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成语大全-----文化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44:15
关于龙的成语
  • 龙驰虎骤:
    谓群雄逐鹿
  • 龙雏凤种:
    指帝王后裔
  • 龙德在田:
    《易·乾》:“‘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 龙雕凤咀:
    喻辞藻之美
  • 龙断可登: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 龙断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 龙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 龙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 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 龙飞凤舞:
    ①形容气势奔放雄壮或姿态生动活泼。②形容笔势雄奇生动
  • 龙飞凤翔:
    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 龙飞凤翥:
    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 龙飞虎跳:
    喻笔势遒劲奔放
  • 龙凤呈祥:
    《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后以“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 龙肝豹胎:
    指极珍贵稀有的食品
  • 龙肝凤髓:
    喻指珍奇的佳肴
  • 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 龙翰凤雏:
    喻杰出的人才
  • 龙翰凤翼:
    喻杰出的人才
  • 龙胡之痛: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 龙虎风云:
    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 龙荒蛮甸: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 龙荒朔漠: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 龙江虎浪: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 龙驹凤雏:
    喻英俊秀颖的少年。语出《晋书·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 龙楼凤城:
    犹言龙楼凤池
  • 龙楼凤池:
    指禁省,皇宫
  • 龙楼凤阁:
    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 龙楼凤阙:
    帝王宫阙
  • 龙马精神:
    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
  • 龙眉豹颈:
    形容勇士的长相
  • 龙眉凤目: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 龙门点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 龙鸣狮吼:
    鲁迅《古小说钩沉》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县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后因以“龙鸣狮吼”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 龙拏虎攫: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 龙拏虎跳:
    犹言龙争虎斗
  • 龙拏虎掷:
    犹言龙争虎斗
  • 龙攀凤附:
    犹言攀龙附凤
  • 龙盘凤舞: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 龙盘凤逸:
    喻怀才不遇
  • 龙盘凤翥: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 龙盘虎踞:
    亦作“龙蟠虎踞”。①《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④喻斑斓的纹理
  •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
  • 龙蟠凤翥:
    谓贤者遁世归隐
  • 龙蟠虎伏:
    雄踞貌
  • 龙蟠虎绕: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龙蟠虬结:
    犹言旋绕纠结
  • 龙潜凤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後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 龙蛇混杂: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 龙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 龙首豕足: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 龙潭虎窟:
    犹言龙潭虎穴
  • 龙潭虎穴:
    ①龙虎所居之处。喻凶险之处。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 龙韬豹略:
    指兵法
  • 龙腾豹变: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 龙腾凤集: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 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 龙腾虎踞: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 龙腾虎啸:
    声势壮盛貌
  • 龙腾虎跃:
    ①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 龙跳虎伏: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 龙跳虎卧:
    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 龙头锯角:
    喻大胆冒险
  • 龙头蛇尾:
    比喻首盛尾衰
  •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 龙威燕颔: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 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 龙骧凤矫:
    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 龙骧虎步:
    昂首阔步、威武雄壮貌
  • 龙骧虎视:
    喻气势威武,眼光远大
  • 龙骧虎啸:
    喻气概威武
  • 龙骧虎跱:
    雄踞貌
  • 龙骧蠖屈:
    喻随时屈伸、上下
  • 龙骧麟振:
    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 龙翔凤舞:
    犹言龙飞凤舞
  • 龙翔凤翥:
    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 龙翔虎跃:
    喻奋发有为
  • 龙心凤肝:
    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 龙兴凤举:
    喻王者兴起
  • 龙兴云属:
    《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 龙行虎变:
    《易·乾》:“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 龙行虎步:
    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 龙血凤髓:
    比喻高贵的血统
  • 龙血玄黄:
    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语出《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高亨注:“玄黄亦可读泫潢,血流甚多之貌。”
  • 龙言凤语:
    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 龙颜凤姿:
    指帝王之相
  •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 龙吟虎啸:
    ①龙虎叫啸。②喻声音洪大。③喻诗词声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龙跃鸿矫:
    喻高举远逝
  • 龙跃虎踞:
    喻超逸雄奇
  • 龙战鱼骇:
    喻战争激烈
  • 龙章凤彩:
    不凡的仪表风采
  • 龙章凤函:
    喻文采炳焕
  • 龙章凤姿:
    谓风采不凡
  • 龙章麟角:
    比喻珍希,不凡
  • 龙章秀骨:
    喻文章秀逸遒劲
  • 龙蛰蠖屈: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龙睁虎眼:
    形容蛮横霸道
  • 龙姿凤采:
    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 白龙鱼服:
    汉刘向《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后以“白龙鱼服”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测之虞
  • 扳龙附凤:
    谓依附龙凤而升空
  • 匣里龙吟:
    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於匣里,如龙虎之吟。”本指剑的神通,后常比喻人虽在野,而名声远闻于外
  • 老态龙锺:
    形容老年人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
  • 笔走龙蛇:
    喻文笔纵放,挥洒自如
  • 藏龙卧虎: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後以“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人才或不同寻常的人
  • 禅世雕龙:
    《後汉书·崔骃传赞》:“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后因以“禅世雕龙”谓文章世代相传
  • 蝉蜕龙变:
    犹言蝉蜕蛇解
  •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 车水马龙:
    《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以“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乘龙佳婿:
    比喻好女婿
  • 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 打凤牢龙:
    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 雕龙画凤:
    刻绘龙凤;刻绘的龙凤
  •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手留下后患
