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密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6:53:00

    9月27日,铜山撤县设区的大幕正式拉开。“徐州市区行政区域将从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3位,面积和人口分别达到调整前的2.6倍和1.7倍,将极大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夯实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

  铜山之于徐州的确举足轻重。2009年,铜山县生产总值高达330亿元,财政总收入高达47.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高达19.6亿元,在苏北稳居第1位,在全省位列第15位,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66位。

  而这笔巨额财富的创造者——铜山2000多家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达601家,年均递增110家。让人艳羡的是,短短几年时间,美驰车桥、爱斯科耐磨件、约翰迪尔、肯纳金属4家全球500强企业先后入驻,成为拉动铜山乃至徐州经济的强劲引擎。

  再造一个“徐工”

  “世界500强企业提的条件非常苛刻,甚至连一台空调都必须由他们选。”

  早在1992年,铜山就建立了自己的开发区,还产生了苏北第一个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和村。

  不过,铜山的工业真正驶上快车道,始于2003年。当时,依托以徐工集团为龙头的全国最大工程机械基地的产业辐射,铜山瞄准工程机械制造产业,不声不响地“利用别人的树籽造出了自己的林子”。为此,他们舍弃了很多诱惑,包括一个投资20多亿元的造纸项目。“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再大也不能要。”

  徐挖机械有限公司是生产挖掘机的主机企业,为保证该企业的产品原材料供应,铜山经济开发区主动帮助他们引来了15个上游企业。现在这条产业链转得飞快,挖掘机产销量在国内民营企业中迅速跃居行业首位。出色的业绩很快吸引了全球500强企业约翰迪尔机械有限公司的目光。2008年,约翰迪尔公司以9000万美元入股,共同投资40亿元兴建徐挖-约翰迪尔工业园,有望形成1万台挖掘机的生产能力、8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

  美国肯纳金属有限公司的入驻,则更具传奇色彩。在谈判时,肯纳金属首先提出,他们只进来设备,由铜山方面负责建造厂房,造价标准必须达到2400元/平方米,而当时厂房平均造价仅为1000元/平方米。参与谈判的铜山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冯遵介告诉《决策》:“提的条件非常苛刻,甚至连一台空调都必须由他们选,一定要大机子。前后谈了将近一年时间。”据说,还有一个企业更为苛刻,要求厂房造价标准达到3300元/平方米,仅此一项,铜山就花费了9000万元。

  短短几年时间,铜山奇迹般地成为数百亿元资本竞相流入的洼地,全球500强企业纷纷来此“攻城掠地”,六大新兴主导产业迅速崛起。铜山更被誉为“全国工程机械制造之都”。2009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已经突破86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21.4亿元,增长了22.5%,总量位居江苏全省第12位。

  这些世界顶级企业为何纷纷落户铜山?在接受《决策》专访时,铜山县委常委、副县长吴卫东认为,关键在于铜山已经走出了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基地”的产业发展新路。如今,全县装备制造业已发展到300余家,从工程机械的整机,到结构件、液压、耐磨件、车桥、轮胎,到发动机缸体,在铜山都能生产,都能配套。

  仅以工程机械、专用车辆制造为例。2010年,铜山的市场占有率就将达到8%,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徐工”。到2015年,铜山将形成从零配件到整车制造更加完整产业链的制造业基地,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将达20%,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

  “届时,铜山将实现三个‘90%’:主导产业集聚度超过90%,亿元项目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90%,项目进园入区率90%。这在苏北乃至整个江苏都不多见。”吴卫东说。

  铜山“智造”

  “今天,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有行业的话语权”,在铜山装备制造企业中,铜山已经有38家企业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芯片目前在国内新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0%,并将进一步扩大。安装这种智能芯片的调节器价格在100元左右,我们的成本只有60元,而进口的调节器价格则超过700元,市场空间很大。”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承儒语气中透着自信。

  云意电气原先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后来组装加工,如今开展汽车核心部件的研发。转型升级给企业带来了甜头。蔡承儒说:“以前客户需要什么来找我们,现在则是我们主动向客户推荐优质产品,我们正站在转型的关键点上。只有在行业内占领高端,企业才能取得长远发展。”

  一场更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铜山乃至整个江苏铺开,云意电气只是一个缩影。

  在吴卫东看来,推动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力量,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此,铜山县决策层非常清醒,也舍得大投入、舍得下血本。比如,县财政每年都拿出6000万元扶持资金,奖励设立研发中心、实施新品开发和引进高端人才的企业。

  现在,全县9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都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起各种方式的联系,有13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实施全方位合作。全县已建立徐挖机械研发中心、环球锻压研发中心、云意电气研发中心等22个省级研发中心,在苏北率先建成院士工作室。

  铜山迎来了科技进步的春天。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例达到17.85%。在铜山装备制造企业中,已经有38家企业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跨入行业第一梯队,有6家企业还是组长单位。徐锻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高速数控机床研发制造基地,也是高速数控车床标准的制订者。原因何在?“今天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有行业的话语权。”徐锻集团老总一语中的。

  为化解这些企业的融资、土地、人才等瓶颈,铜山更是不遗余力。比如,最近两年,先后引进建行、工行、交行等18家金融机构落户,组建各类投资公司50余家,这些金融机构仅2009年就为机械装备制造业增加贷款30多亿元。另外,县政府还牵头组建了苏北第一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现已放贷4亿元,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

  “机会窗口”

  “主攻外资”,在铜山被演绎得风生水起,开发区的干部,言必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正在打响一场新的“淮海战役”——把贫穷的帽子甩进太平洋,最终实现“谷底隆起”。

  作为苏北第一强县,铜山的目标是: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2年达到800家,2015年突破1000家,新增上市企业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012年达到1500亿元,2015年达到2200亿元。在产业结构上,将由一般加工向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

  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做优平台。铜山原有“一区九园”,经过几年的整合提升,现在被调整为“一区三园”。“一区”,就是省级铜山经济开发区,规划核心区88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180平方公里,规划协调区300平方公里。“三园”,就是维维食品产业园、利国冶金煤化工产业园、城南物流产业园。

  “主攻外资”,在铜山也被演绎得风生水起。特别是开发区的干部,言必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时不时冒出几句“我们正在建设德国工业园”、“月底我们要到韩国招商”、“把外资投入作为必要条件来谈”。2009年,全县新批外资企业4家,实际到账注册外资7588万美元,同比增长44.9%,自营出口5081万美元。

  资料显示,2010年1至8月,全县新开工项目、合同项目共计138个,投资总额292亿元。其中开工项目72个,计划投资总额162亿元。另有在谈项目105个,意向投资总额约200亿元。毫无疑问,铜山已经成为各路资本竞相流入的洼地。

  撤县设区,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铜山能否抓住这个“机会窗口”,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