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门”中复旦的冷漠扑面而来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2-17_王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34:36
“黄山门”中复旦的冷漠扑面而来
王隽向记者提问分享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网
搜狐微博
  豆瓣网
  人人网
  开心网
  转发本文
    2010-12-17 15:24共有8条评论订阅大 中 小
经济观察网 评论员 王隽 12月12日,18个游客在黄山翡翠谷景区走失,他们发出求救信号,黄山地区的民警、居民出动了200多个人参与搜救,最后护送他们走出来的是23岁的年轻民警张宁海,为了把安全的路让出来给学生们走,张宁海不幸坠崖身亡——这些学生,10人是复旦大学在籍学生,4人是复旦校友,另外4人是校外朋友。他们在大雨低温的山里捡回了命,而对于张宁海的死,他们中接受采访的人说了句“就看见灯光晃了一下就掉下去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关于复旦的冷漠,我认为并非来是采访时他们的无表情和无情绪。这些我们姑且可以认为是过度惊吓后的正常反应,也不是非要学生们嚎啕大哭才能表达内心的愧疚,这次的冷漠,更多的来自于非当事18人的其他复旦学生,在12月14日,复旦的“日月光华”BBS上和一些复旦学生的“人人网”网页上,人们看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对话。
“要学会控制老人,协调关系,制造舆论,这些事做好了,以后登协就是你的了。”这是登山协会前任会长、复旦“毕业生之星”石翔在事发后一天,给18人中的杜彬写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他们在事情发生后全无半点愧疚,也看不到对张宁海的半点感恩,相反,一个大学里的登山协会主席的位置,让“控制老人”这样的词成为师兄第一时间要向师弟传达的“精神”。
而在BBS上,“那个警察身体素质不好”“警察应该为纳税人服务”这样的话不断的出现。复旦的学生对于一些媒体关于“冷漠”的指责有情绪化的反弹,他们在BBS上不断地表达自己的“零责任”,甚至写出这一次危机之后对上海、复旦和安徽之间的影响,“拉拢安徽的优质生源”等危机公关的方法,听起来像极了某些地方出事后有关单位的内部解决方案,他们丝毫不畏惧,就大大方方写在网友们能看到、能截屏的地方。
微博上的愤怒之余,有媒体人和我讨论这次事件中的“信息是否全面”的问题,她提出,会不会石翔与杜彬的对话只是被人截取了一部分,BBS上也同理,人们选择了最有煽动性的话贴出来,引起了公愤。我仔细地思考了她说的,非常有可能,在个人媒体时代,所有的信息来源都值得去重新考证,经过选择的信息的确容易让人有情绪。
但是,换句话说,就算是选择过的信息,也的确是真实有效的信息,截屏不是复制粘贴,是有时间、真实姓名的记录。这些对话发生是在14日,在张宁海坠崖后不足48小时里,掺入这些言论的大多不是当事人,他们的情绪大多是正常的,也就是说,这是他们的最平常状态下的反应。
愤怒没法平息,因为没有人出来为这些言论道歉,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回应称,“当事个别同学的言论哪怕是一时无心,也确实是不负责任和不妥当的,我会严肃地告诉我今后所有的学生,内心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是你在复旦拥有尊严和骄傲的前提。但请相信,这不代表多数当事同学,也绝不代表大多数复旦人的态度和心情。”
官方微博的回复没有平复愤怒,网上很快出现了不理智的情绪,有人发起了“是否同意开除石翔等人学籍”的投票——这可以算在网络暴民的行为里了。
石翔们需要的不是开除,不是处分,是有人来告诉他们,在竞争激烈、房价高涨、压力巨大的现实生活中,人不应该忘记哪些根本的东西。
精英,他们是精英,有漂亮的学历,有留在上海的更好的先决条件,有大把的青春还能继续去爬山,可能这件事不会构成多大的心理障碍——至今也没看校方说给学生们提供心理疏导,大概是没有人需要吧。
人们之所以愤怒,除了他们的冷漠外,还有一点,九成的人都相信,这18个孩子以后会有比张宁海身亡前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因为在这个社会,没有人会在意他们曾经在2010年12月12日做过什么,12月14日又说过什么,和复旦的学位证、六级证、专业成绩、优秀学生干部证书甚至登山协会主席的位置相比,这些根本不算什么。
是如此的大环境,才会有如此的复旦式冷漠吧。
一定会有人谈到教育。之前在采访“身心灵”系列图书出版人黄明雨的时候,他跟我说到,“从人的发展来说,‘头、心、手’分别表示思维、情感和动手能力,从儿童的正常发育顺序老说,四五岁就应该玩泥巴,十二三岁是情感丰富的时候,到了18岁,思维开始成型,要着重思维的发展。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心和手是被忽略的。”
