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宗旨与 郎平、刘翔、下岗工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11:26
黎阳
2008.8.24.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的骆宾王写了篇文采横溢的《讨武瞾檄》,把武则天骂了个狗血淋头。武则天听了后的反应却是:“宰相安得失此人”——如此人才不得其用,是宰相的过失。
郎平执教美国女排,美国女排大有起色。可见郎平是个人才。如此人才中国不能用却为美国所用,那又是谁的过失呢?
如果中国想用郎平而郎平不干是一回事。如果郎平想为中国所用而不可得则是另外一回事。郎平1988年去美留学,1990年中国召她回国带领中国女排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她便中断了在美国学业回国参赛。她曾两次拒绝担任美国女排教练。当中国聘请她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马上接受了。可见至少在当时她是愿为中国所用的。有才且愿为中国所用,最终结果却是一反初衷,从中国女排教练变成了美国女排教练,这岂不蹊跷吗?这岂不“气死人也么哥”吗?
如果光是一个郎平如此或许可以说是偶然。但退役的中国运动员形成了“海外军团”,那就值得深思了:为什么?
且看如下新闻:
——孙雯:现实残酷女足退役后不如“冠军搓澡工”
——中国退役运动员生活难得保障
——众多没能取得成绩运动员的结局是找不到工作,甚至落得残疾。
——郭萍26岁退役时,除了小学文化程度和因运动受伤垮掉的身体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四年后,这个前马拉松冠军说自己被愚弄了。退役后,郭萍除了病痛一无所有
——运动员们享受的终身福利制度已经不存在了。运动员们长期重复的身体训练和缺乏适当的文化教育让他们在这个新的经济社会里成了最差的竞争对象。
——前速滑运动员、北京2008奥运会奥组委成员、1994年冬奥会奖牌获得者叶乔波在接受《中国日报》的采访时说:“运动员在退出体育后必须选择第二个职业,他们中很多人是由于受伤病困扰而退役的。”
——退役冠军不当“二奶”就是给运动员“丢脸”?
——根据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的估计,每年退役的专业运动员达6000人,其中大约有40%的人很难找到工作。
……
这一切其实都源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体育的宗旨究竟是什么?
毛泽东的主张:“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目标:体育大国。追求:整个民族健康水平和体质水平的普遍提升,而不仅仅是少数体育“精英”的美仑美焕。
所谓“体育大国”,说白了就是“人人参与,全民‘玩’体育”。体育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生活必需,是个人爱好和自我锻炼的需要,而不是参与者的谋生手段。文武双全、有知识又爱好体育并有运动擅长的人最受社会的欢迎和推崇;只会读书、不爱好、不参与、毫无体育特长的人则难受敬重,甚至会被视为“发育不全”的“半残废”,至少是不合群,难交到朋友。“全民皆兵”的水平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体育大国”的水平则是“招之即来,来之能赛,赛之能赢”——随便找某项运动的爱好者通过短期集训就能与其他国家一较短长(郎平2008年2月时还是个“光杆司令”,组队集训半年便拿了奥运会女排银牌)。
这样的体育大国组团参加比赛,奖牌自然水涨船高,而且货真价实。——即便拿不到多少金牌银牌,那又如何?整个民族的总体体质水平高人一筹,这就是最好的金牌银牌。
这样的体育大国的运动员实际都是业余的——从事某项运动是出于个人的业余爱好,练出了水平就去比赛,赛完了原来干什么还干什么。如果专长某项运动,年纪大了不能赛了不难转行当教练当顾问,以其所长为其他体育爱好者提供服务——整个社会都玩体育,形形色色的运动俱乐部遍地开花,对各种运动指导教练的需求源源不绝:目标不是为奥运会拿金牌,而是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服务。有了这样广泛的社会需求,运动员的“退役后生活出路”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至少不至于成为“老大难”。(许多中国退役运动员到国外往往就是在这样的俱乐部里当指导教练,面对的是“体育大国”的社会的需要,而不一定是奥运会拿金牌的需要)
总之,如果体育的目标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建立“体育大国”,那第一,比赛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奖牌;第二,运动员来源的根本方向是业余为主;第三,退役后生活出路问题不成为运动员最大的后顾之忧。
体育一旦背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宗旨,就只能变成脱离群众、以拿金牌为根本目标的“应赛体育”、“金牌体育”,变成“商品体育”,变成“政绩工程”,变成瞒天过海的骗局:用少数人参与的“精英体育”来取代全民参与的“人民体育”;用有形的奖牌来取代无形的“人民体质水平”;用少数体育精英的成功来掩盖“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战略总目标的失败——如同用“朱门酒肉臭”的表面繁荣来掩饰“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现实。
中国现在是“金牌大国”。但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了多少体育?(“搬砖”搓麻将、打扑克之类不算。)被“应试教育”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中小学生有多少时间精力情趣天天玩体育?工人、农民、农民工、“房奴”们有多少精力财力心情天天玩体育?为上下班累得筋疲力尽的打工族们天天有多少时间精力情趣玩体育?整天为“托福”、“鸡阿姨”、“英语四六级”、拉关系求工作不可开交的大学生们有多少精力财力心情天天玩体育?
