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绘制建设蓝图――响应号召,对“十二五规划”提出几点意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33:22

更好地绘制建设蓝图

――响应号召,对“十二五规划”提出几点意见

(2010年12月)

抚顺师专离休干部  姚国祥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表公告,内称:“当前,我委正在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精神,研究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为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更好地编制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委决定开展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请全国人民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

这是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二次公开和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

2000年10月23日起,当时的国家计委和有关新闻单位,共同开展了“十五”计划征文活动,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对编制“十五”计划的意见和建议。“这项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截止到2001年1月31日,国家计委和《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单位共收到社会各界来信和电子邮件1.7万多封。……”(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为了使这些建议得到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使更多的读者和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国家计委发展规划司还将部分意见和建议编辑成《“十五”计划公众建议选编》一书,公开出版发行。

当时我也响应号召,以《门外汉谈经济》为题,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部分意见、建议,还入编《“十五”计划公众建议选编》一书。

时隔十年,国家发改委又一次对国家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我愿意再一次对国家发展规划提出几点意见:

一、决策民主化,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国家发改委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反映了我们的国家领导机关,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是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扬的。

只有认真实行决策民主化,才能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党和国家的每一项重大举措,包括编制好、实施好“十二五规划”,都应当推进决策民主化。应当关心群众疾苦,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批评监督,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第一,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前,在中共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前,应当公开、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应当仅仅征求一部分党组织的意见。现在中共中央已经就“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议”,看来大局已定,一般群众的意见建议,已经很难被采纳和发挥作用了。

第二,人大、政协开会、讨论,新闻报导,往往是只报导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导干部参加了那个组的讨论,发表了什么“重要讲话”,而很少报导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发表了什么意见,提出了什么建议。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讲话”,已经在许多场合发表过、听到过,大家希望听到的是:作为人民当家作主体现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发言和意见。

第三,召开征求党外人士、各界人士意见的座谈会,在报导中也往往对党外人士、各界人士的意见一笔带过,而详尽报导已经报导过多次的“重要讲话”。

第四,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导干部下去调研,这是体贴民心,考察民意,向群众学习,了解实际,思考问题的大好时机。下去调研和下去视察是不同的。人们希望知道,领导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了那些呼声,受到了什么启发,掌握了多少实际情况,向群众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已经多次报导过的“重要讲话”和各种指示。

第五,要学会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批评,都应当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是戒”的精神,认真对待,正确处理,而不应当置之不理,甚至打击报复。

总之,“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二、关于贫富分化问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解决当前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

我国的贫富分化,早已越过了“基尼系数”的警戒线,达到了0.47。

国家发改委2009年重点课题:《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揭示:中国的贫富分化在急剧加速。

1988年-2007年,收入最高的10%人群和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

城市、乡村收入差距也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不久前公布的胡润百富榜,2008年中国身价超过10亿美元的富翁人数,从101名增加到130名,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贫困人口估计接近3亿,据人均每日1.25美元的贫困线推算,这3亿人一年全部财富不足1370亿美元,还不到前1000名最富裕的中国人一年5710亿美元财富总额的四分之一。一个顶尖巨富,占有的财产相当于120万穷人的家当。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样惊人的贫富分化还在愈演愈烈。目前我们还看不到有什么强有力的社会政策遏制这一趋势。也很少有人研究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中国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世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贫富差距都比较小。比如以基尼系数衡量,欧洲日本大多在0.24到0.36之间。中国则高达0.47。发达国家中唯一的例外是美国,达到0.4。但是,据最近《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报道,这次经济危机正使美国的贫富差距迅速缩小。另外,奥巴马竞选时给富人加税的均富政纲,受到74%选民的支持。经济和政治力量,预计将扭转贫富分化的趋势。另外,美国的知识分子,也一直在思考贫富分化的社会后果,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贫富分化伤害我们社会的整体利益。中国是到了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说:“不”的时候了!