  •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风从虎,云从龙: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风虎云龙: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 蛟龙擘水:
    蛟龙破浪前进。比喻船驶得快
  • 蛟龙得水:
    ①蛟龙得到了水,就能兴云作雾,腾跃太空。《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後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原比喻人主得民心,即能成其威望,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②比喻解除困厄
  • 蛟龙失水:
    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 凤表龙姿:
    形容英俊的仪表
  • 凤附龙攀: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 凤骨龙姿: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 凤狂龙躁: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 凤楼龙阙:
    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 凤毛龙甲: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 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 凤舞龙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 凤箫龙管: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 凤臆龙鬐: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 凤翥龙蟠: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 凤翥龙骧:
    形容奋发有为
  • 凤翥龙翔:
    龙飞凤舞。形容势态非凡
  • 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 贯斗双龙:
    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后因以“贯斗双龙”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 鹤骨龙筋:
    瘦挺虬曲貌
  • 虎变龙蒸:
    谓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 虎步龙行:
    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 虎超龙骧: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 虎踞龙盘:
    亦作“虎据龙蟠”。亦作“虎踞龙蟠”。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
  • 虎窟龙潭:
    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 虎略龙韬:
    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 虎啸龙吟:
    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 虎跃龙骧:
    形容威武雄壮
  • 虎掷龙挐:
    比喻群雄相争
  • 画龙点睛: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后以“画龙点睛”比喻写作或说话时在关键处用精辟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②喻处事在紧要处下气力
  • 黄龙痛饮:
    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 活龙活现:
    形容说话作文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感到像真的一样
  • 活龙鲜健:
    形容健壮有活力
  • 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 降龙伏虎:
    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後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祕呪々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 踞虎盘龙:
    犹言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 亢龙有悔: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孔颖达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
  • 来龙去脉:
    堪舆家语。谓山形走势象龙体一样起伏连贯。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塊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后用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虽为强大者,但也压不住盘据在当地的势力
  • 鲤鱼跳龙门:
    ①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後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②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 麟凤龟龙:
    ①古称四灵之物。②喻指美好、正确者
  • 流水游龙:
    语本《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 马龙车水:
    犹言车水马龙
  • 马如游龙: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语出《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 攀龙附凤:
    ①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以立名。语本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②谓盘附着龙和凤
  • 攀龙讬凤:
    犹言攀龙附凤
  • 蟠龙踞虎: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砲凤烹龙: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 配套成龙:
    把设备或设施配搭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 烹龙砲凤:
    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
  • 骑龙弄凤: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 青龙金匮:
    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後,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群龙无首:
    《易·乾》:“见群龙,无首,吉。”后多以“群龙无首”喻一群人中无领头者
  •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 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 神龙失埶:
    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 生龙活虎: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泼有朝气或文章生动有力
  • 生龙活现:
    犹言活龙活现
  •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 岁在龙蛇:
    《後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数当终为“岁在龙蛇”
  • 痛饮黄龙:
    黄龙,府名。金国的都城,在今吉林省农安县。《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说岳全传》第七七回:“痛饮黄龙雪旧耻,平吞鸭绿报新君。”意谓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 土龙刍狗:
    土做的龙,草扎的狗。比喻名实不相副
  •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 讬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 鼍愤龙愁: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 望子成龙:
    盼望兒子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 蝘蜓嘲龙:
    以蝘蜓比作龙,有随意混杂,贬低一方之意。语出汉扬雄《解嘲》:“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蜓而嘲龙。”
  • 叶公好龙: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於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於牖,施尾於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因以“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 一龙一蛇:
    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
  • 一龙一猪:
    喻二人相去悬殊
  • 一世龙门:
    后汉李膺有重名,后进有升其堂者,谓之“登龙门”。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因称文人所景仰的人物为一世龙门
  •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 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 鱼龙混杂:
    ①鱼和龙混在一起。②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
  • 鱼龙曼羡:
    喻世事变幻
  • 鱼龙曼延: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 云龙风虎:
    ①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多以云龙风虎比喻君臣。②喻指英雄豪杰。③古代兵阵名
  •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 真龙活现:
    形容逼真
  • 真龙天子:
    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 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後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 祖龙之虐:
    谓秦始皇焚书坑儒
  • 关于兔的成语
  •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 兔起凫举:
    喻行动快速
