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滋味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1:18:57

读书,欲有所得,最好方法便是“蒸馏”。“蒸馏”过程,就是撮事物精髓,不原事物本质的过程。
郭沫若说读书不妨就“读破一本”,就是强调读书要“蒸馏”。清人袁枚说:“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会吃者长精神,不会吃者生痰瘤。”
这不也道出读书“蒸馏”的要义吗?爱因斯坦推崇“总、分、合”三步读书法。即,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再逐页却不是逐字地略读一下全文内容,略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这一读书法,更是深得“蒸馏”之神韵。
读书“蒸馏”,“疑”应该是其催化剂。正如郑板桥所言:“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一个“疑”到“悟”的演变、升华,进而令其从无疑处“教育疑”、有疑处“却无疑”。自然,“蒸馏”不能太呆板,太书生气,像明人鹿善继在《四书说约》中所说的那样,“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如果我们能够联系生活裎、生活实际而悟而思,则定然收到“阳光驱雾”、豁然开朗之功,这般“蒸馏”,不是纯而又纯,精而又精的么?
书之味,无奇不有,甜酸苦辣,百味聚集。有抒情的,有伤感的,有忧国的,有爱民的。林语堂曾说:“一个人读书,首先要寻求思想之味,而且他也能够获得书中的‘味’。”“蒸馏”,就是要帮助读书人从书本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一个通过“蒸馏”读书而从中获取真趣味的人,必然同时享有如饮醇醪般的迷醉。以致拥有温柔敦厚的读书心灵和文人趣味。
在城市日渐繁杂的喧嚣中,在沉重生活的缝隙中,人们向往书中那些安静、悠闲、轻松、充满人文精神的生活。躲在小楼一角,手捧心仪已久的书籍,在抖动的书页里,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与那些高尚的人们和思想进行着心灵沟通。如此不断沟通,不断“蒸馏”,仔细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便成了读书人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享受。有着这般满心满目满耳惬意的读书人,我想,都会得到人生的交货和灵魂的泅渡。
一位英国作家说:“读书人和不读书人的距离,就如同死人与活人之间的距离一样。”这不免说得有点绝对化,但一个不得“蒸馏”要领的读书人,在书籍朋友面前,如一个愚钝的人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一样,充其量不过是一具木偶而已。每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信然。
哲人说:人类认识自身的方式,最佳的莫过于求知、思索、追忆和缅怀。这些主要方式,在阅读的整个过程里都可以找得到。我们需要积极地入世、奋发、获得,大部分时间里,还需要在宁静平各的状态下反思,否则,我们只会变得日益浮躁和缺少人性,最终走向封闭和失落。
人生多苦涩。读书人尚能在辛苦之余,将身子从俗界中拔出一刻,将书“蒸馏”一番,与书中人物默默交流,于一瞬之间体味世间永恒之美,何其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