驻足: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2.作者简介
吴冠中是著名艺术大师
3.文章体裁:
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3.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4.文章结构:
全文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明确说明对象“桥之美”,说明“桥之美”的含义。
第二部分4-6,举例说明“桥之美”,强调环境赋予桥之美。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
5.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6.说明方法
(1)举例子:第四段的四个例子
(2)打比方: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3)列数字: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7.语言特点:
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例如: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谢小青
13.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1.字词:
轩榭  池沼  丘壑  嶙峋  镂空 因地制宜  斟酌
2.作者: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3.体裁:事物说明文
4.说明事物及特征:
无论游览者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结构:
总---分,相结合。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大处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细处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5.说明顺序:
全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中间几段是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第二课时:
一、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  关于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2.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分类别,作比较,引用,举例子,列数字
体会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类别:使文章条理清楚
打比方: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
引用:使文章有说服力
做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列数字: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楚的认识
二.语言的特点
1.科学,准确,周密。如,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典雅、生动,形象。如夏秋季节“鱼戏莲叶间”情景的描写,对藤萝的描写。
三.文章表达特点
说明中杂糅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分析事理,使文章生动形象,启人兴趣。
弓丽红
14.故宫博物院
第一课时:
1.字词
鳌头 额枋 蟠龙 鸣钟击磬  檀香  鎏金  雍正   迥然不同
2.作者简介
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任命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北京,我的中心城》《彩色的吐鲁番》《故宫博物院》等
3.说明对象
以“故宫博物院为题”,交代理本文的说明对象 是欣赏古代文化艺术的场所。文章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现实里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巨大的劳动成果,是每一位读者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形成自豪感!
4.文章结构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二——十五段),具体介绍故宫个供电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十六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第二课时
1.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
3.     写作方法
①按照空间转移,参观路线的顺序,井然有序介绍各处建筑,条理分明。
②总写分写相结合。
介绍中,基本都是按照先总写布局或外貌特张,再写内部装饰或陈设,象征意义或用途,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③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文章的详略是由文章反应的客观事物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所决定的。作者选择了太和殿作为前朝三大殿的代表而详写,略写中和殿、保和殿,内延后三宫也是略写。这样安排,有点有面,既节省了笔墨,又照顾了全局,且突出了重点。由此可见,作者处理材料很见功夫的。
刘勤艳
15.说“屏”
一课时:
1.字词:点缀  韶光  休憩  伧俗  纳凉  雅俗之分
2.作者:
陈从周,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
3.文章体裁:
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
4.说明对象:
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屏风的功用和使用方法。
5.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6.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引子,既表现力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又指出屏风的特点。
第二部分(2、3、4)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7.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引用。
特别引用古诗词的说明方法,给文章增添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和屏风这种传统器具相称,在说明的语言上更显得生动。
弓丽红
第四单元
1.重点词语积累。
2.文学常识积累。
3.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4.体会科普说明文的简明准确、生动形象语言特点。
5.理解事例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6.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
16.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1.字词: 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
2文章体裁:
事理说明文
3.说明对象:
物候学
4.说明顺序:
全文思路: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求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从行文中可以看到说明顺序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5.文章结构
全文12个自然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侯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第二课时.
1.文章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特别是在讲经度差异时举两个例子,使说明更严谨了。
2.文章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谨,体现了语言科学性
如在说明物候现象时,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说“生物”,用词经过推敲;再如列出精确的数字等。
②生动、优美、典雅
比如开头一段拟人笔法的运用、四字词语与长句的结合,“次第”“周而复始”等词语的运用,都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耿丽新
17.奇妙的克隆
第一课时:
1.字词:
克隆  胚胎  蟾蜍  脊椎  两栖  鳞片
2.作者简介
谈家桢
3.文章体裁:
说明文
4.说明对象:
文章介绍了有关“克隆”的知识和研究动态。
5.文章写法特点:
用小标题的形式,从四个不同侧面写克隆,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6.说明顺序:
(1)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
(2)第二部分采取了时间顺序。
(3)第三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
7.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解释,引用
8.说明语言特点
严谨、准确。
如“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在精确的语言中可以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张艳荣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1.字词:
遗骸 褶皱 劫掠 追溯 致密 天衣无缝
2.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学幻想小说家
3.说明对象与说明角度
《恐龙无处不在》是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被压扁的沙子》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索恐龙的死因。
两文用科学研究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4.文章结构:
《恐龙无处不在》一文可以分文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有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5-14,恐龙化石无处不在的原因是大陆飘移。
第三部分15,得出结论——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大陆漂移学说有力证据,总结全文。
《被压扁的沙子》一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6,从恐龙灭绝的原因谈起,介绍两种对立的理论:“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二部分7-17,通过“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的形成与分布证明“撞击说”,否定“火山说”。
5.文章语言特点
简明精炼,幽默风趣,逻辑性强
如“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6.重点语句理解: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文章从南极发现恐龙论证“板块构造”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开篇的议论并非泛谈,而确有根据。第二篇也是从科学探究的事实论证这一道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习善于联想的思维创新品质。
侯志菊
19.生物入侵者
第一课时:
1.字词义
劫掠  栖息  扼制  归咎 藩篱 厄运五彩斑斓 无动于衷 酝酿  束手无策
2.说明对象:
介绍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
3.文章结构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解释什么是“生物侵入者”。
第二部分1-4,具体些什么是生物侵入者这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5,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四部分6-7,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侵入者”的不同态度。
第五部分8,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侵入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说明顺序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行文的。
5.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如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例子证明生物入侵的巨大危害。
②列数字:其实也是一种用事实进行说明的方法,数字化的事实更能引起读者的想象。
③打比方。为了使说明更形象。
6.说明语言
准确而生动形象。表现在大量使用成语,准确简洁;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拟人的修辞等。
侯志菊
20.落日的幻觉
第一课时:
1.字词:
幻觉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2.说明对象:
本文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的一篇事理说明文。
3.文章结构特点:
文章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在说明前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追段说明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
4.说明顺序: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先描绘了落日产生的幻觉,再说明幻觉产生的原因,作者是按照指出现象,说明原因这样的逻辑顺序来行文的。
6.表达方式:
采用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7.说明方法:引用  打比方  举例子
张艳荣
第五单元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重要作家作品
3.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探究体味作品的内涵意蕴。
4. 品味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积累名句名段,培养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对美好生活和
6.积累名言警句及说理、抒情、写景的名段名篇,并能理解赏析。
7.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理想的追求
21.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人(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
作品简介:
2.《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圆诗并序》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以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
二、重点字词
1、读音:
阡陌   遂迷    骥   郡下   诣   豁然
间隔    语云    便要还家    屋舍
2、重点词语:
甚异之  欲穷其林  具答之   乃大惊
既出   桑竹之属  不复出焉   便扶向路
诣太守
3、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4、古今异义词: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如此
古义:像这样。(“说如此”)
今义:这样。

古义:沿。(“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①舍弃。“便舍船” ②房子。“屋舍俨然”
寻:①寻找。“寻向所志” ②不久。“寻病终”
志:①做标记。“处处志之”②标记。“寻向所志”
向:①以前。“寻向所志” ②对着。“眈眈相向”
为:①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对。不足为外人道也。
1、  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缘溪行---便扶向路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本课的成语
世外桃源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豁然开朗
5重点句子的意思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⑷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文章的整体思路:
本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 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二课时
1.文章主题
作者虚构一个与黑暗的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
2.文章写作特点
①虚实相间的手法。
文章一开始就向读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身份、职业,这就使桃花源境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好象都是真的。最后写南阳刘子骥向往这块乐土,欣然寻访,没有成功,则进一步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这样始终注意把虚构和现实结合起来,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②层层设疑的写法:
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但不确切指出年代,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写桃林美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已“忘路之远近”;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标记却还是没有找到通向桃花源的路,桃花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飘渺的世界,无迹可寻。这样层层设疑,悬念迭出,将桃花源写成了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激发了读者浓厚的兴趣。
③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文第23自然段详写了桃花源中祥和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作者把这一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加以详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理想的社会画卷。例如对环境的描写,写到的事物有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犬声等。再如对桃花源中人的描写,
王秋莲
第一课时:(《陋室铭》)
1.文学常识:
①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②“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重点字词:
惟馨 鸿儒 白丁 丝竹 案牍 劳形
一词多义:
之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古今异义:往来:表示交往的人。
来来往往的人。
3.重点句子含义: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何陋之有?