  • 兔起鹘落:
    谓兔子刚出窝,鹘立即降落捕捉。极言动作敏捷。亦比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
  • 兔缺乌沈:
    犹兔走乌飞
  • 兔丝燕麦:
    喻有名无实
  • 兔死狗烹:
    兔子死后,猎狗被烹食。多比喻统治者杀害功臣。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 兔死狐悲:
    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 兔头麞脑: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 兔走乌飞:
    谓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兔,月中玉兔;乌,日中金乌
  •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东兔西乌:
    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 狡兔三窟:
    《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 龟毛兔角:
    龟生毛,兔长角。本指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 狐死兔泣:
    喻物伤其类
  • 狐兔之悲:
    犹狐死兔泣
  • 获兔烹狗: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 见兔放鹰:
    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 见兔顾犬:
    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语本《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後如脱兔,敌不及拒。”形容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 狼奔兔脱:
    形容仓皇逃窜
  •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犬兔俱毙:
    《战国策·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後,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
  •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守株待兔:
    ①《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 乌踆兔走:
    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 乌飞兔走:
    谓光阴流逝。乌,指日。兔,指月
  • 一雕双兔: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后因以“一雕双兔”谓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关于虎的成语
  •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 虎变龙蒸:
    谓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 虎步龙行:
    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 虎超龙骧: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 虎党狐侪:
    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 虎斗龙争: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 虎踞鲸吞: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 虎踞龙盘:
    亦作“虎据龙蟠”。亦作“虎踞龙蟠”。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
  • 虎口扳须:
    比喻冒极大的危险
  • 虎口馀生:
    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 虎窟龙潭:
    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 虎略龙韬:
    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 虎目豕喙:
    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
  • 虎皮羊质:
    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比喻外强中干
  • 虎视眈眈:
    形容像猛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
  • 虎视鹰瞵:
    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 虎视鹰扬:
    谓雄视高翔,甚有威仪
  • 虎体原斑:
    比喻出身高门贵族,富贵本自有,不待外求
  • 虎头蛇尾:
    比喻做事起初声势浩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 虎头燕颔:
    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说是万里封侯之相
  • 虎尾春冰:
    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 虎啸风驰:
    谓事物之相互感应
  • 虎啸风生:
    比喻英雄乘时奋起
  • 虎啸狼号:
    比喻强暴者欲有所掠夺时的叫嚣
  • 虎啸龙吟:
    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 虎穴得子: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 虎咽狼飡: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虎跃龙骧:
    形容威武雄壮
  • 虎掷龙挐:
    比喻群雄相争
  • 虎子狼孙:
    比喻凶暴贪残的人
  • 帮虎吃食:
    亦作“帮狗吃食”。比喻帮坏人作坏事
  • 暴虎冯河:
    典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
  • 杯弓市虎:
    谓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
  •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 藏龙卧虎: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後以“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人才或不同寻常的人
  • 鸱目虎吻:
    如鸱之目,如虎之口。奸狠凶恶貌
  • 螭盘虎踞:
    犹虎踞龙盘
  • 初生之犊不惧虎:
    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 垂饵虎口:
    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 刺虎持鹬:
    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 打死虎:
    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 眈眈虎视:
    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 雕虎焦原: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 调虎离山:
    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设法引诱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
  • 断蛟刺虎: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 饿虎扑食:
    形容动作迅速而猛烈
  • 饿虎吞羊:
    形容迅猛贪婪
  • 放虎归山:
    比喻放走敌人,贻患无穷。语本《三国志·蜀志·刘巴传》“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听。”
  • 放虎遗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 放虎自卫:
    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
  • 风从虎,云从龙: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风虎云龙: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 冯河暴虎:
    犹言暴虎冯河
  • 凤叹虎视: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 甘冒虎口:
    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 狐虎之威:
    比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 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後,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 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略语
  • 画虎不成反类狗: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 画虎刻鹄:
    ①《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后以“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
  • 降龙伏虎:
    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後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祕呪々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 鲸吞虎噬: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 九关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 拒虎进狼: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 踞虎盘龙:
    犹言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 骏波虎浪:
    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 苛政猛於虎:
    谓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比猛虎还要凶残。据《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时,遇一妇人在墓旁痛哭。问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死于虎。但她还不愿迁离此地,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孔子听了,对他的学生说:“小子识之:苛政猛於虎也!”