(以上资料引自《我的图书馆》网站)

如何缩小贫富差别?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作为一个

经济工作的“门外汉”,也想谈几点看法。

贫富差别的形成,特别是城乡收入差别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的、社会的根源。消除贫富差别,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更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长时期地艰苦工作。

有人提出,第一次分配解决效率问题,第二次分配解决公平问题。我不赞成。劳动成果的分配,自始至终,都要妥善地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第一次分配,既要着眼于效率,也要注意到公平。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情况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问题只能相对地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总的精神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核心”。

第一,要千方百计尽可能地扩大就业面。扶植那些有利于国计民主的、环保型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创造一些公益性的就业岗位。尽量减少企业裁员,工人下岗的现象。工人下岗,必须“先安置,后下岗”。没有就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可以以自愿为原则,将他们组织起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边工作,边锻炼,发给相应的工资或生活、学习费用,保证他们的生活待遇,尽量为他们创造发展条件。

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认真贯彻执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分配制度。“劳动光荣”、“多劳多得”,应当成为社会风气。

第三,若干年内,下大力气,逐步解决低保人群、困难人群的脱贫、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小康社会,比较富裕的社会,还存在一大批依靠救济(施舍)生活的低保人群、困难人群,是很不相称的。

第四,限制国营企业的过高工资。根据报导,有些国营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部分高级官员,年工资竟在几千万元以上,高于社会上最低工资几十倍、几百倍。他们腰缠万贯,一掷千金,高级消费,已经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愤慨。建议尽快立法,对这些国营企业的过高工资加以限制。

第五,对于非国营企业的高收入人群,应当依法通过税收来调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允许他们存在、发展,要给予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也要求他们履行社会的责任,对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第六、反腐倡廉。根据网站上《中国民生系列报导》“聚焦贫富分化”报导:“1997年不计非法收入,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42:计入非法收入后,它变成了0.49。0.07个百分点看起来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很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另外一个就是垄断部门,垄断部门的收入非常高,这是机会不平等,不是一个机会平等下因为能力有不同而造成的不平等。如果这个判断是对的,那么我们现在缩小贫富差距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腐败制止住,把社会资源的使用权从那些垄断部门解放出来。”

反腐倡廉,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长时期以来,已经多次提出,定期公布领导干部(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家庭子女)收入、财产状况。希望这项制度,能早日立法,早日实施。

第七,减轻群众负担。现在教育费用过高,房价过高,医疗费用过高,物价上涨,……已经给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的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增加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减轻中低收入群众的负担,已经成为缩小贫富差别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八,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三农问题,问题很多,留待以后再说。

“贫富分化成发展道路上绕不过的坎。”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关注,脚踏实地,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下面,且听听几位经济学家的论述:

厉以宁:四管齐下解决贫富差距

“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问题,厉以宁认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应积极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就业,尽快消除零就业家庭(夫妇俩全下岗)。这是硬指标,必须想办法解决。”

吴敬琏:贫富分化源自腐败和垄断

吴敬琏在“长安讲坛”指出。“贫富分化背后的因素,一是腐败二是垄断,惩治腐败以实现机会平等是跟效率提高正相关的,垄断部门收入非常高也不是因为人的能力问题造成不平等。因此,要缩小收入上,最重要的就是把腐败治住,使垄断行业实现市场化。”

经济学家庄键认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指出“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与高失业并存的。”对此持不同看法的主要是国内的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专家,我相信他们当然有自己的理由,但鉴于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农民工的工资长期在很低水平上徘徊这两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的结论,恐怕更接近实际一些。

三、请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写入“十二五”规划,并且付诸实施。

在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胡锦涛总书记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5项要求。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积极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我们应当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当务之急,就是要真正做到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减轻群众负担。

教育投资比例,即国家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能力和重视程度的常用指标。我们的国家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拨款)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3%上下摆动。直到2008年,才达到历史最高的3.48%。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4.9%),低于世界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4.1%),甚至低于非洲的穷国乌干达。

