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是什么在阻碍中国的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52:21
是什么在阻碍中国的崛起
bear
一、是什么阻碍中国的崛起?
美国《新闻周刊》8月18日(提前出版):海归的崛起———为什么西方化的中国人反而不喜欢西方?“这是全体中国人第一次勇敢面对世界……”这样的看法在中国大陆很普遍。但像查尔斯.张这样的人本该是不同的。他生活在国外,属于中国人所说的“海归”,但问及他时,他也这么说。好在谈到他是否愿意“海归”时,他说:“我愿意生活在美国,但我希望中国崛起……”这就是软实力,这就是文化!
或许仍然有人记得,在今年3月的中国“两会”期间,有3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制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继承、弘扬法”。中国媒体报道的大幅标题确是:“哈利波特淹没了刘胡兰”。
如同其它稍微关注中国文化领域的人一样,这些代表也只是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中国的新一代吃着麦当劳,读着哈利波特长大,不知道自己国家历史上还有李白、杜甫、花木兰,还有刘胡兰、高玉宝,甚至有大学生不知道《论语》《春秋》和《孙子兵法》。
代表们是要用立法来扭转这种现象,他们对中国文化领域的现状的担忧不言而喻。
在此,笔者不想去评论这个立法呼吁本身是否可行。通常,形式的东西(例如文物)可以用法律来保护,但是文化精神的东西,任何法律也保护不了。中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遭破坏本身只是文化衰落的结果,而非原因。没有了思想,文化也好,精神也罢,就不会有任何有效的意在保护物质和和非物质文化的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文化的衰落就变得不可避免。
文艺复兴不是复古,文化意义上的崛起并非要复活古代历史(包括历史人物)。无论是为了借古讽今还是为了弘扬传统,复活历史只是传统的很小一部分。体现在人的精神层面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有独立的思想。
现在很多人担忧文化的衰落,但只知道形式,忽视了精神,只知道文化,忽视了思想。可以设想,即使中国人今天改穿长衫马褂,留小辫子,大家都来唱京剧,也不见得能够复兴中国文化。没有思想,也就没有创造性,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很难得到衍生。传统文化要生生不息,关键在于新的创造,而创造的关键不是精神,而是思想。最终确保思想转化为核心竟争力的是制度。也只能是制度,不可能成为其他什么东西。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茨威格教授目前正负责一个项目,研究对象是数千名曾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留学的“归国”人员。茨威格说,调查显示“他们的强硬丝毫不亚于那些没出过国的我。正如“无论对错,都是我的‘祖国’。”当然,他们大多数仍愿望定居西方,这或许与中国历来就存在“帝国”或“家天下”思维模式有关,因为在这里,他们认为更有法律保证其“帝国”或“家天下”一些。
对一些海归来说,与西方的亲密接触一方面军强化了他们的防御心理。经常与海归打交道的作家兼商务顾问吉姆.麦格雷戈说:“最富的中国人往往最反西方。”即便他们在星巴克品尝咖啡或驾着新别克车兜风,他们却最不愿祖国换上西方面貌。他们追求的是更为雄心勃勃的目标:让中国成为他们心目中的伟大国家。海归中的先驱们不想成为“现代的”西方人。相反,成功的年轻海归希望突出自己是“现代的中国人”。
海归为什么会对西方表现出敌意,许多人有自己的看法。首先,他们受不了西方人对东方,尤其是中国近三十年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无知。“我们在国外时,经常有人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中国有没有现代化的高楼或汽车”,如,曾在美国生活十多年的丹尼.黄说,“有时很难不让人认为他们有偏见”。而另一些人,对西方的愤怒可以缓解思乡之苦。曾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学习过的舒浩仑(音)说,“反西方让他们感觉与自己的国家连在一起”。互联网的存在刺激而非稀释了海外“中国人”所表现出的某些民族主义。曾在澳大利亚生活过的小说家赵川(音)说:“只要一上网,他们就能完全沉浸于中国的环境当中……”
有人认为,驱动“海归”们的不全是民族主义,它反映了现如今生活在西方世界里的年轻“中国人”非凡的自信。曾在哈佛大学进修过一年的维克多.袁说:“中国年轻人感到他们有权对一切事情表达看法。”“海归”的权力也在显著增长。据统计,当前中国近100名副省长或更高级别的官员至少在国外学习过一年或一年以上。不过研究表明,中国人在国外待过更多时间后,尽管怀有某种程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好会变得更加细腻和国际化。
但是,中国政府的报告也有称:1978至2006年间,约有106万人选择出国留学,他们中只有27.5万选择回国,留在国外的大多选择继续深造、工作或加入外国国籍。此种情况对两类人产生了积极且有益影响:外国雇主有大量机会接触来自中国的顶尖学生;中国留学生则有更多机会在国外获得收入可观、前景乐观的工作。他们不必在中国国内被视为充满裙带关系和腐败的雇用制度下与他人竞争。这又是与文化无关的。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文化崛起的重要性。光有经济的发展,光有高楼大厦,没有以文化为主要载体的软力量的崛起,一个国家是不能真正崛起的。正因为有这种认识,所以要大张旗鼓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倡和鼓励文化走出去。但如果没有内部的文化崛起,又如何能够走得出去呢?
