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定理及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25:55

中枢定理及区间

(2010-09-05 09:31:16)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缠中说禅 势的结束,是因为次级别以下级别背驰,这是毫无疑问的。由于特殊情况下,背驰不可被观察,所以这一点,并不足以解决实际中趋势的结束问题。而事后的角度看,趋势的结束总是以更高级别的中枢产生,或者反方向的同级别中枢产生来划分的。盘整的问题上节也说的很明白,判断盘整的结束,唯一的方法就是同级别新中枢的产生。因此为了在实践中更加接近转折点,就必须对中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该定理的证明非常容易。首先,连接两中枢的,走势类型中,不可能出现高级别中枢,因为一旦出现高级别中枢,该级别的两个中枢就被视为围绕高级别中枢而产生的次级别走势,中枢的级别决定走势的级别所以必然不可能出现高级别中枢;其次不可能出现本级别中枢,因为如果出现本级别中枢,那么这就不是连接两个相邻的中枢,既然不不是两个相邻的中枢,那么讨论就是没有意义的;最后,既然不可能是高级别中枢和同级别中枢,那么就一定是次级别以下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证明方法类似上面,假设离开和返回中枢的,是本级别走势,那么该走势必然存在一个和盘整中枢不重叠的中枢,两个中枢连接在一起,就是趋势;而如果离开和返回中枢的是高级别走势,那么盘整就是该高级别走势的次级别走势,盘整就成为离开或者返回该高级别中枢的走势类型,这与题目矛盾。所以离开和返回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

    更加简单的解释就是,一旦本级别或高级中枢出现,就会改变原有的走势类型,所以一定只能是次级别走势类型。前面讨论盘整背驰的过程中,曾经将所有的走势类型分解为盘整的组合,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中枢定理二是成立的,那么中枢定理一也是成立的。

    根据以上两个定理,可以严格的证明中枢定理三。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

    这句话简单一点,就是一个中枢的破坏,就是要产生一个新中枢,而如果新中枢由不脱离原中枢的次级别走势构成,则两个中枢是必然有重叠的,由于两中枢是同级别走势,这就相当于,围绕某中枢的波动是同级别走势类型,特别的当三个这样的中枢相连,就相当于,连接两相邻中枢的走势是同级别走势类型,这与定理一和定理二相矛盾。所以中枢破坏是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不重新回到该中枢。

    一个更简单的说法为,由于互相重叠的盘整还是盘整所以要破坏盘整,就只能是不互相重叠的盘整。

    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而站在实用的角度,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其理论依据就在这里。

    由中枢定理一二三就可知,一个中枢形成后,之后的走势有两种情况:1.形成新的同级别中枢;2.不形成新的同级别中枢,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中枢的延伸。

    本节对中枢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节是对后面更深层次中枢分析的一个基础,真正的理解了本节内容,才能理解后面的内容。

    注: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缠论学徒对于本节内容有过真正的重视,他们每天都在谈那些背驰、中枢、分类、区间套,还给出各种各样的解释,其实本节的内容就是区间套的理论基础,也是中枢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基础。当然,实际运用中,本节的地位远远不及他们每天唠叨的东西,但是理论中,本节就是有如此之高的地位。这些问题在以后讲到的时候再细说。

   

原文地址:(十七)中枢区间作者:虎啸风声远

    走势中枢是连续3段次级别走势的重叠区域,任意的3段次级别走势,只要重叠就可以构成中枢,这没有任何的例外或者不成立的情况。对于非常简单的,只有一个中枢的走势,其中枢区间是非常简单明了的。而稍微复杂一点,中枢形成后,一段次级别走势离开中枢,后再次跌回中枢,这时,后面3段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新的中枢,并且该中枢是一定成立并且作数的,那么两个中枢就必然存在重叠,这时候中枢区间该怎么算呢?

    规定,某走势类型,第一次三段次级别走势中枢完成后,在其后,不出现新中枢的情况下,所有的回到中枢的走势,都不改变中枢的区间,中枢区间,就是中枢第一次构成时的区间。

    严格的数学定义为:某段走势的次级别A、B、C、D……,其高点低点分别表示为a1/a2,b1/b2,c1/c2……,中枢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其后,在不产生新中枢的情况下,任何回到该区间的走势,都不改变该区间的取值。

    为了更加严密的分析问题,在这里对中枢进行一个补充,即中枢的都是由线段构成的,并做如下分类:1.标准中枢:简称中枢,向上的走势类型中,由下上下结构次级别走势构成的中枢;向下走势类型中,由上下上结构次级别构成的走势中枢。2.类中枢。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存在标准中枢,这时候,向上的走势类型中,由上下上构成的中枢;以及向下的走势类型中,由下上下次级别走势构成的中枢,称之为类中枢。3.笔中枢。中枢里的中枢将这种中枢成为微型中枢,这里我们不采用其说法,只称之为笔中枢,即由某级别的笔,构成的中枢或者类中枢。

    实际分析中,存在标准中枢的,首先用标准中枢作为中枢,不存在标准中枢的,则用类中枢代替,分析方法是一样的,而笔中枢,除了用来辅助确定线段结束以外,一般没有什么作用。

    显而易见的,不论是中枢,还是类中枢,将第一次构成时的3段次级别高低点分别代入前面的公式,其原理不发生改变。区别是,当上类中枢出现其后次级别走势回到中枢区间的情况时,一定有中枢的出现,这时,由于中枢的分析选取是优于类中枢的,中枢区间也会相应的改变。

    根据以上定义就可知,在中枢震荡时,别说震荡9次,就是震荡一万次,中枢区间也不会改变。

    注,由于经常在外面看到对于中枢区间的不正确划分,所以专门补充这一节,本来这一节不在计划内的。那种多段次级别重叠后,将所有次级别都经过的地方划分为中枢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这个问题连十方三生都错了,搞不明白都怎么研究的理论。


分享

0

阅读(15) 收藏(0) 转载(1) 打印举报 已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