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和道学统治的确立(三)(16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55:13
北伐战争和道学统治的确立(三) 

一一八四年三月,陈亮又被捕入狱。这一次是诬指他请乡人宴会,胡椒中可能有毒。但在狱两月余,狱吏百端搜寻,找不到丝毫罪状,只好又把他放出。陈亮刚一出狱,朱熹就给他写信,说:老兄平时自处于法度之外,不乐闻儒生礼法之论。这次入狱的原因,我虽然不了解,大概平日所为也得罪了不少人吧!朱熹接着劝陈亮说:老兄高明刚决,不是不愿意改过的人。以我的想法,还是放弃义利王霸的学说,从事于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完全以纯儒之道来约束自己。陈亮回信声明说:亮口说得,手做得,本非闭眉合眼,蒙瞳精神,以自附于道学者也。又反驳近世诸儒所谓三代以天理行,汉唐以人欲行的言论,说:诸儒自处者曰义、曰王,汉、唐做得成者曰利、曰霸。一头自如此说,一头自如彼做。说得虽甚好,做得也不恶。在这封信里,陈亮还明确指责朱熹道学是原心于秒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又申明陈学是在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朱陈之间,学说根本不同,没有调和的余地。

陈亮在艰苦论争的日子里,得到了抗战派将领辛弃疾的支持。辛弃疾一一四年出生在金朝统治下的济南。完颜亮南侵时,地主家庭出身的辛弃疾投入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充当掌书记。耿京派辛弃疾来南宋联络抗金。农民军中的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返回后,奋勇擒捕张安国,一一六二年率部渡淮投附南宋。次年,被任命为江阴签判。宋、金宿州之战前后,辛弃疾两次上书,向孝宗、虞允文提出抗金的建策。一一七五年,辛弃疾任江西提刑,镇压赖文政领导的农民起义(见下节),充当了宋王朝的帮凶。但在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中,辛弃疾始终坚持抗战反金,遭到妥协派的打击。一一七八年,辛弃疾入朝任大理寺少卿。此后,历任湖南、江西安抚使,两浙西路提刑,被妥协派官员监察御史王蔺(音吝l@n)弹劾,一一八二年罢官,退居信州上饶。辛弃疾在临安时,与陈亮相识。陈亮曾说:当今最有名望的人物,文的是朱熹,武的是辛弃疾,但“两人戛戛(音夹ji2)然若不相入。孔子的学生樊迟请学稼,孔子骂他是小人。辛弃疾退居上饶,把新建的房舍取名稼轩,并用来作为自己的别号,以表示对儒学轻耕稼的异议。又作《赋稼轩》词说明此意,自比小人请学樊须稼,辛辣地讽刺孔丘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友人奉和的词也说:稼轩聊尔名斋,笑学请,樊迟心未开。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年)正月,陈亮到上饶访辛弃疾,留住十日,谈论时事。最后又同游鹅湖(山名。山麓有鹅湖寺),约朱熹在铅山县紫溪相会。朱熹到期不来。陈、辛却谈得极相合。陈亮走后,辛弃疾又作词寄去,慨叹剩水残山无态度,把陈亮比作诸葛亮,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寄予殷切的期望。陈亮得遇知己,也极兴奋,和词对宋、金分裂,无限感慨: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并说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陈亮、辛弃疾都坚持抗战反金,在政治上思想上确是完全一致了。罢官家居的辛弃疾兴奋非常,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音争zh5ng)阵马檐间铁”。他仿佛已经率领兵马,走上战场,杀到塞外,又作壮词一首寄给陈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音蔗zhè),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陈亮、辛弃疾这样高涨的抗战情绪,并不只是他们两人的,而是反映了进步的社会力量的共同愿望,也是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

