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新闻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04:12
本次大会是在新时期改革发展建设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积极迎接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肩负起推动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完成好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努力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一 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建设的主要工作和成就
关键词导读: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型号任务圆满完成
■民用产业发展壮大 自主创新成果突出
■改革调整不断深入 基础能力显著提升
■人才建设迈上台阶 组织管理更加规范
■企业文化成果不断 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1999年7月集团公司成立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型号科研生产试验和改革发展建设等任务,历届党组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各项方针政策,牢牢把握住正确的发展方向,先后组织召开了3次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000年2月,集团公司成立不久就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制定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发展航天、壮大民品、改革创新、提高效益、走向世界”的发展方针,明确了集团公司的定位、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描绘了母子公司体制的总体框架。
2002年8月,集团公司召开了第二次工作会,制定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02~2005年发展与建设纲要》,提出了“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以导弹武器系统、宇航技术与产品、主导民品为三大主业,确定了“发展航天、强大集团、改革创新、铸造一流”的发展方针和“专业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建设方略,进一步推动了母子公司体制建设。之后,集团公司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1000亿”的经济发展目标。
2004年12月,集团公司召开了第三次工作会,作出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关于加速发展民用产业的决定》,提出了要实现由发展民品到发展航天民用产业的转变,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实现由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到市场经济规范化管理的转变,并确定了卫星应用等重点发展的五大领域。
9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综合部门和军队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下,集团公司历届党组按照上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无私奉献,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在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从1999年成立到2007年底,集团公司总收入从133亿元增长到606亿元;利润总额从2亿元增长到超过50亿元,进入了中央企业30户重点盈利企业之列;资产规模也从296亿元增长到1271亿元,进入了中央企业的第一梯队。与此同时,集团公司的经济运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成本费用率从1999年的近100%降低到2007年的92.9%,净资产收益率也从成立之初的2%提高到15.8%。数据表明,集团公司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高。
二是型号科研生产试验任务圆满完成。在宇航领域,集团公司圆满完成了神舟五号飞船、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和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飞行任务,铸就了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两座新的里程碑;实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00次发射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商业卫星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完成了型号科研生产任务。
三是航天民用产业发展壮大。集团公司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开展了上海和西安两个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建设,通过多渠道融资,扩大了航天民用产业的投资规模,以上市公司和重点产业化项目为代表的航天民用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民用产业收入规模达到了279.8亿元;同时,集团公司对民品公司实施了清理整合,投资链条和管理链条大为缩短。
四是自主创新成果突出。集团公司全面开展了创新型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围绕“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和生产一代”,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是改革调整不断深入。集团公司推进了母子公司体制建设,先后成立了财务公司和投资控股公司,完成了一院、四院、五院总体上升,实施了新六院、航天时代公司、航天工程咨询中心专业重组,分拆成立了新的长城公司,挂牌成立了七院和十一院;完成了一院、五院、八院内部专业重组和组建工作;与中国卫通联合组建了直播卫星公司;同时,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企业改革脱困等工作也顺利完成。
六是基础能力显著提升。集团公司围绕型号科研生产任务需要,加快推进了重大区域统筹建设、条件保障和信息化建设。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生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型号产品和宇航产品的研制、生产和试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七是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集团公司加大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新增两院院士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同时,注重发挥科技专家的群体作用和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实现了新老交替的平稳过渡。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新一代航天人才队伍已经形成。
八是组织管理更趋于科学规范。集团公司充分继承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丰富完善了系统工程理念,加强了航天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同时,大力推进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工程、强化预算管理、委派总会计师、监事长制度和总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审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
九是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新成绩。“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集团公司党组被中组部评为“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同时,集团公司开展了以视觉、理念和行为三大识别系统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航天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体系。
十是广大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集团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干部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职工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收入大幅提高。在集团公司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广大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同步提高。
二 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关键词导读:
■坚定不移地承担起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
■坚定不移地承担起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
■坚定不移地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产业化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动航天产品与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坚定不移地把集团公司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我国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艰巨的历史考验。对集团公司而言,经过9年的探索与实践,也到了必须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要求,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要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对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公司要坚定不移地承担起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
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公司要坚定不移地承担起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表明,航天科技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的代表,必须始终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前列。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重要的推动力量,集团公司必须在今后一个时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完成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探索研究,超前部署和发展航天领域的若干前沿技术,在航天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新的跨越,使我国航天科技这一战略性高科技产业,率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好这些任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
