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苍蝇”领着我们去认识“家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09:48
让“苍蝇”领着我们去认识“家蚕”
我们知道,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是由具体形象的认识到概括抽象的过程。但是,对于家蚕的认识,由于具体的教育实物资源的缺乏,所以,作为海岛的学生,甚至包括教师,对蚕的认识是陌生的,对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也不清楚,即使学生按照教材所介绍的生搬硬套地记住了,那也不代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为这里缺乏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体会过程。生物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引进形象直观性质的课程资源,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那么,在认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中,没有家蚕可用,我们找什么代替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赵德敏老师所教的二年四班的课堂。
一开课,赵老师先与学生谈起自己对季节的看法,说到自己不喜欢的是夏季,原因是夏季苍蝇太多,接着赵老师又说起小时候到厕所除四害,去抓墙角“黑色的苍蝇蛹”的故事,谈到蠕动“蛆”,说起会飞的苍蝇……, 而且一边给学生介绍,一边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随着他的介绍、板书、引导和学生的总结认识,我恍然大悟:赵老师是准备将学生最为熟悉,也最感观的苍蝇的一生为代表,对学生进行“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的教学。用学生对身边熟悉的“苍蝇”来代替对“家蚕”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的认识,来加深学生对昆虫由卵→幼虫→蛹→成虫的过程认识。而把课本中的实例“家蚕一生”(教材内打乱的图解次序)仅作为本课的一个知识点和一个习题训练的方式。
此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连那些平日不愿意学的孩子也要举手,因为课程资源的输入不仅为学生解决学的疑难,而且也给学生带来了学的兴趣。
时下,课程理念观流行这么一句话:教师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站在生物课程与生物教材的关系立场上,这句话我们可以意会成两层含义:第一,教材里的内容不等同于所有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生物教师向学生介绍的学习内容不仅限于一本教材,教材只是课程及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只是学生真正所学需要的一部分, 教材不等于是学生学习的所有,生物学习内容应远大于教材;第二,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用教材里的内容去教,学生不易理解接受的话,那么用不是教材的内容去教教材,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行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