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的利用说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40:59

石灰石的利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巧夺天工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圆润的珍珠、各种各样的贝壳、随处可见的水泥等等。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并且为将来学习盐的性质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二)教学目标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程标准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b、掌握鉴别矿石是不是碳酸盐的方法;

c、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d、认识石灰石、大理石是重要的矿藏资源。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实验、对比、归纳等学会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

b、使学生掌握由实验→现象→结论→应用的研究化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介绍石花溶洞的美丽景观,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b、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由于石灰石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建筑、装饰、工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主题为石灰石的利用,其中涉及较多的化学反应,都与石灰石的化学性质有关,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石灰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探究石灰石的检验方法;

建立“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二、学情、学法分析

新课程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的学习对象石灰石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我们学校附近有一个水泥厂,还有一个全国罕见的石花溶洞。学生对这些东西都十分熟悉,加上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指导学生采用课外调查、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学会如何收集加工信息,获得新知识,并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指导探究、主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舞台,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通过探究实验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中,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让学生对附近的石灰厂、水泥厂以及石花溶洞进行调查,了解石灰石的存在和用途,并收集一些矿石样品。

(二)成果展示,引入课题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将自己组的成果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照片、图片、采访录音和自制的工艺流程图以及收集来的样品等,并进行简要讲解。)

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已基本了解石灰石的存在和用途,注意力也集中到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我再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八一石花水洞中美丽的石花、石笋、钟乳石等图片,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实验探究,感受新知

探究一:石灰石的检验方法

1、教师介绍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及自然界中含碳酸钙的物质。

2、问题:(展示一些矿石样品)自然界中有许多岩石不含碳酸钙,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进行分析)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准备好的4~6种矿石样品(其中有些含碳酸钙,有些不含)中是否含碳酸钙,记录实验现象。(如果学生设计的方案合理简便,就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4、将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铵(都是碳酸盐)分别与盐酸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记录实验现象。

5、展示上述三种碳酸盐的化学式,引导学生分析碳酸盐的共同特点,总结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碳酸钙的检验方法,再通过几种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现象的对比,知道如何检验碳酸盐,逐步学会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同时提高了实验技能。

探究二: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相互转化

1、多媒体展示有关圆明园的内容,最后提问:为什么那些坚硬的汉白玉石材经大火一烧就碎了呢?

2、实验探究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的相互转化。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所发生的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者的相互转化关系,并用“三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和教师的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产生的现象、以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让他们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中体验化学世界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归纳小结,知识升华

    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所以是很有必要的。我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36页表5-7,通过填表回顾碳酸盐的检验方法,以及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关系,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游戏增趣,巩固知识

屏幕出现游戏代号“火烧圆明园”五个汉字按钮,每个字代表一道题。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一题,然后根据题目进行讨论、回答,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答对的同学可以获赠一个小礼品。

附:游戏题目

(火)某建筑工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钢筋旁边堆放着沙子,沙子旁边堆满了生石灰,生石灰上面又放了一些搭手脚架用的竹杆。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工地突发大火,包工头怀疑有人纵火,于是报了案。可是警察勘查过现场之后却说是工地自己着的火。你知道这起离奇纵火案的案犯是谁吗?

(烧)锅炉或水壶经常烧煮含钙量较高的水,很容易产生水垢。水垢不但使锅炉或水壶的传热性能降低,浪费燃料,严重时还会使锅炉发生爆炸。如何去除锅炉或水壶中的水垢?

(圆)地质人员在野外勘探时往往带着一小瓶盐酸,其作用是什么?

(明)一间房间的墙壁,刚用熟石灰粉刷过,房间的主人为了使墙壁干得更快些,就在房间里生了一只煤炉。不久却发现墙壁比以前更潮湿了。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园)在污染较为严重、经常下酸雨的地区,一些大理石雕塑、建筑、水泥路面都显得斑斑驳驳,这是为什么?

游戏内容与本课所学知识有密切联系,既能增强趣味性,还能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持续学习

必做题:教材第136页“练习与实践”。

拓展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大自然中那些争奇斗艳的钟乳石、石笋、石花等是怎样形成的。八一的石花水洞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溶洞的美丽景色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游客增多会对溶洞的景观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写成一篇小论文。

拓展题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设置拓展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最后用一段话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石灰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为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对石灰石的过度开采,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环境污染问题,也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希望同学们将来在资源的充分利用上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简单的几句话,点出石灰石的过度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方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加深记忆。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故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逐条展示板书内容,最后在小结后再将所有板书展示出来。

第四节  石灰石的利用

一、石灰石的用途

做建筑材料,生产石灰、水泥、玻璃、炼铁等等。

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

1、碳酸钙的检验方法:与盐酸反应,看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aCO3 + 2HCl CaCl2 + CO2+ H2O

2、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三、、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之间的相互转化

1、石灰石制生石灰:CaCO3  CaO + CO2  

2、生石灰转变成熟石灰:CaO + H2O == Ca(OH)2 (反应放热) 

3、熟石灰转变成碳酸钙:Ca(OH)2 + CO2 == CaCO3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