  •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狼餐虎噬: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 狼餐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狼餐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狼蟲虎豹: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 狼顾虎视: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 狼前虎後:
    前门趕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 狼飧虎咽:
    亦作“狼餐虎咽”
  • 狼吞虎餐: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狼吞虎噬: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 狼吞虎燕: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狼吞虎燕: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前门拒虎,後门进狼:
    亦作“前门去虎,後门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 前怕狼,後怕虎:
    喻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 敲山振虎:
    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 离山调虎: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 麟角虎翅: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 关于龙的成语

  • 龙驰虎骤:
    谓群雄逐鹿
  • 龙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 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 龙飞虎跳:
    喻笔势遒劲奔放
  • 龙虎风云:
    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 龙江虎浪: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 龙拏虎攫: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 龙拏虎跳:
    犹言龙争虎斗
  • 龙拏虎掷:
    犹言龙争虎斗
  • 龙盘虎踞:
    亦作“龙蟠虎踞”。①《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④喻斑斓的纹理
  •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
  • 龙蟠虎伏:
    雄踞貌
  • 龙蟠虎绕: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 龙潭虎窟:
    犹言龙潭虎穴
  • 龙潭虎穴:
    ①龙虎所居之处。喻凶险之处。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 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 龙腾虎踞: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 龙腾虎啸:
    声势壮盛貌
  • 龙腾虎跃:
    ①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 龙跳虎伏: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 龙跳虎卧:
    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 龙骧虎步:
    昂首阔步、威武雄壮貌
  • 龙骧虎视:
    喻气势威武,眼光远大
  • 龙骧虎啸:
    喻气概威武
  • 龙骧虎跱:
    雄踞貌
  • 龙翔虎跃:
    喻奋发有为
  • 龙行虎变:
    《易·乾》:“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 龙行虎步:
    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 龙吟虎啸:
    ①龙虎叫啸。②喻声音洪大。③喻诗词声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 龙跃虎踞:
    喻超逸雄奇
  • 龙睁虎眼:
    形容蛮横霸道
  • 鲁鱼帝虎:
    语出《意林》卷四引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按,今本《抱朴子·遐览》“帝”作“虚”。后因以“鲁鱼帝虎”称传写刊印中出现的文字错误
  • 猛虎插翅:
    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 猛虎深山:
    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 蟠龙踞虎:
    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骑虎难下:
    比喻行事虽遇困难,然迫于大势而不可能中止。语本《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 如虎傅翼:
    好像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 如狼似虎:
    ①亦作“如狼如虎”。形容勇猛、猛烈。②像虎狼那样凶狠、残暴
  •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 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於市,而议臣者过於三人矣。原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
  •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 身寄虎吻:
    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 生龙活虎:
    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泼有朝气或文章生动有力
  • 谈虎色变:
    《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於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后以“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 投畀豺虎:
    谓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 为虎傅翼:
    给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长恶人的势力
  • 为虎作伥:
    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复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 握蛇骑虎:
    北魏高祖崩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讣闻,诏徵世宗会驾。灵柩至鲁阳,乃发丧行服。时咸阳王禧疑勰有异谋,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元勰恨之,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元勰的字)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见《魏书·彭城王勰传》。后以“握蛇骑虎”喻身处险境
  • 熊据虎跱: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 燕颔虎头:
    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 燕颔虎须:
    形容相貌威武
  • 羊落虎口:
    喻处于险境,有死无生
  • 羊质虎皮:
    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 杨虎围匡:
    《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適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 养虎伤身:
    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 养虎自齧: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
  • 养虎自遗患:
    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 一虎不河: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 以肉餧虎:
    比喻白白地送死
  •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 引虎入室:
    犹言引狼入室
  • 引虎自卫:
    比喻依靠恶势力来保卫自己,反会招来祸患
  • 鹰瞵虎视:
    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 鹰扬虎视:
    如鹰飞扬,似虎雄视。形容威武奋勇
  • 鹰扬虎噬: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 鱼鲁帝虎:
    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 与虎谋皮:
    本作“与狐谋皮”。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
  • 与虎添翼:
    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人以助力,使其更强
  • 云龙风虎:
    ①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多以云龙风虎比喻君臣。②喻指英雄豪杰。③古代兵阵名
  • 照猫画虎:
    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
  • 纵虎出柙: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放走凶强的敌人,留下祸根
  • 坐山观虎斗:
    比喻暂不介入各方间的争斗,俟机从中渔利。语出《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关于牛的成语
  • 牛刀割鸡:
    亦作“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 牛刀小试: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
  •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 牛黄狗宝: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 牛骥同皁:
    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 牛角书生:
    喻勤读之士
  • 牛角之歌: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後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 牛郎织女:
    ①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对。神话传说:织女是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织。天帝责令两人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
  • 牛马襟裾:
    犹言衣冠禽兽
  • 牛溲马勃:
    亦作“牛溲马渤”。①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两者皆至贱,均可入药。②借指卑贱而有用之材
  • 牛蹄中鱼:
    处在牛蹄踏出的小坑里的鱼。喻濒临绝境。语本汉刘向《说苑·善说》:“庄周贫者,往贷粟於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来而献之。’周曰:‘乃今者周之来见,道傍牛蹄中有鲋鱼焉,大息谓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须我为汝南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汝。”鲋鱼曰:“今吾命在盆甕之中耳,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鱼之肆矣。”’”《庄子·外物》有类似记载,作“车辙中有鲋鱼焉”
  • 牛听弹琴:
    比喻听不懂
  • 牛童马走: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牛星织女:
    即牛郎织女
  • 牛羊勿践:
    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於人乎?”