另一方面,却把大量的教育费用转嫁给学生、家长,造成我国人民群众的教育负担过重。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教育的主要投资者是政府,特别是初中等教育,居民负担的比例世界平均不到8%。而我国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从1983年起,教育开始向个人收费。虽然仍规定以政府拨款为主,但实际上个人教育投入连年大增,由教育投入的“辅渠”变成了“主渠”。个人投入,在1997年即超过教育投入总量的60%。这几年来,个人投入的增速仍快于国家投入,更快于社会投入,所以份额仍在不断增大。“就绝对数而言,除食品外,没有任何消费支出能超过教育支出。世界上只有7.5%的国家个人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超过10%,中国即是其中之一”(城市10.6%,农村18.1%)

国家的教育投入太少,学校的学费过高,已经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半月谈》杂志曾经根据一项调查透露,九成以上的民众认为我国的教育投入太少,八成以上的国民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不满,过高的学费,已造成“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是广大群众“不堪承受之重”,“挥之不去的痛”。

2010年第一期的《半月谈内部版》又一次发表一项调查:《家庭教育支出调查:沉重的“新四费”》文章又一次指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太少,群众的教育负担太重。“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家庭子女教育负担仍然很重。该调查涉及黑龙江省16个市县1220户家庭,70%的受访者认为子女教育费用支出过高,……。参与调查的统计人员对半月谈记者说:‘很多家庭的状况十分相似,就是家里的钱基本都花在孩子身上了,大家都觉得现在养孩子负担太重。”“大学教育费用,压垮普通人家”。

2010年5月15日,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子女教育费用、收入较低和家人生病是家庭生活面临的三大困难。而子女教育费用居家庭三大困难之首。调查中,在问到“如果你家有矛盾有困难,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时,全部受访者选择集中度最高的(也就是他们认为困难程度高的)三项,首先是“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占46.6%),其次是“收入低,家庭生活窘迫”(占43.1%),排在第三位的是“家里有病人”(占32.0%)。农村受访者对“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的感受比城市受访者更为强烈,高出13个百分点……

2009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专家和网友,就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热点、难点问题献计献策,许多与会者强调指出:要增加教育投入,增加教育投入要靠政府而不是老百姓。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教育优先发展,关键在发展,难点在优先……对教育加大投入,是指政府而不是指社会……,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不要以为现在政府教育投入占GDP3.3%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我们在全世界排位当中是处于后1/3的,老百姓投入占GDP比例是1.55%,在全世界排位是靠前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到6%,是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在我们离这个标准还差不少,应当由政府投而不是靠老百姓投,这才符合中国国情。

其实,在上世纪末,国家就采纳了社会科学课题组的意见,提出上世纪末,国家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当时世界各国平均水平――4%。1993年,国家制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又明确写道:到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但是,这个目标从来没有实现。

进入新世纪,国家又把实现4%目标和时间,推迟到2010年。人们翘首以待,希望这一次承诺能够兑现。不料,在2010年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国家财政部的副部长,又宣布将实现4%目标的时间推迟到2012年。

不久,国家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到2012年,才能实现4%的目标。

一次又一次地让群众失望,一次又一次地失信于民。

人们呼吁我们国家,我国的政府,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说:一次一次的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一次一次达不到,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二十多年不能实现目标,不能兑现承诺,这不仅说明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国家对人民群众的诚信程度。

因此,请党中央、国务院立刻纠正长期不能实现4%的目标、失信于民的重大失误,通过人大立法,通过政协决议,通过专门会议,体贴民心,采纳民意,力争在2011年,将国家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以上;力争到2012年,将国家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4.9%)以上;……。同时,请在“十二五”规划中有所体现。

人们期待着党和政府的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增加投入,善莫大焉!