但是,这时朝廷上反战主和的妥协、保守势力,却正在积极活动,向抗战派展开攻击。一一八七年,周必大任右相,留正参知政事。周、留都是朝廷上反战官员的代表。在周必大支持下,左补阙薛叔似等上书攻击王淮。一一八八年五月,王淮被排挤罢相,次年病死。周必大又向孝宗推荐朱熹。这年六月,朱熹到临安入奏。有人对他说:你的正心诚意之论,皇帝最讨厌听,不要再讲了。朱熹说:我一辈子的学问,就是这四个字。不讲这个怎么行!孝宗见朱熹,说:十多年没见你,你也老了。应当给你个清要的官做,不要再去管州县。孝宗任命朱熹作兵部郎官。几天之后,兵部侍郎林栗出来反对,说:朱熹本无学术,只是偷窃程颐、张载的绪余,谓之道学,私自推尊。带领学生数十人,学作春秋战国时(儒者)的姿态,孔孟到处游荡的风气。现在只听他虚名,就叫他人奏。任命之后,几天不来,是心怀不满。朱熹既被任为兵部郎官,我就可以管他。请将朱熹停罢。周必大、薛叔似等纷纷上疏说朱熹未到任,是因为这几天有脚病。太常博士叶适上书激烈地攻击林栗,说:考栗劾熹之辞,……无一实者。至于其中谓之道学一语,则无实最甚。又说:往日王淮就是用这个办法阴废正人,林栗又袭用郑丙、陈贾之说,以道学为大罪良善受祸,何所不有!侍御史胡晋臣也弹劾林栗喜同恶异无事而指学者为党。林栗被罢官,出知泉州。朱熹也免官出朝。

这年十一月,孝宗再召朱熹入见。朱熹辞不赴朝,写了长达万余言的奏书,再次申述正心诚意之论,说天下之事千变万化,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陛下之心不正,所以所用者皆庸缪熹向孝宗提出六项急务。一是辅翼太子,设置师傅宾客之官,把古先圣王正心修身平治天下之要向太子传告。二是选任大臣。他指责孝宗出于私心,不用刚明公正之人,朝廷大臣至庸极陋。三、四是振萧纪纲变化风俗。朱熹提出:十多年来,以此二字(道学)禁锢天下之贤人君子,如同北宋时排诋学术一样,这岂是治世之事!又说:外面传言,以伏节死义之士为无用。纲纪日坏,一旦有事,所用之人就会交臂降叛。五、六两项是爱养民力修明军政,指责虞允文为相时取户部羡余作为备战的军费,说这些钱并没有能换来金人的首级,反而使经费更加缺乏。朱熹还说,孝宗任用的宰相都是徇私情,将帅都是走私人的门路,其实是庸夫走卒,要靠他们修明军政,岂不误事!

朱熹进而在奏书中说:现在士大夫之论和我不同的,都是似是而非。奋厉有为的人说祖宗之积愤不可以不掳,中原之故疆不可以不复,臣以为这都不对。现在区区东南还有不少事可虑,哪里还有什么恢复可图?真有志于恢复,不在于抚剑抵掌,而在于陛下正心克己。朱熹又说:陛下把儒者之道斥为常谈死法,而采取管(仲)、商(鞅)功利之说,希望富国强兵,或有近效。这个学说已经行了几年,近效也并未见到。他最后说:圣贤所传的道理,常谈之中自有妙理,死法之中自有活法。陛下考察四种学说(佛、老、管商、孔孟)的异同而加以辨明,就会了解我所说的都是古先圣贤之说,天经地义自然之理。

朱熹在这个奏书中,已明确提出反对出兵恢复。在他的私下谈话中,说得更加清楚。他说:今朝廷之议,不是战,便是和。”“不知古人不战不和之间,也有个且硬相守底道理说恢复底,都是乱说。又说:端人正士以复仇为非,和议为是。乘时喜功名、轻薄巧言之士,则欲复仇。指责虞允文等其实无能,甚至认为言规恢于绍兴之间者为正,言规恢于乾道以后者为邪。朱熹这些言论,作为他的奏书的注脚,清楚地说明他一面主张忠君死节,反对投降,一面又主张不战不和,倡言主守,对主战者多加攻讦。

和朱熹相反,陈亮在一一八八年春,亲自到建康,察看地理形势,再次给朝廷上书,提出:江南不必忧,和议不必守,虏人(指金朝)不足畏,书生之论不足凭。请依孝宗即位之初志为经理建康之计,以震动天下,和金朝决绝。朝廷上妥协、保守派官员大加嘲笑,说陈亮狂怪,不予理睬。

一一八七年十月,宋高宗当了二十多年太上皇以后病死。孝宗服丧。太子事。一一八九年二月,孝宗退位作太上皇,传位给光宗。周必大、留正任左、右丞相,王蔺参知政事。

3、妥协派打击抗战派

光宗赵位时已经四十多岁。即位前,名义上作过临安府尹,实际是长期生长深宫,不达世务。一一八八年参预政务时,他的老师尤袤(音茂m4o)对他说:“大权所在,天下所争趋,非常可怕。愿殿下事无大小,都要取上旨而后行,付众议而后定。”光宗即位后,宫内被皇后(李后)所左右,朝政被反战主和的官员所操纵。

