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15:20

中国与印度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中国总理温家宝昨天率领一个规模庞大的,由400名企业老总组成的经济代表团抵达新德里,受到了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 以“红地毯”相迎。

温家宝在本周三开始对印度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其规模超过了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以及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近期先后带来的大型代表团。

这展示了中国超越西方、从全球前景最光明的消费驱动型新兴市场之一赢得业务的意愿。一些人估计,中国代表团有望签署价值高达200亿美元的生意。

而在此之际,两国之间的外交正面临人们所熟悉的阻力。边界争端,以及印度眼里中国的自信态度(尤其是在领土主张和海上实力方面),仍让印度耿耿于怀。这一点,加上中国对印度对手巴基斯坦的支持,已促使印度针对强大的北方邻国加强防御,包括改造前线机场和组建新的山地作战部队。

中国网络上“贬象壮龙”的倾向大于包容的分析,讥讽印度贫穷的阿Q言论不绝于耳。仿佛中国古代唐僧西行不是取经,而是传经送宝。

今年,印度中学教学大纲中引入中文课,这一步骤不能不让人仰视印度文化的包容和与时俱进。

中国的学术泰斗季慕林曾师从印度学家E.瓦尔特施密特研究古代印度语言。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季先生一生中著作有:《〈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学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

纵覌印度文明,深感印度文化的博大精深中的包容的特色。印度早于中国崛起于南亚,早于中国进入欧洲,更早于中国走向世界。印度吸收了世界的文明科技却完整无缺地保存了自我。印度从来就没有“全盘西化”的恐惧,更没有对传统文化的落后面实行”强折迁“!

中国一些网络英雄恰恰在这一点上小看了印度的生存活力。中国网民对“民不患穷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的理解不如印度政治家,可以说,印度文明在包容性上做到了人性为本的境界。印度的民主体制在对待种姓制的传统要比中国宽容。这种宽容甚至使印度分成了对立的两个国家,仍然坚持宽容多于强迫。

这种境界是不是比“一国两制”更尊重人权呢?印度圣雄认为,非暴力反抗的伟大之处在于,当人类必须面对被强加的暴政及其苦难时,居然是受害者用爱面对恨,以宽容面对偏见,以谦卑面对傲慢,以尊严面对羞辱,以理性面对狂暴。

在观察印度社会现象时,令人惊奇的是,印度政府对落后的群体的宽容世界第一。印度没有“强拆迁”!

人类发展到21世纪,不存在决策的愚味,只有包容的智慧。如果以包容代替强迫和吞并就是对人权的新的侵犯。

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号下“强拆迁”,是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人权侵犯。

印度与中国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人类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因为人类的智慧无限。冲突往往不是利益而是忌妒。核心是人权尊重。利益的关系是竟争,解决竟争的良方是自由。而忌妒是愚味的暴力根源。

中国崛起的最大最近的市场是印度,印度崛起的最大最近的市场是中国。中国和印度占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25亿人的智慧和消费一定领军全球。但是,25亿人的暴动也是毁灭全球的战争。

中印为了人类的生存必须联盟,中印为了两国人民的福祉必须联盟,中印为了世界上最短最大利益的供应链必须联盟,中印顺应当今世界的地区联盟潮流必须联盟。

设想一样,中印联合基金与世行基金谁主沉浮?中印联盟加东盟与欧盟,南盟和美国相比,世界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

期盼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率领更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

 

1上一篇 << 垃圾资源化的政府职责      下一篇 >> 本币贬值国家繁荣背后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