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易}与现代社会和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18:14

浅谈《周易》与现代社会和谐

《周易》又称《易经》。是重要的宝贵的古文化遗产,在我国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在历朝代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军事、政治、经济、天文地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中医气功、音乐美学… …《周易》是中国“群经之首”,国际上公认“《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世人称它为 “天人之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计算机之母”……。从实际上讲,它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的思维信息感知及其发展的最一般地规律学问。《周易》强调世间万事万物在平衡中生存和发展,阴阳五行生克就是讲相对的平衡。只有阴阳五行生克平衡了,事物才能在和谐的条件下顺利生存和发展。天体运动、地球运动、人体运动也是如此,所以,《周易》是和谐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石。什么是和谐?和谐就是圆融通透,万物共荣,同波共振,人心同善。周易思想就是周流圆通,变易无端,和谐天地,润泽万物,共通大道,其核心是和谐。周易的产生是源于自然、感受自然,并与自然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天人合一”则是在由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型时期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和谐思想在《周易》中表现为:宇宙整体是和谐而有序的;在人--自然关系上,天地为自然,人为自然而生,又反过来体悟和确证自然。在人--人关系上,“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保合太和”与“同人”之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即孔子认为“天”是一种自然存在,与万物相通;并用“命”表达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章句上》)这表明他把“天”和“人”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天道即自然。《老子》用“道”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弘扬,并抽象为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原则。“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体现出中国哲学和谐的思想光芒;以不争的方式走近自然和社会。墨子虽主张“非命”,但却保留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中国“天人合一”思想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一切新生事物都可被融会、协调并合二为一。汉唐时对佛教容纳和改造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科学等同样也能接收、容纳和提高。阴阳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在阴阳的内在关系中,协调、统一、和谐是其基础和底蕴;阴阳相互联依存。在阴与阳的关系中,尤其凸显和谐与统一的方面。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哲学范畴,是指各部分之间配合的匀称、适当、协调。古代哲学家把和谐堪称事物生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事物运动的最佳状态和终极目标。作为“群经之首”、“天人之学”、“三玄之冠”和“大道之源”的《周易》有丰富的和谐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社会理想,又是一种社会实践。而无论是从理想目标来说还是从实践过程来说,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素,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其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贯穿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个层面去。

一.《周易》的整体论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

《周易》把整个客观世界看成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有始有终、生生不息的动态的过程集合体。《周易》认为整个客观世界生于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老阳、少阳,老阴、少阴),四象生八卦(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又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卦含六爻,由此便把整个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悉数包括。无论林林总总的自然和社会怎样千变万化,它们最终都必然要被纳入“太极”这个大一统的整体之中。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现象、六十四卦所代表的自然社会的现象形态和三百八十四爻所代表的更多的变化形态,都是整体在展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源于整体而最终仍归为整体。首先,从宏观来看,六十四卦本身就构成一个整体大系统。乾、坤两卦乃六十四卦之首,乾卦为纯阳卦,象征天;坤卦为纯阴卦,代表地,始于乾坤两卦,即从自然天地有成开始,天秉阳刚正气,地则厚德载物,孕育生命。终于万物的结局是既济和未济两卦,即人类活动最终无非有成与败两种结果。前三十卦为上卦,始于乾坤,终于坎离,即始于天地,终于水火,主要解释的是自然界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后三十四卦为下卦,以咸、恒二卦为首,以既济和未济终了。咸卦说的是爱情,恒卦讲的是婚姻,即人伦之初以男欢女爱成就婚姻家庭为起点。咸卦表达的是男欢女爱,男女交互感应,情爱专一,于是便有婚姻家庭,是为恒卦。恒即夫妇相守,琴瑟和鸣。爱情重在专一,而夫妻贵在恒久。可见自然之道始于天地,人伦之道始于夫妻。上下结合,构成六十四卦整体,自然与人伦统一构成整个客观世界。“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所措。”其次,从微观来看,每一个具体事物又都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八卦中的每一卦都由三爻构成,上爻代表天,下爻代表地,中爻则代表人。天在上,人在中,地在下,天地人三位一体,是为“三才之道”。一方面,上、中、下代表无限的空间体系,另一方面,上、中、下又代表着万物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下爻代表万物发展初始阶段,中爻代表发展过程,上爻则是发展结局,这又构成一个完整的时间概念,三爻合一便代表着一个完整的具体事物。同时,“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说卦传》),即天地自然万事万物莫不包含在阴、阳、刚、柔、仁、义之中。所以六十四卦每一卦都由六爻组成,即所谓“六位成章”,即六德合一,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事物,才有整个客观世界。《周易》的这种整体性思想和现代系统论有着惊人的一致。它在数千年来对于凝聚民心、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所谓“和谐”,本质上就是指整体的和谐。整体论的观点是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建设“和谐社会”,首要的就是必须把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看做一个统一的系统,一切改革和战略决策、政策和方案的选择,都必须从整体和全局出发,力争实现各地区、各部门,全社会各阶层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发展。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顾此失彼式的改革思路,不但不能达到发展的目的,还会带来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裂痕。从整体性原则出发,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实现经济水平的提升,还必须力争实现政治、文化、教育、人口、环保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但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要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富起来;不但要让东部地区优先实现现代化,更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让整个中部、西部地区都实现现代化。如此,才会有全社会的“和谐”,才会有整个国家的长久繁荣和稳定。                                         

