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9:50:20
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2009-05-29 11:09:48) 标签:杂谈  分类: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以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为个案

魏玉花  马秀峰 

(曲阜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摘要:教育技术学毕业生的就业日趋艰难,“人力资本”的价值理念在本领域日趋薄弱。时至今日,其就业难度究竟怎么样?如何才能缓解这种状况?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其次对就业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就如何缓解这种就业困境提出了一些看法。通过这些,希望能对“拓宽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之路”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大批教育技术学的毕业生涌入人才竞争市场,就业逐渐困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方向从高等院校逐步转向城乡中小学,甚至完全转行进入一些小型的企业。如何应对这一就业形势,培养出社会需求的教育技术学的专业人才,笔者在做了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就业的现状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的阐述

为了获得毕业生就业的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教育技术学毕业生的就业真实情况,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采用面谈和网络访谈两种形式)及文献检索法。通过与工作在一线的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调查与访谈,获得了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了避免单一案例难以说明问题,笔者选择了某一地区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及众多用人单位(以山东省邹城市用人单位为主,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及一些企业单位),从多维度多方面反映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隐含问题。

调查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2007届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另一类是用人单位。为了扩大调查及访谈的范围,同时借助了网络通讯工具,如QQ、E-mail、MSN等,在对数据进行记录、挑选及整理的基础上,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1],得出研究结论。

二、就业方式与就业方向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2007届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获得了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相关信息,笔者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部分数据用SPSS生成了相应的图形,具体分析如下:

1.就业方式

调查中把就业方式分成了三类:统考、应聘及其他。利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图1所示饼形图。

 

图1 就业方式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都是通过地方统考的方式就业的。其结果可想而知,考上的安全就业,其他的则成了待业人员。而通过人才市场应聘方式就业的则相对较少,还不到总数的30%。这种就业的格局从根本上限制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由一些客观因素引起的。

众所周知,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又促进了教育技术学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据统计,2005年在全国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已超过200多个。据了解在南方某省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校竟达20多个。目前,仍有一些学校在筹建申报之中【2】。而另一方面社会对教育技术学毕业生的需求有一定数目的限制,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已经达到了暂时的饱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育技术学毕业生供求矛盾的出现。2004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分配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摆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师生面前。这种难题一直延续至今也没有很好的解决。

2.就业方向

调查中把就业方向分成了四类:学校、公司、自主创业及其他。利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图2所示饼形图。

 

 

图2就业方向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2007届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上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而与企业公司缺乏联系,从而导致对企业公司中的教育培训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涉足。另外,调查还显示毕业生在自主创业这一领域也涉足较少。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

(1)就业视野不够开阔。无论是毕业生还是招生单位,在认识上大都存一个误区,即认为师范类毕业生毕业后应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其主要就业方向就是从教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这些观念和看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视野,结果导致大量毕业生涌向学校。

(2)毕业生自身的能力不够完善。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如进公司(竞争性较强)、自主创业(需要较强的综合素质)等。

三、“专业对口”方面的调查

通过调查与访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后的“专业对口”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教育技术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教育技术完全脱离,特别是一些从教于中小学的毕业生,转身成了语文、数学、美术等的学科教师。

从学校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一些中小学对教育技术毕业生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所需人数的减少,即使有这方面的人才,也不会合理“利用”,进而造成了填补其他教师空白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一些农村学校尤为普遍。另一个方面是社会对教育技术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其特有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及操作方法,它具有方法论的性质,所以各门学科可以根据特定目标利用教育技术来设计、实施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在这种优势的诱导下,一些学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用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教授其他的主干课程,使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充分展现于其他课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所造成的后果也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种使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对教育技术的期望值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了其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态度所造成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而第二种则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在学校的支持下,教育技术学一线教师则尽情发挥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优势,利用专业知识,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进行详尽的分析,从而进行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进而对其进行实施和评价。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调查对象为山东省邹城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一些企业单位。