体育与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实际脱节。“金牌大国”的金牌全部来自“比赛专业户”:“职业运动员”——从小与世隔绝,天天“魔鬼训练”,全部生活内容只有一个:拿金牌。
丘吉尔曾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金牌体育”系统中的中国运动员。而且中国运动员奉献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其他许许多多更宝贵的东西:终身健康、童贞童趣、教育机会、生活自由、青春欢乐、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家庭团聚……
“金牌体育”的真正受益者不是运动员,不是老百姓,而是政客和商人:金牌=“政绩”+利润;金牌越多,“政绩”越大,商业油水越足。——当然,“回扣”也少不了。
“金牌体育”一切为金牌。“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能拿到金牌就是一切。运动员一旦上了年纪、有了伤病、不再有希望拿金牌,便丧失了在系统内的存在价值,就成了“金牌药渣”,就只能被淘汰,只能被毫不留情地从这个系统踹出去。
在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制”为宗旨的全民体育系统里,没希望拿金牌的运动员仍然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专长为发展全民体育的需要服务。但在“金牌体育”系统内,这种需要不复存在。退役运动员只能到市场经济体系里去谋生。
市场经济只认利润,只认商业价值,对“半路出家”前来谋生的退役运动员也不例外。而退役运动员们人生最宝贵的一切:青春、健康、教育机会、谋生能力……早就为夺金牌牺牲掉了,已经被“金牌体育”榨干了。“一将成功万骨枯”。每个金牌冠军背后都有众多的失败者。除了极少数成为商业广告明星的幸运儿,多数运动员退役时往往一无所有,只剩下伤病交加的躯体和毫无竞争力的教育文凭,几乎不可能“从头再来”,只好沦为市场经济里“弱势中的弱势”。
“退役运动员”这一称呼本身就意味着承认当运动员如同服兵役,象军人一样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军人为国服役受了伤,国家要负责其日后生活出路(不过现在这一条也变了,退役军人的生活出路问题也因“市场化”而日益难保证了)。运动员为国服役受了伤,国家同样应负责其日后生活出路。可惜“金牌体育”体制只在要运动员做牺牲时才大喊大叫“为民族争气为祖国争光”之类,当运动员因伤病不能再拿金牌时就不再认这个帐了,给点微不足道的遣散费便走人完事——这跟“工人下岗”、“买断工龄”有什么两样?同样是榨干了一生血汗,一旦没有利用价值便一脚踢开,丝毫不管人家死活,不管人家如何生存,任其自生自灭。
《中国青年报》2008年8月23日的文章《中国奥运冠军故事为何总是“苦大仇深”》里有如下叙述:
——“中国奥运冠军的故事往往非常沉重,很有点‘苦大仇深’的砺志意味:很多人都出生在一个生活困难的家庭,艰难困苦磨炼出他们超强的韧性和不屈的精神,经过刻苦努力很不容易地进入国家队。然后体育生涯又充满坎坷,连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并在魔鬼训练中经历过骨折、视网膜脱落等身体伤痛,流过无数的汗水和泪水,但通过顽强拼搏、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看许多国外媒体的冠军故事,则是另外一种味道,往往很轻松、快乐、活泼。没有那么多英雄事迹,没有什么艰难困苦,没有伤病和痛苦,也不是道德完人,从事一件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可见中国有钱人的孩子不会从事“金牌体育”(有几个“煤老板”的孩子肯当“比赛专业户”、忍受“魔鬼训练”之苦?)。往往穷人的孩子才肯被“动员”来干“金牌体育”——不是为了玩,而是把“金牌体育”当成改变受苦受难的悲惨命运的唯一希望。这样的穷出身的运动员退役后能指望靠家庭资助生存吗?