  • 牛衣病卧:
    形容贫病交迫
  • 牛衣对泣:
    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 牛衣岁月:
    谓贫困的生活
  • 版筑饭牛:
    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事见《书·说命上》。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后以“版筑饭牛”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 充栋汗牛:
    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老牛舐犊:
    喻爱子之情。牛爱其犊,常舔之。舐,舔
  • 笔误作牛: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扞王献之呴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駮牸牛,甚妙。”后因以“笔误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 喘月吴牛:
    相传吴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 槌牛酾酒:
    杀牛滤酒。谓备肴酒以燕享
  • 对牛弹琴:
    亦作“对牛鼓簧”。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语本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饭牛屠狗:
    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 放牛归马:
    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牛归马”比喻不再用兵
  • 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说:风,放逸,走失。谓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 犀牛望月:
    《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谓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吕东莱畜犀带一围,文理缜密,中有一月影,过望则见,盖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于角。”后因形容长久盼望
  • 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 服牛乘马:
    役使牛马驾车
  • 割鸡焉用牛刀:
    谓处理小事何用礼乐。后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鸡,也写作“鸡”
  • 归马放牛:
    谓战争止息,不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 汗牛充栋: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 呼牛呼马:
    亦作“呼牛作马”。语本《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后以“呼牛呼马”、“呼牛作马”指毁誉由人,悉听自然
  • 瘠牛偾豚:
    谓瘦弱的牛覆压在小猪上,小猪必死。比喻强国虽德衰,兵临弱国,弱国亦亡。语本《左传·昭公十三年》:“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牛虽瘠,偾於豚上,其畏不死。”杜预注:“偾,仆也。”孔颖达疏:“前覆曰仆。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言牛虽瘠者,谓鲁以晋为无德轻之,故以瘦牛自喻。”
  • 瘠牛羸豚:
    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民族或国家
  • 茧丝牛毛:
    形容细密
  • 茧丝牛毛:
    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
  • 九牛一毛: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牵牛下井:
    喻使不出力
  • 牵牛织女:
    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 敲牛宰马:
    谓宰杀牲畜
  • 蛇神牛鬼:
    比喻各色邪恶或各种歪人
  • 犁牛之子: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 马勃牛溲:
    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比喻至贱之物
  • 马面牛头:
    犹牛头马面
  • 马牛襟裾:
    穿衣服的马牛。讥人不明道理、不识礼仪
  •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买牛息戈:
    犹言卖剑买牛
  • 卖剑买牛:
    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目牛无全: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 目无全牛: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
  • 泥牛入海:
    语本《景德传灯录·潭州龙山和尚》:“洞山又问和尚:‘见个什麽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后因以“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返,杳无消息
  • 宁为鸡口,无为牛後:
    谓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庖丁解牛:
    据《庄子·养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於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
  • 蹊田夺牛:
    《左传·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后以“蹊田夺牛”指罪轻罚重,从中谋利
  • 齐王舍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釁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 骑牛读汉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后以“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 气冲牛斗:
    形容怒气、冤气极盛。牛、斗,牵牛星和北斗星
  • 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 如牛负重:
    比喻负担沉重
  • 散马休牛: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 杀鸡焉用牛刀: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本《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鼠入牛角: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 司马牛之叹: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后因以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 童牛角马:
    无角之牛与有角之马。喻绝无之事物
  • 土牛木马:
    土制的牛,木造的马。比喻徒有其名而无实用
  •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 吴牛喘月:
    吴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①比喻因疑似而惧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②形容酷热难当
  • 休牛归马:
    亦作“休牛散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一牛吼地:
    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 以羊易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釁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以羊易牛”指用这个代替那个