调查中把评价分成了三类:满意、一般、不满意。利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图3所示的条形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评价并不理想,呈现一种“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既有社会方面的, 也有专业自身的原因。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有的招生单位本身甚至无法定位自己所培养的“人才”,更无法向社会明确地传递相关信息,社会因此也难以提供相应的职业和岗位。目标不清晰,学生就难以把握自己的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最终导致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另外学校开设的课程太杂,涉及的范围太广,以致学的不精。统观教育技术学的主干课程,辅修课程,自学课程,毕业生到底能做什么?什么课程体现了特色?这些问题亟待教育技术从业者深思。记得业内的知名专家在讨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时讲过:“要体现教育技术学科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找到学科发展的道路”,就业也是这样,只有找到教育技术学毕业生的独特之处,发挥优势,才能找到就业的通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技术人思考: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加强哪方面的能力?培养什么特长……找准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图3 用人单位评价条形图

 

 

五、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总结及建议

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几点看法:

1.应聘无门

(1)教育相关部门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确定招生人数。像市场经济一样,由“市场”决定其所需要的“资源”,使供求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然后由教育相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计划所要招生的人数。

(2)招生学校要自寻出路。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2007届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上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而与企业公司缺乏联系,对企业教育培训这一领域几乎没有涉足。所以学校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宣传与管理,开拓一条让毕业生走上社会的道路,将教育技术专业延伸到企业教育与培训领域。辽宁师范大学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同香港科讯公司合作走校企合作之路,寻求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值空间,将培养人才的教育平台延伸到社会和企业,这样做不仅使专业建设得到了发展,而且寻求到一条学生走向社会的新出路。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资金优势,建立双赢的培养模式。企业出资,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使学校企业都得到发展,学生有目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三方受益,这一做法,其结果不是“双赢”而是三赢。【3】

(3)引导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与灵活就业。周济部长曾经提出:“要支持自主创业,扩大消化增量毕业生的空间和渠道。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后续服务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一政策为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指明了又一就业渠道。教育技术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学校及教育相关部门应该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同时因为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还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帮助他们了解有关的创业信息,确定创业选择,并为他们创业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根据调查,有一部分毕业生已经进行了尝试,成功组建了一些有关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设计及技能方面的培训机构。

2.毕业生本身的能力欠缺

(1)明确专业方向。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型专业,也是一个交叉跨度较大的专业。根据这一优势,进行专业改革,重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在一个专业下构建几个专业方向,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在专业能力上有所侧重。2004年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五个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及现代远程教育,部分学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成效。在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2)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务必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调查,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方面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勇于实践,搞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还要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从而了解社会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认清形式,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专业对口问题

从对“专业”的分析来看,显而易见,我们是期望第二种理念的。如何才能发扬这种理念?这又是教育技术从业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教育技术学优势的宣传力度。教育技术学专业比较新,所以很多单位还不了解,这是难免的,但是这种不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由教育技术学的专家及学者造成的。为什么不能利用教育技术的专业知识,诸如问题分析、对象分析、特征分析等去解决自身的问题?所以为了寻求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就需要教育技术学的所有从业者共同努力,加大教育技术学的宣传力度,把我们的思想渗入到用人单位中去,把我们的优势展示到社会中,让他们知道教育技术学的特色,知道教育技术学毕业生的优势所在。

(2)更新学校的教育观念。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有一些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其原因并不是因为资金的缺乏、设备的不足,而是因为绝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看重的只是升学率,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升学率割裂开来,认为两者是矛盾的对立面,而且不可能到达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因此,学校花重资购买的计算机与网络环境的资源闲置,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一线的教学改革,只是用于供检查参观,炫耀的奢侈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面临着升级换代的风险。这种观念的落后造成教育部门不重视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认为一个学校有一两个信息技术教师即可。这也就造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而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

以上是对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所做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有些内容可能还不太完善,今后我会继续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文章所提到的一些措施并非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这就需要教育技术学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所有相关人士共同努力,为教育技术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措施也应该做动态的调整,才能跟上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发展的步伐,以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

[2][3]杨改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路在何方[J].中国电化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