4.文章思想内容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文章结构
第一层:以比兴引出主旨。
第二层:陋室环境和日常生活。
第三层: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6.写法:
托物寄情。
第二课时:(《爱莲说》)
1.文学常识:
①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梦得,北宋哲学家。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②“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大多一事一议,跟现在杂文相似。
2.重点字词:
蕃 植 独 益 濯清涟 亭亭 亵玩 妖 君子 鲜有闻 宜
古今异义词:
鲜: 少。
鲜艳。
3.重点句子含义: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话之君子者也。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4.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描写莲的形象和品质,说明自己独爱莲的原因;
第二部分:点明莲花的比喻意义,慨叹真正的隐逸之士极少,讥讽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5.文章主旨:
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转地批判了追求名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6.写作手法
①托物言志。
②对比衬托。文章以“菊之爱”“莲之爱”衬托“莲之爱”,即“爱君子之德”
③象征手法。莲的直接描述中都有君子的行为在七中,通过联想莲的整体形象,作者心目中君子形象愈鲜明。
罗秋红
23.核舟记
一课时:
1.文学常识:
①魏学洢,字子敬,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②“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
2.体裁:事物说明文
3.重点字词:
罔 贻 峨冠 比 类 语 修狭 盖 曾不 盈 楫
通假字:
“诎”通“屈”,弯曲   “衡”通“横”
“有”通“又”   “甫”通“父”,男子美称“简”通“拣”,挑选
古今异义:
盖:古义为语气副词,用来表示推究原因,常用于句首;今义为盖子,超过
云:古义为语气助词,表示叙说结束,不翻译;今义是动词—说,名词—云彩。
奇:(jī)古义为零数,余头;今义是罕见的,出人意料的。
4.重点句子含义: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技亦灵怪矣哉。
5.文章思想内容: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第二课时:
1.文章结构特点: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总写: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核舟主题。
中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人物及题名。
最后总结:统计人、物品及刻字数量,并以感叹作结。
2.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舟首尾长——中轩敞者——一船头———舟尾——船背
3.语言特点.
平实,洗练。特别是描摹舟中人物情状,句句都是作者审视所得,毫不夸饰,逼真生动,令人如亲见“大苏泛赤壁”。
罗秋红
24.大道之行也
一课时:
1.文学常识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重点字词
读音
鳏(矜)寡孤独(guān) 选贤与(jǔ)能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重点字词解释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  不独亲其亲 老有所终 壮 幼矜、寡、孤、独
男有分  女有归 大同
通假字
选贤与能:  通“举”。
鳏(矜)寡孤独    鳏通矜。
古今异义词
孤独:古义:“孤独”为两个词,其中“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孤独”为一个词,是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一词多义
亲①以…..为亲 动词 如:故人不独亲其亲
②指父母   名词 如:独亲其亲
独①老而无子的人  矜寡孤独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乱 ①造反  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战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修  ①培养  讲信修睦 。
②长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谓  ① 叫做  是谓大同。
② 认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兴 ① 发生 谋闭而不兴。
②起 水波不兴。
3.重点句子的翻译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文章的整体思路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语
5.文章主题
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相互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王秋莲
25.杜甫诗三首
第一课时:
1.杜甫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望岳》体裁:古体诗
3.《望岳》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4.诗歌内容及写作特点:
《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 ,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有别。首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前两句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后两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
5.句式特点: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重点字词读音:岱  眦   凌
通假字:曾:通“层”
重点字词含义:未了:不尽。钟:聚集。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眦:眼角。会当:终当,终要。
7.诗歌感情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出作者的远大抱负。是咏泰山名篇。
8.名句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春望》
9.体裁:五言律诗
10.《春望》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期间,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问讯后前往投奔,不料途中为贼兵所俘,被押之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11.诗歌情感:
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12. 重点字词读音:溅 烽 搔 簪
重点字词含义:国:都城。浑:简直。
13重点语句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虽是写景,却痛切传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感。
“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感。
13.诗人情感
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亲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第二课时
1.《石壕吏》体裁:古体诗、叙事诗。
2.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期间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蕃经历写成的。
4.       文学常识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4. 字词
读音:壕 逾 妪
字词含义:逾:越过。戍:防守。老妪:老妇。犹得:还能够。
重点句子含义:
(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5.情节发展脉络
开端(1-4)“致词”的由来