二.《周易》的矛盾对立统一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     

对立而统一、相辅而相成、矛盾而和谐的思想是《周易》中最精彩和最主要的部分。《周易》的中心思想就是把客观世界都看成是由无数矛盾对立而又相互统一所构成的动态和谐的整体。首先,《周易》的和谐思想集中体现在阴阳这对范畴之中,易卦和易传中的内外、上下、贞悔、吉凶、悔吝、休咎、刚柔、仁义、泰否,以及天地、男女、雌雄、尊卑、损益、存亡、进退、动静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的交感、消息、盈虚,揭示了宇宙中的冲突、和谐、融合、平衡、运动和发展的基本状态和规律。阴阳是构成八卦的最基本符号,万事万物皆由阴阳交合而生成,“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周易·系辞传上》),即阴阳合德是天下事物存在最根本的方式。阴中有阳,阳中含阴,孤阴不生,独阳不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单独的阴,也没有单独的阳。阴阳永远处于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此消彼长的均衡互补之中。这实际上意味着虽然宇宙万事万物各有差异、相反相争(即具有斗争性),但主要的方面却是相资相济、相生相灭的,这种状态即是“和”。“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周易)外传·说卦》)什么是“和”呢?《说文解字》解释为:“和,相应也。”即对立面双方彼此相通,彼此呼应。而《国语·郑语》的解释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说,对立面之间在相互差别基础上的和谐是万物生存之本。如果消灭了这种差别(即归“同”),则一切都会归于灭亡。以此之道施于彼,以彼之道施于此,就是“和”。概而言之,崇尚和谐的思想,是《周易》哲学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其次,《周易》的矛盾和谐思想还体现在其所主张的“持中”、“守正”、“贵和”上。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由六爻组成,即所谓“三才之道”、“六位成章”之说。二爻处于下卦中位,五爻处于上卦中位,这两个位置在整个卦中地位最为优越,称为“居中”。即持守中道、不偏不离、平衡和谐之意。若阳爻居于中位,则有“刚中”之德;若阴爻居于中位,则有“柔中”之美。所以在六十四卦中所有处于二、五两个爻位的爻辞解释都是“吉”,即使是凶,也可以转化为吉。如乾卦二爻为九二,爻辞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而第五爻为九五,爻辞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俱是吉祥之爻。推崇二、五这两个爻位,就是极力主张“平和”、“持中”、“中道”,即追求中正、协调、和谐、合作。只要能持节守中,即可实现“元、亨、利、贞”。元乃大之意,亨乃通之意,利即有利,贞即正也。博大而亨通,有利而持正,即为中正和谐之道。《周易》的这种矛盾和谐、持中平和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整个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状态和变化规律,因而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华民族克服各种社会矛盾、不断走向统一与和谐的重要哲学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地区在改革进程中的秩序、程度上的差异,再加上政策层面上的偏失,转轨过程中的中国面临着众多的社会矛盾。如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环境污染的加剧),社会分配不公所造成的阶层利益的分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拉大等。其实,差别和矛盾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没有差别就没有世界;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对矛盾既不能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也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通过政策的调整,法律的整合,对矛盾进行调节与平衡,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互利合作,求同存异,协调双赢。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三.《周易》的运动变化观念与和谐社会建设

认为整个客观世界是一个有始有终、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过程是《周易》的又一基本思想。首先,“易”的基本含义就是“变易”,是运动变化。“易”字上面是“日”字,为太阳,下面是一个“月”字的变形,为月亮,属太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生明。阴阳之意配日月,即为易。这就是说,“易”本身就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考察整个世界的,《易经》因此便可以清楚地理解为关于运动变化的经典著作。其次,八经卦(即八个基本卦)和六十四个重卦无不是根据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演绎而来。如震卦,由两个阴爻下面加一阳爻构成,一阳上升之时遇到二阴下降之阻,两相激荡会产生什么结果呢?自然界中阴电和阳电相遇时便是震天惊雷,天摇地动。再如损卦,上卦为一艮卦,象征山,下卦为兑卦,象征泽即湖泊,山在湖中常经风吹浪打,湖水冲刷侵蚀必然使山逐渐消损。六十四卦全都以自然之变化来喻人生社会之变迁。再次,《周易》认为事物运动变化是一个有规律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  六爻的设立成制完全是依据客观世界从萌芽初生经起步、飞升,再到最终完成辉煌,并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完整过程,并由此举一反三,推及万物。最后,《周易》六十四卦演绎的是宇宙运动变化发展的总过程。前面说过六十四卦起于乾坤、终于既济未济。有了天地自然接下来就展开了各种具体事物的矛盾运动,从自然规律到政制变迁,从统治阶级到普通百姓,从婚姻家庭到衣食住行,从文化民族到哲学思维,包罗万象,涵盖天地。然而具体事物的过程终有穷尽,矛盾总会解决。经过无数的阴阳消长、盛衰变幻的运动变化,终会带来阴阳协调、矛盾解决、万事亨通的既济时代。《周易》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认为任何矛盾解决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运动才是绝对的,旧的过程结束了,新的过程便随之应运而生,所以最后一卦不是既济,而是未济。“物不可终穷,故受之以未济终焉。”(《序卦传》)这充分说明《周易》对宇宙变化无穷的认识已达到相当深刻的境地,而且既济和未济的统一也体现了人类认识事物并获得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周易》关于运动变化发展的基本思想构成了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重要文化心理基础。人类社会是充满了矛盾的运动变化过程,矛盾冲突无时无处不在,从不和谐走向和谐也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社会和谐了,但新的矛盾又会使社会重新走向不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始终遵循着一个“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发展过程。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和选择都只会适得其反。而且,“和谐社会”本身具有相对性,绝对的和谐在实际生活中既不存在也永无可能出现。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宏观社会整体的和谐为根本目标,以确保整个国家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平稳进。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周易》的应用对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生道路与人的质量、对国家的富强和贡献以及对社会的安定的影响。为了让《易经》发扬光大,必须挖掘、研究、继承和发展周易文化,让《易经》这门古老的科学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山东淄博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