那么,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到哪里去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盛行日剧。这些年又被韩流所冲击。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并不是说日剧和韩流包含着什么高深的艺术水平,而是因为中国观众从日剧、韩流中看到和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子,引出了时代共鸣。这是一种现代和传统的有机结合,是真正国外的形式和国内人的需要的结合,基于于可以说上一种创造性的结合。
在当下,“功夫熊猫”就是最好的现成例子,你尽可以批评或认为表示友好及是冲着中国市场,但可以告诉你的事实是,在中国不可能有像美国一样三亿多美元收益,中国市场顶多算个潜在的市场。换言之,“功夫熊猫”主因是为了西方日益增长“中国热”所导致而诞生。
人们对传统文化衰落的担忧,本身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复兴传统文化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甚至很大程度上的失败。另一方面,这30年来,中国的文化领域也向西方学,并且在学的同时不断表现出文化走出去的欲望。但结果呢?正面积极的东西没有学来,负面消极的东西确拼命进来了。记住了,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是由学习者来选择的,
可现如今,还有很多人认为现在一些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中不健康的东西严重腐蚀着许多国民。这或许有些道理,但过于简单,也不公正。为什么西方好的东西学不来,色情、暴力等则蜂拥而至,学得有过之而不及呢?思考过吗?你在选择中有过真正的思想吗?
所以说,任何先进的文化都不能代替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大陆上很多人认为现在一些西方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文化中不健康的东西严重腐蚀着许多国民。这或许有些道理,但过于简单,也不公正。再请记住,学西方是做给西方人看的。但问题是,西方人所喜欢的,国人不见得喜欢。文化产品不反映民族文化,没法引出国人的共鸣,这确实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也是关键性问题之所在。
诚然,中国的文化人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国外获奖,但为什么在国内没有很大的市场呢?文化艺术是世界性的,是时代性的,但更是民族性的。没有时代性的文化,就很难要世界普罗大众接受和吸收;没有民族性的文化,就不会成为世界性。
那么,民族性就一定是世界性的吗?只能这样说,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基础。去年有德国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批评中国文学是垃圾文学,国人在网络上一片哗然。不过笔者以为,原因在于中国的作家要么不是在写中国的东西,在写民族的东西,要么又十分专注于中国的东西,专注于民族的东西。这个批评或许在某种程度是确切的。即,我为了表示友好或宏扬传统,且希望也得到国际市场的友好“捧场”,是不够的。
正如近年来,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办得轰轰烈烈,但只是局限于语言教育。况且不论政府主导的东西是否可以持续,如果只是一种语言的推广,那么文化崛起也仍然是微弱不堪的,因为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普通话说得一流的国人本身都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怎么能寄予希望或要求学了几个汉字的外国人来弘扬中国文化?
反过来说,现在,中国政府正努力吸引人才归国。国家劳动部已经启动了一项针对海外20万留学生的计划。其中,政府计划为他们提供更加优惠的收入、福利、住房政策,优惠政策还惠及归国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等等。
试想,如果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远比西方想象的光明。那么多项经济预测报告就能显示,中国在20年后可能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它没有多少前人留下的财富,白手起家成就大量财富。海外生活的中国人也继承了这样的发展传统。
如果回国人员认为他们在这个共产主义国度中找不到璀璨奢华的西方品牌或法律保障,他们是需要再仔细想想的。假若只要能买的起,这里有的是宝马奔驰。他们可以住进价值百万美元的房子、逛奢侈品牌店,如果偶尔想吃美国快餐,去麦当劳就行,况且,麦当劳早就没有什么人吃了。如果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让他们能用合理的价格雇用两个全职保姆——那么,回国的生活应该非常好的。
可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吸引可能流失到其它国家的优秀留学生归国决不是为了保全“面子”。他们深知,一流科学家和研究精英的缺失是阻碍国家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优秀留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
二、美国正继续从战略的釜底把中国掏空?