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公司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更多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在推动航天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和国内外大企业集团都积极地与集团公司开展了战略合作,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集团公司一定要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不仅要在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信息技术产品、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特种车辆及零部件制造、空间生物产品等6大类业务领域,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航天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打造现代航天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更要加快推进相应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产权管理、法人治理结构、选人用人、考核评价、薪酬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加速市场化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
在新的发展阶段,集团公司要积极应对太空经济时代的挑战,坚定不移地推动航天产品与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太空经济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当前,世界上许多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和企业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增强在太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开支和预算,加快技术创新,加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市场也在追逐这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集团公司必须在加快天基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面网络终端设备制造的同时,大力发展以运营服务为主的卫星应用产业,使航天科技产品与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坚定不移地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从几年来发展与建设的情况看,集团公司到2010年可以实现“两个1000亿”的经济发展目标。但也要看到,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中央企业的发展势头都十分迅猛,从经济规模上看,集团公司的差距还相当大。另一方面,集团公司是一个从行政管理体制转变而来的军工企业集团公司,在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能力结构布局、经营管理机制、产业发展能力和经济运行质量等方面,则存在着更大的差距。因此,在建设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基础上,集团公司更加明确地提出,要全面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集团公司实现战略转型升级的根本方向。
综上所述,集团公司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决定了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是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集团公司要应对太空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肩负起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完成好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归根结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建设。这既是对集团公司三次工作会和两届党组制定的发展战略的继承、完善和发展,是对“围绕新目标、建设新航天、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总体要求的进一步具体落实,也是新一届党组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集团公司未来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三 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导读:
■目标定位:从国际一流宇航公司调整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产业结构:三大主业调整为四大主业
■组织构架:由集团公司、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专业公司、上市公司以及直属单位构成
■能力布局:新增四大基地
■实施途径:实现六个战略转型
本次会议出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战略转型指导意见》,为集团公司未来几年的改革发展建设勾画了宏伟蓝图,即:到2015年,构建完成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在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总收入在2007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500亿元;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发展水平高,产业发展能力强、军民融合程度高,国际竞争能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
新体系的主要特征:
一是在目标定位上。新体系将发展目标从国际一流宇航公司调整为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从与国际大型航空航天企业集团对标、加速实现国际接轨、满足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这个目标的内涵更加全面、更为准确、也更具特色。这样的定位调整,更加突出强调了规模化发展,更加符合集团公司未来主业的内涵和范畴,也更能准确地反映出集团公司未来的体制机制构架。
二是在产业结构上。新体系在原有导弹武器系统、宇航技术与产品和航天民用产业三大主业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为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四大主业的新格局。将三大主业调整为四大主业既符合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向,也是集团公司做强做大的内在要求。
三是在组织架构上。新体系以系统工程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对现有组织构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由集团公司、8家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若干家以航天服务业为主业的专业公司、若干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以及直属单位构成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组织架构,形成了层次分明、管理清晰、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架构体系及相应的职能定位。其中,集团公司是核心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具有综合性的管理职能;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是宇航系统、导弹武器系统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三大主业的发展主体,并可采取参股的形式参与航天服务业专业公司的发展与建设;长城公司、财务公司、投资控股公司和直播卫星公司等专业公司以航天服务业为主业,是集团公司在航天服务业相关领域内实施整体管控的市场化公司,是集团公司的行政管理转化为市场运作的载体;境内外上市公司是集团公司、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实施产业化运作和投融资的平台;直属单位是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大型航天系统工程管理、航天文化、技术基础等领域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力量。
四是在能力布局上。新体系在航天北京、航天上海、航天西安、航天成都四大科研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化发展要求,新增了航天天津、航天内蒙古、航天香港(深圳)、航天海南四大基地。这样的新布局,更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更有利于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了紧密结合。从未来发展看,新的八大基地将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资源集约的航天产业基地群,更加符合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可以综合提升四大主业的产业化发展能力。
五是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从发展理念上看,新体系更加强调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打赢未来战争体系对体系作战的需要、强大与壮大经济规模的需要、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需要以及提升我国航天技术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从发展模式上看,新体系更加强调市场化的发展,更加关注市场和用户,更加注重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用市场的手段和机制解决问题,使集团公司真正实现从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经营的转变;新体系更加突出主业的延伸拓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加强产业发展能力建设。这些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构建新体系的实施途径:
一是实现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转型。要完善宇航系统和导弹武器系统的型谱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质量与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展两大主业的内涵,实现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的转型。
二是实现从以制造为主向制造与服务相结合转型。以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技专项任务和重大产业化项目为牵引,做强做实产业链上游的航天制造业。同时,通过实施战略重组、整合内外部资源,重点发展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及软件、国际化服务、房地产经营等业务,加速向处于下游的航天服务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格局,实现从产品制造向产品制造与运营服务相结合的转型。
三是实现从以航天型号为主的任务型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任务能力型转型。全面推进重大区域统筹建设,重点提升总体设计、总装集成、大型试验和关键核心专业能力,满足型号任务从研制到批量生产直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军民两用专业技术、研制生产能力、基础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充分融合,通过整体资源配置,提高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能力,实现能力从适应宇航和导弹武器系统向适应军民融合型产业的转型。
