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是一种美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27:12
近来,参加了区政府组织的国家公务员文明礼仪的学习,将公务员应遵守的礼仪一条一条地看下来,不由自主地想起“温良恭俭让”这词句来。
1927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文章中有一著名论断: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在封建半封建社会的当时,毛主席吹响了嘹亮的战斗号角,唤起被三座大山压迫的民众,以摧枯拉朽之势的革命,将南湖画舫上的星星之火燎原祖国大地,证实了夺取政权要用暴力要用枪杆子而非笔杆子的真理。
然而四十年后,在人人卷入“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动乱时期,毛主席的这段话却被荒谬地引用为衡量一个人革命、不革命或反革命的标准,一些别有居心之人高举着所谓“革命”的大旗,以凶残为荣,鼓动暴力,践踏道德,泯灭人性,黑白为之颠倒。雅致、从容不迫、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这些词句成了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被人唾弃,让人避嫌三尺。
就在那样的年代里,有人对我说:“其实,温良恭俭让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应有的教养。” 当时我感到石破天惊!后来,我认真地细辨了“温良恭俭让”的含义。其语出《论语·学而》。将其一字一字地拆开—— “温”代表着温文尔雅;“良”则是平和善良,“恭”意为待人恭敬,“俭”表明了节制克己的态度,而“让”传递着谦虚忍让之意,字字句句浸润着人性的善!如果一个人能够身体力行地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必定有深厚的内在修养,“温良恭俭让”则是他内在修养表露出来的待人接物的礼仪。尽管毛主席对革命的暴动有过许多阐述,就他老人家个人而言,他也是一位儒雅的人。已故的周恩来总理更是世界公认的个人魅力超众的领袖,他温良恭俭让的谈吐举止气质风度,缘由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的日积月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推崇“修身齐家”的,认为“修身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告诉我们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家庭美满、国家富强、世界安宁的根本,这与我们现在常说的“全民素质的提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保证”是一脉相承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该做到的,作为国家公务员更应该如此。公务员的文明礼仪则是规范自己言行举止的必然要求,是每个国家公务员应恪守的道德底线。我想,一个公务员若有温良恭俭让的修养,那么规范的公务员文明礼仪对他而言是水到渠成的。
政府组织国家公务员学习文明礼仪,说明政府对国家公务员提高素质的要求细化到具体行为,从细小处一一修正公务员的形象,另一方面说明一些国家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对文明礼仪认知缺乏,行之更少,着实需要点拨的。很长一段时期,我们漠视对礼仪方面常识的教育,尽管有“五讲四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但纲举目不张。我们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无暇顾及为人处世的礼仪细节的循规蹈矩,以至大道理人人会讲,小细节毫不在乎。对一些国家公务员礼仪方面有失检点的举止,我们宽容,我们熟视无睹。也许正是失去大环境的制约,又没有内心的感悟,我们很多人在各种运动中一路走来,或者说父母在各种运动中一路走来,身心难免留下烙印,造成一些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文明礼仪修养匮乏。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国家公务员出国的几率多了起来,尽管出国前接受了外事教育,参加了如数礼仪的速成培训,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的底数究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重新排列的,于是便有了举不胜举的在国外炮制、又内销回来的黑色幽默。幸而这些有趣的故事日渐递减。
国家公务员文明礼仪的失衡是国家脸面上的溃疡。
公务员文明礼仪并非小事。公务员文明礼仪不仅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形象,更是为了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加强公务员礼仪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公务礼仪文化的学习,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开展公务员礼仪培训,既是全面提高公务员文明礼仪素养,进一步激发公务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要求,也是牢固树立和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恪尽职守,改进作风,廉洁从政、勤政为民,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要求。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的性情教养,是“温良恭俭让”由内而外的保养。
“温良恭俭让”是一种美德。我想,如果一个国家公务员能有这点品行修养的话,虽然不能评判他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但就文明礼仪的角度来看,他至少能不感约束地取得80分的成绩。
温厚待人,公务员与人相处时应当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主动热情,不能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遇到利害冲突时,能换位思考。要有宽阔的胸怀,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一个人的内心是应该有所敬畏的,敬畏法律,敬畏道德,敬畏自然,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这样的人必是仁厚的人。
良善为本,公务员要有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敏感,在学做事前先要学会做人。在与人交流时,语言文明、礼貌用语是公务员的基本要求。要文明当先,以体现出国家公务员应有的良好文化修养。讲普通话,语句文雅,检点语气,以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友好之意。在实际工作中,公务员必须努力做到勤于政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一心一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一言一行不忘认真、廉洁地为国家行政的国家公务员光荣使命。
恭敬礼让,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往往是自重自尊的人。尊重他人,不仅要尊重领导,对同事,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都要一视同仁地尊重。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下情上达,上情下知,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及时、有效地确保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渠道的畅通。
俭省节制,克己奉公。公务员在公众场合要注重自己的形象,举止得体,不能随心所欲,惟我独尊。无论言语举止、衣着打扮不能过分张扬。公务员的服装应当合乎身份,庄重、朴素、大方,服饰要注重素雅、庄重、整洁。
谦虚忍让,有崇高的信念,必有豁达的胸怀。谦虚谨慎,礼貌进退是公务员应有的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公务员必须力求交际场合的行为规范,重视每一位交往对象的团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妥善地协调的各种人际关系,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亦可使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人的办公水平,更为妥善而艺术地处理日常公务,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
“温良恭俭让”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中庸”贯穿始末。但从千百年来的中国官场的礼仪来看,封建、腐朽的制度造就一套与之相应的封建、腐朽的“公务员”礼数。皇帝一人在上,底下黑压压一片大臣便折了膝盖,断了脊梁,诚惶诚恐,三叩九拜,山呼万岁。就是到了自称“三民主义”的民国时期,军政人员一提起蒋介石的名字,必要立正致礼。可以说,在封建体制下君臣礼仪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与“温良恭俭让”很大程度上是相悖的。我们现行的国家公务员礼仪参照国际惯例的,其处处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有着高度的民主,体现出国家的尊严。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日趋上升。在与国际接轨的形势下,国家公务员礼仪参照国际惯例、遵循国际惯例是力在必行的。
对国家公务员全方位的文明礼仪常识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起到推动作用。公务员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生活中,完善自己的言语品行;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和能力。
让我们拥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