发展(5-16)老妇苦叙不幸
高潮(17-20)老妇自请应役
尾声(21-24)作别老翁
6.人物形象
老妪: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石壕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7.诗人情感
全诗通过诗人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8艺术特点
①明暗线索的叙事方法。
②平实沉郁的语言特点。
③对仗的修辞方法。
雷小丽
第六单元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重要作家作品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4. 通过反复诵读,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5.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26.三峡
第一课时:
1.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2.重点字词:
读音:曦  湍  漱  巘  属
词义: a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
c夏水襄陵  d不见曦月  e或王命急宣  f虽乘奔御风  g不以疾也
h绝周谳多生怪柏   i素湍绿潭
j飞漱其间  k良多趣味 1.属引凄异
m.沿溯阻绝  n.林寒涧肃
3.重点句子含义: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洄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文章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5.文章结构:
第1段:总写三峡的地貌。
第2段—第4段:不同季节的景象。
夏季:水,凶猛迅疾
春冬:山高水清,草木茂盛
秋季:凄凉
第二课时:
1.文章写景特点
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如: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②先总再分的写法。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夏季、春冬,秋天,写出三峡的奔放、清悠与凄婉。
③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写出山的高峻,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春冬之景写法。
2.语言特点
①本文多用对偶句,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有节奏感。
②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机。如写景采用大笔点染的写法,“素、绿、哀”等数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王立平
27.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
1.文学常识
①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又称“山中宰相”。
②本文体裁:写景小品文。
2.文章内容:
本文尽叙江南山水之美,清新自然,言简意赅,为历代写景名篇。
3.字词
读音:歇  颓
词义: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4.重要语句翻译: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写景顺序
先仰视,再俯视,又平看,再写晓、夕。
6.写景方法:
山水映衬:水的动势为山增加了活力,上的倒影给水增添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动静映衬:如日出晓雾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色彩配合衬托之美:如两岸石壁,五彩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第二课时:
1.文学常识:
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很大成就,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②本文体裁:小品文。也可算是随笔式散文。
2.文章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苏轼被贬官与湖北黄州之时所做。通过一个清幽宁静的境界塑造,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3.词语:
读音:藻   荇
词义:念  遂至  但
4.重点语句理解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章写作思路
欲睡——起行寻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6.写作特点
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以精练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诗一样的境界,表达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7.重点语句赏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连续的两问,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既有喜悦,也有寂寞失落,还透露出鄙视俗尘的自慰之情
28.观潮
1.文学常识:
①周密(1232~1308)宋末词人。字公瑾,号草窗,祖籍济南(今属山东),流寓湖州(今浙江吴兴县)。尝居弁山,自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四水潜夫。
2.重点字词:
字音:
雷霆(tínɡ)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
罗绮(qǐ鲸波(jīnɡ)
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重点句子含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4.文章内容:
本文用精练的笔墨,展示出了南宋时期钱塘江大潮的壮阔景象和观潮盛况。
4.文章思路:
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第二课时:
1.文章写作特点
①结构得当,详略恰当。以海潮为线索组织材料,记事写景相结合,重点写水军演习的场面。
②语言精练。
③描写生动。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④描写手法多样。正面测名相结合。动静结合。如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王立平
29.湖心亭看雪
一课时:
1.作者介绍: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工,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重点字词:
读音:挐、毳、凇、沆砀
通假字:挐通“桡”,撑船
重点字词含义:客:动词,客居。白:酒杯。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词多义
一  数词,“一”。如:一童子
副词,全。  如:上下一白
更  古代计时单位。如:是日更定
还。如: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重点句子含义: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写景手法:
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5.文章语言特色:
简练、、自然不事雕饰
6.写作特点:
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叙事是行文的线索,简笔介绍;写景是文章的重点,作者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点,展示出景物最动人的地方,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虽为记事,却重在抒情,将人与景巧妙结合了起来。
6.作者情感:
全文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情感、超凡脱俗的雅趣和孤寂落寞的愁思。
雷小丽
30.诗四首
第一课时:《归园田居》
1.文学常识:
陶源明,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被后人称为靖节先生。
2.写作背景:
公元406年,诗人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的第二年写下了著名的《归园田居》五首,分别以辞官场、聚朋友、乐农事、欢夜饮为题材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中摆脱桎梏、洁身自好的感情。
