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宁信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53:04

为何宁信孩子

(2010-12-15 14:55:53)转载 标签:

杂谈

 

 

  丧失公信力的政府,能否继续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百姓走向复兴之路?

 

 

 

         公众为何宁信孩子不信政府?

 

 

                                       旅途

 

(核心提示:政府的公信力还不如一个11岁小孩,这恐怕在世界历史上也不可多见,但它确是发生在我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并且不是发生在曾经的过去,而是发生在现实的今天。一个政府一旦丧失公信力,也就意味着百姓已经不再信任政府了,无论政府做任何事,哪怕是做了实实在在对百姓有益的事情,百姓仍然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仍然会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并不会因政府做了好事实事就会表示感谢与感激。政府一旦失去百姓的信任,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其所谓的执政为民也就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及存在的必要了。因公信力丧失,一个号称执政为民的政府,执政的最大阻力最后却来源于人民,这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失去民心、离开百姓和人民支持的政府,能否继续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百姓走出目前这种内外受困、举步维艰的局面,能否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百姓走向复兴之路?)

…………………………………………………………………………………………………………………………

张皓是北京一名11岁的小学生,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做了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测试,发现他随机选择的14种鲜蘑中有13种经过漂白处理。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进行的调查却显示,北京市场上销售的蘑菇97%未检出漂白剂,可以安全食用。但消费者仍持怀疑态度。对1100多人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他们表示相信张皓的检测结果,只有8个人说他们对政府部门的检测有信心。

          

 

 

将这件事情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个孩子“打败”一个部门,人们宁愿相信一个检测手段并不完备的孩子,也不相信拥有一整套科学检测手段、专业人员的职能部门。这是为什么?难道说食品卫生检测部门的仪器不好?专业人员水平不及一个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孩子?不可能啊。能坐在食品检测位置上的应该个个是行家里手,否则,就不需要专门的职能部门了,人人都可以“身怀绝技”,自行检测。

所以讲,宁信一个孩子而不信一个部门,绝对不是对仪器、专业的怀疑,而是对检测者公信力的怀疑。同样是对食品进行安全测试,张皓同学可以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单纯为了求证一个真实的结果,其行为对公众的无功利性,决定了其行为的可信度很高,至于结果是否准确另当别论。而“相关部门”就不那么简单了,“相关部门”负有维护食品安全的职责,它是一个监督者,监督企业和市场上的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安全,同时它又是被监督者,即一旦食品安全出问题,或是事件曝光,它要遭受公众质疑的压力。

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有食品安全事故曝光,“相关部门”首先是隐瞒和控制信息;其次是利用自己优势来压制舆论;然后就是采取“拖”字诀,最好把事情拖过去,是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在拖不过去,才会勉强承认失职,说不准会找一个“临时工”之类的替罪羊出来顶罪。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推卸责任。这还是基于“相关部门”与其监管的企业没有利益交换关系的情形,如果双方有利益交换关系,“相关部门”会更加倾向于推卸责任。

这里面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优势”呢?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可能会用自己优势来为自己做安全罩,更何况“相关部门”:一方面,“相关部门”有权力,可以调动很多资源来“护短”;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往往掌握专业知识,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中处于优势,这样在与公众的对话中,会利用这些优势来为自己辩驳,如此一来,监督者反倒处于了一种劣势之中,无可奈何的办法就是用脚投票。

在这一起一个孩子“打败”一个部门的事件中,“相关部门”完全可以说他们有先进的检测经验和先进的检测仪器,同时认为一个小孩子的检测是不科学的,不可信的。事实正是这样,北京工商部门认为张皓的检测方法“不科学”,中国食用菌协会称,他们“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这其中不就有用专业优势压人之嫌吗?

很可惜,民众站在了小孩这一边,而没有站在“相关部门”那一边,不是说民众认为小孩的检测多么科学专业,而是他们认为小孩没有私利之心,更加公正可信。相反,一个行政人员或是一个部门如果抱有私利之心,而很容易为自己的私利之心筑起保护的“屏障”,其公信力必然大打折扣,以至于对其丧失信任。

事实上,“相关部门”为了部门利益,而在行政理念和行政行为上失范失信的事情还少吗?如果真是这样,毒奶粉事件、疫苗事件、血铅超标事件……等等,就不会演变得如此恐怖地一幕接一幕了。信孩子不信部门,是民众一再“很受伤”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也是很无奈的选择。可是,当一个小孩比一个部门更可信时,已经诏示“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到了急需拯救的地步。