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科学原理:驳斥“中医伪科学论”3 - 21CN.COM - 新闻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24:35
中医的科学原理:驳斥“中医伪科学论” 2006-10-23 11:14:24 21CN论坛

  在第五章经络学说中,笔者对前人研究中发现的经络现象的证据,经络现象的特征,穴位的组织结构和国内外关于经络的各种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经络模型——“往返递进连续反射模型”的假说来解释经络的结构,希望将来有人能用实验来验证这个模型的正确与否。

  在第六章病因学中,笔者运用现代科学对中医病因学说中六淫、七情、疫疠、饮食劳倦、外伤、痰饮、瘀血等概念的实质以及运气学说的实质进行了阐述。例如,关于“寒邪”的实质,笔者写道:

  “寒即低温。寒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寒冷使呼吸道黏膜的穿透性降低,毛细血管收缩,因此,病毒容易从呼吸道侵入人体。

龙评天下 九球天后潘晓婷 清纯秀气 ·商业秘密:房价中有多少“行贿成本” ·性学家李银河:我为何主张卖淫非罪化 ·纪念馆为什么让鲁迅“断子绝孙”(图) ·学者朱学勤的“人吃人史观”令人费解 ·面对“小姐”这个复杂敏感的社会问题 ·“房价下跌使城市居民大量破产”吗? ·愚昧!妻子帮丈夫强奸女儿引发的悲剧

more....

  对于外寒证来说,寒邪就是诱导患病的低温气候。……内寒证是内分泌和能量代谢失调而引起的机能障碍”,以器官的血液循环不通畅,能量代谢降低为特征。

  在第七章诊断学中,笔者运用现代科学对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和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实质进行了阐述。在关于脉诊的论述中,笔者用科学的语言对中医常见的病理脉象二十八脉和十怪脉进行阐述。例如,对于“浮脉”,笔者写道:“浮脉是脉搏位置表浅,体表血管舒张,血管弹性阻力降低,体表血流量相对增加时呈现的脉搏形象。主要病因为风寒或风热初袭的表证,即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疾病的初期。由于致热原的作用,病人发热,心率加快,代谢加强,体表血管因散热的需要而舒张,血流量相对增加,因而呈现浮脉。浮而有力为表实,表明循环血量未减少,或有所增加;浮而无力为表虚,表明循环血量因出汗而减少。浮脉的形成机理是体表血管舒张,体表血流量相对增加。”

  在关于八纲辨证的表证的论述中,笔者写道:“表证是机体在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初期的反应状态。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外源性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试虱士仕视前区—丘脑下部前部的中枢性温度感受神经元,使其阈值升高,调定点上移,因而出现恶寒、发热。浮脉是体表血流量相对增加,内脏血流量相对减少的结果。头痛是脑血管收缩或舒张的结果。出汗是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恶寒是表证的标志之一,是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的结果。

  表证的治疗原则是发汗解表。发汗解表药一般具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

  表证可分为表寒证和表热证。表寒证多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好发于寒冷季节,机体反应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表热证多由细菌感染所引起,好发于炎热季节,或由病毒感染后出现III型变态反应以及病毒感染并发细菌感染所致。”

  在第八章药物治疗学中,笔者用现代科学语言论述了中医的治疗原则以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的原理。例如,对于“汗法”的原理,笔者写道:

  “汗法是针对表证而设。表证的主要特征是恶寒。恶寒是视前区—丘脑下部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因受致热原(pyrogen)的作用阈值升高,调定点上移,散热中枢受抑制,体表微血管和上呼吸道黏膜微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停止的表现。恶寒之后会出现发热。

  发汗解表方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扩张末梢血管、协助发汗、解热等作用,因而对产热中枢和散热中枢有调节功能。

  表寒证一般为感冒或感染性疾病初期,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此期体温开始升高,产热量增加,散热减少,在畏寒或寒颤的同时,体表血管和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辛温发汗方药具有提高交感神经功能,提高代谢率,扩张体表和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菌抗病毒,协助发汗的作用,因而可对抗表寒证。

  辛温发汗方药具有发汗、利尿的作用,使体内多余的水分得以排泄,故可以治疗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