四是实现以单一产权为主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产权转型。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可以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专业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以产权为纽带,吸收外部资本和资源,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提升规模经济水平;境内外上市公司以资本市场为平台,通过资本运作,加大投融资力度,适时整合非保军资源和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资源,有条件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可以整体进入上市公司;以航天服务业为主业的各专业公司通过集团公司内部参股和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的模式,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清晰的多元产权结构。通过上述手段,实现各经营实体从单一产权为主向市场为导向的多元产权转型。
五是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针对新体系中四大主业的特点和不同的经济实体类型,实施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例如,宇航和导弹武器系统主要以成熟的系统工程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则更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必须设立专职的董事和监事,采用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和激励机制。要大力推动信息化、数字化和流程再造,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要继续加大实施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力度,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规章制度体系,真正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型。
六是实现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在广泛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在运载火箭发射服务,整星和零部件出口,宇航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输出等多方面,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规模。积极将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主导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在航天服务业,特别是卫星运营服务领域,要加大与国外大企业集团的合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国外客户。通过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实现发展战略的着眼点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型,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为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总体要求
关键词导读: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
■求真务实 科学发展
■加强学习 改进作风
要实现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其重要的载体就是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本次会议出台的《指导意见》,是构建新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全面推进新体系建设,是对党组和各级领导班子能力水平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面临的一次崭新挑战。因此,必须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是集团公司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行的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型。全面推进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就是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航天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维护国家安全、带动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力军,集团公司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在新的历史时期,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自身的实践,引领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就是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各单位既是新体系的组成部分,更是构建新体系的责任主体,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以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为己任,按照《指导意见》确定的战略方向,不断探索、实践,在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出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就是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当前,集团公司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国民经济对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的需求也十分迫切,而集团公司现在的能力和条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任务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确保完成好任务。同时,集团公司在发展中面临着十分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也迫切需要通过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提升实力,做强做大。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这项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必须只争朝夕。
二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集团公司会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在新体系的建设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要突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更好地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要求。当前,新体系中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完全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在这些领域,如果不能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还是依靠行政划拨的方式实施资源整合,用决定型号立项的方式决策项目投资,用行政领导的标准选聘经营者,结果可想而知。所以,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上的障碍,让体制机制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这也是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很重要的内涵。
三是要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处理好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中的三个重要问题。
第一是如何看待到2015年实现2500亿元这个经济目标的问题。一方面是这个目标要在2007年底总收入的基础上翻两番,是极具挑战性的,从宇航系统和导弹武器系统两大主业的发展形势看,实现经济规模增长是有把握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关键,其经济增长的空间很大,经过测算,如果发展得好,2500亿元的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在2500亿元的构成上,特别是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绝不是简单的累加,一定要形成若干家数百亿元规模的核心企业和重点项目。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集团公司必须注意经济质量的问题,在追求规模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经济效益。
第二是如何解决快速发展中的风险控制问题。在新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必须敏锐地识别并有效地控制存在的各种风险。首先,决策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在决策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去决策,决策的产业项目必须符合《指导意见》确定的方向;其次是要把握住选人、用人上的风险,要德才兼备;再有就是要关注在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建立有效的监督防范体系,而这些必须要有到位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团队共同来保证。
第三是如何处理好各单位协调发展的问题。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构建新体系不是为了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而是通过引入更多的市场手段,充分发挥好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的总体牵引、专业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好专业公司、上市公司的市场职能以及直属单位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为改革发展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各单位必须要站在国家利益和集团全局的角度上,树立“一盘棋”的观念,在新体系建设中更要处理好协调发展的问题。
四是要加强学习、改进作风,切实提升领导班子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能力和水平。
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是“一把手”工程,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各级领导班子必须充分认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的风险和困难,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能力和水平,这一点至关重要。
各级领导班子要切实提高战略管理和执行的能力,切实提高统筹兼顾、科学管理的能力,切实改进作风,提高带队伍的能力。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动全员参与新体系的建设,使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深入人心,成为集团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目标。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