  • 椎牛发冢:
    亦作“椎牛发冢”。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 椎牛歃血: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脣,表示诚意
  • 关于鼠的成语
  • 鼠臂虮肝:
    犹言鼠肝虫臂。谓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 鼠窜蜂逝:
    形容纷纷跑散
  • 鼠窜狗盗: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
  • 鼠窜狼奔:
    形容仓皇乱逃
  • 鼠肚鸡肠:
    犹言鼠腹鸡肠
  • 鼠腹鸡肠:
    比喻人器量小,不能容人
  • 鼠腹蜗肠:
    犹言鼠腹鸡肠
  • 鼠肝蟲臂:
    ①语本《庄子·大宗师》:“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適?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蟲臂乎?”原意为以人之大,亦可以化为鼠肝虫臂等微贱之物。后因以“鼠肝蟲臂”比喻微末轻贱的人或物。②指不可掌握的变化
  • 鼠迹狐踪:
    比喻人行踪鬼祟
  • 鼠目寸光:
    喻人眼光短,见识浅
  • 鼠齧蟲穿:
    鼠咬虫蛀
  • 鼠齧蠹蚀:
    鼠咬虫蛀
  • 鼠凭社贵:
    老鼠凭借土神庙逞威。比喻君主近臣依仗君主威势横行无忌。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讬其中,燻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陁,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 鼠窃狗盗:
    ①比喻小偷小盗或小规模的抢掠骚扰。②指小股盗贼
  • 鼠窃狗偷:
    ①同“鼠窃狗盗”。②指男女之间不正当的行为。③比喻鬼祟卑鄙。④指委琐低劣
  • 鼠雀之辈:
    蔑视他人之词。谓鄙陋卑微之徒
  • 鼠雀之牙:
    指争讼之事
  • 鼠入牛角: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 鼠屎汙羹:
    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 鼠心狼肺:
    形容心肠阴险狠毒
  • 鼠穴寻羊:
    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 鼠牙雀角:
    ①《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原谓强暴侵凌引起争讼。后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强暴势力。②指讼事或引起争讼的细微小事
  • 抱头鼠窜:
    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 蟲臂鼠肝:
    意谓造物赋形,变化无定,人亦可以成为微不足道的虫臂鼠肝。只有随缘而化,才能所遇皆适。语本《庄子·大宗师》:“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蟲臂乎?”成玄英疏:“叹彼大造,弘普无私,偶尔为人,忽然返化。不知方外適往何道,变作何物。将汝五藏为鼠之肝,或化四支为蟲之臂。任化而往,所遇皆適也。”
  •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人或事物,人人痛恨
  • 城狐社鼠:
    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比喻有所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语本《晏子春秋·问上九》:“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讬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 鸱张鼠伏:
    比喻时而嚣张,时而隐蔽
  • 痴鼠拖姜:
    比喻不聪明的人自找麻烦
  • 胆小如鼠:
    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后以“胆小如鼠”或“胆小如鼷”形容胆量极小
  • 鼷鼠饮河:
    比喻欲望有限
  • 奉头鼠窜:
    狼狈逃窜貌。奉,通“捧”
  • 狗盗鼠窃:
    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
  • 狗头鼠脑:
    喻奴才相
  • 孤雏腐鼠:
    比喻微贱不足道的人或物
  • 过街老鼠: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坏事
  • 狐奔鼠窜:
    形容狼狈逃窜之状
  • 狐凭鼠伏:
    像狐鼠一样凭借掩体潜伏。形容坏人失势,胆怯藏匿之状
  • 蠖屈鼠伏:
    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
  • 稷蜂社鼠:
    栖于稷庙的蜂、社庙的鼠。比喻仗势作恶而又难以除掉的坏人
  • 进退首鼠: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 狼奔鼠窜:
    形容仓皇乱跑
  • 狼奔鼠偷:
    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 蛇入鼠出:
    比喻行动隐秘
  • 蛇行鼠步:
    形容胆小谨慎
  • 罗雀掘鼠:
    ①谓粮尽而张网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饥。②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
  • 马捉老鼠:
    比喻瞎忙乱
  • 猫哭老鼠:
    喻假慈悲
  • 猫鼠同眠:
    亦作“猫鼠同处”。猫和老鼠睡在一起或生活在一起。比喻上下串通一气,朋比为奸
  • 猫鼠同眠:
    亦作“猫鼠同乳”。亦作“猫鼠同处”。《旧唐书·五行志》:“扞大历呴十三年六月戊戌,陇右汧源县军士赵贵家猫鼠同乳不相害,节度使硃泚笼之以献。宰相常衮率百僚拜表贺,中书舍人崔祐甫曰:‘此物之失性也……猫之食鼠,载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人,虽微必录。今此猫对鼠,何异法吏不勤触邪,疆吏不勤扞敌?’”《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又:“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古人认为猫捕鼠与官司捕盗性质相同,猫与鼠同处或同乳,即为官司废职容奸之兆。后以比喻上下沆瀣一气,臭味相投
  • 猫鼠同眠:
    亦作“猫鼠同乳”。亦作“猫鼠同处”。《旧唐书·五行志》:“(大历)十三年六月戊戌,陇右汧源县军士赵贵家猫鼠同乳不相害,节度使硃泚笼之以献。宰相常衮率百僚拜表贺,中书舍人崔祐甫曰:‘此物之失性也……猫之食鼠,载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人,虽微必录。今此猫对鼠,何异法吏不勤触邪,疆吏不勤扞敌?’”《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又:“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古人认为猫捕鼠与官司捕盗性质相同,猫与鼠同处或同乳,即为官司废职容奸之兆。后以比喻上下沆瀣一气,臭味相投
  • 猫鼠同乳:
    猫和老鼠一起喂养。亦以喻上下沆瀣一气,臭味相投
  • 貊乡鼠攘:
    旧谓民风浇薄、宵小横行的地区
  • 目光如鼠:
    ①犹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②目光像老鼠般地四处窥测,形容行为不正
  • 鸟骇鼠窜:
    形容惊恐逃窜
  • 捧头鼠窜:
    形容狼狈逃跑。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扞蒯通曰呴:‘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
  • 穷鼠齧貍:
    犹言困兽犹斗。逼得走投无路的老鼠也会咬猫。喻人被迫过甚,虽力不敌,亦必反抗
  • 雀角鼠牙:
    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语本《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
  • 雀目鼠步:
    比喻惶恐之极
  • 十鼠同穴:
    比喻把坏人集中于一处,以便一举歼灭
  • 首鼠两端:
    犹豫不决、动摇不定貌
  • 投鼠忌器:
    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顾忌。语本汉贾谊《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於贵臣之近主乎!”