听别人告诉我:“我们这里白天的时候,美国人正在睡大觉。”也就是说,我们是在美国人不用太阳的时候才使用太阳。可是美国人睡醒了还是对我们说三道四横加指责。今天“军事不透明”,明天“军费增加太快”。不是“感到威胁了”,就是“人民币升值太慢”。美国人怎么这么霸道?
目前还活着的所有的共和国的将军们,不管是鹰派还是鸽派,都得承认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并且还主观的认为:如果没有美国在从中作梗,台湾早已统一。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如此强大?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我们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的是:文化强国、法律强国、教育强国等等以外,最最主要的是:思想强国!这方面,从历史上看,中国人也的确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中国人为美国的强大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今天地球村的所有人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的就是人才。如果没有人才,无论什么制度的国家都没有强大的可能。那么人才从那里来?差不多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靠教育。然而有例外,美国就不是靠教育。它靠的是掠夺,疯狂的掠夺世界各国的人才。这当中中国对美国的贡献最大。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已经累计向美国输送优秀人才约50万人,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精英人才。他们都是中国许多著名高等院校如:清华北大等的高材生。所以说中国人为美国的强大,作出了不可摸灭的极其巨大的贡献。顺便我告诉你,美国的小学生三年级了还在学20已内加减法,我们的幼儿园都比他们强得多。
国产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美国,因为美国是天堂。”根据20世纪70年代披露的资料,那时美国的大学里系主任这个角色,有一半是华人。近三十年以来,中国人越来越喜欢去美国了。不是去旅游,而是去了牙根就不想再回来了。
不管是志愿的也好,是被强迫的也好,早在100多年前为了美国的强大,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把自己的尸骨都扔在了美洲大陆上。那些背井离乡为美国修了几千公里的铁路的华工,大部分没有能够回到自己久别的故乡,他们并不是留在美国享清福。而是因为恶劣的工作环境、超强度的劳作、疾病、寒冷和饥饿,一个又一个的倒下去了。有历史学家形容:在美国铁路每一根枕木的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体。
今天的中国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优秀的高材生,他们只要一拿到毕业证,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出国。绝大部分去了美国。在成绩排行榜中前几十名的人都走了。如果你是属于头几十名高材生中的一员,而你又没有去美国或者你暂时还没有走,就会有人问:你怎么还不走?想想看这是民间潜藏着的多么可怕的思潮。它的威力远远超过“094战略导弹核潜艇”。现实就是:一流的学生去了美国,二流的学生留在国内。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前仆后继。
中央党校的一位女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站在星条旗下的一流人才与站在五星红旗下的二流人才进行对抗,对抗的结果还用说吗?”
谁都知道这样的道理:现代化建设靠人才,造就人才靠教育。但也总是保留下半句或不去想及去做:留住人才靠什么?是靠教育吗?
的确,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在教育这个话题上,中国人是个冤大头。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起,2.5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流进了日本人的腰包。这些白银等于清政府十几年的全部财政收入。也就是说中国人不吃不喝十几年才能攒下这笔钱。这是中国人民多么沉重的负担。有一种说法是:日本拿到赔款后,主要投入在教育上。即使这种说法不对,那么也有相当部分的钱是用在了教育上。这样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第一次拿出大笔的钱,给外国人办教育的事。你说不是怨大头是什么?
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对自己孩子的培养,按现在的物价计算,从幼儿园开始到研究生毕业,培养一个学生至少也得几十万元。这是普通家庭支出的重头戏,全国的老百姓将投入多少钱呐?国家又要投入多少钱呐?这二者加起来那必定是个天文数字。问题是我们付出的血本,培养出的人才却白白送给了美国。这实质上就是中国人拿钱给美国人办教育。不是怨大头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看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希望。怨大头还不知道做到何年何月?
