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配方是否真的泄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25:08
2010年12月17日 08:29:57  来源: 北京晨报



保密配方配方成分
云南白药部分在国内是“保密配方”的产品在美国却被公开了成分表。记者调查发现,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云南白药产品成分表中,详细罗列了所谓的“保密配方”。而在国内,云南白药的产品基本都没有注明配方和成分,甚至连云南白药创可贴在成分栏中都写着“国家保密方”。
云南白药保密配方是否真的泄密了?读者对此看法不一。但是由此涉及的药品配方保密监管是否存在漏洞、中药企业如何走出去等问题却值得深思。
怀疑
不能断言配方泄密
既然叫做“国家保密配方”,竟然在别的国家被曝光,如此“国家保密配方”实在是徒有虚名。不过,假如就此认定云南白药泄露了国家保密配方,甚至认为云南白药的“保密”仅仅针对中国人,却未必就是事实。
有道是“橘生淮北为枳”,既然被美国人视为隐私的事情,却常常可以被中国人随口说出;而被中国人讳莫如深的东西,到了美国却常常被摆在大庭广众之下。何为机密,如何保密,自然也就难免因为文化、国情的因素而存在差异。云南白药“国家保密配方”,其成分表却在美国被事无巨细地一一曝光,恐怕还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云南白药的胳膊肘往外拐。
事实上,尽管药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早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对于药品安全性的监管与执行,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国内药品企业可以以“国家保密”为由拒绝向公众透露其药物成分时,同样的现象并不为美国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所容忍。或许有人会说,当“保密配方”不保密,企业的知识产权岂不要被打上个问号?不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知识的保密,本该是两码事,专利机制的推出,正是知识的共享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谐统一了起来。只要专利制度能够到位地执行,知识的公开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实并不矛盾。基于上述视点,“国家保密配方”被国外曝光,其实无关国内企业在国内国外市场双重保密标准,其背后所暴露的公共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差异,倒是更值得反思。 (吴江)
不解
保密是为抬高药价
厂家对“泄密”一事的表态颇令人意外:据云南白药总经办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云南白药没有在国内产品上标出药品配方的做法“肯定是符合相关的规定”,而对于“国家保密配方”在美国已被列出的问题,则表示“都是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政策的规定来操作的”。保密符合规定,不保密也符合规定,这规定的随意性也太大了吧!
不妨看看美国人是怎么对待“保密配方”的:可口可乐的配方自188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诞生以来,已保密达一百多年。可口可乐的核心技术是在可口可乐中占不到1%的神秘配料——“7X商品”。印度曾要求可口可乐公司公开该配方,为此,可口可乐公司曾退出印度市场。看似可口可乐公司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保住秘密,其实就是保住市场。正是在这一秘密的指引下,可口可乐公司不断研发出新产品,使其每天在全世界销售2.5亿多瓶产品。可口可乐的秘密甚至只有三个人知道,而反观云南白药如此区别对待的做法让人不禁感慨。
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企业有权选择是像可口可乐那样保密,还是公开秘密以获得进入市场之许可。这么看来,真正尴尬的应该是“国家保密配方”——不惜给予拥有国家保密品种药品的生产企业具有自主定价权、专利保护等优势,结果还是没能守得住秘密。而据报道,曾有多达1200个中药品种向科技部和保密局申报保密品种。由是观之,对于企业来说,其实“国家保密配方”就是句广告词,只不过是为了把价格定得高些,多挣点银子罢了。既如此,当务之急显然是将诸多名不副实的“国家保密配方”光环去掉,将虚高的药价打回原形。 (杨菁)
评判
揭了中药业乱象的锅
表面上看,公众一般会认为这是药企崇洋媚外的勾当,实际上却是药企适应国外药品流通政策的结果。换句话说,“保密门”涉及国内外政策的落差。值得深究的是保密政策带来的后果,《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国内名优中药,提高中药的质量,促进中药业的健康发展。但实际的效果,却是娇惯了秘方的拥有企业,他们在坐收垄断利益的同时,并没有动力开展技术创新。另外一方面,配方成分都不能公开,这种绝密式的保密政策,其实挡住了其他药企涉足的大门,竞争不存在了,药品质量的提升就失去了现实的动力。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中药的配比与制作方法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这一点才是政策所要着力保护的地方。如今,国内药企的利润已经降至冰点,而欧美市场对中药却有着巨大的需求,中药走出国门不仅仅是权宜之策,而且关乎生存之道。但现今的政策环境,一方面让名优药品坐收垄断红利,药品质量止步不前;另一方面,普通药企却玩换药品名的把戏,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要批文、打价格战上,忽视了技术创新。前些年,各路中药企业远征欧美,最后却全军覆没,与这种市场乱象不无关系。
各行各业都不甘落后,高喊“与国际接轨”的口号。中药业要走出去与国际接轨,不仅要在市场上接轨,更重要的是在政策上的接轨。只有这样,抢滩欧美市场的中药企业才不至于水土不服折戟国外市场。对于决策者来说,云南白药“保密门”背后的政策负效应已经凸显,让中药业走出去,相关政策的调整刻不容缓,只有这样,中药业乱象的锅才能被端掉。 (熊伟强)
观察
消费者不该“被保密”
深谙商道的云南白药此举当然不是无的放矢,或者单纯为了向国外消费者谄媚。云南白药的配方是保密配方不假,然而并非所有云南白药的产品保密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一些只挂着云南白药品牌的产品未必拥有保密配方。云南白药想打入美国市场就得按照美国的规定来,所以云南白药必定会把一些无足轻重的配方公布出来。然而这些配方却不会在国内公开,因为往往越神秘的东西越能吸引人。国人都知道云南白药的配方是国家保密配方,却不知道云南白药的哪些产品可以被冠以保密配方。事实上,云南白药的两个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为云南白药散剂和云南白药胶囊,但云南白药却有多款产品对配方进行“保密”。因为保密,所以神秘;因为神秘,所以权威;因为权威,所以价高……
利润是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一切企业行为都是为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云南白药不得不依照美国法律公开一些配方,但这部分配方肯定非国家保密配方,否则云南白药的负责人也不会解释得那般气定神闲:“都是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政策的规定来操作的”。实际上,云南白药的不保密配方是搭了顺风车,也来个保密,将国人蒙蔽在一层面纱之后。借此无非是想卖个高价。或许云南白药真的从未将终极配方公开,不该保密的配方在国内也保密,只能说明我们的监管机制不到位。
国家保密配方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不假,它能够获得不菲的利润也是事实,但正因为如此消费者更应该知晓哪些配方保密,哪些配方不需要保密,不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这也让我不禁想起另一个问题:基于保密配方的药品价格,对公众看病贵看病难是否也有一定影响呢? (戈海)
■建议
“被保密”该改改了
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与其说云南白药“内外两张脸”,倒不如说暴露了我国药品审批和准入制度的缺陷。
我国药品GMP认证的强制性法律性质不够清晰,这就导致我国药品审批速度堪称世界一流。而审批制度的差异,导致在我国以“国家绝密”为由不必公开配方的云南白药,在美国却乖乖亮出家底。制度没有要求公开,再加上“国家保密配方”的神秘光环,云南白药自然不想也不屑于对国人公开其药品配方。这种制度性的“被保密”,是到了予以纠正的时候了。 (张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