  • 雉伏鼠窜:
    谓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
  • 梧鼠五技:
    喻技能虽多而不精
  • 鸮鸣鼠暴:
    鸮鸟鸣叫,老鼠肆暴。比喻恶人气焰嚣张
  • 蚁溃鼠骇:
    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 蚁膻鼠腐:
    蚁集腥膻,鼠甘腐物。比喻趋炎附势、追逐名利
  • 饮河鼹鼠: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蝇营鼠窥:
    像蝇一样营营往来,像鼠一样四下窥伺。比喻到处钻营,贪婪无耻
  • 贼眉鼠眼:
    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 贼头鼠脑: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 麞头鼠目:
    麞头小而尖,鼠目小而圆,本形容人的寒贱相,后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
  • 麞头鼠目:
    麞头削骨露,鼠眼小睛圆。形容人的寒贱相。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
  • 掷鼠忌器:
    犹言投鼠忌器
  • “吉”字成语集
    吉为鸡的同音字,也整理一下吉字的成语
    • 吉光凤羽:
      吉光与凤凰的毛羽。比喻艺术珍品
    • 吉光片羽:
      神兽吉光身上的一片毛。比喻残存的艺术珍品

      吉为鸡的同音字,也整理一下吉的成语:)

    • 吉人天相:
      《左传·宣公三年》:“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后因以“吉人天相”谓天佑善人。相,帮助,保佑
    • 吉日良辰:
      亦作“吉日良时”。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时光
    • 吉网罗钳:
      唐天宝初,李林甫为相,任酷吏吉温、罗希奭为御史。吉罗承李旨意,诬陷异己,制造冤狱,时称“罗钳吉网”。事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后因以凹耷北扔骺崂襞蟊任椋莺ξ薰?
    • 吉祥如意:
      谓诸事吉利顺遂
    • 吉星高照:
      吉祥之星高照。旧时以为是万事顺遂之兆。亦用于比喻交好运
    • 百事大吉:
      谓一切顺利;平安无事
    • 避凶趋吉:
      谓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 多凶少吉:
      凶害多,吉利少
    • 逢吉丁辰:
      谓遇上好时运
    • 逢凶化吉:
      谓遇到凶险而能化为吉祥
    • 黄道吉日:
      旧时迷信星命之说,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称为“黄道吉日”。泛指宜于办事的好日子
    • 良辰吉日:
      美好的时辰,吉利的日子。语出《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后常用以称宜于成亲的日子
    • 溜之大吉:
      偷偷走掉了事
    • 罗钳吉网: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四载》:“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无能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后即以“罗钳吉网”指酷虐诬陷
    • 趋吉避凶:
      谋求安吉,避开灾难
    • 生辰吉帖:
      即庚帖
    • 万事大吉:
      一切事情都很圆满顺利
    • 凶多吉少:
      凶险多,吉利少
    • 关于鸡的成语
    • 鸡肠狗肚: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 鸡蟲得失:
      唐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蟲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蟲鸡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蟲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改变原意,以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
    • 鸡飞蛋打:
      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
    • 鸡飞狗叫:
      犹言鸡飞狗走
    • 鸡飞狗走:
      鸡吓得飞起来,狗吓得逃跑。形容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 鸡骨支床:
      谓瘦骨嶙峋,衰弱之至
    • 鸡零狗碎:
      谓事物零零碎碎,不完整
    • 鸡毛蒜皮: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之物
    • 鸡鸣狗盗:
      亦作“鸡鸣狗盗”。①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後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为低下卑劣。记·孟尝君列传》:“(秦昭王)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後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 鸡鸣狗吠:
      亦作“鸡鸣犬吠”。①形容百姓安居乐业。语出《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焦循正义:“此必时俗语。故《老子》亦云:‘乐其俗,安其居,邻里相望,鸡犬之声相闻。’”②形容战乱,变乱
    •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语本《诗·齐风·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 鸡鸣起舞:
      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 鸡鸣馌耕:
      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 鸡皮鹤发:
      皮肤起皱,头发变白。形容衰老
    • 鸡犬不惊:
      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 鸡犬不留:
      谓斩尽杀绝
    • 鸡犬不宁:
      语出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譁然而骇者,虽鸡犬不得宁焉。”
    • 鸡犬不闻:
      形容极为荒凉冷僻
    • 鸡犬桑麻:
      鸡鸣犬吠,桑茂麻盛。古代多用以形容农村生活安定
    • 鸡犬升天:
      比喻依附于有权势的家人、亲友而得势。语出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亦作“鸡犬昇天”、“鸡犬升天。”
    • 鸡犬相闻:
      谓人烟稠密。语出《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鸡豚之息:
      比喻微小的收益
    • 鸡争鹅斗:
      比喻争吵
    •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随从一辈子