2.重点字词:
读音:秽  长  荷
词义:荒秽  荷  无违
3.重点句子含义:
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违。
一种自勉之情。表现了诗人摆脱尘世桎梏,永葆自身的操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4.诗歌思路及内容: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5.写作特色:语言平淡古朴。
转折中显特色。
虚实中现意韵。
《使至塞上》
1.文学常识: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诗画俱佳,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
2.重点字词:古今异义:长河
3.背景知识: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4.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   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苏轼赞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主题思想: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将内心的激愤,孤寂情绪融于景物之中,给人回味的余地。
第二课时:
《渡荆门送别》
1.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2.重点字词:大荒  海楼  怜
3.诗歌背景
26岁的李白初次离开自小生活的蜀地到楚地游历,走到荆门写的赠给朋友的诗作。
4.诗歌思想内容:
诗中描述了舟过荆门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流露出浓浓的乡愁,惜别朋友的诚挚感情。
5.名句赏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6.诗歌特点
诗歌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诗歌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登岳阳楼》
1.文学常识: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2.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重点字词:
帘旌 迟 横分 徙倚 凭危
4.主题思想: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悲己忧国的落寞情怀.
5.写景特点:
近景、远景相结合。“帘旌不动夕阳迟”,近景远景合而为一,看似平常,却细腻,是诗中写景最浓墨重彩一笔。
景中含情。
6.抒情特点: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转而为强烈的抒情。在前面的蓄势后,颈联直接发出了最高亢强烈的呐喊,最后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概收束全篇。
7.写作特点
其律诗明显表现出杜甫的风格。精于练字炼句。
张明丽

年级上册
《为你打开一扇门》诠释(quán) 憧憬(chōnɡjǐnɡ)  裨益(bì) 广袤(mào) 跌宕(dànɡ) 真谛(dì) 衣襟(jīn) 瞬间(shùn) 千姿百态(zī) 潜移默化(qián) 危言耸听(sǒnɡ) 崇山峻岭(jùn) 情不自禁(jīn) 禁止(jìn) 模拟(mónǐ) 斑斓(bān) 徘徊(huái) 衰落 无聊
《冰心诗四首》叠(dié)  惊羡
《“诺曼底”号遇难记》湍急(tuān) 你推我搡(sǎnɡ) 猝然(cù) 肇事(zhào) 记载(zǎi) 载歌载舞(zài) 窟窿(kūlonɡ) 刹那(chà) 势不可当(dānɡ) 酣睡(hān) 蓦地(mò) 须臾(yú) 屹立(yì) 小心翼翼(yì) 蜂拥而上(fēnɡ) 失魂落魄(pò) 井然有序(jǐnɡ) 舍己救人(jǐ) 巍然屹立(wēi) 惊慌失措(cuò) 镇定自若(ruò) 纹丝不动(wén) 相提并论(tí) 辨别 辩护 斗殴 欧洲 履行
《往事依依》徜徉(chánɡyánɡ) 浩淼(miǎo) 婵娟(chán) 雕镂(lòu) 镌刻(juān) 雨晦(huì) 绚丽(xuàn) 怡情(yí) 搜索枯肠(suǒ) 历历在目(lì) 记忆犹新(yóu) 百看不厌(yàn) 走投无路(tóu) 津津有味(jīn) 气象万千 美不胜收 眼花缭乱(liáo) 五彩纷呈(chénɡ) 油然而生 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yā) 竞争 竟然 心旷神怡 谆谆教导(zhūn)
《十三岁的际遇》白驹(jū) 过隙(xì) 蓦然(mò) 樯橹(qiánɡ) 安恬(tián) 惆怅(chóuchànɡ) 弹指(tán) 子弹(dàn) 迸溅(bènɡ) 穹隆(qiónɡ) 沉淀(diàn) 骤然(zhòu) 呜咽(yè) 细嚼(jiáo)慢咽(yàn) 咽喉(yān) 摒弃(bìnɡ) 犀利(xī) 撷取(xié) 茫然若失 一视同仁 谈笑风生
《社戏》归省(xǐnɡ) 行辈(hánɡ) 不惮(dàn) 潺潺(chán) 撺掇(cuānduo) 凫水(fú) 蕴藻(yùn) 家眷(juàn) 旺相(xiànɡ) 撮(cuō) 桕树(jiù) 向午(xiànɡ) 棹着(zhào) 倘若(tǎnɡ)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哄动(hōnɡ) 哄骗(hǒnɡ) 一哄而散(hònɡ) 惹眼(rě) 懈(xiè) 舀(yǎo) 踱(duó) 吁(xū)气 更其(ɡènɡ) 蹿(cuān) 颇(pō) 喝水(hē) 喝彩(hè) 楫(jí) 好歹(dǎi)
《本命年的回想》糁儿(shēn) 涿州(zhuō) 鬏(jiū) 渍(zì) 阖家(hé) 烙(lào) 簸箕(bòji) 盛酒(chénɡ) 中彩(zhònɡ) 疙瘩(ɡēda) 馅(xiàn) 抠(kōu) 邪魔鬼祟(suì) 打更(ɡēnɡ) 麻麻亮(mā) 赏心悦目(yuè) 返老还童(fǎn) 火炕(kànɡ) 坑(kēnɡ) 晾晒 凉快 篱笆 芭蕉 鬼鬼祟祟 崇高 骚扰 搔痒 念念有词
《春》酝酿(yùnniànɡ) 黄晕(yùn) 蓑衣(suō) 笠(lì) 应和(hè) 撑(chēnɡ) 抖擞(sǒu) 呼朋引伴(yǐn) 花枝招展(zhāo) 笼罩 葱茏
《济南的冬天》济南(jǐ) 澄清(chénɡ) 着落(zhuó) 着急(zháo) 髻(jì) 镶(xiānɡ) 贮蓄(zhù) 摇篮 蓝天 一堵墙 耳闻目睹 赌博
《斜塔上的实验》祈祷(qídǎo) 嘀嗒(dī) 嘀咕(dí) 漫不经心(màn) 心不在焉(yān) 默默无闻(wén) 一劳永逸(yì) 赫赫英名(hè) 不屑(xiè) 狗血喷头(pēn) 天高地厚(hòu) 窃窃私语(qiè) 兴高采烈 妥协 威胁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和煦(xù) 咫尺(zhǐ) 蔚蓝(wèi) 宛似(wǎn) 一事无成(chénɡ) 持之以恒(hénɡ) 轻而易举(qīnɡ) 锲而不舍(qiè) 不言而喻
《天上的街市》缥缈(piāomiǎo)
《蔚蓝的王国》闪烁(shuò) 颤栗(lì) 粟(sù) 明澈(chè) 感人肺腑(fǔ) 五彩缤(bīn)纷
《皇帝的新装》称职(chèn) 自称(chēnɡ) 陛下(bì) 骇人听闻(hài) 爵士(jué) 御聘(yùpìn) 圈定(quān) 猪圈(juàn) 头衔(xián) 系上(jì) 关系(xì) 蜡笔 腊月
七年级下册
《童年的朋友》发绺(liǔ) 马鬃(zōnɡ) 诅咒(zǔzhòu) 噗(pū) 咕哝(ɡūnonɡ) 胸脯(pú) 果脯(fǔ) 脸颊(jiá) 皱纹(zhòu) 绉纱(zhòu) 嗅(xiù) 惩罚(chénɡ)
《一面》窘(jiǒnɡ) 摩挲(suō) 颓唐(tuí)  恣情(zì) 模糊(mó) 铅模(mú) 踱(duó) 地窖(jiào) 向上钻(zuān) 钻床(zuàn) 不能自已(yǐ) 嵌(qiàn) 虐待(nüè) 捻(niǎn) 抖擞(sǒu) 版式 木板 陡然 徒步 迁徙 公园 圆周 歇伏 利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ɡ) 斑蝥(máo) 珊瑚(shānhú) 攒成(cuán) 敛(liǎn) 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 秕谷(bǐ) 宿儒(sù)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ɡfèi) 拗(ǎo) 盔甲(kuī) 露面(lòu) 露天(lù) 脑髓(suǐ) 陌生(mò) 啄(zhuó) 和蔼(ǎi) 暮霭(ǎi) 倜傥(tìtǎnɡ) 叵(pǒ) 厥(jué) 窦(dòu) 箔(bó) 长吟(yín) 竹筛(shāi) 脊梁(jǐlianɡ) 元宵 云霄
《月迹》盼(pàn) 缠(chán) 面面相觑(qù) 倏忽(shū) 袅袅(niǎo) 树梢(shāo) 捎带(shāo) 争执(zhí) 锨(xiān) 粗糙(cāo) 掬(jū)
《三颗枸杞豆》叶鞘(qiào) 蹑手蹑脚(niè) 鲜为人知(xiǎn) 腻味(nì) 殷红(yān) 蚱蜢(zhàměnɡ) 撒了一地(sǎ) 撒谎(sā) 桦(huà) 半晌(shǎnɡ) 花蕊(ruǐ) 擎(qínɡ) 坠(zhuì) 堕(duò) 苞(bāo) 红晕(yùn) 蒿(hāo) 癌(ái) 摞(luò) 喃喃(nán) 口头禅(chán) 灰心丧(sànɡ)气 烦躁(zào) 刻薄 克服 训斥 驯服 高梁
