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08:00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下吉中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

一、改革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学生被动接受,不愿学、不会学、听不懂、教学效益低的教学状况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杜郎口10+35、兖州一中35+10循环、昌乐二中271、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虽有不同,但实质相同,即改变学习方式,调动主体地位。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无法照抄照搬,如何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科学素养,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遵循“立足实际,突现主体,注重实效”的原则,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理科导学案、文科学案为突破口,以循环大课堂为基本模式,以分步导学、先学后教、精讲点评为主要环节,以班级自主管理、小组竞赛、文化熏陶为激励,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兴趣的动起来,真正主动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活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改革的总目标: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立足学情,让学生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会学乐学,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职责:“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总体规划、宏观调控。

副组长:******

职责:组织实施校长决策,检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成  员:校委会成员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职责:具体负责整个教学改革的指导、实施、调度和督促。

要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确定单元或阶段课型,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确定导学案模式,以班主任为核心实施班级小组竞争,以师生为主体落实教学改革,处室职能部门督促检查,确保落实。

四、“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改革细则

(一)备课模式:“单元规划,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不断优化、教学两案”。

1、单元规划、集体研讨

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单元或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集体定稿

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提前一周进行集体研讨;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年级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并印刷。教师根据导学案备教案,并对导学案进行个性修改。

3、课堂反思、整理成册

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教师将“导学案”整理成册,备课组定期上交导学案电子稿(以年级为单位每周收集整理),以备检查和存档。

(二)“导学案”基本格式:8K,分栏,正反面。页眉页脚要有激励性语言。

课题                                                   课型             

执笔               审核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学法指导】——明确任务、注意表达方式

【学习过程】(分步导学)

1、预习导学(主干知识填空)——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课前完成,不超过20分钟,达到了解)

2、问题探究——师生探讨·分析问题(课堂主体,教师引入,学生探究展示,教师点评)

3、趁热打铁(训练)——自我检测·解决问题(可有可无)

【延伸拓展】——根据实际对部分学生使用或者对某些课使用,可有可无。

【学习反思】——原理总结·自我反思积累(学生课后思考积累,四分之一版面)

【课时作业】——巩固训练,要求适量适度。也可重新布置。学生当天完成,教师当天批阅。

【单元检测】——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每单元结束,以考试形式进行,必阅)

(三)“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方便学、有利学

2、记忆性原则:体现主干知识,必记必背。

3、探究性原则:充分利用教材探究性示例,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每节课重点探究1-2个问题,问题要有层次,最好为有梯度的小问题合成探究性问题,便于学生思考。

5、宜粗不宜细:要体现主干知识,不必刻意分割教材内容,要为教师留有个性空间。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的核心在于用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没有固定模式。

精讲示范课:适合每单元第一节或者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学生课前预习后,由教师根据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讲解教学内容,体现内容的“真和美”,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学会思考。此课型不等于满堂灌,一定要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引着学生追寻最美境界。

分步导学课:主要实施的课堂模式。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内容;上课前5分钟检查(或者处理作业、处理遗留问题、复习提问等),教师引入新知并引导思考探究性问题;学生思考并合作讨论,然后回答展示讨论;教师点评总结并引入下一问题,最后小结,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习题复习课:适合单元检测复习。课前考试形式独立完成,课堂先分组讨论,然后诊断答疑的形式完成。

此外教材的综合探究课、实验课等也可有新的模式。

(五)“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⑴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对学生是预习提纲。所有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填空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按学案思路深入思考,提出问题。任课教师课前检查。

2、课堂上对学生是学习笔记。要及时思考并做好记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年级组每天检查。

3、课后对学生是积累本。学生应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并对学习中遇到的东西进行反思积累。

⑵对教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发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课前检查导学案,了解预习情况。

2、课堂教学时首先引入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展示,教师精讲点评。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六)几点要求:

⒈教师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突破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要敢于降低难度,不刻意追求教学质量的迅速提高,坚定不移的进行课堂改革,用自己的巧妙“引导”让学生动起来,只要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局面,最终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⒉导学案是学生的笔记和积累本,学生应当整理成册,妥善保存,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任课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预习,会讨论、会质疑,尤其会展示,让学生有序参与课堂。年级要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落实。

3. 建立健全班级竞争机制和文化氛围。各班形成班级口号、誓言等,健全并形成班级文化。

班内学生按自然组分组,四或五组,小组间要学习能力公平。每组有组名、组内宣言、组长、成员等,班级内部有小组评比栏。每个小组内前后桌4名同学或同桌两名同学成立讨论小组,对课堂问题,首先自主思考、然后42小组讨论,教师根据讨论情况,随时安排回答辩论,最后讲评知识。回答问题时可以按次序,也可以主动回答,要多给其他同学机会。各班在此基础上创新班级管理体系,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探索班团委领导,小组值周(值周班长),检查评比制度,内容涉及学案检查、课堂发言、违纪、卫生、纪律等。

4、要求教师连续讲解不超过3-5分钟,每节课必须有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要求每节课至少有5-10名学生回答或展示问题,每节课有掌声并表扬学生2-5次。进一步落实教师“三讲”:即讲重难点、课前建模或课后总结、引入知识和小结问题。“三评”:即评学生展示或有序参与、评易错易漏易混点、偶发讲评点。“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不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