美国是最会使用资本积累政策的国家。促使经济增长的资本包括自然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资本。
“人力资本积累——这是最重要的资本积累。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就职演说中,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即人力资本是体现于劳动者身上的人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同时,他明确指出“20世纪以来,美国90%的产品更新依靠的是人才的智力,而不是传统的劳力或资本。”
美国早就看到了积累人力资本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一方面提升了美国自身的科技研发水平,另一方面阻止了他国通过科研赶超美国的速度和力量,实为一箭双雕之举。
纵观美国对人力资本的争夺政策,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移民引才,即通过颁行修改(移民法)对学有专长的外国人才优先移民;
二是趁火打劫,即在别国危难时机抢夺该国的关键人才;
三是重金收买,即通过高薪手段“挖掘”别国的人才;
四是优惠吸引,即以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吸引外国人才;
五是截留学子,即以优厚的奖学金吸引并以优越的待遇截留外国留学生。
虽然这些措施表面看来使美国投资不少,但实际情况是,美国却省去了人才成长过程中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全部投资,甚至省去了部分大学低年级的投资,直接从高层“窃取”了人才,因而反倒节约了巨额教育经费,所以对美国有百利而无一害。
有了大量科技人才,美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坚强的智力基础,以此为主要支撑的综合国力的保持与提升自然就有了强力保障。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本来就是靠外来人才发家的。美国大量引进外国人才,加速了本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正如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称:“他们(指移居美国的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的贡献和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使美国变得更加富强。”
就连美国人自己也认为:美国得到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带来的巨大好处,因此“我们欠留学生的祖国一大笔债。”
20世纪40年代,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就是美国抢在希特勒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其实真正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有相当多的人并不是美国人,是引进的人才。
“未来的战争”一书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和海迪.托夫勒,在他们的书中写道“二次大战期间,科学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有时甚至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纳粹由于驱赶和灭绝一些欧洲最杰出的科学家(其中许多是犹太人),严重的挫伤了他们自己的军事力量。而盟军则四处网罗这些人才,让他们参加曼哈顿计划,并最终生产出了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还有一些人则在战略研究、政治科学、心理分析等领域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此外,盟军还竭尽全力绑架德国的原子能科学家,以避免希特勒拥有自己的原子弹。
随着信息与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这种正反两个方面的人才流动的军事和商业意义就越来越大。美国著名管理学理论家汤姆.彼德斯说过这样一段话:“硅谷的一大秘密就是巧妙地偷窃第三世界的人力资源。也许,硅谷的当地人正在纷纷离去,但是,陆续迁进的印度人和中国人,他们的作用绝非是仅仅弥补空缺而已。”
在这场世纪大“移民”中,使美国成为了当今的世界第一强国。损失最惨重的或许就是中国。假若不能改变中国的制度和教育,掘起的中国,还可能拿不出任何办法来制止这场旷日持久的民族大流血。实际上,自鸦片战争起源,早已演变成一场没有枪炮声的民族战争,只是许多中国人还没有觉悟或没有认识道罢了。
据说,中国的政府官员也好,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好,软件工程师也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顶尖的人才,都早已上了美国的黑名单。剩下的问题只是他想把谁挖走了。美国人使用的办法其实很简单,给你很高的薪水,给你很优厚的待遇。中国国内的工资水平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只要是被美国人瞄准上了,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住美国人的诱惑。于是,我们千辛万苦培养的人才,就源源不断的流失了。高技术亦然!有时候,我们顶尖的科学家,其思想在这某种方面也是一塌糊涂的,当然,你也可以将其称之为“高尚”。
如,那个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经过自己几十年极其艰苦的努力,成功的培育出杂交水稻。对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立下汗马功劳。也对全世界人们的吃饭问题,做出巨大的贡献。对袁隆平的评价无论怎样都不过分。
但如果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能够在世界上申请专利成功,那么中国将获得一笔十分巨大的经济财富。其财富的价值不是几十个航空母舰舰队所能相比的。可是,当我们把专利申请送到美国人手里的时候,美国人拿出一大叠有关杂交水稻的详细资料,对中国人说:一项技术秘密在申请日之前,如果已经泄露出去,那么这项技术也就失去了申请专利的资格。也就是说,早在申请提出之前,有那么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人,把杂交水稻的技术秘密散布到各种媒体上。美国人早把这项技术秘密拿到了99%以上。杂交水稻技术申请专利自然告吹。
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缺,才申请了一个子项目的小专利,这个小项目只能占整个杂交水稻技术总量的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在靠知识产权打天下的今天,我们打败了一场极其重大的战役。而且是一败涂地。
再如,宣纸厂允许日本人把整个生产过程录象带走。后来发现日本的宣纸产量和销量比中国多得多。
据说还有这样的笑话,东北的一位搞大豆生产科技研究的专家说:“人家大老远来了,不告诉人家点真东西,多不好意思啊,况且也得让他们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