光宗即位后不久,御史刘光祖上书,系统地提出了尊奉道学的主张。他从北宋讲起,说本朝士大夫,学术最为近古不幸而坏于熙(熙宁)丰(元丰)之邪说,疏弃正士(指司马光等),招徕小人(指王安石等)绍圣、元符之际,群凶得志,绝灭纲常。孝宗朝反道学的论争是因恶道学,力去朋党,因去朋党,乃罪忠谏。夫以忠谏为罪,其去绍圣几何?刘光祖从道学立场出发,提出南宋和北宋之间思想论争的联系,他建议消除道学之议定是非,别邪正,即坚决地尊奉道学。

朱熹在光宗即位的一年,写出了他的《大学》《中庸》章句(注解)。同年,被任命知漳州。朱熹到任后,把古代的丧葬、嫁娶的礼仪,教给当地子弟。又奏请在漳、泉、汀三州正经界(核实田亩),画图造帐。但他自己在漳州却无法实行,只好辞官。一一九四年,又知潭州。

光宗即位后不久,留正即支持谏官弹劾周必大罢相。次年,留正升任左相,独专相位。留正执政时,孝宗朝一些主战的重要人物,相继受到打击。一一九年,陈亮再次被诬陷入狱。御史台的官员指使酷吏严讯,送大理寺治罪。一一九二年得友人援救,才被释放。陈贾在清江作地方官,光宗即位,将入朝奏事。御史林大中劾奏陈贾曾随同王淮制造道学的罪名,阴谋废弃正人(指朱熹等),倘许入奏,必再留朝,好人就都要辞去,不利于稳定国家。陈贾因此不能入朝。辛弃疾在一一九二年,曾任福建提刑,到临安见光宗,面奏荆襄上流是东南重地,应加强防御,作抗战的准备。一一九三年,辛弃疾回福建任安抚使、福州知州,在当地设备安库,丰年收购粮米,备军队需粮时出售,以为可以有备无患,积钱至五十万贯。辛弃疾又严格以法治下,官吏惴栗。亲自检溪县狱囚,辨释五十余人,只留十余人。辛弃疾整顿吏治,理财备战,不到一年便遭到朝中谏官费艾等人的攻击,以残酷贪饕(贪吃。饕音涛t1o)”的罪名被罢免,回上饶家居。

四川一带,一直由抗战派将领吴、吴璨等驻守。吴璨临死时,不谈家事,只留遗嘱,请朝廷不要放弃四川。一一九二年,留正利用宋朝防范大将专权的祖宗旧法,说西边三将,只有吴氏世袭兵权,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派户部侍郎丘同崇)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丘四川后,一再上书攻击利州安抚使吴挺(吴子)。次年,吴挺死。丘准挺子吴曦回四川奔丧,命知和州。又规定吴氏后人不得再领兵。抗战派在四川掌握的兵权,也被剥夺了。

光宗、李后与太上皇孝宗之间,日益不和。一一九一年,李后请立嘉王扩为皇太子,孝宗不许。此后,光宗长期不去朝见孝宗问安。朝臣多上书进谏,光宗很是厌听。一一九三年五月,考试进士。一个策问卷说,重要在于施行寿皇(孝宗)的政事机要,而不在于一月四朝。光宗把此卷定为进士第一(状元)。揭卷后,作者原来是陈亮。陈亮及第,被任为建康府判官。在赴任的途中,一天晚上突然死去。陈亮一生力主抗战,在即将可以有为的年月,却消逝了。一一九四年六月,六十八岁的孝宗病死。孝宗死前,光宗不去探视,死后也不去尸前服丧。孝宗葬礼无法进行,朝中骚动。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参知政事陈音2i)、尚书左选郎官叶适建议立太子。赵汝愚(宗室)和知事韩(韩琦曾孙,宁宗韩后叔祖。托tu#)请太皇太后(孝宗母)懿旨,光宗退位作太上皇,光宗子赵扩(宁宗)即皇帝位执丧礼。宁宗即位,以赵汝愚和韩为代表的两派官员,又展开了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