    • 打鸡骂狗:
      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个人的不满
    • 呆若木鸡:
      《庄子·达生》谓纪渻子为国君驯养斗鸡,凡四十日乃成,“望之似木鸡矣”。因以“呆似木鸡”或“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楞的样子
    • 戴鸡佩豚:
      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 斗鸡走狗:
      鸡与鸡相搏斗,狗与狗相竞走。古代的赌博游戏
    • 斗鸡走马: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
    • 斗酒只鸡:
      ①一斗酒一只鸡。泛指简便的酒食。②谓以鸡和酒祭奠。常用为悼亡友之辞
    • 独鹤鸡群:
      犹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才能或仪表出众
    • 凤毛鸡胆: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 缚鸡弄丸:
      借喻轻而易举
    • 缚鸡之力:
      形容极小的力量
    • 割鸡焉用牛刀:
      谓处理小事何用礼乐。后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鸡,也写作“鸡”
    • 狗盗鸡鸣:
      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 鹤发鸡皮:
      白发皱皮,状老者之貌
    • 鹤骨鸡肤: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 鹤困鸡群: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
    • 鹤立鸡群: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后以“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 淮王鸡狗:
      晋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馀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昇天。”后因以“淮王鸡狗”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 家鸡野雉:
      晋庾翼善书法,初不服王羲之,遂以家鸡比喻自己的书法,以野雉比喻王氏的书法。《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晋书》:“扞庾翼呴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後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兒辈贱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亦作“家鸡野鹜”
    • 宁为鸡口,无为牛後:
      谓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 牛刀割鸡:
      亦作“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 牝鸡司晨:
      母鸡报晓。旧时贬喻女性掌权,所谓阴阳倒置,将导致家破国亡。语本《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孔传:“喻妇人知外事。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
    • 认鸡作凤:
      佛教语。谓认凡庸为珍贵
    • 汝南晨鸡:
      即汝南鸡
    • 杀鸡骇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 杀鸡取卵:
      喻贪图眼前微小好处而损害长远利益
    • 杀鸡为黍:
      谓殷勤款待宾客
    • 杀鸡焉用牛刀: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本《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手无缚鸡之力:
      双手没有捆缚住鸡的力气。形容文弱
    • 鼠肚鸡肠:
      犹言鼠腹鸡肠
    • 鼠腹鸡肠:
      比喻人器量小,不能容人
    • 偷鸡摸狗:
      亦作“偷鸡盗狗”。①指偷窃。②指背着自己的配偶和他人搞男女关系
    • 土鸡瓦犬:
      亦作“土鸡瓦狗”。用泥做的鸡,用瓦做的狗。形容徒有其表,实则无用
    • 蝟起鸡连:
      如蝟毛纷起,鸡声相连。比喻彼此串连,蠢蠢而动
    • 甕里醯鸡:
      酒甕中生的一种小虫。《庄子·田子方》:“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犹醯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郭象注:“醯鸡者甕中之蠛蠓。”后以“甕里醯鸡”喻见识浅陋的人
    • 小肚鸡肠: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局
    • 雄鸡夜鸣:
      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 絮酒炙鸡:
      《後汉书·徐稚传》“设鸡酒薄祭”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後汉书》:“稚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后以“絮酒炙鸡”指菲薄的祭品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语本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汉王充《论衡·道虚》:“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於天上,鸡鸣於云中。”后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
    • 鬻鸡为凤:
      谓以次充好,混淆优劣
    • 宰鸡教猴: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馀
    • 只鸡斗酒:
      ①指菲薄的祭品。语出《後汉书·桥玄传》:“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後,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②指简单的酒菜
    • 只鸡絮酒:
      《後汉书·徐稚传》:“徐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李贤注:“谢承《书》曰:‘稚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后遂以“只鸡絮酒”谓以菲薄祭品悼念亡友
    • 炙鸡渍酒:
      《後汉书·徐穉传》“穉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後汉书》:“穉诸公所辟虽不就,有死丧负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径到所起冢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谓以棉絮浸酒,晒干后裹烧鸡,携以吊丧。后遂用为不忘旧恩的典实
    • 捉鸡骂狗:犹指桑骂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