《我们家的男子汉》嗫嚅(nièrú) 馋(chán) 翘尾巴(qiào) 翘首(qiáo) 风靡(mǐ) 恍惚(huǎnɡhū) 抱歉(qiàn) 谦虚(qiān) 倔强(juéjiànɡ) 胆怯(qiè) 嘱咐(zhǔfù) 沮丧(jǔ) 打量(lianɡ) 胆量(liànɡ) 着急(zháo) 沿着(zhe) 着陆(zhuó) 妨碍(fánɡ) 防(fánɡ)备 崇拜(chónɡ) 嘹亮(liáo) 人才济济(jǐ) 阔绰(chuò) 轮廓(kuò) 不堪(kān)设想 不约而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镏金(liú) 永垂不朽 上溯(sù) 重幔(chónɡmàn)  庑殿(wǔ) 挑水(tiāo) 挑衅(tiǎoxìn) 畔(pàn) 逾越(yú) 天堑(qiàn) 效率(lǜ) 锨(xiān) 镶嵌(xiānɡqiàn) 瞻仰(zhān) 赡养(shàn) 屋檐(yán) 奠基(diàn) 旌旗(jīnɡ) 慷慨(kǎi)激昂 气概(ɡài) 大概(ɡài) 卅(sà) 怒形于色 冲锋 山峰 销毁 顶天立地 丰功伟绩
《巍巍中山陵》麓(lù) 莽(mǎnɡ)  巉岩(chán) 嵯峨(cuó’é) 灵柩(jiù) 纤细(xiān) 纤夫(qiàn) 竣工(jùn) 陀(tuó) 深邃(suì) 牌坊(fānɡ) 肃穆(mù) 琉璃(liúlí) 门楣(méi) 趺(fū) 嵌(qiàn) 参错(cēncuò) 断垣颓壁(yuán) 中西合璧 悠悠岁月 林阴 烟消云散 枝繁叶茂 栩栩如生
《松鼠》愠怒(yùn) 窈(yǎo) 驯良(xùn) 矫健(jiǎo) 缨(yīnɡ) 榛(zhēn) 榉实(jǔ) 蛰伏(zhé) 苔藓(táixiǎn) 编扎(zā) 信札(zhá) 竖立 坚定 玲珑
《国宝——大熊猫》濒危(bīn) 貘(mò) 浩瀚(hàn) 璀璨(cuǐcàn) 邛崃(qiónɡlái) 上林苑(yuàn) 孤僻(pì) 分娩(miǎn) 牛仔(zǎi) 翌日(yì) 繁衍(yǎn) 将就(jiānɡ) 将才(jiànɡ) 荤菜(hūn) 仔细(zǐ) 拯救(zhěnɡ) 笨拙(zhuō) 憨态可掬(hān) 悠然自得 悬崖绝壁 屈指可数 乐不可支 身躯 先驱 繁殖 植物
《三个太阳》步履(lǚ) 晕船(yùn) 亘古(ɡèn) 钦佩(qīn) 驳回(bó) 碴(chá) 吞噬(shì) 铠甲(kǎi) 伫立(zhù) 翩跹(piānxiān) 蹙(cù) 粗犷(ɡuǎnɡ) 俯瞰(fǔkàn) 衷心(zhōnɡ) 哀痛(āi) 蹒跚(pánshān) 真挚(zhì) 踮脚(diǎn) 掂量(diān) 惦记(diàn) 混沌(dùn) 暴虐(nüè) 呕(ǒu)心沥(lì)血 抿(mǐn) 蓦地(mòdì) 舷窗(xián) 画幅 辐射 惊心动魄 软缠硬磨 喜出望外 咬牙切齿 作风凌厉 沉默寡言 胡子拉碴 狂风呼啸 晶莹剔透 九死一生 尽收眼底
《录音新闻》翱(áo) 停泊(bó) 湖泊(pō) 抛锚(máo) 硕大(shuò) 顷刻(qǐnɡ) 倾倒(qīnɡ) 从容不迫 扶摇直上 自力更生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问鼎苍穹(qiónɡ) 浩瀚(hàn) 蕴含(yùn) 横空出世( 夺人风采
《新闻两篇》荻(dí)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ɡ) 歼灭(jiān) 媒体(méi) 举世瞩(zhǔ)目 崭新(zhǎn) 琛(chēn) 噙(qín)满泪花 照相机 摄像机 经久不息 循序渐进 归根到底 英勇善战 百年沧桑 生机勃勃
《现代诗二首》搂(lǒu) 糜(méi)子 畔(pàn) 盏(zhǎn) 荇(xìnɡ) 漫溯(sù) 笙(shēnɡ)
《歌词三首》萦(yínɡ)绕  烙(lào)  炊烟(chuī)  穗(suì)  梳妆(shūzhuānɡ)  巅(diān) 狂澜(lán)
八年级上册
《七律  长征》逶迤(wēiyí) 磅礴(pánɡbó) 云崖(yá)
《老山界》骨碌(ɡūlu) 酣然入梦(hān) 蜷(quán) 澎湃(pénɡpài) 缀(zhuì) 苛捐杂税(kē) 道歉(qiàn) 盛饭(chénɡ) 茂盛(shènɡ) 打颤(zhàn) 矗立(chù) 咀嚼(jué) 落得很远(là) 笨重(bèn) 苯(běn) 觉悟((jué) 睡觉(jiào)
《草》焦灼(zhuó) 踉踉呛呛(liànɡqiànɡ) 蔫巴(niān) 捂(wǔ) 燎(liáo) 挎包(kuà) 跨越(kuà) 垮台(kuǎ) 胯下(kuà) 侉子(kuǎ) 涩(sè) 抽噎(yē) 拽(zhuài) 仔细端详(duānxianɡ) 帐篷 蓬勃 围追堵截 花天酒地
《最后一课》挟(xié) 郝叟(hǎosǒu) 诧异(chà) 哽(ɡěnɡ) 捂着耳朵(wǔ) 焐手(wù) 懊悔(àohuǐ) 晃动(huànɡ) 晃眼(huǎnɡ) 不幸(xìnɡ) 辛苦(xīn) 钓鱼(diào) 鱼钓(ɡōu) 钥匙(yàoshì) 妥帖(tiē) 请帖(tiě) 字帖(tiè) 思量(sīlianɡ) 摊开 海滩 瘫软
《背影》奔丧(sānɡ) 丧失(sànɡ) 狼藉(jí) 簌簌(sùsù) 颇(pō) 拭(shì) 箸(zhù) 差使(chāi) 差距(chā) 差不多(chà) 参差不齐(cī) 勾当(ɡòu) 勾留(ɡōu) 夺眶(kuànɡ)而出 触目伤怀 变卖典质 情郁于中
《我的母亲》瞥(piē) 憧憧(chōnɡ) 惺松(xīnɡsōnɡ) 娓娓动听(wěi) 唏嘘(xīxū) 女红(ɡōnɡ) 万簌俱寂(lài) 歉疚(jiù) 蹑手蹑脚(niè) 检查(chá) 查氏(zhā) 蒙眬(ménɡ) 蒙骗(mēnɡ) 蒙古族(měnɡ) 背负(bēi) 背(bèi)道而驰 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循循善诱 辗转反侧 饮泣吞声 忍气吞声
《阿里山纪行》风靡(mǐ) 堪称(kān) 山岚(lán) 谛听(dì) 禅(chán) 幢顶(chuánɡ) 红桧(ɡuì) 秦桧(huì) 传唱(chuán) 传(zhuàn) 泓(hónɡ) 行列(hánɡ) 道行(hénɡ) 树行子(hànɡ) 穿行(xínɡ) 接风洗尘 恍如隔世 人迹罕至 树阴 荫庇
《苏州园林》嶙峋(línxún) 镂空(lòu) 斟酌(zhēnzhuó) 重峦叠嶂(zhànɡ) 山岚(lán) 池沼(zhǎo) 轩榭(xuānxiè) 琢磨(zhuó) 裁剪 栽树 重叠 更迭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鉴赏
《都市精灵》硕大(shuò) 老鸹(ɡuā) 鹈鹕(tíhú) 啄(zhuó) 黄鹂(lí) 肆无忌惮(dàn) 呱呱坠地(ɡū) 呱呱叫(ɡuā) 拉呱(ɡuǎ) 围剿(jiǎo) 适中(zhōnɡ) 中肯(zhònɡ) 量体温(liánɡ) 量变(liànɡ) 居高临下 无所事事  退避三舍 司空见惯 习以为常 喧闹 荒诞
《幽径悲剧》潋滟(liànyàn) 猬集(wèi) 虬干(qiú) 毛骨悚然(sǒnɡ) 愚氓(ménɡ) 万斛(hú) 蜿蜒(wānyán) 应当(yīnɡ) 应用(yìnɡ) 惆怅(chóuchànɡ) 摇曳(yè) 绽(zhàn) 朝阳(zhāo) 坐东朝西(cháo) 等闲视之 史无前例 自知之明 闲情逸致  月白风清 林林总总 漠然

姓名: 班别: 座位号: 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3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镂空lǒu 阑干lán 锐不可当 dáng 自出心裁cái
B、弧形hú 池沼zhǎo 腺体 xiàn 惟妙惟肖xiào
C、捆缚fù 提防 tí 蚊蚋ruì 重峦叠嶂dié
D、依傍páng 点缀zhuì 奶酪 luò 溃不成军guì
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的“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分报递信、清除杂草……等内容。 B.今天下午,同学们都要去看《天下无贼》的电影,你去呢?还是不去呢? C.“我们只要心灵相通,就会精诚合作。”宋楚瑜布满深情地说,“让我们为共同的未来奋斗!”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留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碰到怎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治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4、下列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A.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绝/巘/多生怪柏。
D.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填空与默写(共10分)
5、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
juàn 恋 毛骨sǒng( )然 jiǎo( )健 绵亘( )  蘑菇( ) 妩媚( )
6、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2分)
①也许除某一刊物的编缉之外没第二个人看过。( )
②黎先生身兼数职,对译者仍不遣余力。   ( )
③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泻的迹象。 ( )
④暮霭中古墓累累,夜闻林竹箫箫。     ( )
7、古诗文默写(5分)
①造化钟神秀, .