第一,真正体现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做到“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积极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第二,重在承诺,取信于民。

第三,关心疾苦,体贴民心。

第四,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大幅度降低学校学费,从根本上减轻群众的教育负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内消费。国内外的报刊早就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促进国内消费的举措效果并不显著。根本原因是,居民面对子女教育费用以及医疗、住房等困难,抓紧储蓄,,不敢消费。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增加国家教育投入,减轻群众教育负担,就能够缓解群众的压力,促进国内的消费。舍本逐末,是不会有好效果。

四、珍惜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持续发展的热土。

过去常常说:中国地大物博。现在看来,中国称得上是一个人口大国,却称不上是一个资源大国。某些重要资源,甚至可以说是匮乏大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国的资源现状,我们应当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珍惜资源,充分利用好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持续发展的热土。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有水快流”的指使下,小煤窑、小矿山……遍地开花。有的地方,更实行掠夺性的开采。竭泽而渔。国家有限的宝贵资源,遭遇到极大的损失和浪费。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大国。但是,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和利用方式,若干年之后,还能给后人留下什么?

我国又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但时至今日,铁矿石却需要大量进口,而且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却又大量低价出口钢铁产品。

钢铁生产的产能早已过剩,而一些地方,一些钢铁企业,至今还在上新的钢铁企业、新的钢铁车间。

一些利用我国有限资源生产的产品,低价出口,换回一些不断贬值的美元。……

应当唤起每个人的良知,真正认识到我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仅要谋求今日的发展繁荣,而且要着眼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

五、几个有关改善民生的其他问题。

第一、粮食安全和土地面积。

十四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政府,有些领导干部,不顾大局,以引进外资、建立开发区为名,大量占用耕地,甚至玩弄手法,瞒上欺下。要保证十八亿亩耕地面积这条红线绝对不能受到侵犯。保证十八亿亩耕地面积的指标,要层层落实到省市自治区、省属市县区,甚至落实到乡镇、村。要立法保障。凡违法占用耕地的,不仅要重罚,而且要问责,并且立即退回占用耕地。不要在农民中片面宣传“种粮收入低,种经济作物效益高”,不准强令农民毁粮种其他作物。

要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继续因地制宜地推广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如因地施肥,良种推广,节水灌溉,绿色农业……等,典型示范,用事实说话,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丰产丰收。

继续扩大奖励农民、农业的措施和范围,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第二,房价

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但房价仍然居高不下。一般工薪阶层,中下等收入的群众买不起房子。国家出资建造廉价房,公租房,供不应求,部分困难群众不具备购房、租房条件。房价高涨的原因很多,如社会资本投资房产,从中操作等等,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土地价格暴涨,带动房价上涨。有些地方政府从增加地方收入出发(靠卖地挣钱)将建房土地公开拍卖,土地价格越抬越高,住房未建,房价已相应抬高。因此,今后建房土地,一律由国家控制、掌握,廉价房土地价格,商品房土地价格,一律由有关人士组成的评议委员会评定,不准拍卖抬价。所有出售土地款,一律上交国库,地方政府不得占用、挪用、隐瞒不报。

更多地扩大建设廉价房、公租房面积。国家给予财政补助,甚至无偿拨给部分土地。购买廉价房,租用公租房,可以公开征求意见,本人申请,公众评议,尽量做到公正、合理、皆大欢喜。

第三,物价(略)

六、理论问题。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求教于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作为共产党人,当然更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巨著中,曾经全面阐述: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两大部类内部之间,都必须有一个协调的比例关系。否则,就会出现危机,甚至生产中断……。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某些经济学家,全面否定计划经济(请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他并没有否定计划经济),似乎忘记了这个客观的经济规律。

宏观调控是什么?宏观调控,实际上是遵循经济客观规律和经济现状,实行计划调节。

七、结束语

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编制国家发展规划,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国家发改委,各位专家学者,能够通过这次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编制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合实际的“十二五”规划,为我们的伟大祖国,绘制出更加壮丽的建设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