也许这只是一家之言,但在复旦学生的反应中,我们的确看不到“心”的部分。他们使用的全部是“头”,是绝对的理性——如果是处理一家企业的危机公关,他们的方法也许奏效。在20岁的时候就做了40岁的人做的事,说的话,那还需要中间那20年做什么?教育专家熊丙奇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谁培养了这些学生,谁在制造‘唯结果论’?理性过度,就是冷血。”
直到今天还有人和某些上海媒体在为学生的冷漠辩护,为此,写好了文章一直没发布的媒体人石述思17日凌晨2点在博客上发布了《谁制造了冷漠的复旦学子》,他说,“看到有些人依旧为这些孩子的冷漠辩护,坚定了我发出的信心——不为谴责,只为改变。”
就如前文所说,也许我们看到的信息是被选择过的,但我们看到的冷漠是非常真实的,透过屏幕扑面而来,写下这些话,不是要求开除你们,处分你们,影响你们美好的前程,而是希望这件事向着好的方向转变。
舆论是有用的,我们至少看到了一些改变:官方的祭奠活动已经开始了,在张宁海的追悼会上,领队和登山队代表18人到场;18人中一个不透露姓名的学生对记者说,“昨天中午午餐前,我们为张宁海默哀一分钟,他的离去,源于我们一个危险的行为”;也有复旦学生发出倡议,由获救的18人捐款给张宁海的父母,供二位老人养老——不管最后捐了多少,比起先前的“控制老人”,这样有人性多了。
 
分享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网
搜狐微博
  豆瓣网
  人人网
  开心网
  转发本文
向记者提问致信盛超编辑shengchao@eeo.com.cn收藏此文打印此文【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observer/shelun/2010/12/17/189250.shtml
“黄山门”中复旦的冷漠扑面而来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2-17_王隽 “黄山门”中复旦的冷漠扑面而来 猪的尊严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3-08_五岳散人 对质疑“国学天才”报道的回应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8-28_周凯莉 将农民赶进楼是地方财政的圈地运动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1-03_杨涛 海关总署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1-15_五岳散人 谁是上海大火背后的第一责任人?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1-19_仇子明 强制维稳是一口没有阀门的高压锅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4-19_五岳散人 遂昌县公安局就像凯恩公司的私人家丁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7-28_杨涛 坏政府会把中国推入地吃人的时代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1-09_盛超 请公平正义之光照在媒体身上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05-12_五岳散人 为何周小川在加息上变成了忽悠_本网评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0-21_易鹏 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为何不同步_经济观察报_经济观察网_2010-12-10_陈志武 阅读的末路_乐活_经济观察网_2010-10-18_雷梓 《明镜》:奥巴马的困境_焦点图_经济观察网_2010-11-01_ 微博,不设防的世界_乐活_经济观察网_2010-11-03_杨婷婷 走向黑暗的改革_专栏_经济观察网_2010-11-15_贺绍奇 我们都是“生化战士”_社论_经济观察网_2010-12-21_汪雷 "货币围堵资源"下的通胀_产业走势_经济观察网_2010-11-12_赫荣亮 经济观察报严正声明_北京消息_经济观察网_2010-07-28_经济观察报 张悟本的“红”与“黑”与媒体_传媒要闻_经济观察网_2010-06-01_陈平平 栾川垮桥:一场本可避免的灾难_区域新闻_经济观察网_2010-07-31_刘金松 暴躁的老板与橡皮化的职员_乐活_经济观察网_2010-10-29_汤梦娟 企业发展“适者”为上_大家_经济观察网_2010-01-25_王梓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