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对山河沦丧极度悲愤之情的一联是 ,
④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诗句是“ ,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
⑤ “ , ”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此中虽未有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请你再写出所积累的古诗中写“月”的诗句: , 。
三、应用(共12分)
8、仔细揣摩下面两段文字,按照其内容和形式再仿写一段话。(3分)
例句:书是明灯,能照亮道路;书是阳光,能暖和心灵;书是甘泉,能滋润情感。
仿写:书是 ,能 ;书是 ,能 ;书是 ,能 。
9、请你从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读后感悟两方面谈谈你阅读文学名著后的收获。(4分)
[备选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爱的教育》。]
书 名
作者
作品特点(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任选一方面)
读后感悟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5分) 选择家乡的一处新景点,以导游身份,用生动的语言并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设计一段解说词。(要求:解说词要尽量口语化,要着力于形象的描述,解说时要将自己的浓情融于其中,借景抒情,以情动人。字数不少于40个字。)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7题。(13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磷峋的技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 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留意到花墙和廊予。有墙壁隔着,有廊予界看,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 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楼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1、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
12、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如何正确理解?(1分)
13、文段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1分)
1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2分)
15、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界” 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6、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文中“这是不足取的”一句原来是“这才是可取的”,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请作简要阐述。(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0题。(共10分)
(甲)青岛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过,说也希奇,五月的海就仿佛特殊的绿,特殊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愉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鱼帆的外边去。(老舍《五月的青岛》)
(乙)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气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宗璞《西湖的绿》)
18、甲文着重写五月青岛绿叶的绿,乙文着重写六月西湖新荷的绿。在上文中,这两种绿各有什么特点?(4分)
答:甲文:
乙文:
19、甲文写绿叶的绿时,为什么还要写大海的绿?乙文写新荷的绿时,为什么还要写初春的杨柳嫩枝?(4分)
答:甲文:
乙文:
20、 甲乙二文中各有一个划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个,从修辞方法、动静处理、表达效果三方面写一句鉴赏性的话。(2分)
答: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6——19题。(共17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并翻译划横线的句子。(4分)
22、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 。( 4分)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 B 斗折蛇行 ( )
C 凄神寒骨 ( ) C 不可久居 ( )
23、填空(3分)
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修辞格,摹外形貌,形象逼真。
24、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3分)
25、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出色的句子,并说说理由。(3分)
第三部分:写作(共40分)
26.我深深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可供选填的词语如“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学习的快乐”、“友谊的可贵”、“老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夏夜的美好”等。也可以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500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姓名           班级         得分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八年级的语文学习即将结束,一年耕耘,一朝收获。请拿起你的笔,仔细审题,认真做答,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旗开得胜!
一、明察秋毫(14分)
1.本题很简单。只要用你最喜欢的字体、最漂亮的字迹,把下面一句格言抄在方格里,并做到全卷书写工整、美观,就可得分。      (2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爱默生
2.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上。(2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īn    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   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    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   (2分)
A.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缺乏工作经验,但我们也不能对他们等闲示之。
B.自从上次在网吧被别人打得不醒人事后,他就决定要改斜归正了。
C.上课时,两位女同学交头结耳地谈论着一个赦赦有名的球星的情况。
D.匠师们自出心裁地在园林中设计了一处城垣。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C.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D.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5.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我    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    好意难却,   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A.尽管  但    所以    B.虽然  然而  也  C.虽然  但是  所以    D.即使  然而  也
6.下列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比喻)
B.冰河爬来了,带着泥土、碎石开始旅行。(拟人)
C.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对偶)
D.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排比、比喻)
7.初二(1)班的班主任张老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积劳成疾,患病住进了医院。有四位同学代表全班去看望望老师,他们都说了一番慰问的话。其中哪一位同学说话不太讲究分寸?                (    )(2分)
A.张老师,你一心为了我们,把身体累坏了。我们的心里都非常难过,愿您早日康复。
B.张老师,你太不注意身体了,一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的,以后一定要劳逸结合。
C.张老师,你安心在医院治病,我们会自觉地把班级工作搞好的,努力做到您在和不在时一个样。
D.张老师,你要注意按时吃药,注意休息,病很快会好的。
二、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文学常识(3分)
⑴山水名胜,美在自然,更美在人文。醉翁亭因一文化名人而名满天下,这一文化名人是:          (1分)
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田园诗派开创者的诗风,请说出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篇文章。(2分)
2.名句积累 (10分)
①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         _。
③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⑤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⑥《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⑦                       ,下者飘转沉塘坳。
⑧                      ,天涯若比邻。
⑨《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      ___,                   。
⑩李白的《行路难》:诗中以“                ,                 ”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3.给下面6个句子正确排序。(2分)
①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②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③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④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⑤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⑥破坏作用就更大了