多数退役运动员“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国家不养市场难容,无钱无势的父母靠不上,多病多伤的躯体撑不住。为生存只好满世界“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海外军团”从无到有日益发展就不奇怪了:“弃之为废,用之为宝”。“金牌药渣”对拿金牌而言是“废”,对“满足全民玩体育的需要”而言是“宝”。
“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她们就不能为国效力、非得出国去执教其他球队?”这句话问得不错,只是问错了对象:不应该问参加“海外军团”的退役运动员,而应该问“金牌体育”+“市场经济”的“特色”复合体制:“金牌体育”不要,“市场经济”不要,结果是你不要,别人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金牌体育”+“市场经济”的“特色”复合体制,就不可避免“不能为国效力、非得出国去执教其他球队”这个“特色”结果。这叫“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如果说这些“海外军团”是“汉奸”,那么把这些人赶走、放走的有关官员就是“汉奸头子”:既然说“汉奸”,那就意味着破坏了中国的利益。既然这些人到国外就破坏了中国利益,那为什么容忍这种情况发生?为什么不保证这些因为国服役而牺牲了个人生存能力的人在国内的生活出路?要杜绝这种“汉奸”,那就要从源头做起,变“金牌体育”为“人民体育”,按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制”的宗旨搞体育,恢复“拥军优属”的传统,象优待退役军人那样优待退役运动员。做不到,就是蓄意制造“汉奸”。
骂“海外军团”为“汉奸”者无非是嫌他们妨碍了中国拿金牌。但“少拿金牌”给中国利益造成了多大破坏?中国“精英”政客在美国‘两房’债卷中一下子就白扔中国相当于两万八千亿外汇人民币的外汇储备,这给中国利益造成的破坏比“少拿金牌”大多少倍?要真关心中国利益,要真恨汉奸,那就应该瞄准那些真正给中国利益造成如此巨大破坏的“精英”政客。不管三七二十一雄纠纠大骂“海外军团”的退役运动员并不能真正捍卫中国利益。如果把“拿金牌”作为判断一切的唯一标准,其他一切都不管不顾,那这种心态跟古罗马的奴隶主到斗兽场看角斗士互相撕杀取乐打赌下注的心态没什么区别:胜负输赢就是一切,别人的死活是不管的。所以才会只看到代表输赢的金牌,即便其演变成一场残忍的游戏也不在乎。
看透了“金牌体育”的本质,对2008奥运会刘翔的临阵退赛就容易理解了。刘翔本人没什么好质疑好责怪的,因为他实在是身不由己——所有运动员都不过是“金牌体育”这个大系统的掌中玩物,只能任其蹂躏,爱怎么捏就怎么捏。每个运动员的“金牌寿命”是那么短暂,代价是那么高昂,满身病伤退役后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人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为自己的终身攒点积蓄。刘翔自然无法例外。何况那么多“金牌政绩”和“金牌利润”跟他联在了一起,岂能容他自行其是?杨贵妃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刘翔呢?“十三亿厚望在一身”——年仅24岁、长期在与世隔绝的单一训练环境中成长的年青人哪吃得消这个,早被压得气也透不过来了。——在这里就看出“金牌大国”与“体育大国”的区别了:如果中国是田径大国,刘翔们如同乒乓球选手一样层出不穷一抓一大把,哪至于把“1356——13亿人、56个民族”这顶比泰山还重的牌子挂在他一个人身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金牌体育”系统中同样“身不由己”。
刘翔退赛,真正应该质疑指责的不是身不由己的刘翔,而是为了政绩和利益专门制造、任意摆布“比赛专业户”的“金牌体育”+“商品经济”这个“特色”复合体质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