正确顺序是:                            (只填序号)
4.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2分)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5.文学放飞(5分)
⑴你知道吗,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有两个相似的人物,他们性格都是粗中有细,嫉恶如仇。如能完整无误地写出他们的名字,你真是太棒了。_________  _________
⑵你知道高尔基的三部曲吗? 请写下来
6.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回答问题。(3分)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①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②从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①前一条:
后一条:

7仿照下面的例句,将其中的“老师”“春风”分别换成“母亲”“挫折”,另写两个句子。
例句:我感谢老师,是你的关心带着我这条小溪汇入大海。(2分)
我感谢春风,是你吹绿的草,吹红的花,吹暖了我的心房。
仿写:我感谢母亲                             。
感谢挫折                                              。
8下面三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诗中所表示的节日是(3分)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B.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31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20.解释加点的词:(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            B、以其境过清  以:
21.翻译句子:(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2.用原文回答:(2分)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3.作者写潭中游鱼的作用是:(2分)
24.第4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一种什么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它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他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他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他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拍板,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它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针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孔”,可他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针起钮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4.“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一句中加点字“骄傲”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是________词。(感情色彩)(2分)
5.“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这句用“嘀嘀嗒嗒声”来衬托屋里的安静,我们平时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一种单调而细小的声音传入你的耳中,你就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宁静。请举一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这段话中连用几个“再次”并且将穿针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写儿子“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为什么不写他扭过头看见母亲?如此安排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母亲反反复复也未能将线穿进针眼里,儿子只一句“妈,我来帮你”,母亲就完成了这一工作,并且“笑纹如花”,这是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9分)
生命共同的泪(节选)
①轻的泪,是人的泪,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②那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是一种比金属还要重的泪。也许人的泪中还含有虚伪,也许人的泪里还有个人恩怨,而动物的泪里却只有真诚。也只有动物的泪,才更是震撼人们魂魄的泪。
③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几乎是被那泪水惊呆了,那是一头老牛的泪。我的一个远亲家里有一头老牛,这牛有灵性,它能听懂我们的语言。每当我们模仿牛的叫声唤它的时候,只要它不是在劳作,它就会一定走到我们身边,然后我们就一齐骑到它的背上,也不用任何指挥,它就把我们带到田间去了。这时,我们就在地里玩耍,它在一旁吃草,谁也不关心谁的事。而当我们之间因为矛盾动了拳脚,那头老牛就像一个朋友那样地走过来,在我们之间蹭来蹭去,就是不让我们任何一方的拳头落在对方的身上。
④传统的民间习惯,总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卖到“汤锅”里去。而所谓的“汤锅”就是屠宰场,也就是把失去劳力的老牛杀掉卖肉。对此,这头老牛已经是有所准备了,它似是早就有了一种预感。每当它回到家里之后,它就像是在用心听着什么,而门外一有动静,它就紧张地抬头张望。然而,终于这一天到来了,只听说是“汤锅”里的人来了,我们还没见到人影,就看见那头老牛哗哗地流下泪水。没多少时间,老牛就哭湿了脸颊。这时,它脸上的绒毛已经全湿成了一缕一缕的毛辫,而且泪水还从脸上流下来。不多时就哭湿了身下的土地。老牛知道它的寿限到了,无怨无恨,它只是叫了一声,也许是最后向自己的主人告别吧,然后,它就被“汤锅”的人拉走了。
⑤很久很久,我总是不能忘记那泪水,那是一种最真诚的眼泪,是一种留恋生命,又感知大限到来的泪水。而人类总是过于贪恋生命,给爱我们的人留下无尽的痛苦。动物只留下自己的情爱,含着永远的圣洁的泪水向人们告别,它不向人类索求回报。
⑥如果说牛的泪,是告别生命的泪;那么还有一种泪就是忍受生命的泪了。这种泪是骆驼的泪,也是我所见到的一种最沉重的泪。
⑦那是在大西北生活的日子。一次,我们要到远方去劳动,全农场许多人一起出发穿过大戈壁,没有汽车,没有道路,把我们送到那里去的只有几十峰骆驼。于是,就在一个阴晦的日子,我们无声无息地走进了荒漠。
⑧走啊,走啊,从早晨走到中午,又从中午走到黄昏,坐在驼背上的人们已是疲惫不堪了,而骆驼还在一步一下地走着,没有一点躁动,没有一点厌倦,就是那样地走着,默默地忍受着命运为它们安排的一切。此时,我们的心情比骆驼那脚步声还要沉重,也许是走得太累了,我们当中竟有人小声地唱了起来,是一支曲调极其简单的歌,没有激情,也没有悲伤,就是为了在这过于寂寞的戈壁上发出一点声音。果然,歌声带给了人们一点兴奋,立时,大家就有了一种精神;那一直在驼背上睡着的人们睁开了眼睛。但是,谁也不会相信,就在我们一起向四周张望的时候,我们却发现,驮着我们前行的骆驼,也正被我们的歌声唤醒,它们没有四处张望,也没有嘶鸣,它们还是走着,走着,但同时却流下了泪水。
⑨这是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泪,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相互珍爱的泪,这是一种超出了一切世俗卑下情感的泪,这更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高尚的泪。直到此时,我才彻悟到泪水何以会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沟通,人的泪和动物的泪,只要是真诚的泪,那就是生命共同的泪。
⑩我看到过动物的泪,那是一种比金属还要沉重的泪,那更是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辉煌的泪;那是沉重的泪,更是发自生命深处的泪,那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泪啊!
10.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结合具体语境,写出两处划画线的词的含义。(2分)
①A.脸颊              B.阴晦
②A.而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      重量:
B.那更是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辉煌的泪。辉煌:
11.为什么动物的泪会给作者乃至人们以巨大的震憾?(3分)
12.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在文章结构安排上起什么作用?(2分)
13.下列对文意与表达特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篇散文以动物有重量的泪为线索贯穿全文,在材料的组织上充分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
B.文中主要赞颂了动物那发自生命深处感憾人心的泪,同时也以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人的所有的泪都是虚伪的。
C.文章的语言表达质朴,情感真挚,综合性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
D.文中所说的“告别生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而“忍受生命”则意味着要承受生命旅程中的种种困苦与折磨。
四、作文(45分)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请给我
(2)当代著名散文家马德在一篇散文中说:“雾霭迷蒙,鸟语、水声渐去,但清风、小溪尚在;山冈、树林渐隐,但绿野、花草犹存,翌日何愁不见明媚春光打开心窗,你将永远享受‘万顷温暖的柔波’。人生路上的风雨、挫折、失落、烦恼、苦闷、伤感,千万别成为阻隔春光的窗户。因为透过心窗,你总能看到斑斓的色彩、温馨的笑脸、友善的目光、热情的招手……这样,你就永远是一个乐者、智者、成功者。”
请以“心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两题任选一题作文。若选(1)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可在横线上填上“一次机会、一点温暖、一点自由、一个忠告……”等短语);若选(2)题,请自拟题目,按要求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作文题目:

八年级语文(下) 期末考试试卷
友情提示:Hi!亲爱的同学,你好。今天是展示你才能的时候了,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把平日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松一些,相信自己的实力!
1. 全卷满分为100分,其中书写分为2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全卷共26道题,所有题目答案均做在答题纸上。
3、请务必在答题纸密封线内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在指定位置填写座号!
一、书写(3分)
1.漂亮的书写,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你在答题中,能努力做到书写准确、工整、美观。我们将根据卷面情况给你记分。(良好3分,中上2分、较差1分)。
二、积累与运用(27分)
2.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本想(zèng)      送你一座山、一片海,可我只有一滴水、一枝叶、一(lǚ)      阳光、一弯素月和在心中积聚了多年的一句殷殷的话语、一份浓浓的企盼——同学们,揣着一(kē)
自信的心上路,目标就不再(yáo)        远。
3.下面一段话中共有3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回顾本学期语文学习,有汗水,但也有收获。在人生轨迹单元,我们发现:托尔斯泰那双不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的眼睛,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这犀利的目光,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在心灵之声单元,我们知道: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篷勃奋飞的是那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在人与自然单元,我们明白: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实在是相形见拙,一切大自然创造出来的精巧绝纶的艺术品,我们都应敬畏。在民风民俗单元,我们了解:金满斗会上唱歌的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改为                           改为                            改为
4.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段的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作者名、作品名。(10分)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
行万里路,语文在路上:过零丁洋,感受“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豪情壮志;赏岳阳楼,感悟范仲淹“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登飞来峰,领略王安石“                   ,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凌云壮志;漫步赤壁,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               ”的抑郁;泛舟富春江,体味“                 ,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情怀;回归田园,体验“采菊东篱下,                 ”的悠闲心境……
读万卷书,语文在书中:读郭沫若的《雷电颂》,倾听屈原“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      、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的呐喊;读       (作者名)的《海燕》,领略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崇高精神;读汪曾祺的《           》,品味家乡民俗风情的乐趣……
5.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和《与朱元思书》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
6.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30字。(2分)
2005年5月,来自青海的女教师罗南英,一位患白血病的年轻妈妈,因缺巨额治疗费放弃治疗。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刻,她给3岁的儿子写了一组信.打算让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阅读到,并期望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延续母爱。信件经《宁波晚报》征文披露后,2000多名宁波市民7天就向她捐款60万元。这件事感动了浙江众多媒体,也感动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7~8月,全国一些主流媒体都进行了相关的报道。
7.一个学期的课程已经结束,在这学期的综合性学习中,你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是哪一次?请用简洁的话谈谈这次活动的收获。(3分)
名称:                                        。
活动收获:

8.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塑造的一个形象,不少读者往往喜欢孙悟空而不喜欢猪八戒,总看到他的丑陋、懒惰、贪吃、搬弄是非……,其实换一个角度去看,你就会发现他也有可爱之处,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结合作品内容来谈谈猪八戒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分)
答: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我的母亲(11分)
(甲)
胡适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乙)
邹韬奋
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和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是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9.(甲)文“我”因为母亲的罚而得了眼翳病,母亲心中又悔又急,“悔”和“急”各指什么?(2分)
答:悔:                                                                     。
急:                                                                     。
10.两文的母亲都是严师的形象,请谈谈她们对待孩子各严在哪里?(2分)
答:                                                                         。
11.(乙)文中写看到“我”背不出书而遭重打,母亲为什么一边饮泣一边又勉强说“打得好”?对母亲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我”是怎样认识的?(3分)
答:                                                                         。
12.(甲)文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
13.看了名人的母亲,想想自己的母亲,说说你如何感谢你的母亲?(2分)
答:                                                                         。
(二)生态眼睛看中国(13分)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占2/3,大致可分为三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是世界第一大高原——青藏高原。第二级台阶从黑龙江最北端开始,一直到云贵高原南部,平均海拔近2000米,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和云贵高原。自第二级台阶以东至东南沿海为华东平原,即第三级台阶。
上一级台阶都是下一级台阶的支撑或庇护伞。青藏高原是我国整个生态的屏障,它把寒冷空气挡在这座高墙之外,使它的东面和南部即第二级台阶形成了优良的生态条件。温暖湿润,物种丰富。而第三级台阶属平原生态系统,现代城市生活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第二级台阶丰富的物种资源为第三级台阶的平原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存的物资。
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它也是亚洲生态系统的支柱。高原上的山脉就像一条条大水坝,坝顶部几乎都是冰川,既围出了大面积的湿地、河流与湖泊,又有冰雪融水源源不断地补给湿地,形成一个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水是生命之源,正是这个“大水塔”维持了整个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整个生态世界的新陈代谢。
但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连年干旱,青藏高原上的许多湖泊湿地渐渐干涸。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现在每年退水13厘米,干涸的过程中,矿物质析出,若干年之后,过高的矿化度会杀死湖内所有生物。这些年来过度放牧也导致了草场退化,进一步破坏了涵养水源的生态条件。一旦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消失殆尽,整个高寒草甸将会被荒漠和沙漠所取代。
由于全球变暖,雪线退缩,使许多5000多米的雪山岩石裸露。冰融水量减少,许多湿地与河流干涸,缺水的居民只能搬家。
云南省号称“植物王国”,但看到的绿色与之并不相符。云南省只有西南部的森林长势良好,而中东部大部分植被很稀疏,干热河谷和干荒地区生态更加脆弱,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在喀斯特地形区的土层很薄,很容易被侵蚀。著名的云南石林,看上去虽然壮观,但从生态的角度去看,不过是一片石漠,在云贵许多地点,正在形成大量的新石漠区。红色土壤流失后。裸露出灰色的石灰岩,就像动物被剔去了皮肉,剩下骨架一样,比沙漠更难治理。
在云南的德宏地区的热带雨林,人们砍掉它改种农作物。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重要且无法替代的生态系统,农作物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里的湿地、湖泊也正在退缩或消失,以前碧波荡漾的纳帕海现在已消失不见。经询问才知道.是无序开发把地下水系破坏了,就像在我们的盆底钻一个孔,高原湖盆的水全部漏掉了。
14.本文说明的中心是                                            。(2分)
15.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扫描了中国生态的三个台阶:“第一台阶”是           ,“第二台阶”是黑龙江最北端到云贵高原南部,“第三台阶”是              。文中能说明三个台阶之间相依存关系的一句话是:                                      。(3分)
16.为什么说“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它也是亚洲生态系统的支柱”(2分)
答:                                                                     。
17.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号称“植物王国”云南省的生态状况的(3分)
答:

18.针对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生态状况,对我们生态保护有何启示(3分)
答:

(三)《送东阳马生序》(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走送之(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援疑质理(      )礼愈至(      )
20.找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用法或意思不同的一项:(      )(2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其境过清喜,不过久居
B、弗之怠                       属予作文以记之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负者歌于途
21.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                                                      。
22.由作者读书的勤奋,你想到了古代哪些人勤奋苦读的故事,不少于两个故事。(超过两个,每多写一个加1分,最多加2分。同时要求每个故事字数概括不得超过10个)。(2分)
(四)不计人过(8分)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⑤。
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吏。④同列:同事。⑤量:度量(肚量),气度。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不喜计人过(          )
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
③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④同列犹不能平(          )
24.翻译:时人皆服其量。(2分)
答:                                                 。
25.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2分)
答:                                                                     。
四、写作(30分)
26.同学,你是否感觉到:许多事情,当你尚未经历之前,总以为很难做到。比如,上台表演、料理家务、独自出行、初学某种技艺……甚至,对别人的一声道歉、一次喝彩、一个许诺、一份关爱……——难吗其实并不!只要你勇于去体验、去思考,就能进入一片崭新的天地。
请你以“             ,其实并不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但可用化名代替。
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习题 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 初中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思想政治上册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全初中初二八年级英语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 初中初二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4 初中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 初二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二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2 初中初二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初中初二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试题习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